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与物候期的关系及农户感知研究——以三江平原为例
1
作者 褚春燕 王婷婷 +3 位作者 陈莉 杨清彤 王艳 白玉兰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79-86,共8页
通过研究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农户对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基于三江平原佳木斯市1993—2022年的物候期、1961—2022年气温和降水量、农户气候变化感知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与物候期关... 通过研究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农户对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基于三江平原佳木斯市1993—2022年的物候期、1961—2022年气温和降水量、农户气候变化感知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与物候期关系及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近30 a三江平原春季物候期变化均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变化均呈延后趋势,蒲公英物候期趋势变化最为显著,蒲公英萌芽日期提前,变化速率为5.5 d/10 a,黄枯日期延后,变化速率为10.6 d/10 a;春秋季温度、降水和春秋季物候期之间的相关系数,共有8对极显著相关和6对显著相关,其中正相关有7对,负相关有7对,春季物候期的变化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秋季物候期变化则是降水量影响;农户对温度变化感知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准确率达到80%以上,农户感知到的降水变化趋势与气象实测数据存在差异,准确率达到58.0%,自然现象物候期感知结果准确性低于温度和降水变化感知结果。三江平原物候期随着温度升高及降水增加,出现日期提前,结束日期延后,物候期呈延长趋势,农户对农业生产相关的气候变化感知更为敏感,也相对准确。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气候变化 物候期 农户 感知准确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黑土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格局与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盖兆雪 郑文璐 +1 位作者 王洪彦 杜国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316,共14页
以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为研究区,采用最小二乘法揭示1990-2020年气候变化下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趋势,借助重心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法分析气候因子对碳储量的影... 以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为研究区,采用最小二乘法揭示1990-2020年气候变化下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趋势,借助重心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法分析气候因子对碳储量的影响,并借助CMIP6数据模拟和预测高强迫情景(SSP585)和中等强迫情景(SSP245)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199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碳储量损失约2.66×10^(7)t;碳储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地区,碳储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199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下降速率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鹤岗市碳储量下降速率最大,佳木斯市最小。199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1340m,其中2000-2020年向东北方向偏移1680m;碳储量热点区呈片状和块状分布格局,冷点区呈片状和带状分布格局,热点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冷点区范围缩小。1990-2020年研究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与碳储量关系具有显著性,呈正负无规律交错分布的空间格局。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决定碳储量的时空格局,其中林地-林地和耕地-耕地碳储量损失最大。在SSP585和SSP245情景下,2030年研究区碳储量分别为2.22×10^(7)t和2.26×10^(7)t,相比2020年分别减少2.17×10^(7)t和2.13×10^(7)t,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显著改变,但冷热点区范围均缩小,重心将持续向东北方向偏移6525m和6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时空格局 气候变化 模拟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三江平原噻虫嗪网格化使用和残留清单的建立及生态风险评估
3
作者 崔嵩 李斐 +2 位作者 贾朝阳 贾宏亮 李一凡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8,共11页
以我国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水稻、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作为替代数据,通过估算噻虫嗪使用量建立其网格化使用清单;应用改进后充分考虑环境行为过程的网格化农药排放和残留模型(simplified gridded pesticide emission and residue mod... 以我国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水稻、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作为替代数据,通过估算噻虫嗪使用量建立其网格化使用清单;应用改进后充分考虑环境行为过程的网格化农药排放和残留模型(simplified gridded pesticide emission and residue model,SGPERM)建立噻虫嗪网格化残留清单,并以此估算土壤中噻虫嗪残留的质量分数。同时,使用风险熵法(risk quotient,RQ)评估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三江平原累计使用噻虫嗪约85.6 t,通过喷洒飘移和径流排放造成的噻虫嗪损失量约为0.97 t;2020年三江平原噻虫嗪的总残留量为13.1 t,基于残留量估算得到各网格内表层土壤中噻虫嗪的空间质量分数范围为0~3.45 ng/g;三江平原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会对研究区域内典型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产生潜在风险。使用清单的建立方法及改进的排放/残留清单模型能够有效揭示使用和残留情况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农药的污染控制措施及相关政策与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也可为相关农药网格化清单的建立提供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使用清单 残留清单 三江平原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三江平原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4
