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1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s and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Fuzhou City, China
1
作者 ZHAO Qiuyue YU Kunyong +3 位作者 GENG Jianwei LIN Jiqing AI Jingwen LIU Ji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917-930,共14页
Although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has led to economic prosperity,it has also resulted i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Therefore,identifying methods of using limited urban spaces to alleviate heat islands has become an ur... Although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has led to economic prosperity,it has also resulted i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Therefore,identifying methods of using limited urban spaces to alleviate heat islands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In this study,we assesse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s with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Fuzhou City,China from 2010 to 2019.This assessment was based on a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model and an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spatial network constructed us-ing the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model.Optimization measures for the spatial network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lleviating urban heat islan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island area within the study area gradually increased while that of urban cold island area gradually decreased.The core area was the largest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patch landscape elements with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ther landscape elements,and represented an important factor underlying urban heat island network stability.The thermal environment network revealed a total of 197 thermal environment corridors and 93 heat island sources.These locations were then optimiz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land use,which maximized the potential of 1599.83 ha.Optimization based on current land use led to an increase in climate resilience,with effective measures showing reduction in thermal environment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and function,contributing to the mitig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use of current land use patterns during urban heat island mitigation measure planning,thus providing an important reference basis for alleviating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heat island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circuit theory post optimization evaluation climate mitigation fuzhou City China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Winter Urban Heat Island:A Case Study of Rapid Urbanization Area of Fuzhou City,China
2
作者 WANG Zili LU Chunyan +4 位作者 SU Yanlin SU Yue YU Qianru LI Wenzhe YANG Nuoch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thropogenic and climate change,the problems caused by urban heat island(UHI)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In order to promot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thropogenic and climate change,the problems caused by urban heat island(UHI)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In order to promot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settlements,it is significant for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analyzing its driving forces.Taking the Landsat series images as the basic data sources,the winte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of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rea of Fuzhou City in China was quantitatively retrieved from 2001 to 2021.Combing comprehensively the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model,profile analysis and GeoDetector model,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winter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inter LST present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study area during 2001–2021,and the winter LST of the central urban reg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uburbs.There was a strong UHI effect from 2001 to 2021with an expansion trend from the central urban regions to the suburbs and coastal areas in space scale.The LST of green lands and wetland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roplands,artificial surface and unvegetated lands.Vegetation and water bodies had a significant mitigation effect on UHI,especially in the micro-scale.The winter UHI had been jointly driven by the underlying surfac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a nonlinear or two-factor interactive enhancement mode,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had played a leading role.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data support an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s for rationally planning urban layout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urban heat island(UHI) rapid urbanization area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retrieval profile analysis GeoDetector model fuzhou City China
