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versity of culturable alginate lyase-excreting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Sargassum
1
作者 Xiaomeng Sun Zhao Xue +3 位作者 Cui Chen Shoujin Fan Huihui Fu Peng W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0-77,共8页
Large numbers of bacteria live on the surface of various brown algae and can produce alginate lyases to consume alginate,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ell wall of brown algae.Sargassum is a genus of the largest canop... Large numbers of bacteria live on the surface of various brown algae and can produce alginate lyases to consume alginate,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ell wall of brown algae.Sargassum is a genus of the largest canopyforming brown algae of more than 150 species,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s.However,our knowledge about the epiphytic bacteria and the alginate lyase-excreting bacteria from Sargassum is still primitive.Here,we investigated the diversity of the culturable epiphytic bacteria and alginate-degrading bacteria from Sargassu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al seawaters of Shandong Province,China.In total,37 strains belonging to 21 genera in 3 phyla were isolated,including 15 previously unreported genera,of which Vibrio(6/37)and Pseudoalteromonas(5/37)are the dominant genera.Eight strains,mainly Vibrio and Pseudoalteromonas species,were further identified as alginate lyase-excreting strains that can utilize alginate for growth.The extracellular alginolytic activity of the 8 strains was determined,and strains Vibrio sp.C42and Pseudoalteromonas sp.M9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rown algae epiphytes and alginate-degrading bacteria,and are fundamental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rown algae and their epiph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gassum EPIPHYTE alginate lyase-excreting bacteria alginolytic activity
下载PDF
复合酶法提取马尾藻中海藻酸的工艺研究
2
作者 朱雯琪 王俊凯 +1 位作者 孙建安 毛相朝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2期18-24,共7页
海藻酸在食品、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从海藻中提取是目前海藻酸的主要制备方法。本研究以提高马尾藻(Sargassum)中海藻酸的提取率为目标,系统研究了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海藻酸裂解酶复合提取马尾藻中海藻酸工艺。实验探... 海藻酸在食品、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从海藻中提取是目前海藻酸的主要制备方法。本研究以提高马尾藻(Sargassum)中海藻酸的提取率为目标,系统研究了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海藻酸裂解酶复合提取马尾藻中海藻酸工艺。实验探究了酶添加量、时间、温度和pH对提取海藻酸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20(m/v),添加2%的纤维素酶、2%的果胶酶和2%的海藻酸裂解酶,提取温度55℃、提取pH 4.5,酶解90 min后再采用钙析-酸化法制备海藻酸的工艺条件下,海藻酸提取率可达25.43%,相对于传统化学法提高了163%,相对于市场上现有商品复合酶提取法提高了20%。复合酶法提取海藻酸的酶解效率高、海藻酸产品品质好,为复合酶法从马尾藻原料中高效提取海藻酸提供了数据支撑。[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2):1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海藻酸 复合酶提取工艺 海藻酸裂解酶
下载PDF
海南马尾藻海藻酸钠的提取工艺及表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盘茂东 李嘉诚 +2 位作者 王向辉 唐仕 林强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8期673-675,707,F0004,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方案首次研究了海南马尾藻海藻酸钠的提取工艺,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Na2CO3浓度为2%、消化温度为55℃、消化时间为3h,海藻酸钠提取率最高达40.4%。用FTIR表征发现,提取的马尾藻海藻酸钠与市场售的海带海藻酸钠在结构上... 采用正交试验方案首次研究了海南马尾藻海藻酸钠的提取工艺,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Na2CO3浓度为2%、消化温度为55℃、消化时间为3h,海藻酸钠提取率最高达40.4%。用FTIR表征发现,提取的马尾藻海藻酸钠与市场售的海带海藻酸钠在结构上差别不大,同时测得提取海藻酸钠的分子量为36万、粘度为185mPa.S,高于GB1976—80要求的150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海藻酸钠 正交试验 提取
