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黑嘴鸥(Larus saundersi)食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玄 江红星 +3 位作者 张亚楠 陈丽霞 宋常站 李玉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96-1804,共9页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开展濒危鸟类食性研究的现代化手段,该方法避免了传统食性研究只能反映鸟类瞬时取食的弊端,而反映鸟类长时间取食的同化比例。2014年6月收集了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6种潜在食源213份样品,幼鸟血样10份,幼鸟羽毛27份,成鸟...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开展濒危鸟类食性研究的现代化手段,该方法避免了传统食性研究只能反映鸟类瞬时取食的弊端,而反映鸟类长时间取食的同化比例。2014年6月收集了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6种潜在食源213份样品,幼鸟血样10份,幼鸟羽毛27份,成鸟羽毛17份。稳定碳氮(δ^(13)C和δ^(15)N)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成、幼鸟羽毛稳定碳同位素(δ^(13)C)差异显著,表明幼鸟与成鸟羽毛反映的食性信息不同。(2)疾病和死亡幼鸟羽毛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值与健康幼鸟均无显著性差异,幼鸟血液和羽毛同位素值之间也无显著差异;表明利用疾病和死亡幼鸟的羽毛样品可以替代损伤性采集血液样品,开展稳定同位素分析。(3)幼鸟血液和羽毛样品反映黑嘴鸥食性信息基本一致。其中泥螺(Bullacta exarata)和沙蚕(Nereis succinea)是其主要食源,各自贡献率均超过31.20%;其次为矛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12.86%、14.49%)、宽身大眼蟹(Macrophthalmus dilatatum)(9.19%、8.08%)和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7.48%、6.00%)。在天然湿地持续减少和退化条件下,研究结果为黑嘴鸥繁殖的人工湿地中食源物种构建、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稳定同位素分析 食性 血液 羽毛 双台河口保护区
下载PDF
滦河口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繁殖群的保护 被引量:4
2
作者 储照源 杨守庄 +1 位作者 乔振忠 叶恩琦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0-23,共4页
黑嘴鸥仅在我国沿海地区繁殖,迄今共发现4个繁殖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滦河口是其中之一。1995~1997年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滦河口黑嘴鸥繁殖群体目前呈下降趋势,原因是黑嘴鸥繁殖地湿地的生境改变及人为因素影响。
关键词 滦河口 黑嘴鸥 繁殖群 保护
下载PDF
Migratory Behavior of Franklin’s Gulls (Larus pipixcan) in Peru
3
作者 Joanna Burger Michael Gochfeld Robert Ridgely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0年第3期143-147,共5页
Information on the migratory pathways for birds is essential to the future citing of wind power facilities, particularly in off-shore waters. Yet,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oastal or offshore migratory beh... Information on the migratory pathways for birds is essential to the future citing of wind power facilities, particularly in off-shore waters. Yet,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oastal or offshore migratory behavior of most birds, including Franklin’s gulls (Larus pipixcan), a long-distant migrant. We report observations along the coast of Peru made in November 2008 to determine where birds concentrated. Wind facilities can not avoid regions of high avian activity without knowing where that activity occurs. Migrant flocks of 250 to 50,000 were observed on coastal farmfields, dumps and estuaries, on beaches and mudflats, and up to 45 km offshore. Bathing and foraging flocks ranged in size from 20 to 500 birds, and most flocks were monospecific, with occasional grey-headed (Larus cirrocephalus) and band-tailed (L. belcheri) on the periphery. While previous notes report Franklin’s gulls foraging coastally, we found