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Sato模型研究邢台震区尾波Q_C值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小涛
韩利萍
+3 位作者
吕凤章
马广庆
孙晴
靳玉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3,共6页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和红山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邢台震区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即窗长为15~30s时Qc=(42.9±20.7)f^(0.98±0.13);窗长为40~60s时Qc=(103.1±27.9)f^(0.85...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和红山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邢台震区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即窗长为15~30s时Qc=(42.9±20.7)f^(0.98±0.13);窗长为40~60s时Qc=(103.1±27.9)f^(0.85±0.08)。通过分析不同频率点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发现2002年4月22日邢台隆尧5.0级地震前高频部分Qc值出现“升高-降低-再升高-发震”的发震模式,对预测邢台地区的中强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还发现相对Aki模型而言Sato模型更适合邢台震区的尾波计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邢台震区
QC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The coda attenuation of the Yao'an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
61
2
作者
李白基
秦嘉政
+1 位作者
钱晓东
叶建庆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了6.5级地震.震后围绕震中区架设了一个由6套拾震器-记录仪组成的临时数字地震台网.在所记录的余震中,有402次余震有较精确的定位.依照Sato的单散射模型分析观测的尾波短记录,获得了姚安地区地壳的尾波...
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了6.5级地震.震后围绕震中区架设了一个由6套拾震器-记录仪组成的临时数字地震台网.在所记录的余震中,有402次余震有较精确的定位.依照Sato的单散射模型分析观测的尾波短记录,获得了姚安地区地壳的尾波平均品质因子Qc(f)=49f^0.95,f=1.5~20.0Hz,具有高构造活动性区域的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单散射模型
尾波衰减
地震定位
地震波
数字地震台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尾波Q_c值随时间变化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
24
3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1 位作者
张国民
王伟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8,共10页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4年下半年的1 403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的尾波Qc值;并给出了其中14个资料相对较为丰富的台站的尾波Qc值随时间变化结果。依...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4年下半年的1 403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的尾波Qc值;并给出了其中14个资料相对较为丰富的台站的尾波Qc值随时间变化结果。依据这14个台的3 Hz、10 Hz、18 Hz频率点的2002年1月1日前后平均Qc值的变化,研究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云南地区比较危险的区域可能位于滇中块体的东南边界附近、滇中块体的西南部及其西边界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时间变化特征
地震预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地区尾波Q_c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初步解释
被引量:
11
4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3 位作者
张国民
王新岭
王伟君
王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3,共7页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3年年底的5 668个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1 371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c值。依据Q0和η值的不同,将得到的Qc值进行分类。其分类结果...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3年年底的5 668个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1 371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c值。依据Q0和η值的不同,将得到的Qc值进行分类。其分类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介质结构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而且可以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以及大地热流分布等方面对其予以初步解释。结果表明,在构造复杂、活动强烈的滇中块体及其周边变形带上的Qc值显著小于构造活动一般的其他区域;就地震活动性而言,高Qc值的区域通常没有地震发生或者仅仅发生较低震级的地震,而低Qc值的区域则有较大地震发生;此外,云南地区Qc值的分布与大地热流分布也有负对应关系,即高热流区域的Qc值低,低热流区域的Qc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区域性分布
云南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尾波Q_c的变化过程
被引量:
39
5
作者
王伟君
刘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4,共8页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近场台站岫岩台和营口台波形资料,计算了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S尾波品质因子Qc,得到了3个分量10个频率点上Qc随时间进程的变化。将序列分为3个时段:前震时段、强余震活动时段、序列结束时段,分别计算出每个时段...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近场台站岫岩台和营口台波形资料,计算了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S尾波品质因子Qc,得到了3个分量10个频率点上Qc随时间进程的变化。将序列分为3个时段:前震时段、强余震活动时段、序列结束时段,分别计算出每个时段内Qc与频率的关系Qc(f),最后计算了整个序列的Qc(f)。结果表明,Qc在大震前后有较明显的变化,基本趋势是震前Qc增高,震后降低。另外,在不同的台站和不同的分量上Qc变化有不同的反映灵敏度。比较该方法与Aki单次散射模型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别,认为Sato方法在本文的数据处理上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尾波品质因子Qc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Aki
单
次
散射
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尾波Q值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宇彤
李广平
+1 位作者
李海林
李芳
《东北地震研究》
2008年第2期11-17,共7页
本文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研究1999年至2007年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1999年岫岩5.4级地震和2000年5.1级两次中强地震发生阶段该地区的尾波Q值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Qc值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平...
