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V-SBA-15催化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玉镇 沈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9-62,共4页
以偏钒酸铵为钒源和三氯化锑为锑源,用后合成法合成了Sb-V-SBA-15[n(Si)/n(V)=25,n(Sb)/n(V)=0.8)]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法、FT-IR等表征合成的样品。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b-V-SBA-15仍... 以偏钒酸铵为钒源和三氯化锑为锑源,用后合成法合成了Sb-V-SBA-15[n(Si)/n(V)=25,n(Sb)/n(V)=0.8)]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法、FT-IR等表征合成的样品。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b-V-SBA-15仍然保持了SBA-15的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孔道结构,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负载的活性组分均匀分布在介孔分子筛表面;以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60℃,催化剂用量0.2 g,n(苯酚)∶n(H2O2)∶n(H2O)=1∶1∶2为最佳工艺条件下,苯酚转化率达41.38%,苯二酚选择性为8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v 过氧化氢 SBA-15 苯酚 苯二酚 羟基化
下载PDF
锑钒双金属改性SBA-15催化苯乙烯制苯甲醛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资琴 李东旭 肖东红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以三氯化锑为锑源和偏钒酸铵为钒源,采用后合成法对V-SBA-15进行了锑改性。通过XRD、N_2吸附-脱附法、FT-IR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V-SBA-15相比,引入Sb后有利于催化... 以三氯化锑为锑源和偏钒酸铵为钒源,采用后合成法对V-SBA-15进行了锑改性。通过XRD、N_2吸附-脱附法、FT-IR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V-SBA-15相比,引入Sb后有利于催化剂表面V_2O_5的分散,催化剂的活性受到抑制,但苯甲醛的选择性有所提高。在实验条件下,Si/V=25,苯乙烯转化率为66.91%,苯甲醛选择性为9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化锑 偏钒酸铵 sb-v-SBA-15 催化氧化 苯乙烯 苯甲醛
下载PDF
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pH、离子强度、竞争性离子与胡敏酸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席建红 何孟常 +2 位作者 林春野 呼丽娟 张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9,共4页
调查了在不同的pH、离子强度、胡敏酸和竞争性离子存在的条件下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行为.pH对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pH在3~8之间时,随介质pH的升高,Sb(V)的吸附减弱;离子强度、胡敏酸的存在对吸附的影响均不显... 调查了在不同的pH、离子强度、胡敏酸和竞争性离子存在的条件下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行为.pH对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pH在3~8之间时,随介质pH的升高,Sb(V)的吸附减弱;离子强度、胡敏酸的存在对吸附的影响均不显著;PO43-的存在对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V) 吸附 高岭土 PH 离子强度(I) 胡敏酸
下载PDF
太湖蓝藻对Sb(Ⅴ)的生物吸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珊 孙福红 +2 位作者 鄢元波 常明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4-769,共6页
利用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太湖蓝藻,对Sb(Ⅴ)的生物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藻类经0.1 mol/L盐酸处理后,对Sb(Ⅴ)的生物吸附效率大大提高.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蓝藻在1 h左右对Sb(Ⅴ)的吸附量达到平衡;Sb(Ⅴ)在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 利用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太湖蓝藻,对Sb(Ⅴ)的生物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藻类经0.1 mol/L盐酸处理后,对Sb(Ⅴ)的生物吸附效率大大提高.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蓝藻在1 h左右对Sb(Ⅴ)的吸附量达到平衡;Sb(Ⅴ)在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蓝藻表面的吸附能力均随着pH升高逐渐减弱;原藻与经盐酸处理的蓝藻对Sb(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不同离子强度的Cl-、NO3-、SO42-、PO43-对Sb(Ⅴ)在原藻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弱,而对Sb(Ⅴ)在经盐酸处理的蓝藻表面的吸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Ⅴ) 生物吸附 蓝藻 盐酸处理
下载PDF
