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quamous metaplasia in a gastric ulcer scar of the antrum 被引量:2
1
作者 Young-Seok Cho Jin-Soo Kim +6 位作者 Hyung-Keun Kim Jeong-Seon Ji Byung-Wook Kim Hiun-Suk Chae Sok-Won Han Kyu-Yong Choi In-Sik Chu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296-1298,共3页
An 81-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epigastric pain and weight loss for one month. He had a past history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0 years ago. We performed a gastroscopy, which showed a linear depressed whitish gastr... An 81-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epigastric pain and weight loss for one month. He had a past history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0 years ago. We performed a gastroscopy, which showed a linear depressed whitish gastric ulcer scar (0.8 cm in length) in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prepyloric antrum. The result of biopsy was reported as squamous epithelium.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using an antibody to high molecular weight cytokeratin (HMC) revealed positive staining in the squamous epithelium. Two years later, the lesion was followed up. The lesion remained at same site endoscopically, but no squamous epithelium could be seen microscop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uamous metaplasia Gastric ulcer scar High molecular weight cytokeratin
下载PDF
Marjolin's ulcers in the post-burned lesions and scars 被引量:5
2
作者 Muhammad Saaiq Bushra Ashraf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4年第10期507-514,共8页
Marjolin's ulcer(MU) represents malignant degeneration that typically ensues over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post-burned lesions and scars or any other chronic wound. This review highlights various facets of the pres... Marjolin's ulcer(MU) represents malignant degeneration that typically ensues over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post-burned lesions and scars or any other chronic wound. This review highlights various facets of the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Us that originate from post-burned lesions. The incidence of MUs in such lesions is reported to be 0.77%-2%. This malignancy characteristically develops in the areas of full thickness skin burns that had been allowed for weeks to months to heal spontaneously by secondary intention, or burn wounds which never healed completely over years and the unstable post-burned scars.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the MU is 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The MUs contribute to an overall 2% of all SCCs and 0.03% of all basal cell carcinomas of the skin. Clinically MUs present in two major morphologic forms. The commoner form is the flat, indurated, ulcerative variety while the less common form is the exophytic papillary variety. Lower limbs represent the most frequently affected body parts.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with 2-4 cm horizontal clearance margin, nodal clearance and radiotherapy constitute the cornerstones of effective oncologic management. Despite best efforts, the overall mortality is reported to be 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jolin’s ulcer Malignant degeneration Post-burned scarS and WOUNDS 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Full thickness skin burns Healing by secondary intention
下载PDF
以反复破溃化脓和疤痕为表现的铜绿假单胞菌皮肤感染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书文 罗志强 +2 位作者 史建强 周海园 吴玮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33-435,共3页
患者,女,28岁。左小腿反复破溃化脓和疤痕6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左小腿外侧可见一约5 cm×6 cm红色斑块,部分呈凹陷性疤痕,部分隆起,质地偏软,可挤出少许黄色分泌物。新鲜组织mNGS检测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口服头孢克肟胶囊0.2 g,每日2... 患者,女,28岁。左小腿反复破溃化脓和疤痕6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左小腿外侧可见一约5 cm×6 cm红色斑块,部分呈凹陷性疤痕,部分隆起,质地偏软,可挤出少许黄色分泌物。新鲜组织mNGS检测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口服头孢克肟胶囊0.2 g,每日2次,治疗2周后,原有皮疹大部分变平,未见脓性分泌物渗出,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化脓 疤痕 铜绿假单胞菌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
