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分析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在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中的效果
1
作者 宇文跃 张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35-038,共4页
本文比经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疾病的效果。针对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的54明病例患者数据整理,对以上两种手术多方面不同实施分析。方法 将54明患者按其接受的手术切口方式,将其划分为L形... 本文比经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疾病的效果。针对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的54明病例患者数据整理,对以上两种手术多方面不同实施分析。方法 将54明患者按其接受的手术切口方式,将其划分为L形切口组和小切口组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手术中的失血量和术后24小时的疼痛评分(使用VAS系统)。而且要对参与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跟踪观察,评估了这些患者的玻勒评分、吉萨尼评分以及AOFAS指关节功能评分,记录了在此期间出现的所有并发症。结果 对比分析后,发现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后24小时的疼痛评分上均优于L形切口组,这些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的显著性(P<0.05)。虽然两组在玻勒角度和吉萨尼角度的改善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小切口组在AOFAS评分上表现更佳,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P<0.05)。结论 无论是经跗骨窦小切口还是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两者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时均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但相比之下,小切口手术具有更多的优点,如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痛感轻、踝关节功能恢复得更好,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小切口内固定可能是一个更为优越的选择,特别适合追求快速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 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 sanderⅱ型跟骨骨折
下载PDF
SanderⅡ型矫治器矫治青少年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君孝 陈建明 《广东牙病防治》 200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SanderⅡ型矫治器治疗青少年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男性6例,女性10例,采用SanderⅡ型矫治器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片中11项硬组织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 目的研究SanderⅡ型矫治器治疗青少年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男性6例,女性10例,采用SanderⅡ型矫治器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片中11项硬组织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B平均增加1.81°,ANB平均减小2.19°,L1-X平均增加5.96mm,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MP-SN,U1-SN等指标改变不明显。结论SanderⅡ型矫治器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改善下颌后缩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sanderⅱ型矫治器 青少年
下载PDF
外侧“L”形切口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近期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钱志鹏 袁亚兵 周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 比较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Sander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小切口... 目的 比较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Sander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小切口组(34例)和“L”形切口组(36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长)、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评分)、B?hler角、Gissane角、术后足部恢复优良率(Maryland足踝部评分标准)、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情况。结果 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长均显著低于“L”形切口组(P<0.05);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形切口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小切口组术后6个月评分显著高于“L”形切口组(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hler角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Gissane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小切口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I及SF-36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小切口组显著高于“L”形切口组(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外侧“L”切口,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更有利于足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形切口 跗骨窦小切口 sanderⅱ型跟骨骨折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4
作者 林三军 陈庚 +3 位作者 张长虹 蔡彬 李贤科 张凯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3D打印辅助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影像学观察指标(跟骨长...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3D打印辅助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影像学观察指标(跟骨长度、高度、宽度及B9hler角、Gissane角)、踝关节活动度。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2个月。手术时间45~60 min。骨折均解剖复位,对位对线良好。骨痂形成时间6~8周,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影像学观察指标术后10个月均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12°~20°、跖屈36°~45°;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优16例,良2例,优良率18/18。结论3D打印辅助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符合现代骨科微创治疗理念,具有软组织损伤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恢复跟骨解剖学参数、维持骨折断端稳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跗骨窦入路 空心钉 sanders、Ⅲ跟骨骨折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世 李智 尚建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观察组33例行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足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Gissane角、B?hler角高于手术前,跟骨内翻角、跟骨宽度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均能促进足踝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作为微创术式,带来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sandersⅢ 跗骨窦小切口 外侧L入路
下载PDF
三步接骨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研究
6
作者 李笑予 张磊 +2 位作者 付磊 李东波 汪国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量化评估三步接骨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效能指标,阐明其科学机制。方法利用健康成年男性踝关节CT数据,构建正常足踝模型与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模型,在骨折模型上进行三步接骨法的力学加载,模拟拔伸牵引、提按顶复、端挤捏骨... 目的量化评估三步接骨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效能指标,阐明其科学机制。方法利用健康成年男性踝关节CT数据,构建正常足踝模型与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模型,在骨折模型上进行三步接骨法的力学加载,模拟拔伸牵引、提按顶复、端挤捏骨等手法,评估跟骨复位情况并求解不同手法作用下力学的变化。结果建立正常足部模型与Sanders Ⅱ A/B/C型跟骨骨折模型;三步接骨法加载复位后跟骨长、高、宽、Gissane’s角及Bohler’s角得到明显纠正;求解不同手法的力学趋势,发现拔伸牵引法能有效纠正重叠位移,提按顶复法侧重纠正前后侧移位,端挤捏骨法致力纠正内外侧移位。结论三步接骨法通过依次纠正骨折位移,能恢复跟骨解剖结构,有效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损伤,具有有效性及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三步接骨法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观察
7