铁改性凹凸棒土对Sb(Ⅴ)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爱平 黄阳 +1 位作者 王维清 和丽丽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29,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Fe Cl3·6H2O溶液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制得铁改性凹凸棒土(IMA),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的凹凸棒土进行表征,消解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IMA表面负载铁量... 用不同浓度的Fe Cl3·6H2O溶液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制得铁改性凹凸棒土(IMA),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的凹凸棒土进行表征,消解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IMA表面负载铁量进行测定。以KSb(OH)6为Sb(Ⅴ)锑源、IMA为吸附剂,研究IMA对Sb(Ⅴ)的吸附去除效果。探讨了IMA载铁量、吸附时间、Sb(Ⅴ)初始质量浓度与吸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凹凸棒土是羟基氧化铁(Fe OOH)的优良载体,IMA对Sb(Ⅴ)的最大吸附量为天然凹凸棒土的8倍以上,IMA对Sb(Ⅴ)的吸附量随载铁量的增加而增大,IMA50吸附Sb(Ⅴ)所需平衡时间约12 h;Elovich模型能较好反映吸附动力学过程,最大吸附量可达36.82 mg/g;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62.8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凹凸棒土 Sb(Ⅴ) 吸附量 羟基氧化铁
下载PDF
不同类型吸附剂去除水体中Sb(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正玉 宁增平 +4 位作者 肖唐付 赵彦龙 刘意章 吴世良 蓝小龙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23-530,共8页
本文对比研究了沸石、酸碱改性沸石、硅藻土、酸改性硅藻土、锰改性硅藻土、水葫芦干粉末、酸碱改性水葫芦干粉末、煤灰、煤渣、稻草秸秆粉末(<40目)、稻草秸秆颗粒(粒径0.5cm)、玉米秸秆粉末(<40目)、玉米秸秆颗粒(粒径0.5cm... 本文对比研究了沸石、酸碱改性沸石、硅藻土、酸改性硅藻土、锰改性硅藻土、水葫芦干粉末、酸碱改性水葫芦干粉末、煤灰、煤渣、稻草秸秆粉末(<40目)、稻草秸秆颗粒(粒径0.5cm)、玉米秸秆粉末(<40目)、玉米秸秆颗粒(粒径0.5cm)、陶粒、铁氧化物改性陶粒等15种吸附材料吸附去除水体中Sb(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1 g∶50 m L,初始溶液p H=7.5±0.5,反应温度为25±2℃,震荡速率150 r/min,初始Sb(Ⅴ)浓度为1000μg/L,吸附反应时间为5h条件下,15种吸附材料对Sb(Ⅴ)具有显著不同的吸附效果,吸附量大小依次为煤渣>铁氧化物改性陶粒>锰改性硅藻土>酸碱改性水葫芦干粉末>煤灰>玉米秸秆粉末>酸碱改性沸石>酸改性硅藻土>玉米秸秆颗粒>稻草秸秆粉末>沸石>稻草秸秆颗粒>陶粒>水葫芦>硅藻土。通过对原始吸附材料进行不同改性处理,发现改性后材料相对于原始材料对Sb(Ⅴ)的吸附能力有明显提升,其中锰改性硅藻土、酸碱改性水葫芦和铁氧化物改性陶粒对Sb(Ⅴ)的吸附量分别为48.7、46.6和48.9μg/g。其中,铁氧化物改性陶粒作为一种新型的大颗粒吸附剂,不仅对Sb(Ⅴ)的吸附性能好,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粉末型吸附剂更易于从被处理水体中取出,避免了吸附剂和目标毒害元素驻留在水体中产生二次释放的环境风险,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Sb(Ⅴ) 改性 去除 陶粒
下载PDF
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改性Al-V-Sb-O_x催化剂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大为 匡洞庭 +2 位作者 舒静 王本文 杨小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了提高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催化剂的性能 ,在Al-V -Sb -Ox 催化体系中逐步加入元素W ,P ,Mg ,B和Bi进行改性 ;采用孔结构分析 ,SEM ,XPS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孔结构、表面元素及元素化合态 ,与相应的催化性能相关联 ,研究了复合助剂元... 为了提高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催化剂的性能 ,在Al-V -Sb -Ox 催化体系中逐步加入元素W ,P ,Mg ,B和Bi进行改性 ;采用孔结构分析 ,SEM ,XPS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孔结构、表面元素及元素化合态 ,与相应的催化性能相关联 ,研究了复合助剂元素对Al-V -Sb -Ox 催化剂的改性作用 .结果表明 :Al-V -Sb -Ox 催化剂体系是一种结构复杂、以无定形结构为主的表面不均匀的多孔催化剂 ,催化剂表面组成与体相组成相差较大 ;催化反应使表面元素分布明显改变 ,各助剂在复合情况下发挥的作用各有侧重 ,其中 ,W在提高催化剂比表面和催化活性方面作用突出 ,P可以增大催化剂的孔容和平均孔径 ,Bi则使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丙烯腈 氨氧化 改性 催化剂 结构特征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锑(Ⅲ)和锑(Ⅴ)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兆水 张勤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0.10 mol/L酒石酸介质中,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Sb(Ⅲ)和Sb(Ⅴ)。以氢气发生器为氩-氢火焰提供氢气,明显降低了硼氢化钾浓度,改善了测定检出限。考察了酒石酸掩蔽Sb(Ⅴ)的量及共存干扰元素的允许... 在0.10 mol/L酒石酸介质中,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Sb(Ⅲ)和Sb(Ⅴ)。以氢气发生器为氩-氢火焰提供氢气,明显降低了硼氢化钾浓度,改善了测定检出限。考察了酒石酸掩蔽Sb(Ⅴ)的量及共存干扰元素的允许量。方法检出限Sb(Ⅲ)为0.026 ng/L,总Sb为0.019 ng/L。加标回收试验表明,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氢气 水溶态 可交换态 锑(Ⅲ) 锑(Ⅴ) 土壤