下载PDF
不同部位烧伤瘢痕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4
作者 赵筱卓 沈余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0-127,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烧伤瘢痕癌的创面修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8例烧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诊断评估和手术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肿瘤复发率和存活率。结果38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烧伤瘢痕癌的创面修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8例烧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诊断评估和手术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肿瘤复发率和存活率。结果38例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63±9.74)岁,其中火焰烧伤32例,热水烫伤6例,癌变潜伏期(35.65±14.60)年。病变位于头部7例、下肢18例、上肢8例、躯干3例、面部2例。2例为基底细胞癌(浅表型1例,浸润型1例,病理分级:中分化1例,高分化1例),36例为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低分化2例,中分化10例,高分化24例)。3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例截肢;另3例放弃治疗。创面修复方案包括植皮手术19例、局部皮瓣4例和游离皮瓣转移6例。中位随访时间2(2,3)年,3例放弃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余35例手术的患者中30例创面愈合良好且肿瘤未复发,5例肿瘤复发(3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死亡1例,存活2例;2例保守治疗,死亡1例,存活1例)。结论针对烧伤瘢痕癌的创面修复策略应根据肿瘤部位、性质、范围和患者全身条件进行个性化制定,早期切除病变是治疗的关键。植皮、皮瓣转移、游离皮瓣移植和截肢等方法可用于修复烧伤瘢痕癌的创面。手术治疗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但肿瘤复发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瘢痕癌 Marjolin溃疡 烧伤瘢痕 瘢痕溃疡 鳞状细胞癌 皮肤肿瘤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皮片移植用于下肢慢性溃疡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严中飞 郑军 +1 位作者 范玉凤 刘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自体皮片移植用于下肢慢性溃疡修复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自体皮片移植用于下肢慢性溃疡修复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治疗;观察组给予PRP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治疗。比较两组创面修复相关指标、术后疼痛、临床疗效及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肉芽长出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植皮术后1 d,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植皮术后5 d,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皮术后10 d皮片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的瘢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均P<0.001)。结论:PRP联合皮片移植用于下肢慢性溃疡修复,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肉芽长出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受,并能减少术后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皮片移植 下肢慢性溃疡 瘢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透脓散阻止慢性胃溃疡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继兰 张慧慧 +3 位作者 徐萌 叶俏波 黄秀深 王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通过透脓散对大鼠慢性胃溃疡组织中生长激素(GH)、羟脯氨酸(Hyp)以及透明质酸酶(HAase)含量的影响,探讨托里透毒法优化成纤维细胞功能、阻止慢性胃溃疡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烧灼型慢性胃溃疡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 目的通过透脓散对大鼠慢性胃溃疡组织中生长激素(GH)、羟脯氨酸(Hyp)以及透明质酸酶(HAase)含量的影响,探讨托里透毒法优化成纤维细胞功能、阻止慢性胃溃疡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烧灼型慢性胃溃疡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透脓散高中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奥美拉唑组、雷尼替丁组、达喜组)等8组,运用ELISA法测定各组胃组织GH、Hyp、HAase的水平。结果给药14天后,透脓散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GH水平均有所降低,HAase水平均有所增高;透脓散高剂量组Hyp水平有所增高,而透脓散中剂量组和透脓散低剂量组Hyp水平有所降低。结论透脓散能降低溃疡组织的GH水平和Hyp水平、升高HAase水平,从而优化成纤维细胞功能达到阻止慢性胃溃疡病理性瘢痕形成的作用,而且其效应在某些方面优于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脓散 慢性胃溃疡 瘢痕 生长激素 羟脯氨酸 透明质酸酶
下载PDF
VSD辅助手术治疗在修复难治性瘢痕溃疡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彩虹 贺立新 +4 位作者 李冬海 曹玉珏 屠海霞 刘谧 侯玉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辅助手术治疗在修复难治性瘢痕溃疡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4年10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VSD辅助手术治疗难治性瘢痕溃疡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3例一...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辅助手术治疗在修复难治性瘢痕溃疡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4年10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VSD辅助手术治疗难治性瘢痕溃疡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3例一期植皮术后,VSD辅助固定。29例行一期扩创后直接VSD覆盖创面,二期手术行皮瓣或植皮手术。皮片、皮瓣均成活良好,下地行走无充血、肿胀感,外观基本满意。结论:VSD辅助手术治疗是难治性瘢痕溃疡临床修复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手术治疗 瘢痕 溃疡 修复