作者 李宇琪 黄鹏 +4 位作者 宋长虹 徐阳 章策 崔远来 罗玉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研究蒸散发的变化对灌溉水分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有重要作用。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灌溉用水量巨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江平原蒸散发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用了3种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蒸散发模型,比较... 研究蒸散发的变化对灌溉水分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有重要作用。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灌溉用水量巨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江平原蒸散发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用了3种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蒸散发模型,比较了其在估算三江平原蒸散发(ET_A)时的精度,并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对蒸散发模型进行参数调整,最终选择精度最高的模型用于估算1960-2020年三江平原ET_A。研究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Mann-Kendall检验和反距离权重法用于讨论ET_A时空变化规律,相关系数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用于讨论气象因素对ET_A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原始参数值的3种蒸散发模型在估算ET_A时误差较大,在对3种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后,互补相关陆面蒸散模型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成为估算三江平原ET_A的最优模型;三江平原年ET_A在61年间处于显著上升趋势,线性增长速率为0.4mm/a,夏季ET_A的变化趋势与年ET_A一致,其余季节的ET_A变化趋势不同,夏季ET_A的上升是影响年ET_A上升的最主要因素;ET_A的空间分布不同,多年平均值和季节平均值集中出现在三江平原的中部区域,三江平原东部ET_A的上升速率快于中部和西部区域;最低气温与ET_A的相关性最强,风速与ET_A的相关性最弱,ET_A对气温变化敏感,最高气温的变化对ET_A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互补相关 时空变化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地下水环境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5
作者 吴泽新 武瑶 +3 位作者 于叶翔 章光新 孙颖娜 符前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2,共5页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业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退化,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问题,选取典型农业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2012、2022年采集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估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并通过Piper...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业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退化,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问题,选取典型农业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2012、2022年采集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估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并通过Piper图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变化,进而综合运用Gibbs图和阴阳离子比值分析法,识别地下水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明显下降,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演变为HCO_(3)-Ca·Mg和SO_(4)·Cl-Ca·Mg混合型;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同时也受到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2022年农业活动、粪便和污水排放等人为输入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加剧,是导致地下水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未来应加强区域人为输入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研究,制订相关污染物排放管理政策。研究结果可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变化 控制机制 松花江流域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三江平原地下水补给影响因素及补给量估算方法分析
6
作者 杨枭 戴长雷 荆建宇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5期39-43,共5页
黑龙江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粮食大省,地下水又是农业灌溉的主要取水源,因此了解影响地下水补给因素和补给量估算对于维持该地区农田的灌溉,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江平原多年地区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和... 黑龙江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粮食大省,地下水又是农业灌溉的主要取水源,因此了解影响地下水补给因素和补给量估算对于维持该地区农田的灌溉,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江平原多年地区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和地下水转化量数据分析总结出具体影响因素并对现有补给量估算方法进行分析。显示出未来三江平原地下水补给量将会受到许多的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总结对于该地区的影响程度。阐述了传统估算法作用于三江平原地理特征时出现的缺点与不足。研究了MOD16遥感技术与SWATMOD耦合模型用于估算的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地下水 补给因素 影响因素 估算方法
下载PDF
三江平原白浆土区雨养玉米AquaCrop模型模拟研究
7
