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2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M的土体微观结构三维分析与分维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豫川 高旭龙 +1 位作者 刘东发 黄鸿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很早就建立了三维空间的分形模型,但分形维数计算所需参数很难由常规土工试验得到,限制了分形理论在土体研究中的应用。基于陕西定边与甘肃兰州原状土样的扫描电镜(SEM)试验,提出了三维化处理与三角形网格原理联合方法...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很早就建立了三维空间的分形模型,但分形维数计算所需参数很难由常规土工试验得到,限制了分形理论在土体研究中的应用。基于陕西定边与甘肃兰州原状土样的扫描电镜(SEM)试验,提出了三维化处理与三角形网格原理联合方法,可以得到土体颗粒(孔隙)不同测量尺度对应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值,由此实现分形维数的计算,并通过分形理论在土水特征中的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另外,三维化处理还可获取视孔隙率、比面等土体微观结构参数,可以作为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研究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sem) 微观结构 三维分析 分形维数
下载PDF
Evolution of pore systems in low-maturity oil shales during thermal upgrading--Quantified by dynamic SEM and machine learning
2
作者 Jun Liu Xue Bai Derek Elsworth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739-1750,共12页
In-situ upgrading by heating is feasible for low-maturity shale oil,where the pore space dynamically evolves.We characterize this response for a heated substrate concurrently imaged by SEM.We systematically follow the... In-situ upgrading by heating is feasible for low-maturity shale oil,where the pore space dynamically evolves.We characterize this response for a heated substrate concurrently imaged by SEM.We systematically follow the evolution of pore quantity,size(length,width and cross-sectional area),orientation,shape(aspect ratio,roundness and solidity)and their anisotropy—interpreted by machine learning.Results indicate that heating generates new pores in both organic matter and inorganic minerals.However,the newly formed pores are smaller than the original pores and thus reduce average lengths and widths of the bedding-parallel pore system.Conversely,the average pore lengths and widths are increased in the bedding-perpendicular direction.Besides,heating increases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pores in low-maturity oil shales,where this growth tendency fluctuates at<300℃ but becomes steady at>300℃.In addition,the orientation and shape of the newly-formed heating-induced pores follow the habit of the original pores and follow the initi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pore orientation and shape.Herein,limited anisotropy is detected in pore direction and shape,indicating similar modes of evolution both bedding-parallel and bedding-normal.We propose a straightforward but robust model to describe evolution of pore system in low-maturity oil shales during he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maturity oil shale Pore elongation Organic matter pyrolysis In-situthermal upgrad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Machine learning
下载PDF
Adverse Effects of Permanent Waving and Hair Relaxation—Assessment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3
作者 Tokuya Omi Seiji Kawana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3年第3期45-48,共4页
Permanent waving is very popular in Japan. Polypeptide chains (main chains) form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hair, and they are lined up longitudinally. Hair relaxation is also called straight permanent waving, and th... Permanent waving is very popular in Japan. Polypeptide chains (main chains) form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hair, and they are lined up longitudinally. Hair relaxation is also called straight permanent waving, and there are methods that change curly or wavy hair into straight hair. Hair damage as a result of winding, combing, and using high-temperature hairdressing irons is also often seen.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SEM) we showed broken hairs and hair damage caused by permanent wave solutions. The hair damage is obvious when comparisons are made with the condition of the hair surface, condition of the cuticle, etc. Hair swelling by permanent wave solutions, manipulations such as winding, etc., inadequate rinsing with water, procedures on injured hair at the outset, etc., are considered possible reasons for any of these types of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Waving HAIR RELAX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sem) HAIR Damage