本文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研究1999年至2007年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1999年岫岩5.4级地震和2000年5.1级两次中强地震发生阶段该地区的尾波Q值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Qc值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平均值相对较高,在岫岩5.4级主震前有短时升高现象,之后Qc值并没有明显的降低,直到强余震序列结束之后Qc值逐步降低,趋于平稳,通过对比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与平静阶段的Qc值变化,可以为未来该区的强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岫岩地区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尾波Q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0年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震群尾波Q值特征研究
7
作者
史水平
周斌
+3 位作者
李细光
文翔
黄惠宁
毛世榕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20,共15页
2010年6月28日至8月初,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地区出现一次罕见的震群活动。利用震区附近8个近距离台站所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按照高信噪比和计算要求,挑选出此次震群中74次M_(L)>1.5地震可用于计算地震尾波的共179条三分向波形记录,采...
2010年6月28日至8月初,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地区出现一次罕见的震群活动。利用震区附近8个近距离台站所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按照高信噪比和计算要求,挑选出此次震群中74次M_(L)>1.5地震可用于计算地震尾波的共179条三分向波形记录,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经滤波以及消除环境噪声后,计算了地震尾波传播过程途经区的品质因子Q(f)值;拟合Q(f)值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得到研究区Q(f)=(44.32±23.56)f^(0.88±0.17);并对震中区及其邻区地震尾波衰减的时间与空间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震区及其附近尾波衰减参数与尾波采样体之间的关系,认为该区域可能存在浅部高衰减层。此次震群是在低应力水平条件下发生的,震中区Q_(0)值较其他台站高,其地震尾波衰减较慢,介质非均匀性水平相对较低,震中区为低衰减区域,介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震群
尾波
衰减参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Sato模型研究邢台震区尾波Q_C值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小涛
韩利萍
吕凤章
马广庆
孙晴
靳玉科
机构
河北省地震局邯郸中心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出处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3,共6页
文摘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和红山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邢台震区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即窗长为15~30s时Qc=(42.9±20.7)f^(0.98±0.13);窗长为40~60s时Qc=(103.1±27.9)f^(0.85±0.08)。通过分析不同频率点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发现2002年4月22日邢台隆尧5.0级地震前高频部分Qc值出现“升高-降低-再升高-发震”的发震模式,对预测邢台地区的中强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还发现相对Aki模型而言Sato模型更适合邢台震区的尾波计算和分析。
关键词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邢台震区
QC值
Keywords
sato
single isotropic scattering model
Xingtai seismic region
Qc value
分类号
P315.3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The coda attenuation of the Yao'an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
61
2
作者
李白基
秦嘉政
钱晓东
叶建庆
机构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Yunnan Province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基金
The Ke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Yunnan Province during the 10th 5-year Plan (2001NG46).
文摘
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了6.5级地震.震后围绕震中区架设了一个由6套拾震器-记录仪组成的临时数字地震台网.在所记录的余震中,有402次余震有较精确的定位.依照Sato的单散射模型分析观测的尾波短记录,获得了姚安地区地壳的尾波平均品质因子Qc(f)=49f^0.95,f=1.5~20.0Hz,具有高构造活动性区域的衰减特征.