作者 李思琪 王俊洁 +4 位作者 孟明雪 王子康 孟子惟 王一帆 蒲晓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本研究评价AquaCrop模型对三江平原白浆土区雨养玉米生长过程模拟和产量估算的适用性,在模型参数率定和校准的基础上与其他气候区研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quaCrop模型很好地模拟了三江平原白浆土区雨养玉米农田土壤含水量、雨养玉米生... 本研究评价AquaCrop模型对三江平原白浆土区雨养玉米生长过程模拟和产量估算的适用性,在模型参数率定和校准的基础上与其他气候区研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quaCrop模型很好地模拟了三江平原白浆土区雨养玉米农田土壤含水量、雨养玉米生物量和产量。土壤含水量、雨养玉米生物量、雨养玉米产量观测值和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范围分别为0.80%~1.02%、0.372~0.995 t/hm^(2)、0.563~1.040 t/hm^(2),其一致性指数范围分别为0.8789~0.9907、0.9927~0.9989、0.9824~0.9889。不同气候区的玉米AquaCrop模型参数率定存在异同,其中冠层生长指数和冠层蒸腾作物系数的率定值存在明显差异,而归一化水分生产力、冠层衰减系数、最大冠层盖度和收获指数等参数的率定值差异较小。在模型使用时,如遇播种时间明显提前,适当延长最大冠层参数对应时间可有效调整提前播种产生的模拟结果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Crop模型 雨养玉米 生物量 产量 三江平原
下载PDF
土壤-农产品重金属累计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以三江平原东部某典型农业区为例
8
作者 黄星 张永林 +4 位作者 徐斌 张文俊 陈亚男 王俊亮 陈璐璐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8期17-22,共6页
为掌握三江平原东部某典型农业区农田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累计特征及评价其健康风险,本文以三江平原东部面积约180 km^(2)的某典型水稻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梅花法进行布点取样,共采集土壤样品和农产品样品各50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为掌握三江平原东部某典型农业区农田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累计特征及评价其健康风险,本文以三江平原东部面积约180 km^(2)的某典型水稻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梅花法进行布点取样,共采集土壤样品和农产品样品各50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对土壤和农产品中Cr、Ni、Cu、Zn、Cd、Pb、As、Hg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运用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农产品中重金属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近半数点位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水稻中Ni和As超标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研究区水稻样品中As是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污染物,通过摄入研究区水稻暴露于重金属As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非致癌风险;Ni、Pb、As和Cr是致癌风险的主要污染物,通过摄入研究区水稻暴露于Ni、Pb、As和Cr将会对人类造成致癌风险。研究结果可为粮食作物安全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农产品 重金属 健康风险 三江平原东部
下载PDF
基于海洋卫星的三江平原水稻种植及用水监测研究
9
作者 郭伟 杨继文 赵鹏飞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S01期202-205,共4页
针对海洋卫星数据获取及数据高效处理方法不足、海洋卫星数据在农业种植结构信息提取方面应用较少、水稻泡田灌水移栽期内用水量评估模型研究等问题,本研究以井灌稻主要分布区三江平原作为研究区域,了解掌握海洋卫星处理流程与方法,利... 针对海洋卫星数据获取及数据高效处理方法不足、海洋卫星数据在农业种植结构信息提取方面应用较少、水稻泡田灌水移栽期内用水量评估模型研究等问题,本研究以井灌稻主要分布区三江平原作为研究区域,了解掌握海洋卫星处理流程与方法,利用海洋卫星遥感影像及多源遥感数据开展水稻种植区域提取及泡田灌水移栽期内用水监测研究,形成适用于三江平原的基于遥感技术的水稻种植及用水监测技术流程,为水稻种植科学化、合理化灌溉用水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对农业资源调查监测服务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卫星 泡田灌水移栽期 三江平原 用水监测
下载PDF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下水位下降区地面形变监测、评估与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梦南 程旭学 +7 位作者 李志红 刘伟坡 崔虎群 魏世博 刘伟朋 刘江涛 李永利 陈卓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1-1217,共7页
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量随着水稻种植规模快速扩张而大幅增加,2021年水位相对1980年下降5~12 m,是否因此引发地面形变甚至地面沉降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和比拟法,分析研究了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 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量随着水稻种植规模快速扩张而大幅增加,2021年水位相对1980年下降5~12 m,是否因此引发地面形变甚至地面沉降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和比拟法,分析研究了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形变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危险性。研究表明,研究区50个二等水准测量点2019—2021年连续3期测量数据对比发现,地表垂向形变量整体较小(最大-18.00 mm,平均变化速率-4.6 mm/a)。预测到2040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2021年的19.88 m降至25 m左右,考虑到研究区“上粘下砂”的二元岩性结构,地下水位下降疏干的地层位于浅上部且厚度有限,地面沉降量仍较小,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弱、危险性小。本研究不仅回应了社会关切,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建三江地区 地面形变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民生地质
下载PDF
三江平原水稻生产的碳足迹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毅勇 于冰 +1 位作者 田有 向一恒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1期10-17,共8页
