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st storms evolution in Taklimakan Desert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matic parameters 被引量:9
1
作者 XIAO Fengjin ZHOU Caiping LIAO Yaom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Based on the sand dust storms data and climatic data in 1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round sand dust storm originating areas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we analyzed the trends of the number of dust storm days from 1960 t... Based on the sand dust storms data and climatic data in 1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round sand dust storm originating areas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we analyzed the trends of the number of dust storm days from 1960 to 2005 as well as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wind speed and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mean wind speed 〉 5 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of dust storm events in the Taklimakan region decreased with the elapse of time. Except Ruoqiang and Minfeng, in the other 1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he frequency of dust storm events reduces, and in 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f Kuqa, Korla, Kalpin and Hotan, the frequency of dust storm events distinctly decreases. The temperature has an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average wind speed and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mean wind speed ≥ 5 m/s have decreasing trend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number of days of dust storms and climatic parameters demonstrates that wind speed and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mean wind speed 〉 5 m/s have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days of dust storms, with the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s being 0.743 and 0.720 (p〈0.01),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strong wind is the direct factor resulting in sand dust storms. Whereas precipitation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days of dust storms (p〈0.01), and the prior annual precipitation has also negative correl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ior precipitation restrains the occurrence of sand dust storms, but this restraining action is weaker than the same year's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h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dust storm days, with a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 of -0.433 (p〈0.01), which means that temperature change also has impacts on the occurrence of dust storm events in the Taklimaka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dust storm climatic parameter dust storm originating area Taklimakan Desert
下载PDF
沙尘天气过程沙地下垫面沙尘通量的获取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宏升 朱好 +3 位作者 彭艳 康凌 陈家宜 Soon-Ung Park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4-752,共9页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2004年春季沙尘暴和微气象学加强观测实验资料,计算了浑善达克沙地地区不同沙尘天气条件下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沙尘浓度通量;研究了沙尘暴过程中湍流作用、沙尘输送特征及起沙条件。结果显示:...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2004年春季沙尘暴和微气象学加强观测实验资料,计算了浑善达克沙地地区不同沙尘天气条件下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沙尘浓度通量;研究了沙尘暴过程中湍流作用、沙尘输送特征及起沙条件。结果显示:浑善达克沙地地区非沙尘天气白天近地层热力湍流作用强于动力湍流,湍流交换以感热交换为主;沙尘天气过程中,近地面层湍流动力作用明显增加,湍流动量和感热交换都对湍流输送有主要贡献,感热通量数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较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动力湍流强于热力湍流。随着沙尘天气经历起沙、平衡、沉降的演变过程,沙尘通量数值呈现由正值为主,过渡到向上和向下数值相当、向下数值比例增加。非沙尘天气、扬沙天气和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沙尘通量值范围分别是±5μg/(m2.s)、±30μg/(m2.s)和-200—300μg/(m2.s)之间。浑善达克沙地地区,非沙尘天气也存在一定量的沙尘输送,但数值较小。浑善达克沙地地区沙尘通量与摩擦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为F=Cu3*。临界起沙风速和临界摩擦速度分别约为6m/s和0.4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输送 沙尘浓度通量 临界摩擦速度 沙尘暴 沙地
下载PDF
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 被引量:219
