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鹘文《玄奘传》中的音译型佛教术语考释举隅
1
作者 崔焱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00-107,142,共9页
回鹘文《玄奘传》对于研究中古时期回鹘佛教文献语言的面貌有很大的价值。以汉文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底本,与回鹘文译文相对照,从翻译方法的角度,遴选出一些音译型佛教术语,尝试分析这些术语的汉语原文、回鹘文拉丁字母转写... 回鹘文《玄奘传》对于研究中古时期回鹘佛教文献语言的面貌有很大的价值。以汉文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底本,与回鹘文译文相对照,从翻译方法的角度,遴选出一些音译型佛教术语,尝试分析这些术语的汉语原文、回鹘文拉丁字母转写、词源、释义及语音对应情况,借助这些语料尝试分析回鹘语梵语借词的对音规律。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音译型佛教术语是回鹘与周围各民族以语言为载体进行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体现,是回鹘多元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玄奘传 音译型佛教术语 梵语
下载PDF
普宁藏本《密咒圆因往生集》的梵文一八思巴文对音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安娅 《西夏研究》 2011年第1期66-73,共8页
普宁藏本《密咒圆因往生集》存有各种密咒标题汉字的八思巴字标音和密咒梵文的八思巴字音写,其中密咒转写部分是在西夏译本基础上以八思巴字替换了原有的梵文。该本子不仅是记录元代北方汉语的口语资料,而且是目前存世八思巴字音写梵文... 普宁藏本《密咒圆因往生集》存有各种密咒标题汉字的八思巴字标音和密咒梵文的八思巴字音写,其中密咒转写部分是在西夏译本基础上以八思巴字替换了原有的梵文。该本子不仅是记录元代北方汉语的口语资料,而且是目前存世八思巴字音写梵文的最长的纯文献材料。一直以来,八思巴字译写梵文的成篇文献很少,普宁薇本《密咒圆因往生集》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这方面的材料。本文将通过八思巴字与梵文的对比,考知其间的音译规律,为八思巴字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思巴字 梵文 对音
下载PDF
满译藏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研究
3
作者 王敌非 《黑河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1-114,共4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流传极广、备受推崇的佛经。随着佛教的传播,它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对该经满译本的研究不仅使我们了解满文佛教术语的翻译,同时也对我们熟悉清代佛教对满族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梵文 满文 心经
下载PDF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梵文真言陀罗尼经幢的刻立与不空三藏后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庆卫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06,共5页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梵语陀罗尼经幢,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尼文化交流的象征,故多命名为"中尼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本文通过对经幢刊刻内容的分析,以为其当称作"梵文真言陀罗尼经幢",唐建中二年(781)刻立于大兴善寺,其...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梵语陀罗尼经幢,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尼文化交流的象征,故多命名为"中尼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本文通过对经幢刊刻内容的分析,以为其当称作"梵文真言陀罗尼经幢",唐建中二年(781)刻立于大兴善寺,其性质和尼泊尔没有关联,而应该与不空碑同属于不空三藏卒后的礼仪纪念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空三藏 悉昙体梵文 陀罗尼经幢
下载PDF
裕陵地宫石刻图像与梵字的空间构成和场所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捷 张昕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57,共18页
本文以裕陵地宫石刻中的图像和梵字为重点,通过分析其在墓室空间内的组织逻辑,探究设计者在特定场所的创作意图和处理手法,归纳出各类元素布局的基本规律和适应性调整。同时,作者阐释了如何在空间、葬仪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本文以裕陵地宫石刻中的图像和梵字为重点,通过分析其在墓室空间内的组织逻辑,探究设计者在特定场所的创作意图和处理手法,归纳出各类元素布局的基本规律和适应性调整。同时,作者阐释了如何在空间、葬仪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地宫内构建出一系列仪式性场景,揭示出既具佛殿、佛塔和墓室特征,且具混合性与矛盾性的多样化场所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陵地宫 藏传佛教 场所意义 梵字
原文传递
东亚语境中“汉字”词源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2,共8页
日本学术界素有"汉字"一词由该国首创之说,最早文献为入唐僧最澄817年撰著的《照权实镜》。迄今为止,中国人或其他国家学者也未对此提出质疑。然而,早在8世纪初以前,唐僧义净的《梵语千字文》已使用"汉字"一词,时... 日本学术界素有"汉字"一词由该国首创之说,最早文献为入唐僧最澄817年撰著的《照权实镜》。迄今为止,中国人或其他国家学者也未对此提出质疑。然而,早在8世纪初以前,唐僧义净的《梵语千字文》已使用"汉字"一词,时间比日本早百年以上,因此推断最澄所用"汉字"概念源自中国而非其独创。此外,在中国书法史上,"汉字"相对于魏晋以后流行的草书、行书、楷书等,指称"汉代之隶书"。然而,梵汉对译实践中产生的"汉字"及中国文字书写形体流变过程中萌生的"汉字",均限于特殊语境及历史时期,并未演化成代指"中国文字"的泛称。清末赴日的中国官绅接触到日本语境中与"假名"对应的"汉字"概念并将之引入国内,创造出一个涵盖东亚的"汉字"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词源 梵字 汉代隶书 日本汉字 真名与假名
原文传递
关于新出梵本《八大灵塔礼拜赞颂》的研究
7
作者 张梦妍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22,168,169,共19页
本文围绕新出梵本《八大灵塔礼拜赞颂》(Astamahāsthāna-caitya-vadana-nāma-stava)展开研究。结合先行研究,文章首先综述了与该文本相关的汉、藏文版本情况。参照相关诸本,对该新出梵本进行文本校勘整理、评注与翻译,并对诸版本之... 本文围绕新出梵本《八大灵塔礼拜赞颂》(Astamahāsthāna-caitya-vadana-nāma-stava)展开研究。结合先行研究,文章首先综述了与该文本相关的汉、藏文版本情况。参照相关诸本,对该新出梵本进行文本校勘整理、评注与翻译,并对诸版本之间关系进行推定。文章后半部分通过梳理“八大灵塔”的文本与图像传统,进一步解读和分析新出梵本所包含的佛教史信息,辨析了其中“八大灵塔”具体所指。同时,新出梵本中诸多文句与早期传统暗合,可能暗示了文本较早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此外文末以余论的方式,分析了“八大灵塔”文本与图像的交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本 八大灵塔 如来八相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