下载PDF
15个紫色快菜品种在福州地区夏播的适应性评价
3
作者 钟开勤 曾小玲 +3 位作者 朱朝辉 林文 王艳娜 林亚琪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7期52-56,共5页
为筛选适合福州地区夏季栽培的高产紫色快菜品种,开展了以紫衣天使为对照品种,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4个紫色快菜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紫崧一号具有整齐度高、植株高大、株型半直立、外叶紫色、内叶浅紫色、叶面微... 为筛选适合福州地区夏季栽培的高产紫色快菜品种,开展了以紫衣天使为对照品种,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4个紫色快菜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紫崧一号具有整齐度高、植株高大、株型半直立、外叶紫色、内叶浅紫色、叶面微皱、结球性较差,抗逆性高等特点,产量为23053.20 kg·hm^(−2),比对照增产19.05%;紫妃具有整齐度高、植株较大、株型半直立、叶片较大呈长椭圆形、叶面微皱、外叶紫色、内叶浅紫色、结球性较好、抗逆性高等特点,产量为21669.15 kg·hm^(−2),比对照增产11.9%,以上2个品种可在福州地区夏季茬口推广种植。其他品种产量均低于紫崧一号和紫妃,不建议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快菜 夏播 产量 福州
下载PDF
遗产化视角下的福州古厝保护与活化研究——兼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的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1
4
作者 季宏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章对福州古厝建筑遗产的类型构成、分类保护与活化原则、方法、模式进行介绍,指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是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全面借鉴。基于遗产化的视角,指出由于建筑遗产类型内... 文章对福州古厝建筑遗产的类型构成、分类保护与活化原则、方法、模式进行介绍,指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是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全面借鉴。基于遗产化的视角,指出由于建筑遗产类型内涵与边界不清,导致对部分类型的福州古厝过度保护,并尝试通过对导则的修订、保护框架的建构,达到科学分类保护的目的,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 福州古厝 分类保护 设计技术导则 保护传承体系
下载PDF
福州城区内河主要野生鱼类体内抗菌药物残留调查与分析
5
作者 马鸿媚 王世永 +6 位作者 于承耀 吴超凡 林兴达 杨小强 杨铭 翁蓁洲 黄晓南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为更好评价福州内河治理后的生态环境,在福州城区内河首次开展主要野生鱼体内6类抗菌药物残留调查。方法:以光明港、晋安河、白马河和凤坂河等4条福州主要内河水系为调查对象,共布设11个调查站位;并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6月共... 目的:为更好评价福州内河治理后的生态环境,在福州城区内河首次开展主要野生鱼体内6类抗菌药物残留调查。方法:以光明港、晋安河、白马河和凤坂河等4条福州主要内河水系为调查对象,共布设11个调查站位;并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6月共采集27份样品,参照GB/T 22955-2008、GB/T 20762-2006等标准方法进行检测。调查结论:福州城区内河生态环境未受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污染,总体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残留 福州内河 野生鱼类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古代福建冶金瑰宝——大铁佛的铸造工艺过程
6
作者 王欣 唐电 《福建冶金》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福州开元寺铁佛是国内外现存最大的古代铁佛,古代工匠采用怎样的铸造工艺技术,亟待深入研究。根据观测和分析认为,为了将一段方柱铸接在其内腔,古代工匠对这尊大佛采用了分铸法的铸造方式。生铁表面的莱氏体组织和相成分是大佛具有良好... 福州开元寺铁佛是国内外现存最大的古代铁佛,古代工匠采用怎样的铸造工艺技术,亟待深入研究。根据观测和分析认为,为了将一段方柱铸接在其内腔,古代工匠对这尊大佛采用了分铸法的铸造方式。生铁表面的莱氏体组织和相成分是大佛具有良好腐蚀防护的材料基础,也说明当时所采用的熔铸温度很低。干泥浆和芯撑的存在,表明大佛可能采用了泥范铸造工艺;通过对内表面条纹和疤痕等的观察,表明古代工匠可能采用了异常复杂的浇铸系统,一次性完成主体结构的整铸成型。可以认为,古代工匠大致通过10个主要的铸造工艺程序,最终制成巨型金身佛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开元寺 铁佛 铸造 工艺 过程
下载PDF
福州挡水檐装饰文化的民俗学考察
7
作者 汪晓东 黄鹏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福州挡水檐的装饰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其透析出来的符号形式、审美风尚、世俗追求与福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潜质同构的关系,形成以装饰为特征的综合文化现象。因此,对福州挡水檐装饰的具象特征研究,存在其更本质的社会民俗、... 福州挡水檐的装饰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其透析出来的符号形式、审美风尚、世俗追求与福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潜质同构的关系,形成以装饰为特征的综合文化现象。因此,对福州挡水檐装饰的具象特征研究,存在其更本质的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等因素是构成其装饰形式、题材的完整逻辑维度,映射出福州人民客观生活的、主观内在的、叙事抒情的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挡水檐 装饰 民俗
下载PDF
唐代渝、涪二州贬官流人考
8
作者 尚永亮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唐近三百年间贬、流渝、涪二州可考者25人,其中渝州10人,涪州15人。以时段多寡论,玄宗朝5人,高宗朝4人,中宗、肃宗朝各3人,武周、僖宗朝各2人,代、德、宪、穆、文、昭诸朝各1人;以谪罚性质论,贬23人(未之任者1人),流2人;以贬后任职论,刺... 唐近三百年间贬、流渝、涪二州可考者25人,其中渝州10人,涪州15人。以时段多寡论,玄宗朝5人,高宗朝4人,中宗、肃宗朝各3人,武周、僖宗朝各2人,代、德、宪、穆、文、昭诸朝各1人;以谪罚性质论,贬23人(未之任者1人),流2人;以贬后任职论,刺史12人,长史、别驾2人,令、尉5人,司马、司户、参军4人;以诗文创作论,刘宪、韦述、陆坚诸人均有作品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州 涪州 唐流贬官
下载PDF
设计治理型历史地段城市更新 福州烟台山城市复兴
9
作者 王世福 易智康 薛颖 《时代建筑》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福州烟台山城市复兴项目是中国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更新代表性的新实践.项目集中呈现了城市发展转型时期历史地段面临的各类典型问题,探索了新型协作式设计治理的更新过程.在复杂条件和目标下,项目多方主体表现出的设计实施智慧与协作治理... 福州烟台山城市复兴项目是中国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更新代表性的新实践.项目集中呈现了城市发展转型时期历史地段面临的各类典型问题,探索了新型协作式设计治理的更新过程.在复杂条件和目标下,项目多方主体表现出的设计实施智慧与协作治理过程,为当前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更新提供了启发性价值.文章梳理了福州烟台山城市复兴项目的设计历程及设计亮点,总结了历史地段保护更新中精细、包容的设计方法与协商、渐进的设计实施机制,对历史地段系统性的设计治理过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烟台山 历史地段 城市更新 设计治理