下载PDF
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及氧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席建红 何孟常 +1 位作者 门彬 张素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99,共4页
研究了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及氧化.研究结果表明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反应为快速反应.吸附在高岭土表面的Sb(Ⅲ)易被氧化为Sb(V),一部分Sb(V)会从高岭土表面解吸进入溶液中.溶液的pH值对Sb(V)的解吸有显著的影响,且pH越高,Sb(V... 研究了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及氧化.研究结果表明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反应为快速反应.吸附在高岭土表面的Sb(Ⅲ)易被氧化为Sb(V),一部分Sb(V)会从高岭土表面解吸进入溶液中.溶液的pH值对Sb(V)的解吸有显著的影响,且pH越高,Sb(V)越容易从高岭土表面解吸.吸附前后高岭土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分析表明,高岭土表面的≡Al—OH、≡Mg—OH及≡Si—OH基团参与了Sb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Ⅲ) Sb(V) 高岭土 吸附 氧化
下载PDF
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水体中Sb(Ⅴ)的吸附去除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勇超 吴继鑫 +1 位作者 任伯帜 耿兵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1-816,共6页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实验对其化学组成及表面积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吸附与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废水中Sb(Ⅴ)的吸附去除能力,并分析了吸附动力学与反应机...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实验对其化学组成及表面积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吸附与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废水中Sb(Ⅴ)的吸附去除能力,并分析了吸附动力学与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制得的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并不仅是铜氧化物与铁氧化物的简单混合,其比表面积远大于铁氧化物和铜氧化物;静态吸附实验显示,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Ⅴ)溶液的吸附去除率明显高于铁氧化物和铜氧化物,当Sb(Ⅴ)溶液初始pH为6.0,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溶液体积100mL,振荡速度100r/min,吸附时间为24h,0.03g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Ⅴ)的吸附去除率高达95.6%,吸附数据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表明,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床层耗竭时间缩短;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Ⅴ)去除以化学吸附为主,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在吸附过程中生成铁置换的黝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铜双金属氧化物 Sb(V)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固定床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As、Cr、Ge、V等18种微量痕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亚轩 张勤 +1 位作者 黄珍玉 吴健玲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0,共5页
建立了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包括As、Cr、Ge、V等18种微量、痕量元素的ICP-MS方法。地化试样用HF—HNO3混酸分解后,以1+1HNO3溶解干渣。由于制样不使用盐酸,避免了Cl对As、Cr、Ge、V的质谱干扰。用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GBW 07309... 建立了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包括As、Cr、Ge、V等18种微量、痕量元素的ICP-MS方法。地化试样用HF—HNO3混酸分解后,以1+1HNO3溶解干渣。由于制样不使用盐酸,避免了Cl对As、Cr、Ge、V的质谱干扰。用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GBW 07309制备溶液优化仪器工作参数,并用于校准。方法测定限(6s)为:0.007~6.4μg/g,精密度(RSD%,n=12)为:29%~9.4%,经过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吻合。方法已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的试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法 勘查地球化学样品
下载PDF
氢氧化铁对五价锑的吸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露 卢莎莎 顾尚义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32-135,共4页