下载PDF
混合菌群发酵马尾藻作为海藻肥料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明鹏 陈蕾 +3 位作者 刘正一 王学江 秦松 闫培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从马尾藻原位分离发酵菌群,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鉴定菌种组成,获得发酵菌株4株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非脱羧勒克氏菌(Leclerciaadecarboxylata),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leidyi)以及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 从马尾藻原位分离发酵菌群,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鉴定菌种组成,获得发酵菌株4株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非脱羧勒克氏菌(Leclerciaadecarboxylata),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leidyi)以及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macroides);控制4菌株接种比例进行马尾藻发酵,监测发酵过程中菌种生物量、褐藻酸含量及褐藻寡糖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马尾藻经发酵36 h生成聚合度2-5的褐藻寡糖,并伴随菌种二次生长及pH下降等易于观察检测的参数变化;含褐藻寡糖的发酵原液稀释600倍后,能够明显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根生长,与清水对照相比萌发率提高26%,根系长度增长37%。本研究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海藻肥料提供了可行案例,证实该方法简单有效,可操作性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将来实现海藻发酵肥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马尾藻 褐藻寡糖 促生长
下载PDF
马尾藻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两步法糖化预处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温顺华 陈姗姗 +3 位作者 李锋 杨登峰 黄庶识 陈丽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马尾藻是典型的大型褐藻,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通过糖化处理后能够用于生物乙醇的发酵生产。研究了马尾藻的两步水解方法,优化了两步水解法中酸水解和酶水解的最适水解条件。试验发现在料液比为6%(w/v),H2SO4浓度1.5%(v/v),时间40 min... 马尾藻是典型的大型褐藻,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通过糖化处理后能够用于生物乙醇的发酵生产。研究了马尾藻的两步水解方法,优化了两步水解法中酸水解和酶水解的最适水解条件。试验发现在料液比为6%(w/v),H2SO4浓度1.5%(v/v),时间40 min,温度为120℃的水解条件下马尾藻的第1步酸水解效率可以达到(31.05±0.32)%(w/w)。进一步用海藻酸盐裂解酶进行第2步水解,最适水解条件:料液比5%(w/v)、酶用量0.0025%(w/v)、时间2 h,第2步酶水解后马尾藻的水解效率可以在第1步水解的基础上提高9.68%(w/w)。最终两步法的总水解效率可以达到38%~40%(w/w),达到理论产量的89%。用工业酿酒酵母R1-11对水解液进行发酵实验,在未优化发酵条件的情况下每千克马尾藻生产乙醇60.75 g,当水解液补充1%(w/v)(NH4)2SO4时乙醇的产量可以达到每千克马尾藻生产乙醇91.9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生物乙醇 预处理 海藻酸盐裂解酶
下载PDF
从马尾藻中提取高粘度海藻酸钠 被引量:14
6
作者 侯振建 刘婉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47-48,共2页
以马尾藻为原料,用离子交换法提取出高粘度海藻酸钠。粘度达1300mPa·s,收率23.7%。
关键词 马尾藻 海藻酸钠 离子交换法 水产成品加工
下载PDF
马尾藻海藻酸钠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侯振建 王峰 刘婉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97,共3页
自马尾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经腹腔注射(200mg/kg体重·d)于荷瘤小鼠体内。连续给药9d后测定小鼠瘤重,实验显示马尾藻海藻酸钠对小鼠艾氏腹水瘤、内瘤S-180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抑瘤率分别为31.76%和30.43%。
关键词 马尾藻 海藻酸钠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海藻酸钠消化工艺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可 李嘉诚 +4 位作者 黄俊浩 王荔宁 张永利 颜慧琼 伍剑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8,共6页
