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理筋手法联合快速康复在自体腱混合韧带先进增强系统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
1
作者 叶勇智 张锦耀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理筋手法联合快速康复在自体腱混合韧带先进增强系统(LARS)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手术的自体腱混合LARS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 目的探讨中医理筋手法联合快速康复在自体腱混合韧带先进增强系统(LARS)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手术的自体腱混合LARS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快速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中医理筋手法结合快速康复运动疗法。记录患者术后1周、6周的膝关节活动度(ROM)、肿胀值、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双侧胫骨前移差值(ATT-SSD)。结果术后1周、6周,两组患者ROM、肿胀值、VA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ysholm评分,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TT-SS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腱混合LARS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中医理筋手法结合快速康复运动疗法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筋手法 快速康复 自体肌腱 LARS人工韧带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后
下载PDF
力学增强且降解延缓的编织型丝素纤维人工韧带材料研究
2
作者 万玥 刘影 +4 位作者 王玥 姜博宸 刘明洁 王璐 关国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人工韧带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可降解、应力遮挡、中远期疲劳松弛、慢性炎症等,研究力学性能优良的可降解人工韧带材料是新的发展方向。以丝素纤维为原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壳芯”结构的人工韧带原型材料(artificial ... 针对人工韧带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可降解、应力遮挡、中远期疲劳松弛、慢性炎症等,研究力学性能优良的可降解人工韧带材料是新的发展方向。以丝素纤维为原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壳芯”结构的人工韧带原型材料(artificial ligament, AL),并以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的聚氨酯(polyurethane, PU)溶液对AL进行涂层得到人工韧带材料(coated artificial ligament, CAL),并对CAL的形态结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细胞和组织相容性等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壳芯”结构的CAL结构规整、表面平整、孔隙均匀。相较于AL,CAL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且体外降解速率明显延缓。此外,CAL的细胞及组织相容性良好,炎症反应低。该项研究可为开发新型高强可降解人工韧带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韧带 丝素纤维 编织 可降解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新一代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优势:中国专家共识
3
作者 新一代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中国专家共识制订小组 陈世益 陈天午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2-381,共10页
目的: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一项中国专家共识,旨在就新一代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优势提供客观科学的指导意见。方法:共识... 目的: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一项中国专家共识,旨在就新一代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优势提供客观科学的指导意见。方法:共识采用改良Delphi方法分三轮调查(包括两轮在线调查和一轮面对面会议)完成。来自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的31名运动医学专家参加工作,他们来自16个省市的大学教学医院。执业时间方面,专家平均从业25年,膝关节手术为17年,ACL重建为13年。其中,58.1%的专家相关手术量超过100例,90.3%的专家至少发表一篇相关论文。共识起草小组根据最新循证依据编写共识一稿,以Sprague法完成问卷化。二稿根据在线调查反馈信息编制并在面对面会议中讨论。待共识条目经过面对面会议的讨论、修改和投票,赞成率大于等于85%被认定为达成共识。结果:26位专家完成两轮问卷调查并最终参加面对面会议。5项待共识条目达成共识(赞成率为100%),1项未能达成共识(赞成率为19.2%)。结论:相较于采用自体移植物和同种异体移植物的ACL重建,采用新一代人工韧带重建ACL具有康复进程快,恢复周期短的特点,并在短期和中期随访中关节稳定性和早期功能恢复有明显优势。经过规范康复训练,患者通常能在术后5个月内重返运动。采用新一代人工韧带进行ACL重建为术后快速康复提供了基础,对于希望早期恢复运动的患者是值得考虑的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人工韧带 临床疗效 应用优势 专家共识
下载PDF
LARS人工韧带双环加强技术修复陈旧性肩锁关节损伤疗效研究
4
作者 王陶然 高嘉锴 +1 位作者 贺翔 毕龙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LARS人工韧带双环加强技术修复陈旧性肩锁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陈旧性肩锁关节损伤患者,采用LARS人工韧带双环加强技术进行喙锁韧带重建,恢复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采用LARS人工韧带双环加强技术修复陈旧性肩锁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陈旧性肩锁关节损伤患者,采用LARS人工韧带双环加强技术进行喙锁韧带重建,恢复关节功能。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影像学表现、喙锁间距,并评估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疼痛数字等级量表(NRS)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Constant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8±6.7)min,术中出血量为(51.7±23.4)ml,均在术后2周内获得伤口愈合。术后2周,患者开始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随访时间(7.8±2.4)个月(6~13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挤压螺钉松动迹象,患者自觉螺钉处疼痛,术后6个月将挤压螺钉取出后恢复良好。术后末次随访,患者均感觉良好,无明显疼痛,X线影像未见肩锁关节脱位征象。末次随访时,喙锁间距较术前减小,NRS评分、DASH评分、Constant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RS人工韧带双环加强技术修复陈旧性肩锁关节损伤可获得良好的中短期固定效果,但需要注意术中钻头方向、环扎方法等操作细节,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S人工韧带 双环加强技术 肩锁关节损伤 陈旧性
下载PDF
腹股沟韧带上行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
5
作者 蔡尚淇 洪丽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韧带上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腹股沟韧带上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腹股沟韧带下行FICB治疗,观察组给予股沟韧带上行FICB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康复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及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静脉镇痛泵24 h用药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VAS评分高于术后6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切皮前、切皮后、术后即刻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韧带上行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缓解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 筋膜间隙神经阻滞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力学增强且降解延缓的编织型丝素纤维人工韧带材料