flocks feeding up to 45 km offshore by diving for prey or feeding on the water. The relative percentage of birds of the year varied in migrant flocks from zero to 14%, with lower numbers of young foraging aerially on insects (only 1%). The percentage of young feeding over the ocea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shore;no young of the year were recorded at 36-44 km offshore. While there were large flocks of Franklin’s gulls resting on the water inshore, the number of gulls foraging offshore did not decline up to 45 km offshore. The presence of foraging flocks of Franklin’s gulls out to 45 km offshore, and occupying space from 0 to 20 m above the water, suggests that they would be vulnerable to offshor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such as offshore drilling and wind fac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tion LARUs pipixcan Franklin’s gulls gulls MIGRANTs YOUNG of the Year HABITAT Use FLOCK Associations Wind Farms Offshore Drilling
下载PDF
逐步增加Ⅰ型混合截尾试验下B-S部件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天宇 师义民 卫炜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6-2331,共6页
在逐步增加Ⅰ型混合截尾试验下,利用最大期望(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讨论了Birnbaum-Saunders(B-S)部件的参数及可靠度的估计问题。将B-S分布复杂的分布形式转换成较为简单的逆高斯分布和逆高斯分布倒数的等加权和形式,推导... 在逐步增加Ⅰ型混合截尾试验下,利用最大期望(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讨论了Birnbaum-Saunders(B-S)部件的参数及可靠度的估计问题。将B-S分布复杂的分布形式转换成较为简单的逆高斯分布和逆高斯分布倒数的等加权和形式,推导出逐步增加I型混合截尾中隐藏变量的后验密度,进而获得部件寿命参数和可靠度的极大似然估计和渐近置信区间。蒙特卡罗数值算例表明,简化后的B-S分布在逐步增加I型混合截尾试验方案中,EM算法经过较少迭代即达到收敛。同时,通过对数据情形I和情形Ⅱ下的估计结果分析,给出了较一般截尾试验方式更为丰富的结论,使得相应的统计结果更加全面和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增加Ⅰ型混合截尾 Birnbaum-saunders分布 最大期望算法 逆高斯分布
下载PDF
黑嘴鸥巢址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江红星 楚国忠 +4 位作者 侯韵秋 钱法文 王会 张国钢 郑光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利用Arcview GIS对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2007年黑嘴鸥的巢址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江苏盐城沿海黑嘴鸥种群数量维持在1000只左右,多年平均为954只±161.26只,但由于滩涂围垦和开发,其营巢地主要集中在核心区,... 利用Arcview GIS对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2007年黑嘴鸥的巢址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江苏盐城沿海黑嘴鸥种群数量维持在1000只左右,多年平均为954只±161.26只,但由于滩涂围垦和开发,其营巢地主要集中在核心区,种群数量占整个种群数量的85.24%±7.00%。地点尺度上,中路港巢区的多年平均面积为153.19hm2±112.09hm2,三里闸巢区的多年平均面积为62.60hm2±66.41hm2;两个巢区的质心总体上均向东南方向偏移,中路港巢区与潮沟大泗洋子距离以及三里闸巢区与潮沟大流水距离均呈现减小趋势;但同一巢区不同年份的重叠面积、密度和质心均不尽相同。影响黑嘴鸥巢区时空变化的因素包括年际间降雨量、潮水的入侵、植被演替等自然因素,同时还包括无序开发利用滩涂生物资源、拾捡鸟蛋、人为改变滩涂水动力等人为因素。鉴于此,提出了江苏盐城沿海黑嘴鸥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巢址 时空变化 江苏盐城
下载PDF
黑嘴鸥繁殖栖息地动态遥感监测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春悦 张树清 +3 位作者 江红星 李晓峰 那晓东 温兆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285-4294,共10页