下载PDF
晚清民国福州外销茶盒研究
10
作者 黄忠杰 陶林琛 《海洋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28-153,共26页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末“以茶富国”之思想引发热议,带动了我国茶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制箱等下游产业的发展。在往来频繁的茶路当中,茶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期,相关的图案、文字被印制在茶箱之上,使茶箱具有了一定文化内涵,逐渐形成...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末“以茶富国”之思想引发热议,带动了我国茶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制箱等下游产业的发展。在往来频繁的茶路当中,茶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期,相关的图案、文字被印制在茶箱之上,使茶箱具有了一定文化内涵,逐渐形成以福建本土文化为主体、西洋文化为辅的内核,承载着近代福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精神财富。本文以晚清民国福州及闽东地区的历史及社会情况为基础,分析福州茶盒的起源及木制漆茶盒图示至马口铁茶罐图示的流变,试以研究茶盒的艺术风格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场域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民国 福州港 茶叶贸易 茶盒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福州市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晶 陈松林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4,共9页
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20年间福州市“三生空间”结构转型... 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20年间福州市“三生空间”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化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福州市“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一致,生态空间分布最广泛呈缩减趋势,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市辖区呈扩张趋势,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福州主城区和东部地区呈先减后增趋势。(2)“三生空间”的转换以生态空间的转出、生活空间的转入为主,转入量和转出量并不平衡,转换较为活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州主城区和东部地区,其他地区转换较为零散。(3)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退化趋势并存,但两者发生区域在空间上并不重叠,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显著,高值区主要位于永泰县,低值区集中于主城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以农业生产用地、草地生态用地转为林地生态用地为主,林地生态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转为工矿生产用地则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福州市
下载PDF
福州十邑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2
作者 王少飞 陈娟 +1 位作者 戴文远 张永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基于2018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数据和2022年吉林一号高分遥感影像,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分析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十邑地区的195个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福... 基于2018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数据和2022年吉林一号高分遥感影像,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分析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十邑地区的195个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福州十邑传统村落聚落规模空间分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冷热点差异,研究区北部乡村聚落规模最大,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聚落规模最小;(2)传统村落聚落在形态上可以划分为团块型、条带型、散点型和团簇型4种类型,其中团块型村落的数量最多,条带型数量最少,不同类型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指数差异较大,且分布数量和规模与不同的地貌之间关系紧密;(3)传统村落聚落在空间上主要沿着十邑西部边缘地区大致呈C字型分布,表明古田、屏南、永泰和闽清4县的传统村落是历史上以福州城为中心的乡村地域的重要组成部分;(4)福州十邑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到高程、河流、道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和行政中心的影响较为明显,海拔越高、距河流越近的传统村落数量和规模越大,距离道路和行政中心越远、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越低的传统村落数量和规模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福州十邑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析的森林公园对游憩者健康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朱晋立 陈千山 +4 位作者 吴舒扬 王琬青 郑燊玥 董建文 郑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6,共9页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结合AHP法、问卷调查法与GIS空间分析法量化评价景观元素、空间特征与健康效益评估状况,利用相关性分析与Johnson-Neyman技术解析三者之间的影响,并对空间特征的调节效应与调节阈值进行评估,揭示其作用逻辑和影...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结合AHP法、问卷调查法与GIS空间分析法量化评价景观元素、空间特征与健康效益评估状况,利用相关性分析与Johnson-Neyman技术解析三者之间的影响,并对空间特征的调节效应与调节阈值进行评估,揭示其作用逻辑和影响边界。结果表明:1)森林公园景观元素对健康效益评估具有显著影响,植被(0.1213)、自然互动体验(0.0962)、动物(0.0914)是重要指标;2)绿视率、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可达性、空间围合度与健康效益评估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不同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具有差异性;3)森林公园景观元素对健康效益评估产生影响的过程中,空间特征对于局部路径存在显著调节作用,绿视率、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空间围合度的正向调节效应阈值分别为34.489、0.2316、0.1911、0.664。结合森林公园评价和空间特征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与调节效应检验,解析了森林公园景观元素、空间特征与健康效益评估的影响,为健康导向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借鉴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景观元素 空间特征 健康效益 调节效应 福州
下载PDF
福州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瑞祥 叶青 郭晓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8,共18页
