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te stabilization of severely As-contaminated soil by a simple H2O2 pre-oxid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non-toxic TMT-15 and FeCl3·6H2O 被引量:2
1
作者 Chang-sheng Yue Ben Peng +3 位作者 Wei Tian Guang-hua Lu Gui-bo Qiu Mei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105-1112,共8页
The stabilization of severely As-polluted soil has been a challenge, especially for the extremely toxic As(Ⅲ) contaminants. In this study, soil with a high As concentration(26084 mg/kg) was availably stabilized by a ... The stabilization of severely As-polluted soil has been a challenge, especially for the extremely toxic As(Ⅲ) contaminants. In this study, soil with a high As concentration(26084 mg/kg) was availably stabilized by a H2O2 pre-oxidation assisted TMT-15(Na3S3C3N3 solution with a mass fraction of 15%) and FeCl3·6 H2O stabiliz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stabilizers(i.e., TMT-15 and FeCl3·6 H2O) presented a better stabilization behavior than either stabilizer used individually. The use of the H2O2 pre-oxidation assisted TMT-15 and FeCl3·6 H2O stabilization approach not only converted the As(Ⅲ) to As(Ⅴ) but also reduced the toxic leaching concentration of As to 1.61 mg/L, which is a safe level, when the additions of TMT-15 and FeCl3·6 H2O were 2 mL and 0.20 g, respectively. Thus, using only a simple H2O2 pre-oxidation to combine clean stabilization with non-toxic stabilizers TMT-15 and FeCl3·6 H2O could render the severely As-contaminated soil safe for disposal in a landf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ly As-contaminated soil NON-TOXIC STABILIZERS combining STABILIZATION PRE-OXIDATION
下载PDF
Combined toxicity of copper and cadmium to six rice genotypes (Oryza sativa L.) 被引量:33
2
作者 HUANG Yizong, HU Ying, LIU Yunxia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47-653,共7页
Accumulations of copper (Cu) and cadmium (Cd) in six rice cultivars (94D-22, 94D-54, 94D-64, Gui630, YY-1, and KY1360) were evaluated through exposure to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100 mg/kg Cu, 1.0 mg/kg Cd, a... Accumulations of copper (Cu) and cadmium (Cd) in six rice cultivars (94D-22, 94D-54, 94D-64, Gui630, YY-1, and KY1360) were evaluated through exposure to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100 mg/kg Cu, 1.0 mg/kg Cd, and 100 mg/kg Cu + 1.0 mg/kg Cd) in a greenhouse. The dry weights of shoot and root, concentrations of Cu and Cd in plant tissues and the Cu, Cd, P, Fe concentrations in the root surface iron plaques were analyzed eight weeks later aft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lant biomass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rice genotypes, not Cu and Cd content in soil. Separated treatment with Cu/Cd increased each metal level in shoot, root and iron plaques. Soil Cu enhanced Cd accumulation in tissues. In contrast, Cu concentrations in shoot and root was unaffected by soil Cd. Compared to single metal contamination, combined treatment increased Cd content by 110.6%, 77.0%, and 45.2% in shoot, and by 112.7%, 51.2% and 18.4% in root for Gui630, YY-1, and KY1360,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level of Cu or Cd in root surface iron plaques was not affected by their soil content. Cu promoted Fe accumulation in iron plaques, while Cd has no effect on P and Fe accumulation in it. The translocation of Cu and Cd from iron plaques to root and shoot was also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might be beneficial in selecting cultivars with low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and designing strategies for soil bio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Cd combined contamination soil UPTAKE ACCUMULATION root surface iron plaques
下载PDF
重金属-PAHs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修复效果及机理
3
作者 贾建丽 高小龙 +4 位作者 张犇 赵燊炜 韩宇欣 原浩坤 王业荃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6,共12页