3
作者 邱新法 曾燕 缪启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利用 1 971~ 1 996年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和地面天气图资料 ,系统分析了我国沙尘暴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研究了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和源地。结果表明 :1 971~ 1 996年 ,除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及北京等地外 ,我国各地沙尘... 利用 1 971~ 1 996年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和地面天气图资料 ,系统分析了我国沙尘暴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研究了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和源地。结果表明 :1 971~ 1 996年 ,除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及北京等地外 ,我国各地沙尘暴发生的总次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根据沙尘暴的起源 ,可将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分为外源型和内源型沙尘暴 2类 ;外源型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主要包括北路和西路 2条 ,其中北路沙尘暴入侵我国的范围在西起新疆东部的哈密 ,东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中蒙边境 ,西路沙尘暴入侵我国的范围在南疆和北疆的部分地区 ;我国沙尘暴源地主要集中在南疆和北疆的沙漠及其周边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时空分布规律 移动路径 源地 年际变化 河西走廓 地面天气图
下载PDF
中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被引量:20
4
作者 申元村 杨勤业 +1 位作者 景可 许炯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11-14,共4页
沙尘暴在进入 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其原因在于此期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暖化态势明显 ,人类超负荷开发资源加剧 ,从而导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但总体上仍属于正常的灾害现象。我国沙暴只能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 ,尘暴则可波及半湿... 沙尘暴在进入 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其原因在于此期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暖化态势明显 ,人类超负荷开发资源加剧 ,从而导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但总体上仍属于正常的灾害现象。我国沙暴只能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 ,尘暴则可波及半湿润与湿润区 ,由此而论 ,北京的沙尘暴属于尘暴范畴 ,北京不会形成沙漠区。防治沙尘暴必须采取水、土、植被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对策是 :1 .搞好流域为单元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 ;2 .增加地表植被复盖 ,搞好防护林体系建设 ;3 .减轻土地利用强度 ,恢复提高土地抗蚀能力 ;4.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依法建设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水土保持为主要职能的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 ,统一协调布署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暴 尘暴 干旱 半干旱地区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宁夏中北部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郑广芬 赵光平 +2 位作者 李艳春 林莉 陈豫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1-705,共5页
从沙尘暴的形成条件入手,对宁夏中北部地区近30a来沙尘暴天气发生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大气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不稳定性主要发生在700hPa以下,最为突出的是850hPa以下;沙... 从沙尘暴的形成条件入手,对宁夏中北部地区近30a来沙尘暴天气发生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大气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不稳定性主要发生在700hPa以下,最为突出的是850hPa以下;沙尘暴发生过程中不稳定性达到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天气 不稳定性 形成条件 大气 增强 中北部地区 发生过程 暴发
下载PDF
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风沙地区选线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德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库格铁路沿线风沙发育,影响铁路运营安全,在线路设计中做好选线工作,为铁路长期安全运营创造良好条件。本文从铁路选线需求出发,突破了只把风沙地貌划分为风蚀区和风沙堆积区的限制,首次提出将风沙地区按风沙形态划为风蚀区、风沙流区... 库格铁路沿线风沙发育,影响铁路运营安全,在线路设计中做好选线工作,为铁路长期安全运营创造良好条件。本文从铁路选线需求出发,突破了只把风沙地貌划分为风蚀区和风沙堆积区的限制,首次提出将风沙地区按风沙形态划为风蚀区、风沙流区和风沙堆积区3个区域,分析了3个区域的风沙活动规律,归纳总结了3个区域内铁路不同的选线原则、工程防沙方式,并以库格铁路风沙选线为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以3个风沙形态区域为基础,确定铁路选线原则,很好地指导了库格铁路风沙地段选线,并可为其它风沙地区铁路项目和设计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地区 风沙形态 铁路选线
下载PDF
