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舟骨、大、小多角骨三关节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蔡玉辉 刘璠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为探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新型内固定方式提供腕舟骨、大、小多角骨(seaphoid trapezium trapezoid,STT)三关节的应用解剖学数据。方法取30具尸体腕关节标本,测量铘关节中心至舟骨桡腕背侧韧带附着处的最短距离及STT关节深度。结... 目的为探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新型内固定方式提供腕舟骨、大、小多角骨(seaphoid trapezium trapezoid,STT)三关节的应用解剖学数据。方法取30具尸体腕关节标本,测量铘关节中心至舟骨桡腕背侧韧带附着处的最短距离及STT关节深度。结果STT关节中心至舟骨桡腕背侧韧带附着处的最短距离为[(6.03±0.14)mm,x±s,下同],95%的可信区间为5.74~6.32mm。STT关节深度为(13.83±0.30)mm,95%的可信区间为13.22~14.45mm。结论本研究为探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新型内固定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舟骨 小多角骨三关节 关节固定术 模型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腕关节早期安全活动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璠 黄勇 +1 位作者 刘涛 王岩松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探索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影响融和体稳定性的因素,界定相对安全活动范围,指导临床早期功能锻炼。方法采用新鲜尸体前臂标本左、右各6侧,模拟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并借助仪器模拟腕关节的主要运动。运动前后摄取腕关... 目的 探索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影响融和体稳定性的因素,界定相对安全活动范围,指导临床早期功能锻炼。方法采用新鲜尸体前臂标本左、右各6侧,模拟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并借助仪器模拟腕关节的主要运动。运动前后摄取腕关节标准正、侧位片,测量桡舟角、桡舟间距和舟骨长度,观察克氏针松动、弯曲情况,并观察疲劳实验对克氏针的影响。结果 腕关节分别活动至掌屈60°、背伸45°、桡偏15°时克氏针产生弯曲,观察指标与对照组(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疲劳实验中,腕关节分别活动至掌屈55°、背伸40°、桡偏10°时克氏针产生弯曲,观察指标与对照组(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体稳定性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腕关节活动的角度,二是活动的强度。融合术后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安全活动范围为掌屈50°,背伸35°,桡偏5°,尺偏30°范围内,并以500次的活动强度为限。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应避免环转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关节融合术 活动范围 关节 舟骨 小多角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