下载PDF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fractures induced by supercritical CO_(2)and water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y 被引量:5
4
作者 Hao Chen Yi Hu +4 位作者 Jiawei Liu Feng Liu Zheng Liu Yong Kang Xiaochuan W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1年第5期1047-1058,共12页
Morphology of hydraulic fracture surface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oil and gas flow,proppant migration and fracture closure,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il and gas fracturing stimulation.In this paper,we analyze... Morphology of hydraulic fracture surface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oil and gas flow,proppant migration and fracture closure,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il and gas fracturing stimulation.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fractur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induced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_(2))and water in open-hole and perforation completion conditions under triaxial stresses.A simple calcula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fracture surface area and roughness in macro-level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3D)scanning data.In micro-level,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EM)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fracture surfa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induced fracture increases with perforation angle for both SC-CO_(2)and water fracturing,and the surface area of SC-CO_(2)-induced fracture is 6.49%e58.57%larger than that of water-induced fracture.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surface roughness of water-induced fractur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in perforation angle,while those of SC-CO_(2)-induced fracture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perforation angle.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microcracks and particle peeling pits can be observed on SC-CO_(2)-induced fracture surface while there are more flat particle surfaces in water-induced fracture surface through SEM images,indicating that fractures tend to propagate along the boundary of the particle for SC-CO_(2)fracturing while water-induced fractures prefer to cut through particles.These finding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nalyzing fracture mechanism and evaluating fracturing stimulat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_(2))fracturing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features Surface roughness and fractal dimension Three-dimensional(3D)scann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em)
下载PDF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Shoot Induced from Embryonic Axes of Costa Rican Bean Varieties (<i>Phaseolus vulgaris</i>L.) under <i>in Vitro</i>Conditions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5
作者 Marisol Jiménez Andrés Gatica +1 位作者 Ethel Sánchez Marta Valdez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4期489-494,共6页