民勤沙区沙尘暴的分布特征及前期特征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常兆丰 梁从虎 +1 位作者 韩福贵 马中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民勤沙区 1 998年以来发生的 44次沙尘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 1 )在民勤沙区每年春季 4月份是一年当中沙尘暴发生的高峰期 ,下午 1 4时左右和 1 8时左右是在一天当中沙尘暴发生的两个高峰时段 ;沙尘暴持续时间多在 2 h之内 ,最长的超... 民勤沙区 1 998年以来发生的 44次沙尘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 1 )在民勤沙区每年春季 4月份是一年当中沙尘暴发生的高峰期 ,下午 1 4时左右和 1 8时左右是在一天当中沙尘暴发生的两个高峰时段 ;沙尘暴持续时间多在 2 h之内 ,最长的超过 6h;能见度 <50 0 m和≥50 0 m的各占一半 ,持续时间长则能见度小 ;沙尘暴的最大风向以 NW和 WNW占绝大多数 ;沙尘暴最大风的风速多在 2 0 m/ s以上 ,最大 2 5.2 m/ s。 ( 2 )沙尘暴的发生存在着一个或长或短的发育过程。在民勤沙区 ,沙尘暴发生前期在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预兆 ,根据这些前期气象因子方面的异常特征就可以对沙尘暴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 3 )在民勤沙区冬季 1 2~ 1月份的沙尘暴不仅持续时间较短 ,而且在前期气象因子方面与其他季节的沙尘暴有明显不同。 ( 4)沙漠地区主要天气现象的前期特征比较明显 ,但其表现过程比较短促。因此 ,根据沙尘暴前期气象因子的异常特征只适合对沙尘暴的发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沙尘暴 前期特征 气象要素 民勤沙区
下载PDF
不同沙尘天气微气象和沙尘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好 张宏升 +2 位作者 彭艳 陈家宜 朴淳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9-584,共6页
利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实验探测资料,给出2004年春季多次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湍流通量及沙尘浓度的极值对比,重点分析了3月27—28日强沙尘暴过境时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和辐射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天气过程... 利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实验探测资料,给出2004年春季多次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湍流通量及沙尘浓度的极值对比,重点分析了3月27—28日强沙尘暴过境时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和辐射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天气过程中,白天近地层温差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夜间逆温强度减弱;净辐射与感热通量较晴空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沙尘天气过境时,动量通量显著增加,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配合,有利于加强沙尘源区的局地起沙和沙尘的垂直输送过程。3月27—28日强沙尘暴过境时,伴随地面水平风向的转变,沙尘浓度迅速增加,风速及其垂直梯度增大;在沙尘暴增强阶段,近地层降温达7℃,比湿出现极大值,净辐射和感热通量降为负值。当沙尘浓度达到最大值后,净辐射上升至零,反映了夜间沙尘气溶胶对低层大气和地表的保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微气象学 湍流通量 浑善达克沙地 观测法
下载PDF
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地面加热场基本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劲松 刘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5期1-6,共6页
利用 NCEP/NCAR1 958-2 0 0 0年月平均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 ,对西北地区春季典型沙尘暴年和典型非沙尘暴年的感热通量场、潜热通量场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找出了感热和潜热通量场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 ,春季典型沙尘暴年中... 利用 NCEP/NCAR1 958-2 0 0 0年月平均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 ,对西北地区春季典型沙尘暴年和典型非沙尘暴年的感热通量场、潜热通量场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找出了感热和潜热通量场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 ,春季典型沙尘暴年中沙尘暴发生区上游和西北区东侧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关键区。西北地区春季典型沙尘暴年上游区为热汇区 ,沙尘暴发生区主要为热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春季 沙尘暴 地面加热场 特征 感热通量场 潜热通量场 热源区
下载PDF
北京4个功能区春冬季大气重污染期间PM_(10)和PM_(2.5)化学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艳菊 杨峥 +4 位作者 刘庆阳 亓学奎 张婷婷 王欣欣 朱明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1-646,共16页
选取北京4个功能区,包括西三环(交通带)、花园北路(商业区)、昌平农村(乡村)、麋鹿苑(郊区)作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春冬季的4次重污染过程分别采集PM_(10)和PM_(2.5)样品,采用主成分分析解析采样期间PM_(10)和PM_(2.5)的污染来源,分析10... 选取北京4个功能区,包括西三环(交通带)、花园北路(商业区)、昌平农村(乡村)、麋鹿苑(郊区)作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春冬季的4次重污染过程分别采集PM_(10)和PM_(2.5)样品,采用主成分分析解析采样期间PM_(10)和PM_(2.5)的污染来源,分析10种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OC/EC)、16种多环芳烃(PAHs)以及7种重金属元素(Zn、Mn、Pb、Ni、Cu、Cr和As)的污染特征,结合气象条件和后向轨迹,探讨几次典型污染事件形成的气象影响因素及颗粒物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采样期间,4月9日、15日的西三环,3月16—17日的花园北路,11月12—16日的昌平农村和3月28—29日的麋鹿苑日均PM_(10)和PM_(2.5)浓度分别大于200和100μg/m 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功能区浓度限值,属于重污染天气。4个采样点颗粒物中主要污染物均为二次水溶性离子NO 3-、SO 42-及NH 4+和二次有机碳(SOC)。颗粒物中PAHs以4~6环为主,重金属元素以Zn和Mn为主。4个功能区采样点50%~95%水溶性离子、43%~93%的PAHs、44%~97%的7种重金属元素富集在PM_(2.5)中。不同功能区采样点颗粒物化学组分各有特点,西三环的NO 3-、花园北路的Cl-和NH 4+、昌平农村的NH 4+以及麋鹿苑的Ca2+浓度在总水溶性离子中占比较高;花园北路的PAHs、昌平农村的PAHs和Ni在颗粒物中占比较高。采样期间PM_(10)和PM_(2.5)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煤源、交通和二次源以及生物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大气颗粒物 化学组分 污染特征 功能区 重污染天气 沙尘暴
下载PDF
陕北风沙区铁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纯玉 万浩宇 +3 位作者 张连友 姜文 张利勇 万子俊 《陕西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77-81,90,共6页
