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anesthesia for orthopedic procedures:What orthopedic surgeons need to know 被引量:1
1
作者 Ihab Kamel Muhammad F Ahmed Anish Seth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1期11-35,共25页
Regional anesthesia i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successful orthopedic surgery.Neuraxial anesthesia is commonly used for surgical anesthesia while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are often used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Pati... Regional anesthesia i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successful orthopedic surgery.Neuraxial anesthesia is commonly used for surgical anesthesia while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are often used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Patient evaluation for regional anesthesia should include neurological,pulmonary,cardiovascular,and hematological assessments.Neuraxial blocks include spinal,epidural,and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Upper extremity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include interscalene,supraclavicular,infraclavicular,and axillary.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include femoral nerve block,saphenous nerve block,sciatic nerve block,iPACK block,ankle block and lumbar plexus block.The choice of regional anesthesia is a unanimous decision made by the surgeon,the anesthesiologist,and the patient based on a risk-benefit assessment.The choice of the regional block depends on patient cooperation,patient positing,operative structures,operative manipulation,tourniquet use and the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motor blockade on initiation of physical therapy.Regional anesthesia is safe but has an inherent risk of failure and a relatively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local anesthetic systemic toxicity(LAST),nerve injury,falls,hematoma,infection and allergic reactions.Ultrasound should be used for regional anesthesia procedures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and minimize complications.LAST 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rescue medications(intralipid)should be readily available during the regional anesthesia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pedic surgery Regional anesthesia Spinal Epidural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Neuraxial blocks Upper extremity Lower extremity inTERSCALENE SUPRACLAVICULAR infraclavicular AXILLARY Femoral Fascia iliaca POPLITEAL SCIATIC saphenous adductor canal Lumbar plexus Brachial plexus Ankle iPACK Complication Local anesthetic systemic toxicity nerve injury block failure Continuous nerve block catheters
下载PDF
罗哌卡因收肌管隐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徐艳 华豪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隐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隐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目的探讨采用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隐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隐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第1次手术麻醉前、麻醉后10 min、麻醉后30 min、术后30 min)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及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麻醉后10 min、麻醉后30 min,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值,以及胫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的胫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硬膜外阻滞,在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手术中采用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隐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且麻醉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罗哌卡因 隐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收肌管 围术期 中老年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大腿远端连续隐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陈振华 陈永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6期166-169,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大腿远端连续隐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130例患者纳入此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大腿远端连续隐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130例患者纳入此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65例。A组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行超声引导下大腿远端连续隐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6 h、12 h、24 h的静息状态下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PT);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 h、12 h、24 h的起立行走试验(TUGT)完成时间。结果:术后6 h、12 h、24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B组膝关节屈、伸肌PT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B组TUGT测试完成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及大腿远端连续隐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均可为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提供等效的术后镇痛效果,但后者对患者膝关节肌肉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收肌管阻滞 隐神经阻滞 膝关节手术 术后镇痛 运动能力
下载PDF