Commo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is an economic important crop and one of the major grain legumes for human consumption in Latin America, Africa and Asia. A morphological study of shoot induced from embryonic axes ... Commo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is an economic important crop and one of the major grain legumes for human consumption in Latin America, Africa and Asia. A morphological study of shoot induced from embryonic axes development in four Costa Rican bean varieties (Brunca, Huetar, Guaymi and Bribri) cultivated on MS media with or without 5 mg·L–1 de N6-benzylaminopurine (BAP)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developed in the present work. Micrographs showe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apical dome, epidermal surface, stomata and different types of trichomes in the varieties cultivated on organogenesis media. Genotypes with advantageou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particular an exposed apical dome, were identified. This work will contribute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four common bean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OLUS vulgaris L BEAN In Vitro ORGANOGENESIS SHOO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下载PDF
中国南方高成熟泥页岩有机质微观特征研究
6
作者 焦淑静 梁萍萍 +1 位作者 郭伟 周晓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23,共7页
页岩有机质孔隙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对页岩气生成及运移机理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采用自然断面制样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南方高成熟泥页岩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有机质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 页岩有机质孔隙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对页岩气生成及运移机理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采用自然断面制样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南方高成熟泥页岩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有机质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于页岩中,一种是细微的颗粒状,微粒尺寸约10~100 nm,与周围矿物界限不明显;一种是呈块状,尺寸多超过10μm,断口表面光滑;一种是部分保留生物形态的有机质,从数量而言以前两种为主。结合有机质成因及特征,作者对其进行分类:第一种为干酪根,第二种为沥青,第三种为生物碎屑。干酪根和沥青中都可能生成孔隙,干酪根内孔隙尺寸较小,形态不规则,沥青中的孔隙尺寸较大,呈气泡状,孔壁较圆滑。因为在泥页岩中干酪根占比比固体沥青多,而且高成熟度的页岩中干酪根中普遍发育孔隙,沥青中较少发育孔隙,所以干酪根孔隙是有机质孔隙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成熟 页岩 有机质孔隙 有机质类型 干酪根 沥青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硼砂煅制工艺优化及质量评价
7
作者 杨辛欣 洪禹昕 +5 位作者 张睿 赵晶丽 刘佳 王楚盈 许天阳 于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0,共7页
目的 优化硼砂煅制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铺设厚度、煅制温度、煅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失水率、蓬松度、粉碎率、四硼酸钠含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硼砂煅制工艺。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X射... 目的 优化硼砂煅制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铺设厚度、煅制温度、煅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失水率、蓬松度、粉碎率、四硼酸钠含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硼砂煅制工艺。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比较硼砂煅制前后质量差异。结果 最佳条件为铺设厚度2 cm,煅制温度365℃,煅制时间100 min。煅制后,硼砂微观形态、成分组成、晶型结构发生变化,失去全部结晶水而转变为非晶体状态。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大批量生产煅硼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砂 煅制工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扫描电镜(sem) 热重分析(TG) 拉曼光谱 X射线衍射(XRD)
下载PDF
水体pH对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存活及器官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张春霞 陈映僮 +2 位作者 姚富成 陈琪 章家恩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近年来,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同本地螺类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干旱和饥饿等因素。为探究酸碱胁迫下福寿螺与华南地区常见淡水螺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sis)的响应特征,本研究以五种不同的水体pH作为梯度,对... 近年来,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同本地螺类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干旱和饥饿等因素。为探究酸碱胁迫下福寿螺与华南地区常见淡水螺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sis)的响应特征,本研究以五种不同的水体pH作为梯度,对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进行处理,以研究其存活情况,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螺类肝脏和头部的表面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螺在酸碱胁迫下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死亡,福寿螺在水体pH值4.5、6.5、8.5、10.5的存活率均高于中国圆田螺,对酸碱适应范围更广,但pH 2.5处理下中国圆田螺存活率更高。同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酸碱胁迫下两种螺头足部和肝脏存在明显的外表破损,但中国圆田螺肝脏和头足部损伤更为严重。结果表明,福寿螺比本地中国圆田螺具有更强的酸碱耐受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sis) PH 肝脏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不均匀卵石持力层桩端后注浆效果试验研究