以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区,结合黑嘴鸥巢址GPS点,利用1992、2002和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借助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在获取栖息地植被类型信息的基础上,采用非等密度亚像元模型反演碱蓬植被覆盖度信... 以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区,结合黑嘴鸥巢址GPS点,利用1992、2002和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借助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在获取栖息地植被类型信息的基础上,采用非等密度亚像元模型反演碱蓬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研究区黑嘴鸥适宜繁殖栖息地动态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对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5a间,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干扰下,研究区内碱蓬滩面积由4772.3 hm2减少到4062.2hm2,年变化率为-47.34 hm2/a。碱蓬植被覆盖度均值由1992年的(27.6±3.8)%增长到2002年的(35.4±2.0)%,至2007年达到(53.1±4.5)%。同时,利用2002、2007年黑嘴鸥巢址GPS位点,提取对应年份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碱蓬群落覆盖度,其均值分别为(35.08±4.8)%和(37.58±7.6)%,无差异显著性(P=0.066)。结合黑嘴鸥繁殖栖息地选择的水源和干扰距离等因子,叠加分析表明核心区黑嘴鸥适宜繁殖栖息地面积由1992年的2063.1 hm2小幅增加到2002年的2158.0 hm2(4.6%),到2007年间大幅减少到1723.1 hm2(-20.2%),年降幅高达86.97hm2/a。按照2002~2007年碱蓬覆盖度变化率水平计算,盐城保护区核心区黑嘴鸥适宜繁殖栖息地将在19.8a后全部消失。有关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黑嘴鸥及其繁殖栖息地的保护、管理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特定栖息地的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繁殖栖息地 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遥感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江苏盐城沿海地区繁殖季节几种水鸟的数量及分布研究Ⅰ 被引量:11
7
作者 楚国忠 侯韵秋 +2 位作者 钱法文 刘希平 王会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7-92,共6页
1998年 6月 ,江苏盐城沿海地区黑嘴鸥 (Larussaundersi)平均巢密度为 1 0 6只 /hm2 (XD =0 .82 ,n =1 0 ) ,有卵巢密度为 0 71只 /hm2 (XD =0 .71 ,n =1 0 )。巢区上空黑嘴鸥成鸟数量与样带内巢密度及有卵巢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R =... 1998年 6月 ,江苏盐城沿海地区黑嘴鸥 (Larussaundersi)平均巢密度为 1 0 6只 /hm2 (XD =0 .82 ,n =1 0 ) ,有卵巢密度为 0 71只 /hm2 (XD =0 .71 ,n =1 0 )。巢区上空黑嘴鸥成鸟数量与样带内巢密度及有卵巢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R =0 .989和 0 978)。虽然黑嘴鸥营群巢繁殖 ,但在集中繁殖区内 ,黑嘴鸥巢向均匀分布方向偏离随机分布 (R =1 .1 0 1 )。根据黑嘴鸥集中繁殖区的面积和有卵巢密度估算集中繁殖区内约有黑嘴鸥繁殖鸟 2 ,5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巢密度 成鸟数量 盐城 沿海地区 水鸟
下载PDF
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江红星 楚国忠 +1 位作者 钱法文 侯韵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83,共5页
1999— 2 0 0 2年夏季对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前期黑嘴鸥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其出现频率依次为 :取食 39 36 % ,休整 37 95 % ,运动 9 4 8% ,警戒 8 30 % ,饮水 5 ... 1999— 2 0 0 2年夏季对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前期黑嘴鸥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其出现频率依次为 :取食 39 36 % ,休整 37 95 % ,运动 9 4 8% ,警戒 8 30 % ,饮水 5 0 3% ;繁殖后期黑嘴鸥成鸟的各种行为不具明显的规律性 ,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取食 4 2 5 3% ,休整 1 4 2 1 % ,运动 1 7 6 5 % ,警戒 1 4 5 2 % ,饮水 1 0 93%。繁殖后期运动和警戒行为所花费的时间比繁殖前期显著增加 (P <0 0 0 1 ) ,休整行为显著减少 (P <0 0 0 1 ) ,导致这种差异性主要是取食地点的变化和后期的育雏行为。黑嘴鸥雌雄抱孵时间比为 1 2 4∶1。抱孵时间随孵化天数的增加而相应延长 ,一次抱孵时间最长可达到 2 0 1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市 黑嘴鸥 繁殖期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行为
下载PDF
江苏盐城黑嘴鸥的繁殖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23
9
作者 江红星 楚国忠 侯韵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99-1004,共6页