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优化了从海南马尾藻中提取海藻酸钠的消化工艺,得到最佳消化工艺条件为: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49%,消化温度为61.42℃,消化时间为2.07 h,预测最高提取率为34.99%,实测值为34.82%,相对误差仅为0.047 7%,模型... 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优化了从海南马尾藻中提取海藻酸钠的消化工艺,得到最佳消化工艺条件为: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49%,消化温度为61.42℃,消化时间为2.07 h,预测最高提取率为34.99%,实测值为34.82%,相对误差仅为0.047 7%,模型拟合度很好。实验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比表征和分析了从海南马尾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与市购海藻酸钠的甘露糖醛酸(M)和古罗糖醛酸(G)的比值及G,M,GG,GM,MM和MG片段的结构数据,其FM/FG值分别为0.41和1.72,说明两者结构相差较大;进而采用凝胶色谱法(GFC)测得市购海藻酸钠和自提海南马尾藻海藻酸钠分子量分别为488 699和93 766,分散系数(PDI)皆小于3,分子量分布较均匀;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观察了2种海藻酸钠在水溶液中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结构及分子量不同的自提海藻酸钠在水溶液中呈线性网状交联分布,在0.15 mol/L Na Cl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分散均匀,粒径约为40 nm的聚集体,并用荧光光谱法测得其临界聚集浓度(cac)为0.884 7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 马尾藻 响应面法 结构
下载PDF
从马尾藻中提取褐藻酸钠的漂白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蒋林斌 谢天俊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9-53,共5页
对影响从野生马尾藻中提取褐藻酸钠的漂白工艺因素及条件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漂白剂浓度,处理时间及漂白方法与产品质量的关系,选出较佳的漂白方法及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选定的漂白方法,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可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 对影响从野生马尾藻中提取褐藻酸钠的漂白工艺因素及条件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漂白剂浓度,处理时间及漂白方法与产品质量的关系,选出较佳的漂白方法及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选定的漂白方法,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可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褐藻酸钠 漂白 工艺 漂白粉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海篙子海带混合提取褐藻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峡 周鲁宁 +2 位作者 仲娜 王宏霞 管华诗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7-41,共5页
初步研究了海蒿子和海带混合提取褐藻胶的工艺条件;测定了海蒿子和海带不同组成配比制备的一系列混合胶的粘度;对混合胶进行了粘度稳定性和破坏性试验以及金属离子对粘度的影响研究。实验发现,当海带与海蒿子以1:1组成混合时提取的褐藻... 初步研究了海蒿子和海带混合提取褐藻胶的工艺条件;测定了海蒿子和海带不同组成配比制备的一系列混合胶的粘度;对混合胶进行了粘度稳定性和破坏性试验以及金属离子对粘度的影响研究。实验发现,当海带与海蒿子以1:1组成混合时提取的褐藻胶粘度稳定性最差,40℃保存10d后,剩余粘度百分率为74.1%,80℃加速降解时后,剩余粘度百分率为41.0%。金属离子都能降低混合胶的粘度,其中Fe^(3+)影响最大,Ca^(2+)、Mg^(2+)次之,Na^+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蒿子 海带 褐藻胶
下载PDF
从野生马尾藻中提取褐藻酸钠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天俊 蒋林斌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研究了影响由野生马尾藻提取褐藻酸钠品质的因素, 指出了原料的保存条件和改进了工艺条件:(1) 在高碱度下先高温, 后降温、稀释的消化方法; (2) 使钙化和漂白合并在一起进行的方法。使产品的粘度得到较大提高, 并缩短消化时间和降低废... 研究了影响由野生马尾藻提取褐藻酸钠品质的因素, 指出了原料的保存条件和改进了工艺条件:(1) 在高碱度下先高温, 后降温、稀释的消化方法; (2) 使钙化和漂白合并在一起进行的方法。使产品的粘度得到较大提高, 并缩短消化时间和降低废酸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提取 褐藻酸钠
下载PDF
海带和马尾藻中褐藻胶的糖醛酸组成与序列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乃余 张燕霞 范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45-453,共9页
从中国产海带和3种马尾藻中提取褐藻胶,用IR谱分析其褐藻酸的结构特征,用高分辨~1H-NMR(400MHz)测定无损褐藻酸钠的单体组成和序列结构。IR谱表明了这4种褐藻酸单体组成的差异性。NMR谱的结果表明:海带、海蒿子、海黍子和鼠尾藻中褐藻胶... 从中国产海带和3种马尾藻中提取褐藻胶,用IR谱分析其褐藻酸的结构特征,用高分辨~1H-NMR(400MHz)测定无损褐藻酸钠的单体组成和序列结构。IR谱表明了这4种褐藻酸单体组成的差异性。NMR谱的结果表明:海带、海蒿子、海黍子和鼠尾藻中褐藻胶的G组分摩尔分数F_G依次为0.35,0.40,0.45和0.44,而相应的GG二聚重复单元摩尔分数F_(GG)分别为0.21,0.37,0.36和0.34,即海带的F_(GG)明显小于三种马尾藻。文中引入一嵌段分布参数η=F_(MG)/(F_M·F_G),相应的η值依次为0.62,0.13,0.36和0.41,这表明了序列分布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 海带 马尾藻 糖醛酸 结构
下载PDF
两个品系羊栖菜褐藻胶与褐藻糖胶的联合提取及理化性质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雅静 范家兴 +3 位作者 程柳坤 许加超 高昕 付晓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95,100,共7页