隐神经穿出收肌管定位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帅 申新华 +8 位作者 黄伟 马满姣 张杨阳 王英 李旭 崔旭蕾 徐仲煌 马超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并从尸体解剖的角度探讨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的最佳位置。方法临床部分: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ACB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1~85岁,ASAⅠ~Ⅲ级。其中9例在大腿中段水平,10例在收肌管下口水... 目的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并从尸体解剖的角度探讨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的最佳位置。方法临床部分: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ACB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1~85岁,ASAⅠ~Ⅲ级。其中9例在大腿中段水平,10例在收肌管下口水平,均注射0.5%罗哌卡因10 ml,比较注射后30 min及术后24 h小腿内侧对冰块的温度觉。解剖部分:纳入尸体20具,共40条下肢,男性20条,女性20条。测量髂前上棘至胫骨内侧髁、髂前上棘至收肌管上口、髂前上棘至收肌管下口、髂前上棘至隐神经穿出大收肌腱膜处的距离,记录收肌管的长度、收肌管在下肢的相对位置、隐神经穿出收肌管的位点等数据。结果临床部分:19例均在注射后30 min失去对冰块的温度觉,并在术后24 h恢复。解剖部分:隐神经均在收肌管内向下走行并于近收肌管末端处穿出,与膝降动脉的隐神经支伴行。收肌管长度约为(10.0±2.1)cm。收肌管上口、下口、隐神经穿出收肌管的位置分别为缝匠肌全长的(54.7±3.0)%、(76.0%±3.8)%、(74.1±3.2)%。结论在收肌管下口水平和大腿中段水平进行超声引导下ACB均可以获得满意的隐神经阻滞效果。ACB的最佳位点应为缝匠肌的约中下1/3处。超声引导下在膝降动脉旁注射局麻药可能成为隐神经阻滞的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隐神经 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 解剖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春光 刘蕊 +4 位作者 韩宝君 杜欣帅 刘洋 赵林 焦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EC 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53~76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仅应用罗哌卡因溶液行... 目的探讨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EC 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53~76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仅应用罗哌卡因溶液行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D组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用药为含右美托咪定1μg/kg的罗哌卡因混合溶液。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的浓度,初始浓度为0.5%,相邻浓度之比为1∶1.2,注药后30 min隐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完全为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则采用低一级的浓度,反之则采用高一级的浓度。应用概率单位法计算罗哌卡因用于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的EC 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C组和D组罗哌卡因EC 50分别为0.38%(95%CI 0.36%~0.41%)和0.29%(95%CI 0.28%~0.31%),且D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可降低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EC 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阻滞 收肌管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浓度
下载PDF
不同神经阻滞方式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慧灵 徐丽华 +3 位作者 蒋蓉娟 王棣馨 孙燕 朱波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8期892-89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神经阻滞方式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 目的分析不同神经阻滞方式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股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收肌管阻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成功率),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和股四头肌肌力,术后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成功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穿刺前10min、术毕,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h,两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均显著低于穿刺前10min(P<0.05),且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息状态、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神经阻滞方式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均有较好的阻滞效果,但收肌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更佳,且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股神经阻滞 膝关节镜 半月板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及收肌管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中洪 李智铭 王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5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运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及收肌管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单纯...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运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及收肌管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单纯收肌管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观察组则运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及收肌管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对比分析两组镇痛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6、12、24以及48 h的静息时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ROM、首次下床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补救镇痛次数以及第一次补救镇痛时间分别为(77.6±6.9)°、(14.8±4.1)h、(0.6±0.1)次、(0.9±0.6)次、(613.4±95.6)min,均优于对照组的(62.5±5.5)°、(28.7±7.2)h、(1.7±0.8)次、(2.8±0.7)次、(406.6±47.2)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谵妄、感染以及穿刺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将超声引导下隐神经及收肌管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运用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还不会影响膝关节活动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收肌管阻滞 超声引导 隐神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宇权 邬文伟 +2 位作者 王军 曾志文 廖亿粦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465-146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和超声引导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方案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8 h疼痛数字评分法11(NRS)静态/动态评分曲线下面积(AUC)、麻醉药物使用情况[舒芬太尼使用量、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按压率]、下床最多活动步数及主动屈膝最大角度。结果观察组术后48 h NRS静态/动态评分AU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A按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下床最多活动步数和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并有助于改善患者早期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收肌管阻滞 ipAck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下载PDF