量化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以及空间分异因素,研究生态-经济协调一致性发展特征,有助于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生态功能提升。以福州都市圈为例,基于2001年、2010年、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重... 量化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以及空间分异因素,研究生态-经济协调一致性发展特征,有助于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生态功能提升。以福州都市圈为例,基于2001年、2010年、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重心模型、变异系数、协调性指数和一致性指数,结合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测度福州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并分析其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协调演变特征,最后对福州都市圈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出建议。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福州都市圈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减后增;其中,福州、莆田先减后增,宁德四县(市、区)和南平三区(市)则持续增加;②第一产业占比、年平均气温和植被覆盖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解释力较高,在原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下,福州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更易受人为因子的干扰而扩大;③福州、莆田、宁德四县(市、区)的生态系统服务重心具有不断远离经济重心的趋势,二者逐渐割裂;④福州都市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冲突尚不明显,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速度落后于GDP增长速度的区域数量较多,经济发展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2001~2020年间福州都市圈形成福州、莆田、宁德城区经济集聚与中部六县生态集聚并存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修正 协调性指数 一致性指数 重心模型 福州都市圈
下载PDF
抚州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5
作者 张国靖 刘平辉 朱传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18-224,共7页
以抚州市为研究区,构建抚州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抚州市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程度及其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1年抚州市新型城镇化以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耦... 以抚州市为研究区,构建抚州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抚州市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程度及其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1年抚州市新型城镇化以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耦合协调度在这个阶段由0.259 6提高至0.654 1,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也由中度失调型转变为中度协调型,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高,总体表现为城镇化滞后型。因此提出要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结合抚州市发展现状,采取适合抚州市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同时兼顾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确保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抚州市
下载PDF
多元数据支持下福州市乡村风景道选线规划研究
16
作者 白君亭 孙睿 +2 位作者 陈靖雯 兰思仁 李霄鹤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9,共7页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风景道对于推动交旅融合发展、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区域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为乡村风景道的规划与构建提供重要支持和机遇。以福州市路网数据、自驾游客数字足迹点和158个乡村旅游...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风景道对于推动交旅融合发展、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区域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为乡村风景道的规划与构建提供重要支持和机遇。以福州市路网数据、自驾游客数字足迹点和158个乡村旅游地数据为基础,利用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等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叠加分析,筛选出乡村风景道节点;结合福州市多元数据,从5个维度构建乡村风景道选线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绘制选线适宜区;通过综合分析提出福州市乡村风景道规划方案与具体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福州市乡村区域共筛选出20个乡村风景道节点;2)福州市乡村风景道选线适宜区以福州市中心城区的边缘区域为核心区,呈现出由核心区向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区域梯度递减的趋势;3)根据乡村风景道节点和乡村风景道选线适宜性空间分布,最终构建形成“三主二副三支”纵横交错的福州市乡村风景道网络布局。基于多元数据的福州市乡村风景道选线研究对于市域乡村风景道的构建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风景道 福州市 选线规划 GIS 多元数据
下载PDF
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福州市公园绿地主客观可达性研究
17
作者 饶钰飞 邹亚锋 +4 位作者 罗锋 易呈锋 杜平平 吴聘奇 吕昌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64-4080,共17页
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于提升民生福祉、环境公平及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综合考虑公园绿地的主观和客观供给能力,基于公园绿地规模、网络好评度、高德地图API路径规划等数据,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了居民单一出行及多交通出... 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于提升民生福祉、环境公平及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综合考虑公园绿地的主观和客观供给能力,基于公园绿地规模、网络好评度、高德地图API路径规划等数据,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了居民单一出行及多交通出行模式下福州市公园绿地的客观和主观可达性,得出以下结论:(1)同一出行模式下公园绿地的主客观可达性差异大,客观可达性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非中心城区,而主观可达性的高值区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区;(2)不同交通出行模式下主观和客观可达性也存在差异,步行出行模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低于驾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模式的可达性,综合出行模式的可达性分布与驾车可达性分布相似,尚未形成公共交通主导的公园绿地发展模式;(3)公园绿地主客观供需平衡的县域少,供需不平衡的县域多,高人口密度县域存在公园绿地供给小于需求问题,非中心城区县域公园绿地主客观供需比普遍较低;(4)步行、驾车、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下的高客观供需比-高主观供需比的公园绿地仅三坊七巷和福州市贵安新天地休闲旅游度假区,超过70%的公园绿地属低客观供需比-低主观供需比类型。本研究不仅关注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也基于人的感受对公园绿地的主观可达性加以测度,为可达性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福州市公园绿地资源配置和存量绿地的质量提升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移动搜索法 可达性 公园绿地 供需匹配 福州市