本文利用联合提取方法对浙江洞头两个品系羊栖菜(SF-1、SF-2)的褐藻胶与褐藻糖胶进行了提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品系SF-1的褐藻胶含量略高于SF-2,差异不显著(p=0.149),而后者的褐藻糖胶含量显著高于前者(p<0.01)。... 本文利用联合提取方法对浙江洞头两个品系羊栖菜(SF-1、SF-2)的褐藻胶与褐藻糖胶进行了提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品系SF-1的褐藻胶含量略高于SF-2,差异不显著(p=0.149),而后者的褐藻糖胶含量显著高于前者(p<0.01)。两个品系羊栖菜褐藻胶理化性质相似,具有粘度低、凝胶强度高、剪切稀化,触变环面积小以及低温下不形成凝胶等特点。而~1H-NMR分析表明两种褐藻胶以均聚结构为主,尤其是均聚甘露糖醛酸嵌段,SF-1相较SF-2甘露糖醛酸比例更高。两个品系羊栖菜的褐藻糖胶化学组成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褐藻糖胶的结构组成差异较大。一方面,SF-1的硫酸根含量接近于SF-2的两倍,另一方面,SF-1中以岩藻糖所占比例最高(42.24%),而SF-2中甘露糖比例最高(36.40%),其次为岩藻糖(31.97%)。总的来说,两个品系羊栖菜具有高含量的褐藻胶与褐藻糖胶,是联合提取的优质原料,而两品系褐藻糖胶结构上的差异也会使其有不同的性能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褐藻胶 褐藻糖胶 联合提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羊栖菜褐藻酸钠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润肠通便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阳 吴思雅 +4 位作者 侯玲凤 蒋慧静 吴宇峰 吴明江 张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6,共5页
研究羊栖菜褐藻酸钠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润肠通便作用。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4个剂量的给药组。给药组分别经口给予30、100、300、1 000 mg(/kg·d)的羊栖菜褐藻酸钠;空白组和模型组经口给予蒸馏水。连续灌胃7天后,... 研究羊栖菜褐藻酸钠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润肠通便作用。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4个剂量的给药组。给药组分别经口给予30、100、300、1 000 mg(/kg·d)的羊栖菜褐藻酸钠;空白组和模型组经口给予蒸馏水。连续灌胃7天后,观察各组小鼠的首次排黑便的时间、5小时内排黑便的粒数,测定粪便的质量和小肠墨汁推进率。结果表明:羊栖菜褐藻酸钠能显著缩短小鼠首次排黑便的时间,增加小鼠5小时内排黑便的数量、粪便的质量和墨汁推进率,与模型组相比,300 mg(/kg·d)和1 000 mg(/kg·d)剂量组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褐藻酸钠 小鼠 通便 便秘
下载PDF
重金属镉对铜藻生长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芳 詹冬梅 +3 位作者 郭文 吴海一 丁刚 栾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为研究水体重金属污染对经济海藻的生长和品质造成的严重影响,以经济褐藻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研究对象,在温度为15℃的条件下,研究了由Cd Cl2·2.5H2O配制不同浓度(0、0.1、0.5、1.0、5.0 mg/L)的重金属镉胁迫对铜藻生长、光合... 为研究水体重金属污染对经济海藻的生长和品质造成的严重影响,以经济褐藻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研究对象,在温度为15℃的条件下,研究了由Cd Cl2·2.5H2O配制不同浓度(0、0.1、0.5、1.0、5.0 mg/L)的重金属镉胁迫对铜藻生长、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对生物活性成分(岩藻黄素、褐藻胶和褐藻多酚)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藻体的特定生长率(SGR)在15 d内持续升高,0.1、0.5 mg/L Cd处理组的SGR在试验前10 d内逐渐升高,然后保持稳定至第15天,1.0 mg/L处理组的SGR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波动变化状态,而5.0 mg/L处理组的SGR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藻体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随胁迫时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但在试验第15天时,各胁迫组藻体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可溶性糖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藻的岩藻黄素和褐藻多酚含量在不同浓度的Cd胁迫下均有极大程度的下降,且Cd胁迫浓度越高,降幅越大,而褐藻胶含量在Cd浓度≤0.5 mg/L胁迫下未有显著变化(P>0.05),在Cd≥1.0mg/L时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在铜藻产业化开发应用过程中,其养殖海域的重金属污染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光合色素 岩藻黄素 褐藻胶 褐藻多酚
下载PDF
