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蜀文化”学术概念的提出与区域文化史研究系统的再造
1
作者 何一民 杨丽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3,215,216,共14页
1941年《说文月刊》首倡“巴蜀文化”学术概念,引发了巴蜀文化研究热潮,一时成为学术风尚,并对区域文化史研究产生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系统的再造。区域文化史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分支,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 1941年《说文月刊》首倡“巴蜀文化”学术概念,引发了巴蜀文化研究热潮,一时成为学术风尚,并对区域文化史研究产生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系统的再造。区域文化史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分支,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成为独立的学术概念,并逐渐为人们所认同。“巴蜀文化”作为学术概念提出并引发相关研究热,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一是与晚清至民国救亡图存背景下中国文化研究热的兴起有关,二是与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此背景下,部分学人突破了以中原文化史代替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增强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空间向度的认识。尽管“巴蜀文化”概念提出之初,不少学人对巴蜀文化概念的认识还颇多分歧,并产生了学术争鸣,但众多学者最终还是认同了这个新的学术概念,由此推动了巴蜀文化以及其他区域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增强了学术界对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整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文化概念 区域文化 中国文化 救亡图存
下载PDF
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实绩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以青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出版业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主,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特殊行业。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与收藏,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与文人士绅的圈子,与普通大众无缘。中国出版业在近代完成了它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救国救民”的时代主题下,出版具有了传播... 出版业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主,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特殊行业。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与收藏,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与文人士绅的圈子,与普通大众无缘。中国出版业在近代完成了它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救国救民”的时代主题下,出版具有了传播西学、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特殊功能和社会价值。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全面推进,带来了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使出版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近代出版业对提高国民素质及文化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出版业 救亡图存 开启民智 社会价值
下载PDF
严复的进化论思想与救亡图存 被引量:1
3
作者 苗春凤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严复是第一个将西方进化论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启蒙思想家,本文从近代中国民族的危机、社会苦难和种种历史灾难下亡国灭种的危险局面出发,阐述了严复译著《天演论》宣扬的进化论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思想文化武器,对近代中国社会... 严复是第一个将西方进化论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启蒙思想家,本文从近代中国民族的危机、社会苦难和种种历史灾难下亡国灭种的危险局面出发,阐述了严复译著《天演论》宣扬的进化论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思想文化武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之倡导的变法改制以及谋求中国富强的业绩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进化论思想 救亡图存思想 思想文化 《天演论》
下载PDF
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白锦表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02-107,共6页
近代的知识分子是当代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群体。面对历史性的民族危机,他们表现出:(1)同一个“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心愿;(2)共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3)开放与守旧并蓄的“中体西用”原则;(4)幻想化的教育救亡途径;(5)痛苦的“鱼”与“熊... 近代的知识分子是当代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群体。面对历史性的民族危机,他们表现出:(1)同一个“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心愿;(2)共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3)开放与守旧并蓄的“中体西用”原则;(4)幻想化的教育救亡途径;(5)痛苦的“鱼”与“熊掌”的选择。显现出当代知识分子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作的强国之举,及其在客观上推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有限却富历史意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知识分子 中国 近代化 "中体西用" 教育救国
下载PDF
读经抑或不读:一场教育界内外的争辩——以1935年《教育杂志》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为中心
5
作者 黄明喜 张文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136,共8页
本文以1935年《教育杂志》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为考察对象,结合时代背景,从"读经抑或不读"这一话语主题入手,剖析其中所涉及的"读经能否救亡图存"、"读经能否弘扬文化"、"读经能否涵养德性"三... 本文以1935年《教育杂志》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为考察对象,结合时代背景,从"读经抑或不读"这一话语主题入手,剖析其中所涉及的"读经能否救亡图存"、"读经能否弘扬文化"、"读经能否涵养德性"三大问题,以为当下"读经"教育活动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反思和经验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杂志》 读经 救亡图存 弘扬文化 涵养德性
下载PDF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近代中国报刊与政治
6
作者 王天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4,共9页
中国近代报刊充当了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报馆被视作与学堂、剧场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工具或舆论平台。近代报刊的政治功能与资本密切关联。从传播政治学层面分析报刊的政治功能是恰当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空间化、时... 中国近代报刊充当了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报馆被视作与学堂、剧场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工具或舆论平台。近代报刊的政治功能与资本密切关联。从传播政治学层面分析报刊的政治功能是恰当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空间化、时代定位等方面对舆论精英颇有影响。就西方对华报刊而言,近代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在报刊等传播系统中有所呈现。在西方坚船利炮冲击下,中国社会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定义了历史意义上的时空体验维度及其与传播的关系。另一方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亦意味着中国由小农经济渐渐进入工业化生产的状态,这当中传播与社会建构多次重合。这更多的是从政治经济学层面来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政治经济学 近代报刊 救亡图存
下载PDF
吉林立宪运动初探
7
作者 秦升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9-111,共3页
根据文献资料,论述20世纪初期立宪运动在吉林开展的情况和特点。
关键词 吉林 立宪运动 救亡图存
下载PDF
论黄遵宪的历史贡献
8
作者 刘淑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9-101,共3页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多方面成就和建树,并积极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人物,在19年的外交生涯中为维护中国主权,保护华侨、华工权益,促进中外友好与文化交流,作出许多贡献。他深知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多方面成就和建树,并积极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人物,在19年的外交生涯中为维护中国主权,保护华侨、华工权益,促进中外友好与文化交流,作出许多贡献。他深知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因此,决心寻求救国方案,并以政论与诗歌来表达他致力于救亡图存事业的雄心壮志。他不仅倡导和宣传资产阶级,维护新思想和启蒙思想,而且勇于实践,促进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国家主权 改革图存 爱国救亡
下载PDF
宋季宰相《王爚行状》考论
9
作者 赵启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3-76,共4页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传记卷》之《王爚行状》,对于研究南宋末宰相王爚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爚自科举及第后,历任地方而敢于任事,政绩斐然;入朝后展现出高洁的品行,天下赞誉;恭帝即位后任宰相,与权臣斗争不断。王爚在南宋末年之&qu...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传记卷》之《王爚行状》,对于研究南宋末宰相王爚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爚自科举及第后,历任地方而敢于任事,政绩斐然;入朝后展现出高洁的品行,天下赞誉;恭帝即位后任宰相,与权臣斗争不断。王爚在南宋末年之"救亡图存"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南宋的灭亡,王氏与党争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爚行状》 王爚 敢于任事 救亡图存
下载PDF
五四运动之于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理路探寻
10
作者 田起香 刘少宝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9-54,共6页
在以挽救民族危亡与谋求民族复兴为使命的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五四运动倡导改造国民性,呼吁通过培养具有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气质的新国民来实现中国的振兴和强大。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实质,爱国奋进、勇担民族复兴... 在以挽救民族危亡与谋求民族复兴为使命的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五四运动倡导改造国民性,呼吁通过培养具有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气质的新国民来实现中国的振兴和强大。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实质,爱国奋进、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鲜亮底色,以及对时代新人共有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的凸显,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历史方位上塑造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有益启示,彰显了五四运动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救亡图存 民族复兴 时代新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