收肌管下口处隐神经阻滞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学谦 卢立荣 +3 位作者 李鸿鹏 孙赟 张海东 赵振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收肌管下口处隐神经的精细解剖和体表定位。方法采用12具尸体标本20侧下肢对收肌管及其下口部位进行精细解剖和测量。结果收肌管下份隐神经在前内侧、股动脉居中、股静脉在后。在收肌管下口和稍上位置,膝降动、静脉和隐神经分... 目的探讨收肌管下口处隐神经的精细解剖和体表定位。方法采用12具尸体标本20侧下肢对收肌管及其下口部位进行精细解剖和测量。结果收肌管下份隐神经在前内侧、股动脉居中、股静脉在后。在收肌管下口和稍上位置,膝降动、静脉和隐神经分别穿大收肌腱板出收肌管并伴行下行,隐神经在膝内侧缝匠肌腱和股薄肌腱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静脉下降至小腿和足内侧。收肌管下口分别距髌骨上缘(5.85±0.15)cm、髌骨底内侧缘(2.72±0.60)cm、股内侧皮肤表面(4.08±0.66)cm。结论髌骨上缘上5.85 cm、髌骨底内侧缘内2.72 cm、股内侧皮肤表面4.08 cm深处为收肌管下口隐神经阻滞的体表定位;股动脉是收肌管下口上隐神经阻滞的定位标志;膝降动脉的隐支是收肌管下口下隐神经阻滞的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下口 隐神经 膝降动脉 隐神经阻滞
下载PDF
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与股三角入路隐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对比
10
作者 杨向霞 史小凤 +2 位作者 张晓 崔建宁 顾小荣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A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B超引导... 目的探讨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A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B超引导下股三角入路隐神经阻滞,对比2组术后镇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术后48 h内,观察组有效按压、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尿潴留、恶心呕吐、下肢肌力降低、头晕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是TKA一种理想的镇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安全性
下载PDF
收肌管隐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夏林智 雷震 +1 位作者 杨晶晶 鲁齐林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328-1331,1345,共5页
目的探讨收肌管隐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单侧TKA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将其分成A组与B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收肌管隐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股三角阻滞... 目的探讨收肌管隐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单侧TKA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将其分成A组与B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收肌管隐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股三角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分级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镇痛情况(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与补救镇痛次数均少于B组(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A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股三角阻滞麻醉,收肌管隐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单侧TKA老年患者的苏醒质量,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对股四头肌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小,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隐神经阻滞麻醉 股三角阻滞麻醉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疼痛 苏醒质量 股四头肌肌力 膝关节活动度 镇痛效果 老年人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自体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镇痛疗效的对比:一项Met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刁玉磊 宗小锐 +1 位作者 邓志博 舒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320,共6页
目的: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常见的镇痛方法。文章系统评价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取自体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镇痛中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 目的: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常见的镇痛方法。文章系统评价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取自体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镇痛中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0-10-31关于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在交叉韧带重建后镇痛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用Cochrane风险偏倚表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主要的目测类比评分、阿片类物质消耗量和并发症。结果:(1)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506例患者,对照组251例采用股神经阻滞,干预组255例采用收肌管阻滞,文献质量较高;(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仅在降低术后48 h的目测类比评分方面稍有优势(MD=0.65,95%Cl:0.10-1.20,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0,6,12,18,24 h的目测类比评分,以及术后0,24,48 h吗啡消耗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前交叉韧带再断裂、膝前区疼痛、膝关节伸直功能缺陷、股四头肌肌力下降和跌倒风险等并发症均较少,证明安全性较高。结论:(1)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基本无显著性差异,但未来还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来证实;(2)考虑到收肌管阻滞对股四头肌肌力抑制较小,且无明显并发症,因此作者临床中建议使用收肌管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前交叉韧带 内收肌管 修复 阻滞 隐神经 股神经 疼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收肌管隐神经阻滞在日间手术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周立民 韦凌英 +3 位作者 赵国光 李国华 李波 杨朋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96-98,10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收肌管隐神经阻滞在日间手术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5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日间手术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的13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收肌管隐神经阻滞在日间手术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5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日间手术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的13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阻滞,对照组行股神经阻滞,观察组则行收肌管隐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下肢肌力、术后首次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结果术前、手术开始、转入病房15 min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2、4、8 h,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入病房及术后2、4、8 h,观察组下肢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收肌管隐神经阻滞在日间手术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中阻滞效果确切,可确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疼痛程度,且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较为轻微,患者术后能够更早下床活动,加快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超声引导收肌管隐神经阻滞 日间手术 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