9
作者 王军 金天 +2 位作者 秦伟 张峰 蔡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1333,共13页
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温州地区广泛存在上覆深厚软土下覆不均匀卵石的地层。该区域的钻孔灌注桩常采用后注浆技术改善其承载性能。为了评价后注浆技术对这类地层中灌注桩承载力改善效果,开展了相应的模型试验,对比了不同注浆量对桩承载力... 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温州地区广泛存在上覆深厚软土下覆不均匀卵石的地层。该区域的钻孔灌注桩常采用后注浆技术改善其承载性能。为了评价后注浆技术对这类地层中灌注桩承载力改善效果,开展了相应的模型试验,对比了不同注浆量对桩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并结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分析了浆液分布特点,探讨了浆液在卵石层中的扩散范围,研究了浆液扩散范围与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浆液能够有效地填充桩端卵石层,注浆量的增加使得填充范围扩大,填充范围为3~4倍桩径时,桩的承载力改善最显著。在不均匀卵石持力层中存在一个最优注浆量,最优归一化注浆量约为2.8,若超过该最优注浆量归一化值,桩的承载力不再显著提高。单桩模型试验确定的最优注浆量与刘金砺公式[1]的预测结果接近。扫描电镜技术有助于评价桩的后注浆技术在上覆深厚软土下覆不均匀卵石的土层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持力层 桩端后注浆 注浆量 静载试验 电镜扫描 细观评价
下载PDF
成型工艺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郝培文 齐梓超 李天洋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4期468-474,共7页
为研究不同成型工艺对水泥稳定碎石宏观性能的影响,基于骨架密实和悬浮密实2种级配,分别采用强制搅拌静压成型、强制搅拌振动压实、振动搅拌静压成型、振动搅拌振动压实4种工艺制备了8种水泥稳定碎石,采用7 d无侧限抗压试验、28 d单轴... 为研究不同成型工艺对水泥稳定碎石宏观性能的影响,基于骨架密实和悬浮密实2种级配,分别采用强制搅拌静压成型、强制搅拌振动压实、振动搅拌静压成型、振动搅拌振动压实4种工艺制备了8种水泥稳定碎石,采用7 d无侧限抗压试验、28 d单轴贯入试验、7 d温缩试验和7 d干缩试验对水泥稳定碎石宏观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手段,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宏观性能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振动搅拌振动压实工艺下骨架密实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最优,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28 d单轴压缩模量较强制搅拌静压成型分别提升了169.5%、97.2%。采用振动搅拌振动压实工艺可以促使水泥水化产物生成量增多、结构完善,整体均匀性提高,进而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宏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搅拌 振动压实 宏观性能 扫描电子显微镜 成型工艺
下载PDF
冷冻扫描电镜制样方法及其在含水样品中的应用
11
作者 莫家媚 张少鸿 +3 位作者 卢思 付娟 陈晓丽 苏秋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9,共9页
常规扫描电镜要求所观察的样品必须干燥、无水,而一些含水样品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结构变化,无法真实反映样品的结构信息。冷冻扫描电镜无需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可以直接分析含水样品表面、界面和内部结构,是研究高度含水样品的强有力工... 常规扫描电镜要求所观察的样品必须干燥、无水,而一些含水样品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结构变化,无法真实反映样品的结构信息。冷冻扫描电镜无需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可以直接分析含水样品表面、界面和内部结构,是研究高度含水样品的强有力工具。样品的制样方法在冷冻扫描电镜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样品真实形貌特征的反映和对超微结构的正确解读。本文综述了冷冻扫描电镜的制样方法,并阐述冷冻扫描电镜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微生物、乳液、水凝胶、动植物等含水样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扫描电镜 制样方法 含水样品 应用
下载PDF
基于SEM和MIP试验结构性黏土压缩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79
12
作者 张先伟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拓勇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6-412,共7页
为探求土体在变形过程中微结构形态的演化规律,对湛江结构性黏土进行室内压缩试验,通过真空冷冻升华干燥法对天然土和压缩后土制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试验和压汞试验,基于灰度计算土的三维孔隙率,分析压缩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变化规... 为探求土体在变形过程中微结构形态的演化规律,对湛江结构性黏土进行室内压缩试验,通过真空冷冻升华干燥法对天然土和压缩后土制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试验和压汞试验,基于灰度计算土的三维孔隙率,分析压缩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较二值化处理获得的二维孔隙率,三维孔隙率物理意义明确,求取方法简单,有较高准确性。湛江天然黏土孔径为1.0~0.1μm的小孔隙组占优,其孔隙体积占总孔隙体积的73%。压缩过程中,P>k前,各孔径组分变化甚微。P>k后,随压力的增大,小孔隙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各孔隙组对外力的敏感度与孔隙体积含量正相关。由于压汞过程存在"瓶颈"效应,其结果可能会夸大小孔隙的分布密度而低估大孔隙的分布密度。结构性黏土压缩过程中微观结构形态的演化可分为结构微调、结构破损、结构固化3个阶段。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土的变形机制,为结构性土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结构性黏土 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 压汞试验 结构屈服压力 微观孔隙 孔隙率