农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为追求产量,往往会使用大量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农业生产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源头。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水稻作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往往释放大量温... 农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为追求产量,往往会使用大量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农业生产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源头。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水稻作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往往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在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计算了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地区水稻全生命周期生产的碳足迹为0.5008 t(CE)·t^(−1),其中CH_(4)排放量占全部碳足迹的71.8%,N_(2)O排放量占全部碳足迹的8.68%,温室气体占到了全部碳足迹的80.4%,是最为主要的碳排放源。化肥和农药施用所产生的碳排放占到了总碳排放的15.6%,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柴油碳排放,仅占到了总碳排放的3.99%。因此,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生产的碳排放控制应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体,改变以淹灌为主的传统水稻灌溉模式,大力推广水稻节水减排灌溉新技术,配以合理的施肥技术和田间管理方式,推广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水稻品种,以达到低碳排放的环境友好型水稻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水稻生产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三江平原水直播稻产量影响因素及栽培技术要点
12
作者 黄成亮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6期53-56,共4页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农户尝试采用轻简的直播栽培方式种植水稻;但因未完全掌握科学的直播栽培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常面临水稻出苗率低、易倒伏和杂草防治难等问题。分析了影响水直播稻产量的因素,从直播稻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农户尝试采用轻简的直播栽培方式种植水稻;但因未完全掌握科学的直播栽培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常面临水稻出苗率低、易倒伏和杂草防治难等问题。分析了影响水直播稻产量的因素,从直播稻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水分管理及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介绍了三江平原水直播稻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三江平原水直播稻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帮助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水直播稻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深松对三江平原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培峰 张晓龙 +3 位作者 司雨 吕艳杰 王立春 王永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7-303,共7页
为探明不同方式深松对三江平原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基地开展田间深松试验。试验设置2个深松深度(30 cm, 40 cm),3个深松时期(上年秋季,QS;当年春季,CS;和当年夏季,XS),以常规旋耕处理为对... 为探明不同方式深松对三江平原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基地开展田间深松试验。试验设置2个深松深度(30 cm, 40 cm),3个深松时期(上年秋季,QS;当年春季,CS;和当年夏季,XS),以常规旋耕处理为对照(CT15)共7个深松处理,比对分析了不同深松方式对土壤水分、玉米农艺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 cm深松效果优于30 cm, 0—10 cm土层中XS40和QS40土壤含水量在播种(VE)和吐丝期(R1)显著高于CT15,分别高29.17%和9.25%,21.02%和12.94%;20—35 cm土层中,QS40在拔节期(V6)和R1分别较CT15高11.76%和7.82%。深松对株高、穗位高和绿叶期具有积极作用,但不同深松处理间差异较小。与CT15相比,QS30植株高度降低5.53%;CS40和XQS40与CT相比,其穗位高分别降低6.67%和10.98%;成熟期各处理绿叶数出现差异,以QS30,QS40和XS30作用效果显著,较CT分别高34.85%,48.02%和15.12%。深松可降低秃尖长度,增加穗粒数以提高玉米产量;以QS40处理表现最佳,与CT相比,其秃尖长度下降56.60%、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分别较CT15显著增加14.67%和10.26%。综上,30 cm和40 cm深松土壤均可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延长绿叶期,增加产量,40 cm深松效果较为明显;深松在秋季表现最佳,春季和夏季次之。秋季40 cm深松可提高0—50 cm土壤含水量,增加穗粒重,提高产量;是众多深松组合中最优方案,对合理确定三江平原春玉米田深松方案具有一定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三江平原 春玉米 土壤水分 产量
下载PDF
三江平原基于地下水补排平衡的适宜水稻种植规模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镇江 孙青言 +3 位作者 陆垂裕 秦紫东 郭辉 杨晶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三江平原水稻面积变化及其引发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活动对当地地下水动态变化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明确三江平原地下水补排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基于2000-2014年变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构建动态水循环模型,在其他参数和假设不变的情况下,建立逐... 三江平原水稻面积变化及其引发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活动对当地地下水动态变化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明确三江平原地下水补排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基于2000-2014年变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构建动态水循环模型,在其他参数和假设不变的情况下,建立逐年的静态水循环模型及预测水文模型,模拟在各土地利用情景和规划水稻种植规模下的水文过程,对比各情景下的地下水通量,探求地下水补排平衡下的水稻种植规模。结果显示:基于动态水循环现状模型分析,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严重,年均地下水蓄变量为-3.13亿m^(3);对现状水资源配置格局下各静态土地利用模型对比,在2005年的水稻种植规模下,年均地下水蓄变量为-0.25亿m^(3),实现了地下水补排平衡;建立在水资源配置新格局下的预测模型,对各子流域中的水稻面积同比放大,确定在水稻种植规模为304.1万hm^(2)时,地下水年均蓄变量为-0.84亿m^(3),三江平原实现了地下水补排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量平衡 适宜水稻面积 MODCYCLE 三江平原 地下水采补平衡 水稻种植规模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功能性状对氮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旭 曹宏杰 +6 位作者 柴春荣 付晓玲 王继丰 董海鹏 孙杰 刘赢男 穆立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26-2237,共12页