对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觅食地和营巢地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调查。黑嘴鸥繁殖觅食地有盐田、碱蓬滩、草滩、水产品养殖塘、农田、泥质滩涂及河口港汊 7种类型。生境选择的结果表明黑嘴鸥对碱蓬滩涂和泥质滩涂都有正选择性 ,对农田和河口... 对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觅食地和营巢地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调查。黑嘴鸥繁殖觅食地有盐田、碱蓬滩、草滩、水产品养殖塘、农田、泥质滩涂及河口港汊 7种类型。生境选择的结果表明黑嘴鸥对碱蓬滩涂和泥质滩涂都有正选择性 ,对农田和河口港汊具有负选择性 ,繁殖前期对养殖塘具有正选择性 ;不同繁殖时期黑嘴鸥对碱蓬滩和养殖塘的利用情况变化最明显 ;两年中 ,黑嘴鸥对河口港汊的利用情况稳定。黑嘴鸥营巢地有獐毛滩、碱蓬滩和大米草滩 3种类型 ,其中碱蓬滩是其主要营巢栖息地。对巢址选择因子的分析的结果表明 :影响黑嘴鸥巢址选择的因子主要有 4类 ,依次为 :植被盖度和群集度、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底栖生物量及距水源距离 ,其贡献率分别是 2 6 .2 3%、2 0 .5 5 %、1 4 .82 %、1 4 .0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盐城 黑嘴鸥 繁殖 栖息地选择
下载PDF
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模式与种群生存率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红星 侯韵秋 +4 位作者 李玉祥 Masayoshi TAKEISHI Kiyoaki OZAKI 杨玉成 郑光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180-4186,共7页
1996-2008年6月份,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使用特定编码的彩色旗标,共标记2820只。其中成鸟31只,幼鸟2789只。根据23个越冬地点2729条彩色旗标的重见记录,推测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向东迁徙至韩... 1996-2008年6月份,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使用特定编码的彩色旗标,共标记2820只。其中成鸟31只,幼鸟2789只。根据23个越冬地点2729条彩色旗标的重见记录,推测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向东迁徙至韩国西南沿海及日本西部沿海越冬;另一条向南迁徙至我国天津以南的东部沿海,包括台湾西部沿海越冬。依据1996-2007年双台河口标记的黑嘴鸥幼鸟当年在日本西部沿海重见记录,计算12a间其相对生存率为(7.77±4.00)%(1.67%-14.89%)。其中1997、2001、2004、2006和2007年的相对生存率均低于平均水平,特别是2006年达到12年来的最低值(1.67%)。采用MARK软件中的Cormack-Jolly-Seber(CJS)模型,估计黑嘴鸥亚成体和成体的年生存率分别为0.613±0.058和0.746±0.042,重见率分别为0.897±0.04和0.799±0.053。亚成体较成体的重见率高,可能与亚成体到达越冬地相对比较集群有关。同时建议开展更多的彩色旗标观察活动,便于进一步了解同一越冬地中不同年龄段黑嘴鸥的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Larus saundersi) 彩色标记 迁徙规律 种群生存率 辽宁双台河口
下载PDF
黑嘴鸥种群的遗传分化与迁徙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红星 侯韵秋 +5 位作者 钱法文 楚国忠 李玉祥 王会 单凯 郑光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7-776,共10页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对我国黑嘴鸥现存的3个地方种群5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已公布的的两个韩国样本的序列,比对后所获得的550bp的序列中,共发现49个...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对我国黑嘴鸥现存的3个地方种群5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已公布的的两个韩国样本的序列,比对后所获得的550bp的序列中,共发现4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7种线粒体单元型,其中仅1种为我国3个地方种群间共享单元型,多数为各地方种群内特有。我国3个地方种群内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态性都很高;4个地方种群合并成一个大种群时,其线粒体单元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仍很高,分别为0.974%±0.012%和0.510%±0.042%。进一步分析表明,4个地方种群间核苷酸歧异度在0.433%-0.585%之间,种群分化程度FST在-0.03176-0.48063之间,基因流Nm在1.03-33.7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1±0.0011。UPGMA系统发生树及最大简约网络图表明,黑嘴鸥的演化关系呈现星状辐射,单元型之间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地方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同时运用彩色旗标技术,初步掌握了4个地方种群迁徙规律。对比分子研究结果,验证了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迁徙模式基本一致,同时认为黑嘴鸥不同地方繁殖种群从越冬地返回繁殖地的过程中会发生交叉。最后,鉴于黑嘴鸥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其迁徙行为具有差异性,建议在保护和遗传管理中应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MTDNA控制区 迁徙 系统地理 种群分化