针对焦化厂等土壤中铬(Cr)、砷(As)重(类)金属和菲(Phe)、苯并[a]芘(BaP)等多环芳烃(PAHs)风险高、绿色低碳修复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以黑麦草-玉米-食醚红球菌(Rhodococcus aetherivorans,BW2)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结果表明,63 d后植物... 针对焦化厂等土壤中铬(Cr)、砷(As)重(类)金属和菲(Phe)、苯并[a]芘(BaP)等多环芳烃(PAHs)风险高、绿色低碳修复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以黑麦草-玉米-食醚红球菌(Rhodococcus aetherivorans,BW2)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结果表明,63 d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组土壤中Cr、As、Phe和BaP浓度分别下降9.63%、5.28%、45.14%和26.87%,其中重金属的去除主要依赖于植物作用,而PAHs去除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与植物的共同作用;植物主要吸收可提取态重金属,63 d后不同修复组土壤中可交换态Cr平均下降2.19%,而As则由于降解作用使修复过程中可交换态增加;可交换态Cr和碳酸盐结合态Cr与土壤中放线菌门呈强正相关,2种形态As则与拟杆菌门、装甲菌门、FBP菌门和浮霉菌门呈正相关。污染物去除效率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同时受酶活性和不同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动态影响,反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也在土壤污染物种类、浓度及理化性质等综合作用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多环芳烃 复合污染土壤 食醚红球菌 黑麦草-玉米 联合修复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重金属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4
作者 王蓉 梁雨蕾 陈忠清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基于大量勘察资料和文献调研,对长三角典型水文地质特征及地层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土壤—地下水系统典型地层组合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对重金属污染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的环境水文地质分区以平原区为主... 基于大量勘察资料和文献调研,对长三角典型水文地质特征及地层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土壤—地下水系统典型地层组合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对重金属污染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的环境水文地质分区以平原区为主,面积占比达49.2%,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水为主,其次为以基岩裂隙水为主的低山—丘陵区,面积占比为36.2%,而以孔隙裂隙水及孔隙岩溶水为主的丘陵平原区的面积占比为14.6%。典型地层组合可概化为4类,其中:组合A中饱和带以高渗透性土层为主,对流弥散作用强,土壤吸附能力弱,重金属易随地下水流动迁移;组合B中饱和带高/低渗透性土层交互,重金属易在高渗透性土层中迁移,不易在低渗透性土层中迁移;组合C中饱和带以低渗透性土层为主,对流弥散作用较弱,重金属易被土壤吸附,不易迁移;组合D中饱和带以破碎基岩为主,且基岩埋藏较浅,重金属迁移与包气带厚度及介质类型和基岩岩性及破碎程度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重金属污染土 环境水文地质分区 地层组合 污染迁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治理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与展望
5
作者 刘煜莹 魏晓贺 +2 位作者 何建荣 苗欣宇 欧阳少虎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7期50-58,共9页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的土壤污染越发严重,尤其是土壤的复合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复合污染主要分为重金属复合污染、有机物复合污染还有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目前,针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处理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方法3种...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的土壤污染越发严重,尤其是土壤的复合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复合污染主要分为重金属复合污染、有机物复合污染还有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目前,针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处理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方法3种,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纳米材料因其具有大比表面积、强还原和吸附能力以及小粒径尺寸等优点为土壤修复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在实践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对此综述了纳米材料在治理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应用于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以及纳米材料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对纳米材料在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纳米材料在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纳米材料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博文 张敬沙 方海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环境友好、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大量关注,尤其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两者互利的共生关系让植物-微生物组合更好地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效提高生物修复的应用范围和降解效率。本文概述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降解...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环境友好、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大量关注,尤其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两者互利的共生关系让植物-微生物组合更好地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效提高生物修复的应用范围和降解效率。本文概述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梳理联合修复技术的应用形式,重点讨论不同形式的植物-微生物组合的协同效应,并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更好地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植物 微生物 联合修复