下载PDF
实现生物单分子成像的液相扫描电镜新技术
13
作者 王丽 曹聪慧 +6 位作者 宋晶 崔依然 李长硕 翟亚迪 李劲涛 吉元 韩晓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4-1150,共7页
细胞膜蛋白的定位和分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原位表征纳米级膜蛋白需要单分子水平技术。为实现生物样品的原位液态环境高分辨成像,发展了一套基于扫描电镜液体环境的单分子成像技术。该技术采用扫描透射成像装置和商业化... 细胞膜蛋白的定位和分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原位表征纳米级膜蛋白需要单分子水平技术。为实现生物样品的原位液态环境高分辨成像,发展了一套基于扫描电镜液体环境的单分子成像技术。该技术采用扫描透射成像装置和商业化液体芯片装置组合,利用该技术观察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膜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精确定位、分布和聚合态。结果表明,采用高真空环境大约10~(-4) Pa、加速电压30 kV、束流约10~(-10) A实验参数,液体环境扫描透射成像模式,图像分辨率达到2~3 nm。标定膜蛋白的量子点ZnS@CdSe和Au纳米颗粒,具有相对于生物和液体更高的原子序数,因此在成像中形成了更好的衬度和信噪比。该技术为解决细胞生物学领域的高分辨单分子成像提供了一种先进的原位研究方法和直观观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液体环境 原位 膜蛋白 单分子 扫描透射模式
下载PDF
驴消化道3种线虫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14
作者 菅蕊 张文娜 +4 位作者 张东红 解立斌 宋素洁 冯笑颜 剧慧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为深入研究采集到的驴消化道3种寄生线虫的体表形态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本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对寄生于驴消化道内的马圆形线虫[Strongylus equinus(Mueller,1780)]、无齿圆形线虫[Strongylus edentatus(Looss,1900)]和杯状彼... 为深入研究采集到的驴消化道3种寄生线虫的体表形态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本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对寄生于驴消化道内的马圆形线虫[Strongylus equinus(Mueller,1780)]、无齿圆形线虫[Strongylus edentatus(Looss,1900)]和杯状彼得洛夫线虫[Petrovinema poculatum(Looss,1900)]的体表形态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提取线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马圆形线虫有内叶冠80枚,外叶冠180枚,雄虫生殖锥具有2对指状突起,一长一短;无齿圆形线虫有外叶冠80枚,雄虫尾部生殖锥较长,具有2对附属物,分别为乳头状和细长状;杯状彼得洛夫线虫外叶冠呈刺状,32枚,雄虫尾部具有1对小囊状附属物。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上述3种线虫形态学鉴定结果与系统发育树中该种的分类学地位一致。本试验结果为上述3种线虫的分类鉴定提供更精确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圆形线虫 无齿圆形线虫 杯状彼得洛夫线虫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聚集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在页岩纳米级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5
作者 马勇 钟宁宁 +2 位作者 黄小艳 郭州平 姚立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51-256,共6页
页岩中大量发育的纳米级孔隙组成了页岩气储集的主要空间。聚集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通过对页岩样品的连续切割和成像,能够在纳米尺度上三维重建页岩的空间分布。依据不同岩石组分灰度值的差异,可以将页岩内的孔隙、有机质、黄铁矿... 页岩中大量发育的纳米级孔隙组成了页岩气储集的主要空间。聚集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通过对页岩样品的连续切割和成像,能够在纳米尺度上三维重建页岩的空间分布。依据不同岩石组分灰度值的差异,可以将页岩内的孔隙、有机质、黄铁矿等分割提取出来,不仅可以三维展示其空间分布形态,还可以对孔隙的分布特征和孔隙度等参数进行定量计算。聚集离子束扫描电镜在页岩纳米孔隙中的应用,将给页岩微观结构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FIB-sem 页岩纳米孔隙 三维重构
下载PDF
栗实象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16
作者 梁宸 郝紫阳 +3 位作者 何佳林 周金瑞 贺虹 杨开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栗实象Curculio davidi是为害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主要种实害虫,严重影响着板栗的品质和产量。为探明栗实象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实象雌雄成虫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实象雌雄成虫触... 栗实象Curculio davidi是为害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主要种实害虫,严重影响着板栗的品质和产量。为探明栗实象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实象雌雄成虫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实象雌雄成虫触角柄节、梗节、鞭节1~6亚节长度存在显著差异。雌、雄成虫触角上均有7类12种感器,包括4种刺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1种叉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1种B9hm氏鬃毛、1种腔形感器和1种端指形感器。其中雄虫刺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Ⅰ、叉形感器的长度显著长于雌虫,雄虫鞭节第7、8亚节的锥形感器数量显著多于雌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实象 板栗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弱动力扰动作用下岩石微裂隙演化特征及灾害防控