6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3期12-12,共1页
针对人工韧带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可降解、应力遮挡、中远期疲劳松弛、慢性炎症等,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关国平、王璐教授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力学性能优良的可降解人工韧带材料。以丝素纤维为原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壳芯... 针对人工韧带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可降解、应力遮挡、中远期疲劳松弛、慢性炎症等,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关国平、王璐教授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力学性能优良的可降解人工韧带材料。以丝素纤维为原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壳芯”结构的人工韧带原型材料,以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聚氨酯溶液对其进行涂层得到人工韧带材料,并对人工韧带材料的形态结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细胞和组织相容性等进行了系统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韧带 丝素纤维 组织相容性 纳米羟基磷灰石 慢性炎症 力学性能 降解性能 形态结构
下载PDF
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若宾 尚林 许少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1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采取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8~56岁,平... 目的 探讨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1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采取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8~56岁,平均(40.20±13.75)岁,体质量指数(BMI)30.12~35.10 kg/m^(2),平均(32.27±1.83)kg/m^(2)。比较手术前后足踝结局评分(FAOS)和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17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完全随访。FAOS评分由术前(57.10±11.32)分提高到(91.35±1.27)分(P<0.05),FAAM评分由术前(55.76±10.12)分提高到(91.10±0.69)分(P<0.05)。有2例在早期行走时感觉踝关节外侧有紧绷感,8周后症状消除。结论 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腓前韧带损伤 Brostr?m改良术 人工韧带
下载PDF
不同移植物在前交叉韧带翻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国立 李亮 +4 位作者 谢坤南 尹向辉 张艳蕊 易凡 戴士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47-2652,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翻修过程中选用的移植物类型被认为是影响翻修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不同移植物材料之间比较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前交叉韧带翻修过程中选用的移植物类型被认为是影响翻修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不同移植物材料之间比较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首次翻修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83±7.39)岁,根据翻修手术中移植物不同分3组:自体韧带组(n=24)、同种异体韧带组(n=22)与LARS人工韧带组(n=21)。翻修术后随访36个月以上,评估翻修效果。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3组间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组患者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KT-1000侧侧差值均低于术前(P<0.05),LARS人工韧带组末次随访的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阳性率高于自体韧带组、同种异体韧带组(P<0.05);③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测结果显示,重建骨隧道无明显扩大,移植物固定物无明显失效表现,骨关节炎无明显加重表现,但部分老年患者出现骨质密度降低;④结果表明,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可提供较好的初始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病例的稳定性趋于降低,甚至重建韧带失效;同种异体韧带与自体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翻修手术 移植物 同种异体韧带 LARS人工韧带 关节镜
下载PDF
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研究现状和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廷轩 徐一宏 +2 位作者 陈俊 陈世益 徐卫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目的:通过对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国内外对于其研究的演进过程、不同时期的热点主题、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以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为主题,统计分析Web of Science(WOS)核心... 目的:通过对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国内外对于其研究的演进过程、不同时期的热点主题、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以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为主题,统计分析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检索结果,采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突现词检测及时区图分析,绘制出可视化的知识图谱。结果:自建库到2022年6月1日,检索纳入WOS核心数据库311篇文献,中国知网数据库371篇文献。分析显示,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发展相对缓慢;2005年前后随着韧带先进加强系统(LARS)人工韧带的广泛应用重新成为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热点和演进过程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近10年来运动医学与组织工程学、生物材料学等新兴学科较好地实现了医工融合,成为国内外团队研究的热点主题。结论:尽管人工韧带已在国内普遍使用并取得良好疗效,并且其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日趋深入,但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仍缺乏统一共识,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其远期疗效,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基础实验的技术突破来进一步提升人工韧带产品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韧带 交叉韧带重建 CITESPACE 可视化
下载PDF
移植物类型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露祎 厉晓杰 +1 位作者 黑泽明 刘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53-2758,共6页