下载PDF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Around the Dabaoshan Mine,Guangdong Province,China 被引量:66
7
作者 ZHOU Jian-Min DANG Zhi +1 位作者 CAI Mei-Fang LIU Cong-Q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88-594,共7页
在 Dabaoshan 矿的附近的土壤污染,广东省,中国,通过全部的集中的决心和有毒的金属, Cu, Zn, Cd,和 Pb 的化学种形成被学习,用诱导地联合的血浆质谱法。结果证明在过去的十年,公害被 Cu, Zn, Cd,和 Pb 的联合引起,与跟踪... 在 Dabaoshan 矿的附近的土壤污染,广东省,中国,通过全部的集中的决心和有毒的金属, Cu, Zn, Cd,和 Pb 的化学种形成被学习,用诱导地联合的血浆质谱法。结果证明在过去的十年,公害被 Cu, Zn, Cd,和 Pb 的联合引起,与跟踪和是的酸矿排水影响土壤的主要污染来源。显著地高级(P ≤ 0.05 ) 作为与稻,花园,和控制土壤相比在跟踪 Cu, Zn, Cd,和 Pb 被发现,与一般水准 1 486, 2 516, 6.42,和 429 mg kg ? 1 分别地。这些金属连续地从跟踪和废水下游地被驱散,并且因此他们在水稻土的集中象 567 一样高, 1 140 , 2.48 ,和 191 mg kg ? 1 ,分别地显著地更高( P ≤ 0.05 )作为与那些相比在花园土壤。从所有土壤类形的上述金属的顺序的抽取的结果证明剩余部分是主导的形式。然而, Fe-Mn 氧化物和有机物一定的金属的数量比那些跳到在可交换的形式存在的碳酸盐或那些相对高。当金属能从一个惰性的状态被转变到一个活跃状态,潜在的环境风险将与时间由于这些金属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广东 土壤重金属污染 化学形态分析 污染指数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逯延军 邹佳敏 +4 位作者 舒同 王娜娜 张甲麒 张格红 刘广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0-1772,共3页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生物对土壤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壤中铬的含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的转化作用,使植物的耐受性增加,促进了植物对土壤中铬的吸收,提高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的铬进行了富集,万寿菊对铬的转运能力随着土壤中的铬浓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铬污染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下载PDF
生物炭联合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晶玉 刘永德 +4 位作者 杜志敏 徐师柔 王世明 于洁 李甜甜 《河南科学》 2023年第7期985-993,共9页
生物炭以其疏松多孔结构、良好的重金属吸附性能,以及为微生物生长和活动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综述了生物炭及其联合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生物炭固定土壤重金属的机理及其修复重金属污染土... 生物炭以其疏松多孔结构、良好的重金属吸附性能,以及为微生物生长和活动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综述了生物炭及其联合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生物炭固定土壤重金属的机理及其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总结了生物炭-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物炭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空间和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环境、改变土壤酶活性、影响微生物之间的交流、降低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毒害等.最后,探究了生物炭-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生物炭治理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对改善和提高污染土壤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生物 联合修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下载PDF
基于AHP筛选的有机污染土联合修复技术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左文建 胡顺磊 +3 位作者 段伟 刘晓凤 吴敏 王志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0-398,共9页
为了研究联合修复技术在有机物污染场地中的筛选方法以及修复效果,以山西某搬迁遗留场地土壤修复工程为案例,提出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常用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方法进行优选,最终确定“常温解吸+异位热脱附+填埋场覆土利用+... 为了研究联合修复技术在有机物污染场地中的筛选方法以及修复效果,以山西某搬迁遗留场地土壤修复工程为案例,提出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常用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方法进行优选,最终确定“常温解吸+异位热脱附+填埋场覆土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新联合修复模式,并且研究了该联合修复模式的处理效果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HP可用于有机污染场地修复最佳方案的筛选;采用该联合修复模式费用低、效果良好且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可见该联合修复模式能够有效地处理此类型场地污染土体。该修复模式的成功实施为类似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土壤资源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土 筛选方法 层次分析法 联合修复技术 修复效果
下载PDF
过硫酸盐氧化—微生物处理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娟娟 刘娜 +2 位作者 李皓 黄少萌 王丽萍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27,共7页
采用过硫酸盐(PS)氧化—微生物处理修复石油烃(TPHs)污染土壤,以β-环糊精螯合Fe^(2+)活化PS,通过添加功能菌(GZ6)强化TPHs降解。考察了TPHs降解率、酶活性动态变化和微生物群落演替情况,探讨了PS氧化—微生物处理修复方案对TPHs的作用... 采用过硫酸盐(PS)氧化—微生物处理修复石油烃(TPHs)污染土壤,以β-环糊精螯合Fe^(2+)活化PS,通过添加功能菌(GZ6)强化TPHs降解。考察了TPHs降解率、酶活性动态变化和微生物群落演替情况,探讨了PS氧化—微生物处理修复方案对TPHs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经PS氧化—功能菌处理(CMB)修复后,TPHs降解率达83.1%,比PS氧化—土著菌处理(CB)提高了11.6个百分点;CMB土壤中C_(10)~C_(17)、C_(18)~C_(30)和C_(31)~C_(40)馏分的去除率分别为87.9%、73.6%和72.8%。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门水平上,变形菌始终占优势地位,属水平上,诺卡氏菌始终占优势地位。GZ6的引入激活了部分本土TPHs降解菌,增加了微生物的数量,提高了TPHs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过硫酸盐 Β-环糊精 霍氏肠杆菌 联合修复 宏基因组