小叶章(Deyeuxiaangustifolia)为三江平原典型沼泽化湿地优势植物,通过野外原位控制试验,研究该物种对氮添加水平和氮素形态的适应性及响应规律,为预测大气氮沉降通量增加及氮素形态变化后湿地植被变化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3种氮素形... 小叶章(Deyeuxiaangustifolia)为三江平原典型沼泽化湿地优势植物,通过野外原位控制试验,研究该物种对氮添加水平和氮素形态的适应性及响应规律,为预测大气氮沉降通量增加及氮素形态变化后湿地植被变化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3种氮素形态(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态氮)、3种氮添加水平[4、8、12 g·(m^(2)·a)^(-1)],以及1个对照(不添加氮素),共10个处理,分析各处理间小叶章功能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硝态氮与铵态氮作用下,小叶章的基径、节间长、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及茎、叶生物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中、高氮水平下,铵态氮更侧重于促进小叶章的茎生长,硝态氮对小叶章的叶生长影响显著,有机态氮显著影响小叶章分枝数、叶片数量(P<0.05)。节间数、分枝数、叶片数和生物量随无机态氮添加量增加而增大,有机态氮则趋势相反。施氮后,小叶章叶生物量占比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章对有机态氮的耐受范围小,对无机态氮的耐受范围大。施氮能促进三江平原小叶章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增加叶生物量比重,降低茎和穗生物量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章 氮添加 氮素形态 生长特征 生物量 湿地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和农田的演替过程对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虎群 吴庭雯 +4 位作者 刘江涛 刘伟坡 李志红 程旭学 刘伟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8,共8页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60 a来,随着农田面积持续增加和种植结构调整,湿地退减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备受关注,地下水是否超采争议不断。文章选取1956—2019年7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沼...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60 a来,随着农田面积持续增加和种植结构调整,湿地退减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备受关注,地下水是否超采争议不断。文章选取1956—2019年7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沼泽湿地和农田的演变进程特征分析;以1980年、2019—2021年4期同期统测数据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湿地农田化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1956—2019年沼泽湿地呈现减少态势,旱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水田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态势,在1956—1996年具有“沼泽湿地变旱田”的特征,2.36×104km^(2)的沼泽湿地变成旱田,在1996—2019年具有“旱田改水田”的特征,1.15×10^(4)km^(2)的旱田变成水田;(2)三江平原1980—2021年36 546 km^(2)的区域地下水水位降幅小于5 m,3 669 km^(2)的区域地下水水位降幅大于10 m,建三江垦区存在超采地下水现象;(3)与1980年枯水期地下水水位相比,以降深10 m计算,2021年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为3 669 km^(2),较2019年面积增大269 km^(2),向北东方向略有扩张;(4)2019年建三江垦区在强降水的条件下地下水仍难以实现“以丰补欠”的自然调节,地下水储量减少5.81×10^(8)m^(3)。此研究成果为区域水平衡研究奠定了基础,对科学认识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农田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降落漏斗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三江平原ET_(0)时空特征及其未来情景下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贞相 王红利 +3 位作者 王欣蕾 喻熠 段维义 付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8-339,共12页
参考作物蒸发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_(0))的预测对作物需水量计算与田间水分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可为农业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基于三江平原6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 参考作物蒸发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_(0))的预测对作物需水量计算与田间水分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可为农业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基于三江平原6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P-M)公式计算ET_(0),对历史期(1961—2010年)ET_(0)及相关气象要素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依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以及大气环流模型(GCM)中加拿大CanESM2模式的预报因子日序列的输出数据,采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对未来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的ET_(0)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历史期ET_(0)呈上升趋势,多年年平均气温与ET_(0)趋势相同,而年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和净辐射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多年年平均ET_(0)总体表现为中部高于周边、西部高于东部的趋势;模拟精度检验方面,基于CanESM2模式下historical情景模拟的ET_(0)模拟值与P-M公式的ET_(0)计算值进行检验,两者对应率定期+验证期(1961—2005年)的纳什效率系数(NSE)为0.46~0.61,决定系数R2为0.53~0.61,说明SDSM模拟效果较好。未来2011—2100年年内ET_(0)变化中,两种情景下2011—2040年、2041—2070年、2071—2100年3个未来时段月平均日值的变化趋势与历史期基本一致,均似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未来2011—2100年年际ET_(0)变化中,未来ET_(0)较历史期为上升趋势,RCP4.5情景下3个未来时段较历史期分别增加11.11%、18.70%、20.24%,其中2011—2040年时段多年ET_(0)为较明显上升趋势,2041—2070年、2071—2100年时段总体为较缓下降趋势;RCP8.5情景下3个时段较历史期分别增加13.01%、24.05%、34.46%,3个时段内多年ET_(0)均为上升趋势。