背景:临床上常采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而不同移植物类型又影响着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康复方案的制定。目的:回顾分析不同移植物类型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力、关节稳定性、功能性活动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在PubMed、Web of Sc... 背景:临床上常采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而不同移植物类型又影响着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康复方案的制定。目的:回顾分析不同移植物类型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力、关节稳定性、功能性活动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人工韧带,骨-髌腱-骨,股四头肌肌腱,腘绳肌肌腱,腓骨长肌肌腱,康复训练,重返运动”;英文检索词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utografts,allografts,artificial ligaments,bone-patellatendon-bone,quadriceps tendon autograft,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peroneus longus tendon autograft,rehabilitation,exercise,protocol,return to sport”。结果与结论:选用骨-髌腱-骨移植物的患者应加强股四头肌离心收缩练习,康复后期应关注股四头肌耐力和爆发力的恢复。与骨-髌腱-骨移植物和腘绳肌肌腱移植物相比,选用股四头肌肌腱移植物的患者在5-8个月内符合回归标准的患者明显更少,应制定较长时间的训练计划,训练周期尽量持续到3年以上。选用腘绳肌肌腱移植物应强化多角度下腘绳肌力量训练,尤其是屈膝60°以上的周期至少持续至术后18周。选用腓骨长肌肌腱移植物的患者后续应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以足底肌肉力量为主。选用同种异体移植物应注意移植物经低剂量辐射消毒后其抗张力性降低20%,因此应关注膝关节稳定性训练。选用人工韧带移植物的患者3-6周内可渐进性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量训练,重视早期本体感觉练习,对平衡、跳跃及灵活性进行针对性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自体移植物 同种异体移植物 人工韧带 康复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分析
11
作者 卢康 郭建平 +2 位作者 李霖 张义强 宋扬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OPL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OPL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3D打印人工椎体植入及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a analogue scale)及颈椎Cobb角.结果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及颈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均骨性融合,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结论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能充分减压脊髓并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3D打印人工椎体 JOA评分 VAS评分 颈椎Cobb角
下载PDF
LARS肿瘤管在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曾昊 何洪波 +4 位作者 章灿 刘育鹏 童小鹏 邱新铸 刘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8-587,共10页
目的: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常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和功能缺失,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用于修复髋关节软组织功能,但仍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评价韧带高级加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肿瘤管对辅助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常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和功能缺失,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用于修复髋关节软组织功能,但仍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评价韧带高级加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肿瘤管对辅助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软组织功能重建的优势与不足。方法: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本研究共纳入湘雅骨肿瘤治疗中心的股骨近端肿瘤患者85例(男41例,女44例),年龄10~79(38.5±18.2)岁,其中良性侵袭性肿瘤13例,原发恶性骨肿瘤45例,骨转移瘤2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术中照片,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术后功能评价。分别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系统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和髋关节功能。结果:37例(43.5%)患者术前合并病理性骨折,病灶长度为(9.4±2.9)cm。非转移瘤患者术后复发7例,其中骨肉瘤6例,纤维肉瘤1例。9例骨肉瘤患者出现肺转移。5例因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其中3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巨细胞肉芽肿,1例为假体周围感染。5例术后出现Trendelenburg步态。6例术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患者术后MSTS评分为26.7±1.4,Harris评分为89.6±5.3。结论:LARS肿瘤管可以有效辅助重建患者髋关节的软组织功能,并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功能重建的有效技术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高级加固系统肿瘤管 肿瘤型人工髋关节 软组织重建 关节功能 动力系统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网络的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磁共振诊断辅助研究
13
作者 危俊杰 张程远 +3 位作者 姜智瀚 刘坤 孔薇 袁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503-509,共7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半监督算法残差网络(semi-supervised algorithm Residual network,SMRNet)的深度学习方法,探索其在计算机辅助自主分析膝关节MRI诊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方面的应用。方法使用100名经过关节... 目的本研究基于半监督算法残差网络(semi-supervised algorithm Residual network,SMRNet)的深度学习方法,探索其在计算机辅助自主分析膝关节MRI诊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方面的应用。方法使用100名经过关节镜确认的ACL损伤患者和100名关节镜确认无ACL损伤的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在选取适当层面后,裁剪并用于SMRNet的训练。SMRNet对单个MRI切片上ACL损伤的概率进行最终判断。4名临床医师对相同图像进行读片诊断。结果SMRNet分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0%、94.00%、95.50%、94.17%和96.91%。医师的整体阅片情况类似,敏感性区间91.00%96.00%、特异性区间90.00%94.00%、准确性区间90.50%95.00%、阳性预测值区间90.09%94.12%、阴性预测值区间90.90%95.9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训练的SMRNet模型在ACL损伤检测上超越部分临床医师,为膝关节MRI诊断提供高效可靠方法,展现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的潜力。未来,SMRNet有望成为膝关节MRI诊断的重要工具,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前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永健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0-304,共5页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scaffold人工韧带 Dacron韧带 碳素纤维韧带 G ore-Tex韧带 Stent人工韧带 人工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运莉 杨妮 +1 位作者 王学明 盛丹泓 《农垦医学》 2023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及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在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9例复杂白内障合并悬韧带异常患者资料,根据患者不同手术方案划分为对照组(41例,超...