环境中的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锑的化合物被美国和欧盟列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氢氧化铁是土壤和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中锑的迁移转化产生重要影响。作者开展了不同pH值和初始Sb(V)浓度下氢氧化铁吸附Sb(V)的实验研究。结... 环境中的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锑的化合物被美国和欧盟列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氢氧化铁是土壤和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中锑的迁移转化产生重要影响。作者开展了不同pH值和初始Sb(V)浓度下氢氧化铁吸附Sb(V)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pH值条件下(pH≤7)Sb(V)以内层络合物的形式强烈吸附到氢氧化铁表面,而高pH值条件下由于氢氧化铁表面可交换OH的减少和KSb(OH)60离子团的形成,导致Sb(V)吸附量的减少。因此,利用铁(氢)氧化物处理含锑废水时将pH值控制在6-7之间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铁 五价锑 吸附 内层络合物
下载PDF
N—烯丙基—N′—(对苯磺酸钠)硫脲在锑的鉴定中对干扰离子的掩蔽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万山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提出了用罗丹明B试法鉴定Sb(V)时,用N—烯丙基—N′—(对苯磺酸钠)硫脲同时掩蔽Hg2+、Bi3+、Fe3+、Au3+四种离子对鉴定Sb(V)的干扰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NaNTU 鉴定 硫脲 掩蔽 干扰离子
下载PDF
催化裂化催化剂中镍钒锑的测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严方 谢永杰 《中国测试》 CAS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针对催化剂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催化裂化催化剂中重金属Ni、V、Sb的含量,分析了影响Ni、V、Sb元素测定的各种因素,以未使用过的催化剂为载体配制标准样品,使标准样品与样品的基体基本一致,减少了基体效应的影响... 针对催化剂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催化裂化催化剂中重金属Ni、V、Sb的含量,分析了影响Ni、V、Sb元素测定的各种因素,以未使用过的催化剂为载体配制标准样品,使标准样品与样品的基体基本一致,减少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待测元素的线性范围分别:Ni为0.10%~1.20%,V为0.05%~0.30%,Sb为0.02%~0.20%,相关系数均为0.999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的测定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催化剂
下载PDF
两种测定湿地植物总磷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卢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42-144,共3页
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和磷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湿地植物不同器官的全磷含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磷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的全磷含量要高于钼锑抗比色法;两种测定方法误差均在允许的范围内;... 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和磷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湿地植物不同器官的全磷含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磷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的全磷含量要高于钼锑抗比色法;两种测定方法误差均在允许的范围内;测定湿地植物全磷,钼锑抗比色法比磷钒钼黄比色法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锑抗比色法 磷钒钼黄比色法 全磷
下载PDF
ICP-AES测定塑料中的锑铍钴钒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树娣 黄小龙 +1 位作者 熊怡佳 霍巨垣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119-120,共2页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后,用ICP-AES法对锑铍钴钒进行测定。通过检出限的确定,精密度试验,回收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适合用于塑料中锑铍钴钒的测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锑铍钴钒 塑料
下载PDF
镁铝水滑石对水中Sb(V)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杨 黄阳 王维清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1,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阳离子摩尔比为2∶1(2Mg/Al LDHs)和4∶1(4Mg/Al LDHs)的镁铝水滑石,利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表征了两种水滑石的基本性质,并且研究了不同p H值、不同时间、不同初始浓度以及共存离子...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阳离子摩尔比为2∶1(2Mg/Al LDHs)和4∶1(4Mg/Al LDHs)的镁铝水滑石,利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表征了两种水滑石的基本性质,并且研究了不同p H值、不同时间、不同初始浓度以及共存离子种类等因素对镁铝水滑石吸附Sb(V)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CO_3^(2-)在层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镁铝水滑石晶面间距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两种水滑石具有较高的总孔容积、比表面积和等电点。