下载PDF
供需匹配视角下乡村游憩资源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18
作者 白君亭 孙睿 +4 位作者 陈冰滢 刘轶凡 陈洁 任维 李霄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149,共17页
乡村游憩资源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供需匹配能够在探究乡村游憩资源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资源供给与游客需求之间的匹配状态,是推动乡村游憩空间合理规划、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福州市乡村游憩资源为... 乡村游憩资源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供需匹配能够在探究乡村游憩资源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资源供给与游客需求之间的匹配状态,是推动乡村游憩空间合理规划、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福州市乡村游憩资源为研究对象,引入供需匹配关系理论,构建福州市乡村游憩资源分类方案,量化识别福州市乡村游憩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供需匹配空间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州市乡村游憩资源类型丰富,分类体系涵盖4个主类、11个亚类、50个基本类型和108161个单体;(2)乡村游憩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多西少、东聚西散的组团式空间格局;(3)福州市乡村游憩资源供需匹配地域差异显著,总体表现出东优西差、带状分布的特点;(4)福州市乡村游憩资源空间格局是由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口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海拔、游客密度与其他影响因子交互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两者是影响福州市乡村游憩资源空间格局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匹配 乡村游憩资源 分类体系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福州市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结构时空演变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19
作者 陈鹏 元丽娇 孙滢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4,共6页
文章基于城市兴趣点(POI)与夜间灯光对城市空间结构反映的真实性、直观性的优势特征,以福州市2018年、2020年、2021年的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对城市空间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进行探讨,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福州市... 文章基于城市兴趣点(POI)与夜间灯光对城市空间结构反映的真实性、直观性的优势特征,以福州市2018年、2020年、2021年的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对城市空间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进行探讨,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福州市总体的城市结构为单中心结构,向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发展特征为中部强、西部弱、东部增强趋势明显。(2)耦合区关系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高—高、高—中、中—高耦合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高—低耦合区分布在机场、港口、工业园区等地,中—中耦合区分布在城市向郊区过渡的地区,而中—低、低—中、低—低耦合区则分布在城市外围郊区经济欠发达地带。(3)2018—2021年夜间灯光与POI核密度耦合相同区域面积总体在增加,即高—高耦合与低—低耦合区;2018—2020年,高—高、高—中、高—低耦合区面积大幅度增加,中—高耦合区减少;2020—2021年高—高、高—中、高—低耦合区则有所减少,中—高耦合区增加。(4)福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是经济、政治、人口和城市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POI 城市结构 耦合分析 福州市
下载PDF
福州城市绿地冬季鸟类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顾灵桢 闫淑君 +2 位作者 吕蔚 程敏 胡文静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福州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通道上,探究福州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的种类、数量、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及差异,可以为福州冬季鸟类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2021—2023年1月、2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对福州市7个城市绿地冬季的鸟类多... 福州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通道上,探究福州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的种类、数量、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及差异,可以为福州冬季鸟类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2021—2023年1月、2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对福州市7个城市绿地冬季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λ)和SΦrensen相似性系数(C_(S))分别计算鸟类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并采用BAS法对β多样性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记录到鸟类有18目54科19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3,25种;古北界90种,东洋界72种,广布种38种;留鸟87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91种,旅鸟6种,迷鸟3种。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城市绿地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H′=3.928),最低的为乌山历史风貌区(H′=2.914);Pielou均匀度指数(J)最高的城市绿地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J=0.871),最低的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公园(J=0.709);Simpson优势度指数(λ)最高的城市绿地为乌山历史风貌区(λ=0.088),最低的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λ=0.026)。3)各城市绿地间β多样性周转组分(β_(sim)=0.278)高于嵌套组分(β_(sne)=0.242)。福州冬季水鸟种类丰富、数量较多,邻近水体的城市绿地的鸟类多样性高于远离水体的城市绿地。7个城市绿地具有整体保护价值,保护不分优先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福州城市绿地 冬季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