17
作者 姜明伟 梁运涛 +5 位作者 冯文彬 李海涛 周睿 郭宝龙 刘洋 马举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176,共11页
【目的】高应力叠加弱动力扰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但不同扰动幅值、频率、卸载范围下的岩石微裂纹扩展特征和能量耗散规律尚不明确,无法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真三轴卸载动力扰动试验,分析了不同扰动幅值(5、... 【目的】高应力叠加弱动力扰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但不同扰动幅值、频率、卸载范围下的岩石微裂纹扩展特征和能量耗散规律尚不明确,无法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真三轴卸载动力扰动试验,分析了不同扰动幅值(5、10 MPa)、频率(4、10 Hz)、三向应力卸载(0、12MPa)下深部围岩失稳破坏规律,并结合SEM扫描分析了岩石微裂隙特征。通过锚杆拉拔试验,优化了锚杆肋间距和肋高,提高了其吸能支护作用,提出了“吸能锚杆-低阻抗混凝土注浆-喷浆-挂网”组合支护技术。利用传感器对巷道进行长期监测,得到治理前后压力与振动数据。【结果和结论】研究表明:(1)随着扰动幅值和频率的增加,裂纹增加显著且不规则,岩石断口的方向分形维数降低。当扰动为10MPa、10Hz时,分形维数降至最低值0.62,孔隙方向角80°~120°孔隙定向频率达到最大值的52%,约为原始岩石的1.68倍。说明岩石受扰动后颗粒的应力不均匀,导致应力集中,断裂方向明显。(2)随着扰动幅值和频率的增加,SEM图像的微孔隙面积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且增加趋势越来越小。扰动频率每增加2 Hz,岩石微裂隙面积增加约24.13%。(3)现场测试表明随着锚杆肋间距和肋高增加,拉拔曲线形态由“弹塑性阶段-破坏失效阶段-残余阶段”逐渐过渡为“弹塑性阶段-微量屈服阶段-大量强化阶段-破坏失效阶段-残余阶段”,肋间距48mm、肋高2mm的螺纹钢锚杆吸能效果最好。经现场监测可将巷道压力稳定在36 N左右,峰值加速度控制在8000mm/s^(2)以内。研究揭示了卸载动力扰动作用下围岩破坏及能量释放规律,提出的“吸能锚杆-低阻抗混凝土注浆-喷浆-挂网”支护技术,可为类似深部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试验 冲击地压 sem扫描 微裂隙 吸能锚杆 弱动力扰动
下载PDF
扫描电镜中透射-反射式STEM明场成像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18
作者 赵学平 侯小虎 +3 位作者 刘飞 梁绍波 崔晓明 白朴存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4,共7页
本文研制了一套透射-反射式扫描透射(STEM)明场成像装置,该装置使用背散射电子探头接收经过铂片反射的透射电子信号,可安装在FEI Quanta FEG系列扫描电镜中实现STEM明场成像。分别以埃洛石、Au@ZIF-8纳米颗粒和喷金乳胶标样验证自制STE... 本文研制了一套透射-反射式扫描透射(STEM)明场成像装置,该装置使用背散射电子探头接收经过铂片反射的透射电子信号,可安装在FEI Quanta FEG系列扫描电镜中实现STEM明场成像。分别以埃洛石、Au@ZIF-8纳米颗粒和喷金乳胶标样验证自制STEM明场成像装置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埃洛石STEM明场像的衬度与透射电镜中STEM明场像一致,管腔和管壁具有明显的衬度差异,可以清晰辨识管腔结构;在Au@ZIF-8纳米颗粒的STEM明场像中,Au颗粒衬度较暗,ZIF-8衬度较亮,通过两者之间的衬度差异可以观察到核壳结构;喷金乳胶标样上纳米金颗粒之间可识别的最小距离为2.03 nm,进一步验证了自制STEM明场成像装置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明场像 成像装置 图像衬度
下载PDF
块状非晶剪切带和微裂纹形核扩展的SEM原位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金许 褚武扬 +1 位作者 高克玮 乔利杰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9-363,共5页
在扫描电镜(SEM)中对Zr_(57)Cu_(15.4)Ni_(12.6)Al_(10)Nb_5块状非晶单边缺口试样进行了原位拉伸;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剪切带的三维形貌。研究表明,拉伸时缺口前方产生剪切带,它们逐步发展、长大,尽管剪切带由剪应力产生,正应力... 在扫描电镜(SEM)中对Zr_(57)Cu_(15.4)Ni_(12.6)Al_(10)Nb_5块状非晶单边缺口试样进行了原位拉伸;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剪切带的三维形貌。研究表明,拉伸时缺口前方产生剪切带,它们逐步发展、长大,尽管剪切带由剪应力产生,正应力在其形成和扩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剪切带相交时会形成割阶,其长度随相交剪切带中应变量升高而增大,当主剪切带中应变集中足够大后,剪切微裂纹沿主剪切带和基体的交界线形核扩展,并沿剪切面向试样内部扩展几十微米;在正应力作用下,该剪切(Ⅱ型)裂纹张开成Ⅰ型,并快速贯穿试样厚度,然后沿横向快速扩展导致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非晶 原位拉伸 剪切带 微裂纹 扫描电镜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煤中黄铁矿表面细菌氧化的XRD及SEM/TEM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东晨 张明旭 陈清如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1-765,共5页
借助于XRD和SEM/TEM等表面分析测试技术,对煤中黄铁矿表面经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前后的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作为对比,同时采用了氧化剂(H2O2)对黄铁矿表面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黄铁矿表面的氧化形式与氧化剂... 借助于XRD和SEM/TEM等表面分析测试技术,对煤中黄铁矿表面经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前后的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作为对比,同时采用了氧化剂(H2O2)对黄铁矿表面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黄铁矿表面的氧化形式与氧化剂(H2O2)在黄铁矿表面的氧化形式不同.从黄铁矿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来看,氧化剂氧化的结果多出现钮扣状的片起,表现为较为剧烈的直接强氧化作用,而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则呈现坑蚀,表现为相对缓和的吸附氧化作用.这为研究细菌对煤中黄铁矿表面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氧化亚铁硫杆菌 双氧水 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T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