镁铝水滑石对Sb(V)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式分别可以由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模型拟合结果显示,2Mg/Al LDHs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分别高达0.19 g/(mg·h)和50.52 mg/g。镁铝水滑石对Sb(V)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表面物理吸附、阴离子交换和静电吸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共沉淀法 吸附 Sb(V)
下载PDF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体中的Sb(V)和Sb(Ⅲ)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玉霞 任景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3,共7页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HG-AFS),测定天然水体中的总溶解态无机锑(Sb(Ⅴ+Ⅲ))和三价锑(Sb(Ⅲ))。选择的最佳仪器条件为:灯电流60 mA,负高压-260 V,原子化器的温度190℃和氩气的载气流量600 mL/min。Sb(Ⅴ+Ⅲ)在1 mol/L HCl介质中进...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HG-AFS),测定天然水体中的总溶解态无机锑(Sb(Ⅴ+Ⅲ))和三价锑(Sb(Ⅲ))。选择的最佳仪器条件为:灯电流60 mA,负高压-260 V,原子化器的温度190℃和氩气的载气流量600 mL/min。Sb(Ⅴ+Ⅲ)在1 mol/L HCl介质中进行测定,检出限为0.024μg/L,线性范围为0~14μg/L。对浓度0.3μg/L和0.03μg/L的样品分析精密度分别为2.0%和1.9%(n=9),方法的回收率93.7%~105%。Sb(Ⅲ)是在柠檬酸和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pH为4.0~4.5),辅以100 mL/min的氢气进行测定,测得检出限为0.0013μg/L,对浓度0.04μg/L和0.01μg/L的样品分析精密度分别为3.8%和5.5%(n=9),方法的回收率91.1%~104%。二者在不同介质中工作曲线的斜率变动范围均小于5%。Sb(Ⅴ)的含量由总溶解态无机锑与三价锑的含量差减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度法 Sb(V) SB(III) 天然水体
下载PDF
氧化铁红对印染废水中锑(V)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楚晨 李成 +3 位作者 钱建英 杨昆仑 胡韵璇 徐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9,260,共10页
印染行业锑(Sb)污染严重,常规除锑工艺难以达标,铁氧化物对水中锑及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选取氧化铁红110、138与190,分别记为T110、T138、T190,对模拟印染废水中的Sb(V)进行吸附去除。结果表明,当Sb(V)初始浓度为200μg·L^... 印染行业锑(Sb)污染严重,常规除锑工艺难以达标,铁氧化物对水中锑及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选取氧化铁红110、138与190,分别记为T110、T138、T190,对模拟印染废水中的Sb(V)进行吸附去除。结果表明,当Sb(V)初始浓度为200μg·L^(-1),投加量为0.2 g·L^(-1)时,T138的除锑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99.44%。XRD图谱显示,氧化铁红的主要成分为α-Fe_(2)O_(3)。TEM与XPS图谱表明,T138的颗粒形状较不规则且相对粗糙,含还原态铁与丰富的羟基位点,有利于吸附Sb(V)。吸附动力学实验显示,Sb(V)吸附过程较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T110与T138对Sb(V)的吸附较符合Freundlich模型,T190则较符合Langmuir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印染废水中共存的含氧阴离子与染料明显抑制氧化铁红对Sb(V)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红 吸附 Sb(V) 印染废水
下载PDF
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Mo-V-Te-Nb-O催化剂的Sb掺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文生 陆维敏 陈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4-588,599,共6页
通过共沉淀法和两段焙烧的方式制备了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Mo1V0.3Te0.23Nb0.12SbxOy催化剂,并通过XRD、XPS、H2-TPR、NH3-TPD等表征手段探讨了Sb元素的引入对催化剂相结构、表面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Sb元... 通过共沉淀法和两段焙烧的方式制备了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Mo1V0.3Te0.23Nb0.12SbxOy催化剂,并通过XRD、XPS、H2-TPR、NH3-TPD等表征手段探讨了Sb元素的引入对催化剂相结构、表面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Sb元素的掺杂使得催化剂相结构中活性相M1和M2的相对量发生明显变化,催化剂表面酸性降低,氧化能力减弱,催化剂表面Mo6+和V5+物种量减少,提高了丙烯酸的选择性。当Sb/Mo为0.01时,其丙烯酸选择性高达78.6%,得率可达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丙烯酸 Sb掺杂 选择氧化 Mo-V-Te-Nb-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