研究区未来ET_(0)的升高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水资源优化管理和灌溉制度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发量 三江平原 PENMAN-MONTEITH公式 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生态问题辨析及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勇 赵云泽 +2 位作者 卓志清 曹梦 黄元仿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探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策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识别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 为探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策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识别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研究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耕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草地和湿地的面积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失衡。耕地面积主要由林地和草地转入,且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东部;(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5年的519.47亿元下降至2015年的495.71亿元。其中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保持功能下降最为严重。土地利用类型的急剧变化,导致区域生态系统出现供给服务失衡、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功能下降及黑土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3)研究区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需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合理规划工程布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完善的监管制度;同时,需关注区域农田土壤质量变化,突出黑土地作为珍稀自然资源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保护修复 黑土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
19
作者 王琦 刘子刚 周隽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54,共11页
研究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对于促进湿地区域间的协同治理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湿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江平原22个县区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莫兰指数探究湿地的空间关联特... 研究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对于促进湿地区域间的协同治理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湿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江平原22个县区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莫兰指数探究湿地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分解方法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论如下:①1990-202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下降了31.37%。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多分布在平原东部地区,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②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呈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关系以H-H、L-L两种类型为主,呈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③沼泽湿地面积会受到产业结构、湿地保护地面积占比、城镇化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影响。④年均气温、化肥施用量会对本县区湿地面积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人均GDP会对本县区湿地面积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湿地保护地面积占比对本县区和邻近县区湿地面积均呈现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对邻近县区湿地面积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因此,建议注重湿地保护区域协同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建立跨行政区的湿地保护机制;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完善湿地保护地体系,建立三江平原湿地国家公园;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避免城镇盲目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湿地 影响因素 空间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2020-2022年三江平原主要农作物种植分布遥感监测数据集 被引量:1
20
作者 乔树亭 叶回春 +5 位作者 刘荣豪 郭安廷 张冰瑞 钱彬祥 魏鹏 黄文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329-339,共11页
三江平原分布着广阔肥沃的黑土地,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准确的作物种植面积信息对于了解三江平原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时间序列的Sentinel-2卫星遥感数... 三江平原分布着广阔肥沃的黑土地,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准确的作物种植面积信息对于了解三江平原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时间序列的Sentinel-2卫星遥感数据,结合三江平原地面实地典型地物调查数据,筛选主要农作物及周边典型地物的特征波段,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提取了2020–2022年三江平原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种植分布遥感监测数据集。经实地调查数据验证,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三大农作物提取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5.18%,95.0%,94.5%,Kappa系数为0.924、0.925和0.919。本数据集不但可以作为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格局时空变化分析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服务区域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及黑土地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Sentinel-2数据 作物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