作者 瞿国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术前、术后2d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5,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水平高于术前,跟骨高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观察组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400,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促进跟骨功能恢复,但是跗骨窦入路可减轻创伤,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外侧延长切口入路 sanders~Ⅲ 跟骨骨折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足踝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罗开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沙医学院附属澧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行切开...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沙医学院附属澧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足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的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更具微创优势,可有效促进足踝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Ⅲ 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足踝功能
下载PDF
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崇智 徐志强 +3 位作者 侯军杰 潘海文 黎清斌 缪杰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591-2594,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52足)与对照组(32例,48足),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52足)与对照组(32例,48足),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临床观察指标,并在末次随访时按AOFAS评分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2.26±1.16)个月,对照组随访(11.85±1.23)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0%)低于对照组(40.64%),住院时间[(6.28±2.32)d]短于对照组[(13.25±2.66)d],治疗费用[(4362.50±932.74)元]低于对照组[(38675.26±1080.5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在9~12周内愈合,平均10.30周,两组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间AOFAS评分比较,在疼痛、日常活动功能、X线评分和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优良率均在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手法复位 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经载距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明 陶圣祥 +5 位作者 夏春明 何振华 汪平 胡阿威 程智涛 刘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3-1224,共2页
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10年4月采用经载距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24例患者,获得满意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5.4岁,致伤原因:均为高空坠落伤。
关键词 sanders跟骨骨折 固定治疗 空心螺钉 载距突 高空坠落伤 致伤原因
下载PDF
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1
作者 朱俊 王培 李文祥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比较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22)及传统外侧切口组(n=23)。微创小切口组... 目的比较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22)及传统外侧切口组(n=23)。微创小切口组患者采取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外侧切口组采取外侧L型切口入路置入钢板内固定。术后按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手术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定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Morrey法评价术后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结果微创小切口组AOFAS评分优良率(90.91%)比传统外侧切口组(73.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小切口组患者切口短、术后引流量少(P<0.05);跟骨交叉角随时间不断增加,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角度均大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时间逐渐下降,且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中度以上受限率40.91%,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的78.26%(P<0.05)。结论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式在修复骨折损伤的同时,能够达到更佳的复位效果,改善术后距下关节活动度受限程度,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推荐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疗效 距下关节活动度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简蔚泓 丁健 沈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83-85,89,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40例。治疗A组采用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40例。治疗A组采用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B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B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2组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2组术前及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与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效果相似,但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引流量少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Ⅲ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 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 影像学 随访
下载PDF
微创与传统术式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勇 杜昭 《医学综述》 2016年第6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术式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术式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Gissane角,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60±19)m L比(206±41)m L],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比13.3%(4/30);26.7%(8/30)比100.0%(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治疗前[(27±5)比(14±4)、(116±19)比(88±11);(26±6)比(14±4)、(115±21)比(8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F-36评分、AOFAS后足评分均高于治疗前[(80±12)分比(51±9)分、(90±16)分比(58±12)分;(71±10)分比(51±10)分、(84±13)分比(60±11)分],VAS评分低于治疗前[(1.8±0.5)分比(7.4±1.5)分,(2.0±0.6)分比(7.5±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以获得与传统内固定治疗接近的疗效,且对患者创伤小,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距下关节功能的恢复,可加速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跟骨关节内骨折 微创治疗 疗效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余俊 胡磊 +2 位作者 周骏武 丁伟 李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分别为(53.1±10.3)min、(4.3±0.9)cm,明显短于对照组[(84.0±15.3)min、(11.1±1.2)cm],术后疼痛评分为(1.8±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强度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足部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Ⅲ跟骨骨折 内固定 经跗骨窦切口 外侧L形切口 骨折复位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经皮撬拨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对比 被引量:7
15