下载PDF
伴侣相互作用蛋白在不同修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创面愈合结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小兵 张慧 +2 位作者 徐夏莲 孙同柱 常智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研究伴侣相互作用蛋白 (chaperone interacting protein,CHIP)在不同愈合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以及这种规律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 方法  2 0块组织标本取自于增生性瘢痕 (n=8)、溃疡组织 (n=4 )以及正常皮肤 (n=8)。经常规包埋... 目的 研究伴侣相互作用蛋白 (chaperone interacting protein,CHIP)在不同愈合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以及这种规律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 方法  2 0块组织标本取自于增生性瘢痕 (n=8)、溃疡组织 (n=4 )以及正常皮肤 (n=8)。经常规包埋切片后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研究 CHIP在以上组织的分布特征与表达量。 结果 在正常、瘢痕以及溃疡组织 ,CHIP表达主要见于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表皮细胞胞浆与胞核 ,未见于炎性细胞。表达量以增生性瘢痕组织最多 (89% ) ,溃疡组织次之 (83% ) ,正常组织最少 (17% )。 结论 尽管 CHIP的确切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阐明 ,它表达于增生活跃的组织修复细胞表明它可能作为一种伴侣分子在修复细胞增殖调控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蛋白 溃疡 增生性瘢痕 创面愈合 结局 伴侣 表达特征 表达量 表达规律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减少慢性皮肤溃疡瘢痕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9
作者 唐汉钧 张士云 +3 位作者 程亦勤 郑勇 黄铮 向寰宇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6-28,共3页
为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简称复黄膏 )对减少慢性皮肤溃疡瘢痕形成的影响 ,采用顺序均衡随机法 ,将 6 0例患者分为复黄膏组和白玉膏组各 30例 ,比较患者愈后瘢痕面积与原始创面面积比值、溃疡愈合时间、上皮组织生长的动态时间 ,以及... 为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简称复黄膏 )对减少慢性皮肤溃疡瘢痕形成的影响 ,采用顺序均衡随机法 ,将 6 0例患者分为复黄膏组和白玉膏组各 30例 ,比较患者愈后瘢痕面积与原始创面面积比值、溃疡愈合时间、上皮组织生长的动态时间 ,以及部分瘢痕上皮组织的显微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复黄膏组愈后瘢痕面积与原始创面面积比值明显低于白玉膏组 (P <0 .0 5 )、溃疡愈合时间明显快于白玉膏组 (P <0 .0 5 )、生长相同比值的上皮组织所需时间明显少于白玉膏组 (P <0 .0 1) ,且复黄膏组瘢痕上皮修复较白玉膏组完整、成熟 ,接近正常皮肤表皮形态结构。提示复黄膏具有减少慢性皮肤溃疡的瘢痕形成 ,加速溃疡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慢性皮肤溃疡 瘢痕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溃疡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6
10
作者 付小兵 孙同柱 +3 位作者 杨银辉 蒋礼先 顾小曼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与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修复结果的关系。方法  2 1例标本包括体表慢性溃疡 8例、增生性瘢痕 8例和正常皮肤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常规病...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与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修复结果的关系。方法  2 1例标本包括体表慢性溃疡 8例、增生性瘢痕 8例和正常皮肤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两种生长因子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b FGF和TGF- β在正常皮肤中有少量表达 ,主要位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此外 ,b FGF还见于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溃疡组织 b FGF与 TGF- β表达量明显增加 ,其中 b FGF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而 TGF- β则仅见于炎性细胞。在增生性瘢痕 TGF- β的表达为阴性 ,而 b FGF则仍呈现出较高的表达量。结论 在高浓度生长因子环境下创面修复延迟可能和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障碍有关。研究结果还提示 b FGF参与了瘢痕发生的全过程 ,TGF- β则主要作用于瘢痕形成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 增生性瘢痕 BFGF TGF-β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多层羊膜填塞治疗微小角膜溃疡穿孔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雄 曾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羊膜填塞治疗微小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了解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局限性。方法对12例12眼角膜溃疡继发微小穿孔(穿孔直径0.5~3.0 mm)患者采用多层羊膜填塞治疗。其中细菌性6例、病毒性2例、真菌性4例。清除溃疡处坏死组织... 目的观察多层羊膜填塞治疗微小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了解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局限性。方法对12例12眼角膜溃疡继发微小穿孔(穿孔直径0.5~3.0 mm)患者采用多层羊膜填塞治疗。其中细菌性6例、病毒性2例、真菌性4例。清除溃疡处坏死组织,用多层羊膜填塞穿孔,其表层羊膜间断或连续缝合固定于浅层角膜上,单层羊膜再次覆盖于整个角膜表面,连续或间断缝合固定于角巩缘。术后继续使用药物治疗原发病。随访6~24个月。观察患眼溃疡愈合、前房形成、角膜厚度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第1天,患眼前房均形成,穿孔区密闭良好,炎症控制。术后40~60 d,溃疡瘢痕愈合,溃疡表面完全被角膜上皮覆盖,角膜厚度基本正常,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间前房稳定,未出现溃疡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羊膜填塞治疗微小角膜溃疡穿孔安全有效。但溃疡以瘢痕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填塞 角膜溃疡穿孔 瘢痕愈合
