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史研究向何处去?——再论科学史学科独立与学术自主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江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0-20,共11页
科学史学科因学科内外各种不同的学术思想的碰撞而趋于撕裂,“万花筒之喻”不足以告慰职业科学史家。文章致力于反思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以及历史学之间的学术互动进程,以揭示科学史学科从一开始就存在的、位于学... 科学史学科因学科内外各种不同的学术思想的碰撞而趋于撕裂,“万花筒之喻”不足以告慰职业科学史家。文章致力于反思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以及历史学之间的学术互动进程,以揭示科学史学科从一开始就存在的、位于学科深层理论层面上的危机,指出欲维护学科完整性和学科自主性,科学史家须重返萨顿理想,发展长时段全球科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理论 跨学科学术互动 萨顿理想 长时段全球科学史
下载PDF
钱宝琮:在中国介绍研究新人文主义的先驱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兵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萨顿是美国科学史学科的奠基人,钱宝琮则是当代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本文根据有关原始文献,追溯 了20世纪40年代钱宝琮率先在中国介绍萨顿学说的一段历史,以及钱宝琮后来因此而蒙受的政治磨难,并对之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 萨顿 钱宝琮 科学史 新人文主义
下载PDF
李约瑟的科学编史学 一种地方性知识研究进路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翔 刘嵘 《科学文化评论》 2015年第5期35-53,共19页
萨顿和李约瑟在去世前均未完成自己庞大的研究计划。萨顿殁后其计划无人能续,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却在后续者的努力下逐渐接近于完成。两者身后的不同际遇并非偶然。一个重要的理论原因是李约瑟的研究符合后萨顿时代科学编史... 萨顿和李约瑟在去世前均未完成自己庞大的研究计划。萨顿殁后其计划无人能续,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却在后续者的努力下逐渐接近于完成。两者身后的不同际遇并非偶然。一个重要的理论原因是李约瑟的研究符合后萨顿时代科学编史学注重地方性知识的特征。本文论证从科学实践而非科学理论的视角出发,李约瑟的科学编史学可被看成为一种对科学的地方性研究进路。它具有历史主义、与境主义和超越内在史和外在史二分这三个特征。同时,以实践为中心的异质性科学观也使我们看到地方性知识与建立在其拓展能力上的一般性并不相互冲突,以此回应一些学者对李约瑟科学编史学中的地方性特征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萨顿 李约瑟 地方性知识 科学编史学 与境主义
下载PDF
科学史制度化进程的反思 写于ISIS创刊100周年之际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江洋 《科学文化评论》 2013年第5期21-31,共11页
于ISIS创刊100周年之际,作者1)追忆萨顿为推动科学史制度化发展而付出的努力,并将之置于当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在科学史学史上值得书写的一位重要角色——所发起的、融科学-科学史教育于一体的哈佛教育改革进程中理解;2)从长时段... 于ISIS创刊100周年之际,作者1)追忆萨顿为推动科学史制度化发展而付出的努力,并将之置于当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在科学史学史上值得书写的一位重要角色——所发起的、融科学-科学史教育于一体的哈佛教育改革进程中理解;2)从长时段视角反思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发展历程,探讨科学史事业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3)直面上个世纪之交以来科学史学科再制度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标示我们这一代学者需为之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萨顿 科南特 再制度化进程 科学史系
下载PDF
科学史学史述略
5
作者 邓宗琦 张祖林 任定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30-136,共7页
本文把科学史学史分为科学史前史、科学史学科的确立以及当代科学史的发展三个阶段,概述了不同时期科学史研究的特点和状况。
关键词 科学史 史学史 史前史 科学革命
下载PDF
梅·萨藤的文学创作对原始神话的女性诠释与重构
6
作者 张华 付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对原始神话的女性诠释不仅表现在理论界和学术界,而且表现在文学创作实践当中。著名作家梅·萨藤的文学创作通过抒写女性的自我发现,表达她们认识自我并建立自我身份存在的性别觉醒过程,从新的视角解读传统,生动地表现了女性诠释对... 对原始神话的女性诠释不仅表现在理论界和学术界,而且表现在文学创作实践当中。著名作家梅·萨藤的文学创作通过抒写女性的自我发现,表达她们认识自我并建立自我身份存在的性别觉醒过程,从新的视角解读传统,生动地表现了女性诠释对原始神话的解构和重构过程,为女性诠释学理论提供了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萨藤 神话 女性视角
下载PDF
乔治·萨顿:献身科学史的人生历程
7
作者 邱龙虎 辜美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3,共4页
乔治·萨顿经历了孤独而自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根特大学的求学经历使他立志投身科学史研究,追求以实证主义为主导的综合科学史来嫁接科学和人文。从比利时辗转英国再到美国,萨顿创办杂志,著书立说,建立科学史学会,成立科学史专业,... 乔治·萨顿经历了孤独而自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根特大学的求学经历使他立志投身科学史研究,追求以实证主义为主导的综合科学史来嫁接科学和人文。从比利时辗转英国再到美国,萨顿创办杂志,著书立说,建立科学史学会,成立科学史专业,培养科学史人才,虽筚路蓝缕,但终成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顿 爱西斯 科学史 教学
下载PDF
真实的“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读《乔治·萨顿的激情》
8
作者 邱龙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70-73,共4页