通过对神延铁路榆神段风沙路基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把紫穗槐、柠条等灌木植物作为风沙铁路生物防护的首选树种,其中紫穗槐和沙地柏等灌木植物植苗栽植效果好,柠条、踏郎等灌木植物条播种植效果好,沙打旺等草本植物撒播种... 通过对神延铁路榆神段风沙路基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把紫穗槐、柠条等灌木植物作为风沙铁路生物防护的首选树种,其中紫穗槐和沙地柏等灌木植物植苗栽植效果好,柠条、踏郎等灌木植物条播种植效果好,沙打旺等草本植物撒播种植效果好,采用直播方式种植的灌木植物以条播种植防护效果最好,复合种植以先浅条播柠条后再把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种子混合撒播防护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实践证明,采用生物防护路基边坡,既可保护和稳固路基又能达到绿化美化铁路两侧的效果,这些都为沙区铁路生物防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区 铁路边坡 生物防护
下载PDF
海侵背景下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砂体研究——以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志勇 朱如凯 +1 位作者 郭宏莉 何东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8-475,共8页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发育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沉积体系,沉积砂体的类型有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风暴作用改造并控制着陆棚砂、浅海砂坝等砂体,使其发育规模增大。海侵时期形成的上述三种砂体的储集性优于海退时期...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发育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沉积体系,沉积砂体的类型有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风暴作用改造并控制着陆棚砂、浅海砂坝等砂体,使其发育规模增大。海侵时期形成的上述三种砂体的储集性优于海退时期形成的潮道砂体。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体区域上尖灭与陆棚泥岩组合,可形成较好的岩性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志留系 海侵 风暴控制 滨岸砂、浅海砂坝 陆棚砂
下载PDF
河北坝上沙尘暴危害的环境经济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素卿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5-96,共2页
保护好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 ,使之免受沙尘暴的侵害 ,河北省坝上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破坏 ,加重风沙侵害大中城市的状况 ,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观点简单分析沙尘暴形成的环境经济原因 ,提... 保护好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 ,使之免受沙尘暴的侵害 ,河北省坝上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破坏 ,加重风沙侵害大中城市的状况 ,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观点简单分析沙尘暴形成的环境经济原因 ,提出了通过征收沙尘暴防治费和补偿费来缓解防治和保护资金的不足 ,从而更好的来防治沙尘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坝上地区 沙尘暴 防治 环境经济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锦荣 高君亮 +1 位作者 郭建英 赵海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118,共6页
以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了半干旱草原区——锡林郭勒盟沙尘暴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结果表明:三个时期(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 以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了半干旱草原区——锡林郭勒盟沙尘暴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结果表明:三个时期(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大风日数减少、植被盖度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牲畜存栏头数和超载率得到一定控制,减轻了承灾体对环境的压力;牧民纯收入的增加、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交通设施的增加,增强了承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以及灾后恢复力;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多元化,有利于经济稳定,对沙尘暴承灾体的脆弱性降低起到积极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模糊数学方法对草原区沙尘暴承灾体脆弱性评价的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以为后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承灾体 脆弱性 模糊数学 半干旱草原区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地区春季沙尘演变及气候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风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塔克拉玛干地区18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1961—2005年春季沙尘暴发生和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降水、温度、风速、起沙风(≥5m/s)日数等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地区除轮台、... 利用塔克拉玛干地区18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1961—2005年春季沙尘暴发生和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降水、温度、风速、起沙风(≥5m/s)日数等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地区除轮台、巴楚、塔什库尔干外。其余15个台站的沙尘日数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减趋势,其中11个台站减少显著.该地区冬季、春季降水和温度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平均风速则不断减小,起沙风日数也呈现出显著的减小趋势.沙尘源区的平均风速和起沙风日数与沙尘日数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62和0.674,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大风是引起沙尘暴的直接原因.沙尘日数与春季和冬季降水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和-0.274,与春季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与冬季降水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春季降水对该地区的沙尘暴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而冬季降水对春季沙尘暴的影响不大;春季和冬季平均平均气温与沙尘日数呈不显著负相关,表明冬、春季节的气温变化对春季沙尘暴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日数 气候参数 春季 沙尘源区 塔克拉玛干地区