下载PDF
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溃疡型血管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青 周国瑜 +3 位作者 彭昊 沈玲悦 杨霞 刘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溃疡型血管瘤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8例浅表溃疡型血管瘤患儿,在激光术前进行清创换药,并使用红光照射1次/d。待创面愈合后,使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设置能量密度160~220 J/cm2,脉宽3... 目的探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溃疡型血管瘤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8例浅表溃疡型血管瘤患儿,在激光术前进行清创换药,并使用红光照射1次/d。待创面愈合后,使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设置能量密度160~220 J/cm2,脉宽30~40 ms。结果 28例患儿经过1~8次清创换药和0~5次激光治疗后均进入消退期,其中22例形成不同程度的疤痕。结论溃疡型血管瘤在早期通过清创换药和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型血管瘤:激光 护理 能量密度 疤痕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综合治疗及临床转归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军华 汪美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12-211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及临床转归。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共159例159眼,采取10项综合措施治疗,随访3mo以上,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最终视力。结果:真菌性角膜溃疡平均住院时间12.11±5.13d,治...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及临床转归。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共159例159眼,采取10项综合措施治疗,随访3mo以上,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最终视力。结果:真菌性角膜溃疡平均住院时间12.11±5.13d,治愈148例148眼,治愈率93.1%,好转8例(5.0%),无效3例(1.9%)。最终视力≥0.3占56.0%(89/159)。最终视力≥0.1者占85.5%(136/159),在148例治愈患者中占91.9%(136/148)。结论:采取综合疗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视力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综合治疗 角膜瘢痕 视力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后瘢痕的慢性溃疡的修复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俞舜 苏清和 +2 位作者 秦宏波 杨敏烈 储国平 《中国医疗美容》 2013年第4期45-45,26,共2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慢性溃疡修复的一种理想方法。方法: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21例,采用保留瘢痕纤维板层联合刃厚皮片移植的方法修复创面。结果:20例皮片存活良好,愈合后未再次破溃形成创面。1例手术失败,再次植皮后愈合良...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慢性溃疡修复的一种理想方法。方法: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21例,采用保留瘢痕纤维板层联合刃厚皮片移植的方法修复创面。结果:20例皮片存活良好,愈合后未再次破溃形成创面。1例手术失败,再次植皮后愈合良好。结论:皮源奇缺的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的慢性溃疡,采用保留瘢痕纤维板层联合刃厚皮片移植的方法修复创面,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溃疡 瘢痕纤维板层 刃厚皮片 移植 大面积烧伤
下载PDF
Ki67在瘢痕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甘雨 彭代智 +3 位作者 段小冬 张宜澜 刘洋 黄亚兰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Ki67在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瘢痕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的Ki67检出率为100%。根据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将... 目的探讨Ki67在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瘢痕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的Ki67检出率为100%。根据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将患者分为3组,≤10%组10例,11%~40%组10例,≥41%组7例。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组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与瘢痕溃疡持续时间长短、浸润深度和手术后复发相关,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越高,溃疡持续时间越短(P<0.05)、浸润越深(P<0.01)、手术后越易复发(P<0.05);而与瘢痕病程、溃疡面积无关(P>0.05)。结论 Ki67的表达在瘢痕癌浸润深度和术后复发的临床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癌 KI67 皮肤溃疡 肿瘤浸润 术后复发
下载PDF
应用创疡贴与疤痕软膏治疗浅表性瘢痕磨削术后创面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郑 张汝敏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2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创疡贴联合疤痕软膏治疗浅表性瘢痕磨削术后创面及预防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皮肤浅表性瘢痕磨削术后创面,采用创疡贴治疗,创面愈合后用疤痕软膏行防疤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6个月后皮肤愈合质量。结果 135例瘢痕... 目的探讨创疡贴联合疤痕软膏治疗浅表性瘢痕磨削术后创面及预防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皮肤浅表性瘢痕磨削术后创面,采用创疡贴治疗,创面愈合后用疤痕软膏行防疤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6个月后皮肤愈合质量。结果 135例瘢痕磨削术后创面经创疡贴治疗后全部Ⅰ期创合;1次治疗后有130例效果满意,显效率为96.3%,2次治疗显效率为100%。结论创疡贴联合疤痕软膏治疗浅表性瘢痕磨削术后创面及预防瘢痕增生,方法简便,疗效满意,安全实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瘢痕 创疡贴 疤痕软膏 皮肤磨削术 疗效