乔治.萨顿为了科学史事业奉献一生,除著书立说之外,他还开创科学史专业教育,创办国际著名科学史刊物Isis和Osiris,成立美国科学史学会等,因此被后人誉为科学史之父.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萨顿的个人传记.《乔治.萨顿的激情》一书通... 乔治.萨顿为了科学史事业奉献一生,除著书立说之外,他还开创科学史专业教育,创办国际著名科学史刊物Isis和Osiris,成立美国科学史学会等,因此被后人誉为科学史之父.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萨顿的个人传记.《乔治.萨顿的激情》一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广泛的资料收集,通过萨顿对人生?婚姻?事业充满激情的这个视角再现了萨顿为科学史奋斗的历程.在写作方法上,作者超越了"功德碑"式的传统方法,开创了科学技术史人物传记写作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顿 传记 科学史
下载PDF
梅·萨藤日记中的语言使用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刘伯茹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1-48,共8页
人类的衰老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通过纵向跟踪一个人语言使用中的变化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从语言的角度提供依据来诊断衰老变化与质量,为老龄化时代的健康衰老模式提供理论参照。文章以美国著名作家梅·萨藤在57-82岁期间撰... 人类的衰老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通过纵向跟踪一个人语言使用中的变化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从语言的角度提供依据来诊断衰老变化与质量,为老龄化时代的健康衰老模式提供理论参照。文章以美国著名作家梅·萨藤在57-82岁期间撰写出版的8本日记为历时性语料,利用LIWC词频统计软件,统计8本日记中7个文本参数的词频数量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定性分析与语料解读,考察作者的语言使用是否或如何随着年龄而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年龄对于自我参照、社交词汇、消极情感词汇、冠词和大词的使用影响较大,而对于积极情感词汇和认知词汇的使用影响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随着人的变老,其自我关注程度、社交和情感需求、其他生活关注以及类别化思维程度等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萨藤 语言使用 衰老 LIWC 老年成长
下载PDF
从梅·萨藤日记看衰老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10
作者 刘伯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2-16,共5页
本文利用LIWC词频统计软件,统计美国作家梅·萨藤在57-82岁期间撰写出版的8本日记中5个文本参数的词频数量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定性分析与语料解读,考察作者的语言使用及日记风格如何受衰老的影响而变化、变化的程度及其原因。结果显... 本文利用LIWC词频统计软件,统计美国作家梅·萨藤在57-82岁期间撰写出版的8本日记中5个文本参数的词频数量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定性分析与语料解读,考察作者的语言使用及日记风格如何受衰老的影响而变化、变化的程度及其原因。结果显示:衰老对句子长度和连词的使用影响不大,而对介词、冠词和大词等使用有明显影响,主要由于衰老所导致的身体阈限和无能为力影响了作者的生存空间、生活关注、对所讨论话题的疏离程度、类别化思维、抽象思维以及认知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萨藤 衰老 语言使用 语言年龄
下载PDF
乔治·萨顿和谐教育思想初探
11
作者 吴霏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7期1-3,16,共4页
乔治·萨顿,蜚声世界的"科学史之父",其毕生致力于科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他倡导科学人性化,立志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是其思想精华的承载著作之一,以教育教学的视角看,萨顿对科学史... 乔治·萨顿,蜚声世界的"科学史之父",其毕生致力于科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他倡导科学人性化,立志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是其思想精华的承载著作之一,以教育教学的视角看,萨顿对科学史教学的理解与憧憬也可称为是一种和谐教育思想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萨顿 《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 和谐教育思想
下载PDF
试论科学史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从萨顿谈起
12
作者 王云霞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3-17,共5页
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认为,科学史具有多重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有助于打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对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精神气质;有助于学生感知更真实的科学和科学家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谦逊和宽容的美德;等等。对... 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认为,科学史具有多重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有助于打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对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精神气质;有助于学生感知更真实的科学和科学家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谦逊和宽容的美德;等等。对萨顿有关科学史所具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梳理,对更好地开展科学史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顿 科学史 科学素质 人文素质 教育
下载PDF
《思想与时代》月刊与萨顿新人文主义
13