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及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在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9例复杂白内障合并悬韧带异常患者资料,根据患者不同手术方案划分为对照组(41例,超声乳化联合ICL)、研究组(38例,超声乳化联合CTR及ICL);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人工晶体稳定性及黄斑变化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视力值、中央前房深度较对照组高,眼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人工晶体偏心量、人工晶体倾斜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人工晶体偏心量、人工晶体倾斜度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且各时点人工晶体偏心量、人工晶体倾斜度均较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黄斑水肿、厚度增加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CTR及ICL治疗可改善视力,降低眼压,提高中央前房深度,且人工晶体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体悬韧带异常 超声乳化 囊袋张力环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北方训练伤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重返训练场康复与评估——基于改良Delphi方法制定中国专家共识
16
作者 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与评估专家共识制定小组 项良碧 +1 位作者 刘欣伟 李宝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3期149-153,157,共6页
军人群体因日常长时间、高强度训练致使训练伤情况时有发生,不同军种、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不同地域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北方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异于其他地区的军训项目使得训练伤的发生率不同于其他地区,近期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方... 军人群体因日常长时间、高强度训练致使训练伤情况时有发生,不同军种、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不同地域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北方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异于其他地区的军训项目使得训练伤的发生率不同于其他地区,近期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方不同兵种训练伤发生率为:陆军39.0%、海军21.6%、空军20.4%。在训练伤类型中,骨与关节损伤占训练伤类型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韧带 康复 共识 重返训练
下载PDF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孙京晶 荆永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3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观察组视力(0.08±0.03)与对照组的(0.08±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0.05)。术后,观察组视力(0.61±0.16)高于对照组的(0.5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14.68±6.46)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8.35±6.25)mm Hg,前房深度(2.32±0.49)mm高于对照组的(2.00±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 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一种高效、安全的碳纳米管纤维人工韧带
18
《福建轻纺》 2023年第6期3-4,共2页
韧带和肌腱作为骨骼之间以及骨骼与肌肉之间的连接组织,对关节的运动和稳定至关重要。但现阶段人工韧带存在和生物骨之间难以结合的问题。近期,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类似生物韧带结构的人工韧带。这种人工韧带具有一定的机... 韧带和肌腱作为骨骼之间以及骨骼与肌肉之间的连接组织,对关节的运动和稳定至关重要。但现阶段人工韧带存在和生物骨之间难以结合的问题。近期,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类似生物韧带结构的人工韧带。这种人工韧带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并能与宿主骨紧密结合,从而恢复被移植动物的运动。该韧带由排列整齐的碳纳米管(CNTs)组装成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的多级结构螺旋纤维(HHFs),具有纳米和微米级的通道,能够实现与动物骨头的紧密结合,并提供足够的强度来支撑其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纤维 人工韧带 动物骨头 韧带结构 多级结构 各向异性结构 生物骨 机械性能
下载PDF
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19
作者 陈世益 洪国威 +3 位作者 陈疾忤 华英汇 李云霞 翟伟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病例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5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采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在术后9个月的随访期内,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P<0.05)。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较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S人工韧带 前交叉韧带 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又佳 董启榕 +4 位作者 周海斌 沈光思 王向利 周震涛 郑祖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igament advancedreinfo rcement system,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07年7月,应用LARS人工韧带在关节镜下重建9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igament advancedreinfo rcement system,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07年7月,应用LARS人工韧带在关节镜下重建9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3~49岁。左膝3例,右膝6例。致伤原因:运动扭伤5例,摔伤1例,车祸伤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20d,平均13.6d。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X线片示胫骨平台无撕脱骨折。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0~55分,平均50分;按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ee,IKDC)评分C级1例,D级8例;反Lachman试验(+)1例,(++)6例,(+++)2例。治疗在关节镜下完成,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隧道用"定位器"完成;股骨止点、隧道在C臂X线机下完成;骨隧道直径为6mm,LARS人工韧带直径为7mm。结果本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70~95分,平均85分;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术后IKDC评分A级7例,B级2例;反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无术后感染、韧带自发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后交叉韧带可达到解剖重建,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且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增强重建系统 人工韧带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