下载PDF
接种微生物对黑心菊铅镉耐性的影响及联合修复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远东 张凌云 +2 位作者 孙楠 杜月 董颖苹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2-98,共7页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Pb、Cd混合污染,研究单、双接种淡紫拟青霉菌、拟青霉菌、嗜麦芽窄食单细胞菌对黑心菊耐受力的影响和联合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能有效缓解不同浓度铅镉复合污染土壤对黑心菊的毒害,拟青...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Pb、Cd混合污染,研究单、双接种淡紫拟青霉菌、拟青霉菌、嗜麦芽窄食单细胞菌对黑心菊耐受力的影响和联合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能有效缓解不同浓度铅镉复合污染土壤对黑心菊的毒害,拟青霉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组合接种后黑心菊生物量提高73.1%~207.31%,表现出最好的耐受能力。除淡紫拟青霉菌、嗜麦芽窄食单细胞菌双接种外,其余五种接种方式黑心菊Pb、Cd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大于1,双接种在富集能力上表现优于单接种。接种微生物后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分别提高8.91%~702.22%和0.13%~23.26%,在土壤Pb 1500 mg kg、Cd 1 mg kg浓度下,黑心菊-微生物联合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对土壤中Pb、Cd的活化,其中拟青霉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组合接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铅镉污染 微生物 黑心菊 联合修复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艺彤 亢涵 刘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土壤是重金属的重要受体,重金属具有高毒性和易积累等特征,很难在环境中降解,重金属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杀手,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土壤污染防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日益重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对国内外的土壤重... 土壤是重金属的重要受体,重金属具有高毒性和易积累等特征,很难在环境中降解,重金属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杀手,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土壤污染防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日益重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对国内外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围绕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影响、治理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3个方面展开,比较了物理、化学及生物土壤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发现与其他方法相比,单一修复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修复任务,联用技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应用场景,对联用技术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根据目前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从源头治理与防治手段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修复行业发展、因地制宜使用联合技术、加快技术创新与研发、加强立法和监管等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修复技术 联合修复
下载PDF
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汤小群 张恒 +1 位作者 吴颖靖 俞新玲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1期64-67,共4页
通过实施江西省某农田土壤中镉、砷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并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钝化药归纳分析。通过小试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中试确定药剂的最佳添加量,再进行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工艺研究和技术应用。结果表... 通过实施江西省某农田土壤中镉、砷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并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钝化药归纳分析。通过小试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中试确定药剂的最佳添加量,再进行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工艺研究和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修复区增产的前提下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可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稳定化 修复实践 污染土壤
下载PDF
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原寒 乔新燕 曹少飞 《辐射防护通讯》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总结了目前针对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植物-微生物-螯合剂联合修复技术。分析了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建议:(1)对螯合剂进... 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总结了目前针对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植物-微生物-螯合剂联合修复技术。分析了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建议:(1)对螯合剂进行改良;(2)培育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超富集植物;(3)将现有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到大面积铀污染土壤的实地修复中,实现工程应用的目的;(4)对修复后的植物进行合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寻找修复后植物处理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联合修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场地气相抽提-微生物降解耦合修复研究