作者 安志辉 邢燕锋 +3 位作者 何娟 陈月 李盼 苗存良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7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TDP)联合经皮撬拨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ll、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对比。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7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采用切...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TDP)联合经皮撬拨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ll、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对比。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7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3D打印联合经皮撬拨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伤口裂开、皮缘坏死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行跟骨正侧位及轴位X射线片测量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并进行疼痛及功能评分等Maryland足部评分,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总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55,t=20.220,t=26.201,t=5.663;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64%,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62,P<0.01)。观察组患者Bohler角、Gissanc角及跟骨中部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Maryland足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1.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2,P<0.01)。结论:3D打印联合经皮撬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较好,可更好的评估患者骨折情况,为术前制定更为完善的手术方案发挥重要作用,可明显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经皮撬拨 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 sanders、Ⅲ跟骨骨折 临床
下载PDF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留栓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探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急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44例(分型为SandersⅡ,部分为Ⅲ型,不合并其他足踝部骨折)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 目的探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急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44例(分型为SandersⅡ,部分为Ⅲ型,不合并其他足踝部骨折)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第1天的VSA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AOFAS评分,记录末次随访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VSA评分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半年AOFAS评分中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在骨折关节取得满意复位及稳定固定的同时,还具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好、明显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的概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微锁定钢板 跟骨骨折 sanders sandersⅢ
下载PDF
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志文 朱志伟 +2 位作者 陈有芬 朱家骏 宋永进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期102-103,共2页
目的评价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68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骨圆针撬拨固定。结果观察组优秀率77.14%,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 目的评价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68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骨圆针撬拨固定。结果观察组优秀率77.14%,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0±3.9)d,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5.0±3.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21,P<0.01)。观察组肿胀1例(2.86%),未发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对照组肿胀2例(6.06%)、感染1例(3.0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佳,住院时间短,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钢板内固定 sanders~Ⅲ 骨圆针撬拨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及足功能恢复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朝荣 欧德阳 +3 位作者 陈伟豪 黄政 莫建壕 邹镜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4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及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40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 目的:探究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及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40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出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手术用时少、创伤性小、安全性高、骨折愈合时间短,且可促进足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Ⅲ 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 足功能恢复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对照 被引量:24
19
作者 范恒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7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行普... 目的对比观察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7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行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观察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长度、跟距高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6±7.5)min、(13.3±1.6)d,均低于对照组(80.7±7.9min、15.9±1.3d)(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长度及跟距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0,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均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术式,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明显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避免了植骨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Ⅲ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闭合复位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各1例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成明 唐钰超 +4 位作者 王晓猛 罗子璇 李彦森 王欣 张奉琪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26-27,共2页
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类型,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常因高处坠落或挤压所致[1],约60%跗骨骨折为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2%。移位的跟骨骨折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最终造成足部功能障碍。跟骨骨折的治疗对于骨科医生仍旧是一个挑战[2]。... 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类型,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常因高处坠落或挤压所致[1],约60%跗骨骨折为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2%。移位的跟骨骨折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最终造成足部功能障碍。跟骨骨折的治疗对于骨科医生仍旧是一个挑战[2]。由于跟部周围软组织菲薄,且血供较差,损伤易累及关节面,手术或保守治疗不当,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常遗留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传统手术方式术后常常会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切口延迟愈合乃至不愈合、内固定物及骨外露等问题。2018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足踝外科采用闭合复位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各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无头加压空心螺钉 sanders、Ⅲ跟骨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