下载PDF
论杨枝远的诗学观及其创作
12
作者 钟俊昆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97,共3页
杨枝远是清初江西瑞金诗人,坎坷的遭遇使他致力于诗歌创作,主张“穷而后工”、“达而益工”的诗学观,其诗格调高雅,婉约清丽。一生著述甚丰,有《狎鸥亭诗钞》等,其诗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关键词 杨枝远 诗学观 穷而后工 达而益工 《狎鸥亭诗钞》
下载PDF
滦河口湿地环境因子变化对黑嘴鸥繁殖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立汉 杜丽娟 +2 位作者 李东明 高士平 杜静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65-68,共4页
比较滦河口湿地1996年和2001~2003年的土壤含水量、pH值、砂粒含量、粉粒含量等主要环境因子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土壤砂粒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t=14.4,P<0.01),土壤粉粒含量有极显著差别(t=11.033,P<0.01),土壤含水量达到... 比较滦河口湿地1996年和2001~2003年的土壤含水量、pH值、砂粒含量、粉粒含量等主要环境因子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土壤砂粒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t=14.4,P<0.01),土壤粉粒含量有极显著差别(t=11.033,P<0.01),土壤含水量达到显著水平(t=2.792,P<0.05),土壤pH值没有显著差别(t=1.755,P>0.05);黑嘴鸥繁殖地、人工虾鱼池、河口滩涂3种环境土壤砂粒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F>F0.05;P<0.05),进而探讨滦河口湿地环境因子对黑嘴鸥繁殖条件的影响,为恢复滦河口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和黑嘴鸥原繁殖地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口湿地 黑嘴鸥 繁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江苏如东沿海发现黑嘴鸥新繁殖地 被引量:1
14
作者 居卫东 陆琴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1期115-117,共3页
2013年5月22日,南通博物苑鸟类调查组在南黄海边的如东洋口发现一处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繁殖地。该繁殖地位于如东大、小洋口之间新围垦的海堤内侧(E121°06',N32°28'),面积约10 000 m^2。黑嘴鸥营巢于碱蓬(Suaeda... 2013年5月22日,南通博物苑鸟类调查组在南黄海边的如东洋口发现一处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繁殖地。该繁殖地位于如东大、小洋口之间新围垦的海堤内侧(E121°06',N32°28'),面积约10 000 m^2。黑嘴鸥营巢于碱蓬(Suaeda glauca)地上,与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白额燕鸥(Sterna albifrons)、红脚鹬(Tringa totanus)、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等混群营巢。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繁殖区内所见黑嘴鸥的数量在500只以上。应迅速建立保护区以切实保护好这一濒危鸟类及其新繁殖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如东洋口 繁殖地 新纪录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黑嘴鸥繁殖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海防 《山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86-87,103,共3页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嘴鸥在全国的三大繁殖地之一。本文采用野外直数法、样线法,连续开展了保护区境内黑嘴鸥的调查研究。黑嘴鸥主要栖息在近海滩涂和河口区域,繁殖生境一般在地势低洼地、潮间带内;繁殖期从4月下旬持续...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嘴鸥在全国的三大繁殖地之一。本文采用野外直数法、样线法,连续开展了保护区境内黑嘴鸥的调查研究。黑嘴鸥主要栖息在近海滩涂和河口区域,繁殖生境一般在地势低洼地、潮间带内;繁殖期从4月下旬持续到7月中旬,1998年至2014年黑嘴鸥繁殖期的数量变化范围为1254-4012只,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对黑嘴鸥的保护还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加强,改进研究方法、改善繁殖地生境、开展巡护救助措施和普及爱鸟护鸟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繁殖期 黄河三角州
下载PDF
两地时间 一处思绪
16
《钟表》 2007年第8期42-44,共3页
地球沦为村落,天涯也是比邻。作为传统也时尚的腕表界,具有"两地时间"显示功能的腕表在公务、商务领域大行其道。海鸥SEA-GULL早前推向市场的M169S和新近推向市场的M176S,以及M189S与M188S就都为两地时间腕表。
关键词 sEA—gull海鸥表 “两地时间”功能 M188s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