作者 杨世海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7-82,共6页
《思想与时代》月刊是浙江大学在抗战时期内迁到贵州办学时创办的一份学术刊物,办刊主旨与《学衡》一脉相承,但其办刊思想资源更为丰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引入了萨顿新人文主义。萨顿新人文主义包括统一性思想、科学人性化、重视东方思... 《思想与时代》月刊是浙江大学在抗战时期内迁到贵州办学时创办的一份学术刊物,办刊主旨与《学衡》一脉相承,但其办刊思想资源更为丰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引入了萨顿新人文主义。萨顿新人文主义包括统一性思想、科学人性化、重视东方思想的巨大价值、对宽容与仁爱的极度需要四个方面。《思想与时代》月刊以萨顿新人文主义为思想资源,以"科学人文化"为办刊宗旨,反对科学主义,坚守人文价值,主张科学与人文结合,与宽容、仁爱结合,使科学人文化,追求科学技术与人文因素的相互渗透与平衡发展。《思想与时代》月刊这一追求很有前瞻性,即便在今天也有极大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与时代》月刊 萨顿新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 科学人文化
下载PDF
乔治·萨顿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哲学理解
14
作者 张文涛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0,共7页
乔治·萨顿总是试图在更大的坐标系中来阐发科学史的意义与价值。这个坐标系是西方启蒙时代以来许多思想者一直致力构建的东西,主要形式是进步史观。进步史观在萨顿生活的时代遇到强烈危机,悲观主义渐次登上舞台。历史观中的乐观主... 乔治·萨顿总是试图在更大的坐标系中来阐发科学史的意义与价值。这个坐标系是西方启蒙时代以来许多思想者一直致力构建的东西,主要形式是进步史观。进步史观在萨顿生活的时代遇到强烈危机,悲观主义渐次登上舞台。历史观中的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通常或立足于对科学的美好想象与期待,或立足于对科学的片面否定和拒斥。如何理解科学进展与历史进程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没有得到系统回答的问题。萨顿提倡的新人文主义意在弥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分歧,也为一种新历史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当萨顿提出科学史是人类历史中唯一清晰可辨的、明确无误的一种进步的论断时,他与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同样保持了距离。一方面,他毫不怀疑科学本身的进步,将科学史看作文明史的主要部分;另一方面,他提醒科学进步在人类历史中的“唯一性”,在科学求真之外,人类历史尚有求善与求美的内容,历史演进存在多重脉络。我们可以将萨顿历史观中的求真、求善、求美思想,进一步拓宽理解为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新人文主义的真正融合,不是体现在特定学科或者具体研究者身上,而是体现在新的历史观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萨顿 科学史 新人文主义 人类历史 多重脉络
原文传递
科学史杰出人才特征研究——基于萨顿奖的分析
15
作者 范程琳 柳海涛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5,共10页
萨顿奖是科学史的最高荣誉之一,通过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萨顿奖获奖者的基本信息、教育经历与学缘关系、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获奖者在科学史领域长期努力耕耘、跨学科教育背景、一流学术机构的优... 萨顿奖是科学史的最高荣誉之一,通过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萨顿奖获奖者的基本信息、教育经历与学缘关系、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获奖者在科学史领域长期努力耕耘、跨学科教育背景、一流学术机构的优势累积和科研产出兼顾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这些个人资本与场域资本共同塑造了科学史杰出人才。同时,获奖者的研究主题伴随着内外史张力结构互相融合、渗透而出现新范式、新转向和新视角。厘清科学史杰出人才的特征,为中国科学史人才培养在学术机构建设、科研管理政策制定、国际交流、学科背景与研究视野等方面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杰出人才 萨顿奖
原文传递
重审科学革命概念
16
作者 何天翼 袁江洋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共11页
科学革命曾作为科学史研究中的枢纽性概念影响了一个时代,但从科学史学史的视角来看,这种强调革命和断裂的编史学原则武断地切断了历史;从长时段的科学发展进程来看,它又武断地切断了科学的积累性和连续性。考察多种版本的科学革命概念... 科学革命曾作为科学史研究中的枢纽性概念影响了一个时代,但从科学史学史的视角来看,这种强调革命和断裂的编史学原则武断地切断了历史;从长时段的科学发展进程来看,它又武断地切断了科学的积累性和连续性。考察多种版本的科学革命概念的提出、发展与流变进程,比较奥恩斯坦、鲁滨逊、柯瓦雷、巴特菲尔德、库恩、I·B·科恩、F·科恩等人所主张的科学革命概念,可清楚地看到:科学革命概念始终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陷阱与历史断裂论陷阱,它未必为科学史研究提供了真正适宜的进路,也未必能够真切地揭示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史研究应超越民族主义,重新拾起萨顿的新人文主义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理论 科学革命概念 萨顿理想 长时段全球科学史
原文传递
2015—2018年《爱西斯近期科学史书目》评析
17
作者 李文靖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本文对于2015年至2018年科学史学会公布的四期《爱西斯近期科学史书目》进行了简要评析。通过对《书目》的分类体系、作品数量和部分收录成果的分析,作者评述了近年来科学史学科在机构设置、选题方向和编史方法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与整... 本文对于2015年至2018年科学史学会公布的四期《爱西斯近期科学史书目》进行了简要评析。通过对《书目》的分类体系、作品数量和部分收录成果的分析,作者评述了近年来科学史学科在机构设置、选题方向和编史方法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与整体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西斯近期科学史书目 科学编史学 萨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