16
作者 杨玉敏 孙明波 张博宇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2期59-64,共6页
热强化气相抽提(TSVE)-微生物降解(BV)耦合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潜力巨大。通过实验模拟装置,考察常规气相抽提(SVE)、TSVE、BV及TSVE-BV耦合技术对轻组分和重组分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气相抽提和热强化抽提对轻组分石油... 热强化气相抽提(TSVE)-微生物降解(BV)耦合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潜力巨大。通过实验模拟装置,考察常规气相抽提(SVE)、TSVE、BV及TSVE-BV耦合技术对轻组分和重组分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气相抽提和热强化抽提对轻组分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对C_(13)以上的石油烃去除效果有限,TSVE-BV耦合方式可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更高的污染物去除率。根据实验结果,将C_(13)作为TSVE与BV的耦合点,开发TSVE-BV修复装置,在某加油站进行示范修复,总石油烃(TPH)浓度远低于国标要求,污染物去除率高达96%,表明该耦合修复技术可以实现污染场地的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污染场地 气相抽提 微生物降解 耦合修复 加油站 污染物去除率
下载PDF
复合淋洗剂对高砷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及机理研究
17
作者 王国伟 刘益平 《电力勘测设计》 2023年第S02期186-192,共7页
本文以湖北某砒霜厂高砷(As)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振荡淋洗实验,将4种常用淋洗剂进行组合复合淋洗,讨论了最佳复合淋洗组合,并对复合淋洗前后砷形态的变化以及淋洗过程中土壤常量元素的释放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0... 本文以湖北某砒霜厂高砷(As)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振荡淋洗实验,将4种常用淋洗剂进行组合复合淋洗,讨论了最佳复合淋洗组合,并对复合淋洗前后砷形态的变化以及淋洗过程中土壤常量元素的释放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0.4 mol/L KH_(2)PO_(4)+0.1 mol/L EDTA复合淋洗剂淋洗效率最高,达到66.99%,相较单一淋洗剂淋洗效果提高了31.23%;3组复合淋洗剂对各形态As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淋洗后土壤中的As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KH_(2)PO_(4)+EDTA复合淋洗剂淋洗As的解吸与Al、Fe、Ca这些常量元素的释放规律有着密切联系,土壤中难以去除的残渣态As,包裹在硅酸盐矿物晶格内部,从而导致土壤中As解吸过程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土壤 复合淋洗 修复效果 砷形态 常量组分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8
18
作者 串丽敏 赵同科 +4 位作者 郑怀国 赵静娟 张晓静 谭翠萍 李光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13-222,共10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近年呈日益严峻趋势,如何进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是当今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入手,综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国内外在土壤重金属防治技术上已有的一些方法与实... 土壤重金属污染近年呈日益严峻趋势,如何进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是当今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入手,综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国内外在土壤重金属防治技术上已有的一些方法与实践,提出今后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发展、农业环境保护和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 联合修复
下载PDF
柠檬酸与皂素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联合淋洗作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许中坚 许丹丹 +2 位作者 郭素华 邱喜阳 李方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9-1525,共7页
以重金属Zn、Pb、Cu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淋洗方法,研究了柠檬酸与皂素对人工污染土壤的联合淋洗修复效果。结果表明,40 mmol·L-1的柠檬酸与质量分数为3%的皂素在体积比为1∶5的情况下对重金属Zn、Pb淋洗的累计去除效率较高,分... 以重金属Zn、Pb、Cu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淋洗方法,研究了柠檬酸与皂素对人工污染土壤的联合淋洗修复效果。结果表明,40 mmol·L-1的柠檬酸与质量分数为3%的皂素在体积比为1∶5的情况下对重金属Zn、Pb淋洗的累计去除效率较高,分别为67.2%,68.8%;在体积比为1∶1时对Cu的累积去除率较高,为37.7%,不及单独用柠檬酸淋洗的效果好。柠檬酸与皂素对土壤中重金属淋洗的联合效应与二者的体积比和重金属种类有关,两者的联合淋洗可去除Zn的96%酸溶态、38.9%可氧化态,淋洗后可还原态显著增加;Pb酸溶态、可还原态均减少了80%左右;Cu的酸溶态、可还原态减少了80%以上,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则没有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土壤 柠檬酸 皂素 联合作用 淋洗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联合生物修复 被引量:38
20
作者 邹德勋 骆永明 +2 位作者 徐凤花 滕应 李振高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4-340,共7页
研究土壤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其生物修复技术是当今国际环境修复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等,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展望了... 研究土壤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其生物修复技术是当今国际环境修复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等,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展望了基于多种修复措施相结合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联合生物修复工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微生物降解 联合生物修复 污染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