关键词
sato单散射模型
尾波衰减
地震定位
地震波
数字地震台网
Keywords
coda Q c
sato
m odel
Yao′an of Yunnan, China
分类号
P315.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尾波Q_c值随时间变化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
24
3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张国民
王伟君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8,共10页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2004DIA3J010)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2CCD01700)
+1 种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青年基金(QN20040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论著05AC1022
文摘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4年下半年的1 403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的尾波Qc值;并给出了其中14个资料相对较为丰富的台站的尾波Qc值随时间变化结果。依据这14个台的3 Hz、10 Hz、18 Hz频率点的2002年1月1日前后平均Qc值的变化,研究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云南地区比较危险的区域可能位于滇中块体的东南边界附近、滇中块体的西南部及其西边界附近。
关键词
尾波QC值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时间变化特征
地震预测
Keywords
Coda Qc
sato
's single-scattering attenuation model
Temporal changes
Earthquake prediction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地区尾波Q_c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初步解释
被引量:
11
4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张国民
王新岭
王伟君
王辉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3,共7页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2004DIA3J010)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6016)
文摘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3年年底的5 668个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1 371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c值。依据Q0和η值的不同,将得到的Qc值进行分类。其分类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介质结构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而且可以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以及大地热流分布等方面对其予以初步解释。结果表明,在构造复杂、活动强烈的滇中块体及其周边变形带上的Qc值显著小于构造活动一般的其他区域;就地震活动性而言,高Qc值的区域通常没有地震发生或者仅仅发生较低震级的地震,而低Qc值的区域则有较大地震发生;此外,云南地区Qc值的分布与大地热流分布也有负对应关系,即高热流区域的Qc值低,低热流区域的Qc值高。
关键词
尾波Qc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区域性分布
云南地区
Keywords
Yunnan region
Coda Qc,
sato
's single-scattering attenuation model
Region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尾波Q_c的变化过程
被引量:
39
5
作者
王伟君
刘杰
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4,共8页
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BA601B01 04 03)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101126)
文摘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近场台站岫岩台和营口台波形资料,计算了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S尾波品质因子Qc,得到了3个分量10个频率点上Qc随时间进程的变化。将序列分为3个时段:前震时段、强余震活动时段、序列结束时段,分别计算出每个时段内Qc与频率的关系Qc(f),最后计算了整个序列的Qc(f)。结果表明,Qc在大震前后有较明显的变化,基本趋势是震前Qc增高,震后降低。另外,在不同的台站和不同的分量上Qc变化有不同的反映灵敏度。比较该方法与Aki单次散射模型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别,认为Sato方法在本文的数据处理上更为合理。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尾波品质因子Qc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Aki
单
次
散射
模型
Keywords
S-Coda attenuation factor Q_c
Xiuyan earthquake sequence
sato
single isotropic scattering model
Aki single backscattering model
分类号
P315.3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尾波Q值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宇彤
李广平
李海林
李芳
机构
辽宁省地震局
出处
《东北地震研究》
2008年第2期11-17,共7页
基金
辽宁省重大科研项目子项目(2008-k-04)
文摘
本文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研究1999年至2007年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1999年岫岩5.4级地震和2000年5.1级两次中强地震发生阶段该地区的尾波Q值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Qc值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平均值相对较高,在岫岩5.4级主震前有短时升高现象,之后Qc值并没有明显的降低,直到强余震序列结束之后Qc值逐步降低,趋于平稳,通过对比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与平静阶段的Qc值变化,可以为未来该区的强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海城-岫岩地区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尾波Q值
Keywords
Haichen-Xuyan area
the single scattering model of
sato
coda Q value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0年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震群尾波Q值特征研究
7
作者
史水平
周斌
李细光
文翔
黄惠宁
毛世榕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20,共15页
基金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0993001-3,桂科攻1140004-2,桂科AB1850042,桂科攻12426001-3)。
文摘
2010年6月28日至8月初,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地区出现一次罕见的震群活动。利用震区附近8个近距离台站所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按照高信噪比和计算要求,挑选出此次震群中74次M_(L)>1.5地震可用于计算地震尾波的共179条三分向波形记录,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经滤波以及消除环境噪声后,计算了地震尾波传播过程途经区的品质因子Q(f)值;拟合Q(f)值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得到研究区Q(f)=(44.32±23.56)f^(0.88±0.17);并对震中区及其邻区地震尾波衰减的时间与空间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震区及其附近尾波衰减参数与尾波采样体之间的关系,认为该区域可能存在浅部高衰减层。此次震群是在低应力水平条件下发生的,震中区Q_(0)值较其他台站高,其地震尾波衰减较慢,介质非均匀性水平相对较低,震中区为低衰减区域,介质较为稳定。
关键词
sato
单
次
散射
模型
震群
尾波
衰减参数
Keywords
sato
single scattering model
Earthquake swarm
Coda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分类号
P315.3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Sato模型研究邢台震区尾波Q_C值特征
张小涛
韩利萍
吕凤章
马广庆
孙晴
靳玉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The coda attenuation of the Yao'an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李白基
秦嘉政
钱晓东
叶建庆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尾波Q_c值随时间变化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马宏生
刘杰
张国民
王伟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云南地区尾波Q_c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初步解释
马宏生
刘杰
张国民
王新岭
王伟君
王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尾波Q_c的变化过程
王伟君
刘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尾波Q值研究
李宇彤
李广平
李海林
李芳
《东北地震研究》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2010年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震群尾波Q值特征研究
史水平
周斌
李细光
文翔
黄惠宁
毛世榕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