下载PDF
MEBO治疗烧伤瘢痕溃疡82例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魁 陈茵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 (MEBO)在烧伤瘢痕溃疡中的应用。方法 :用MEBO采用不同方法对 82例不同部位、面积、病程的烧伤瘢痕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瘢痕溃疡面愈合 ,功能良好。结论
关键词 烧伤 MEBO 瘢痕溃疡 治疗方法 湿润烧伤膏
下载PDF
PCNA在增生性瘢痕和慢性溃疡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
18
作者 孙同柱 付小兵 +2 位作者 顾小曼 杨银辉 孙晓庆 《感染.炎症.修复》 2001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研究PCNA在增生性瘢痕和慢性溃疡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增生性瘢痕和慢性溃疡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中的PCNA表达量及其定位。结果:在所测定的8例增生性瘢痕和8例慢性溃疡标本中均有PCNA阳性表达,PCNA... 目的:研究PCNA在增生性瘢痕和慢性溃疡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增生性瘢痕和慢性溃疡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中的PCNA表达量及其定位。结果:在所测定的8例增生性瘢痕和8例慢性溃疡标本中均有PCNA阳性表达,PC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慢性溃疡组织(P<0.01)。两种组织中PCNA表达定位于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核内。结论:PC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慢性溃疡中的表达量较低,PCNA的不同表达量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和慢性溃疡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溃疡 PCNA
下载PDF
MEBO治疗烧伤瘢痕溃疡85例
19
作者 谭强 关魁 陈茵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5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在烧伤瘢痕溃疡中的应用。方法:用MEBO采用不同方法对85例不同部位、面积、病程的烧伤瘢痕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瘢痕溃疡面愈合,功能良好。结论:MEBO是目前治疗烧伤瘢痕溃疡疗效较为理想的药物。
关键词 MEBO 瘢痕 溃疡 治疗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oncoproteins c-fos and c jun in hypertrophic scar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and their regul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0
作者 付小兵 蒋礼先 +3 位作者 孙同柱 杨银辉 顾小曼 盛志勇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8期69-73,109,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coprotein expression of c-fos and c-jun in hypertrophic scar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and their regul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ethods Tissues of...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coprotein expression of c-fos and c-jun in hypertrophic scar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and their regul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ethods Tissues of hypertrophic scars (n=8), chronic dermal ulcers (n=8) and normal skin (n=5) were taken from 21 patients with burn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in operation. The ABC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gene product expression of c-fos, c-jun and bFGF in the above tissues. Results In normal skin, both c-fos and c-ju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bFGF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The signals of both oncoproteins were localized mainly in subcutaneous fibroblasts, but, positive expression of the bFGF protein was mainly in keratinocytes. In hypertrophic scars, positive expression of both oncoproteins could be found mainly in fibroblasts, but bFGF was mainly in fibroblast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 chronic dermal ulcers, endothelial cells, some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fibroblasts were positive for both of oncoproteins, but the expression of bFGF was only seen in fibroblasts and endothelial cell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oth oncoproteins and bFGF exists, and the regulating action between protooncogenes and bFGF is a major course in wound healing.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c-fos and c-jun gene produ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e bFGF action, thus affecting wound he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gene · oncoprotein · basic fibroblas t growth factor · chronic dermal ulcer · hypertrophic scar ·t issue repai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