下载PDF
沙尘暴对西部发展的危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珂珊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6-61,共6页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即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 ,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根据我国西部地表植被向恶性方向发展 ,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长 ,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 ,分析了沙尘...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即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 ,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根据我国西部地表植被向恶性方向发展 ,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长 ,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 ,分析了沙尘暴的成因、危害 ,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五条对策 :①实行综合治理 ;②加强沙尘暴的科学研究 ;③建立健全法规 ;④增加投资力度 ;⑤提高思想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自然灾害 治理对策 中国西部
下载PDF
铁岭市西部风沙区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17
作者 吕兴娜 张姝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5年第4期25-26,共2页
本文介绍了铁岭市西部风沙区生态环境现状,包括村庄、人口、耕地、农业、土壤结构、粮食产量等状况。对西部风沙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了风沙区现存的环境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发展规划。
关键词 西部风沙区 生态环境现状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林网田——长城沿线地区的基本农田建设模式
18
作者 蒋定生 黄国俊 刘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40-49,共10页
陕、蒙、晋长城沿线地区,具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旱灾频繁,风蚀水蚀严重,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本文通过资料分析,论证了林网田在防风固沙,保护耕地资源,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农田小气候方面的显著效益,并对林网(乔木林网和灌木林网)的营造规格... 陕、蒙、晋长城沿线地区,具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旱灾频繁,风蚀水蚀严重,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本文通过资料分析,论证了林网田在防风固沙,保护耕地资源,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农田小气候方面的显著效益,并对林网(乔木林网和灌木林网)的营造规格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沿线地区 沙尘暴 林网田效益
下载PDF
新建铁路喀什至和田线风沙防治措施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良鑫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57,共2页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部地区铁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有的在沙漠地区通过,分析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中应重视的关键环节,提出风沙地区铁路路基选线原则及防护措施,可供同类工程借鉴。研究结论:风沙地区铁路选线,...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部地区铁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有的在沙漠地区通过,分析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中应重视的关键环节,提出风沙地区铁路路基选线原则及防护措施,可供同类工程借鉴。研究结论:风沙地区铁路选线,应根据不同的风沙类型确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在特殊风沙地区修建铁路,建议采用本体防护及平面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确保铁路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地区 铁路选线 防护原则
下载PDF
2002年我国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牛若芸 薛建军 周自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利用逐日8个时次地面天气报告资料,分析了2002年全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2年出现的12次沙尘暴过程以3月18—22日的强沙尘暴过程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我国北方地区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日数最多。另外,200... 利用逐日8个时次地面天气报告资料,分析了2002年全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2年出现的12次沙尘暴过程以3月18—22日的强沙尘暴过程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我国北方地区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日数最多。另外,2002年我国沙尘暴高频期集中、早春多于晚春。主要原因是前期北方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3—4月上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十分频繁且强度较强,4月下旬—5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几次较大范围降水,5月中下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且位置偏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时空分布特征 面积指数 强度指数 监测预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