铜藻海藻酸钠复合鲅鱼糜保水剂的制作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其东 付晓婷 +1 位作者 许加超 毛相朝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年第2期9-16,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海藻资源,改善磷酸盐对鱼糜制品的保水性,丰富鱼糜保水剂市场的多样性,本研究以褐藻中的铜藻为主要原料,经过提取海藻酸钠,并混合磷酸盐及谷氨酰胺转氨酶等开发制取新型鲅鱼糜保水剂。铜藻海藻酸钠经酸法提取、膜过滤纯化后... 为了充分利用海藻资源,改善磷酸盐对鱼糜制品的保水性,丰富鱼糜保水剂市场的多样性,本研究以褐藻中的铜藻为主要原料,经过提取海藻酸钠,并混合磷酸盐及谷氨酰胺转氨酶等开发制取新型鲅鱼糜保水剂。铜藻海藻酸钠经酸法提取、膜过滤纯化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其组成和化学结构,并测定其主要质构参数。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复合保水剂的配方组成。结果表明:1)分离纯化后的铜藻海藻酸钠纯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弹性、强度和黏度,质构特性明显优于海带海藻酸钠。其中,铜藻海藻酸钠黏度168.50 m Pa·s,明显高于海带海藻酸钠的130.30 m Pa·s;硬度56.33 N,明显低于海带海藻酸钠的72.17 N。2)正交实验表明:将0.10%焦磷酸钠与0.20%六偏磷酸钠、0.15%三聚磷酸钠、2.00%大豆分离蛋白、0.30%谷氨酰胺转氨酶和0.40%的铜藻海藻酸钠混合配制而成的保水剂,其解冻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较低,且低于其他3种保水剂。本研究表明,由铜藻提取的海藻酸钠与磷酸盐等混配制成的复合保水剂具有很好的保水效果,可用作鲅鱼糜及其他鱼糜的保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海藻酸钠 铜藻 鱼糜 复合配制 蒸煮损失率 解冻损失率
下载PDF
从马尾藻中生产海藻酸钠 被引量:6
17
作者 邹荣岳 《广西科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81-83,共3页
以马尾藻(Sargassum)为原料,采用钙凝法生产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得胶率达19.8%,粘度达230mPa.s,高于GB1976-80规定的粘度(150mPa.s)。
关键词 马尾藻 海藻酸钠 多糖 工艺流程
下载PDF
酶解法提取铜藻中海藻酸钠的工艺优化及物料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 王颖 +4 位作者 姜晓东 刘天红 李红艳 孙元芹 纪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5-179,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海藻资源,本研究以褐藻中的铜藻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包括纤维素酶和水解酶)提取海藻酸钠,在考察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水解酶添加量0.8%... 为了充分利用海藻资源,本研究以褐藻中的铜藻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包括纤维素酶和水解酶)提取海藻酸钠,在考察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水解酶添加量0.8%、纤维素酶Ⅱ添加量1%,pH5的条件下,55℃酶解90 min,通过消化、钙析、酸化和醇沉等工艺制备海藻酸钠,得率达24.51%±0.54%,较传统工艺(16.71%)提高了46.70%;扫描电镜显示,酶能有效破坏铜藻细胞壁的结构,促进多糖的溶出,提高海藻酸钠的得率;酶解法相比传统法,新增产出要远高于多耗费的成本,同时减少了稀释用水量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酶解法提取海藻酸钠为铜藻的高值化加工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酶解法 海藻酸钠 提取工艺 藻渣微观结构
下载PDF
羊栖菜粗多糖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过菲 许时婴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3,共3页
本文测定了羊栖菜的主要成分 ,并对羊栖菜多糖水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羊栖菜粗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 :温度85℃ ,提取时间3h ,提取2次。羊栖菜粗多糖得率为16 2 % ,其中褐藻糖胶含量为4 76% ,褐藻胶含量为36 2 % ,褐藻淀粉含量... 本文测定了羊栖菜的主要成分 ,并对羊栖菜多糖水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羊栖菜粗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 :温度85℃ ,提取时间3h ,提取2次。羊栖菜粗多糖得率为16 2 % ,其中褐藻糖胶含量为4 76% ,褐藻胶含量为36 2 % ,褐藻淀粉含量为0 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多糖 提取 褐藻糖胶 褐藻胶 褐藻淀粉 工艺条件
原文传递
羊栖菜中褐藻胶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媛 杨方 +4 位作者 高沛 姜启兴 许艳顺 吴凤妙 夏文水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9-223,共5页
采用DEAE-52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200凝胶柱分离纯化羊栖菜中的褐藻胶,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高效凝胶过滤色谱鉴定可知,分离纯化的褐藻胶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182 ku;利用红外光谱仪对羊栖菜中的褐藻胶进行扫描,... 采用DEAE-52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200凝胶柱分离纯化羊栖菜中的褐藻胶,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高效凝胶过滤色谱鉴定可知,分离纯化的褐藻胶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182 ku;利用红外光谱仪对羊栖菜中的褐藻胶进行扫描,其具有褐藻胶的特征吸收峰3434cm^(—1)(-OH),2919cm^(—1)(C-H),1617 cm^(—1)和1413 cm^(—1)(COO-),1050 cm^(—1)(C-O-H中的C-O);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羊栖菜中褐藻胶的精细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出β-D-甘露糖醛酸与α-L-古罗糖醛酸的比值为0.98,G嵌段的平均长度为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褐藻胶 分离纯化 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