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Oncomelania hupensis: the intermediate snail host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被引量:1
1
作者 Qin Liu Lei Duan +7 位作者 Yun-Hai Guo Li-Min Yang Yi Zhang Shi-Zhu Li Shan Lv Wei Hu Nan-Sheng Chen Xiao-Nong Zhou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26,共11页
Background Schistosoma japonicum is a parasitic flatworm that causes human schistosomiasis, which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orbidity in China, the Philippines and Indonesia.Oncomelania hupensis (Gastropoda: Pomatiops... Background Schistosoma japonicum is a parasitic flatworm that causes human schistosomiasis, which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orbidity in China, the Philippines and Indonesia.Oncomelania hupensis (Gastropoda: Pomatiopsidae) is the unique intermediate host ofS. japonicum. A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O. hupensis will enable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snail biology as well as its co-evolution with theS. japonicum parasite. Assembling a high-quality reference genome ofO. hupehensis will provide data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nail biology and 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S. japonicum.Methods The draft genome was de novo assembly using the long-read sequencing technology (PacBio Sequel II) and corrected with Illumina sequencing data. Then, using Hi-C sequencing data, the genome was assembled at the chromosomal level. CAFE was used to do analysis of contrac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gene family and CodeML module in PAML was used for positive selection analysis in protein coding sequences.Results A total length of 1.46 Gb high-qualityO. hupensis genome with 17 unique full-length chromosomes (2n = 34) of the individual including a contig N50 of 1.35 Mb and a scaffold N50 of 75.08 Mb. Additionally, 95.03% of these contig sequences were anchored in 17 chromosomes. After scanning the assembled genome, a total of 30,604 protein-coding genes were predicted. Among them, 86.67% were functionally annotated. Further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O. hupensis was separated from a common ancestor ofPomacea canaliculata andBellamya purificata approximately 170 million years ago. Comparing the genome ofO. hupensis with its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 it showed 266 significantly expanded and 58 significantly contracted gene families (P < 0.05). Functional enrichment of the expanded gene families indicated that they were mainly involved with intracellular, DNA-mediated transposition, DNA integration and transposase activity.Conclusions Integrated use of multiple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we hav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genome at the chromosomal-level ofO. hupensis. These data will not only provide the compressive genomic information, but also benefit future work on population genetics of this snail as well as evolutional studies betweenS. japonicum and the snail h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TOSOMIASIS schistosoma japonicum oncomelania hupensis Chromosome-level genome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品系的研究 Ⅰ.幼虫-钉螺的相容性 被引量:25
2
作者 何毅勋 郭源华 +4 位作者 倪传华 夏丰 刘和香 郁琪芳 胡亚青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2-95,共4页
本文进行了安徽贵池、湖北监利、广西桂平、四川天全、云南洱源及福建福清6地日本血吸虫和钉螺的人工交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各地日本血吸虫与钉螺呈现不同的相容性。湖北、安徽两地的血吸虫幼虫与钉螺的相容性无差别。湖北、安徽两地... 本文进行了安徽贵池、湖北监利、广西桂平、四川天全、云南洱源及福建福清6地日本血吸虫和钉螺的人工交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各地日本血吸虫与钉螺呈现不同的相容性。湖北、安徽两地的血吸虫幼虫与钉螺的相容性无差别。湖北、安徽两地血吸虫幼虫很难在云南、四川两地钉螺体内发育成熟逸出尾蚴:反之,云南、四川两地血吸虫幼虫与湖北、安徽两地钉螺却可相容。广西的血吸虫幼虫或钉螺与安徽的钉螺或幼虫亦可交互感染而相容,但尾蚴逸出前期均较感染本地钉螺的为长;广西的血吸虫幼虫与四川、云南、福建的钉螺并不相容。福建的钉螺与安徽、云南两地血吸虫幼虫均可相容。本文还提出了在研究日本血吸虫与钉螺的相容性时,必须包括逸出尾蚴的钉螺感染率和尾蚴逸出前期的数据,才能正确评价两者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钉螺 相容性
下载PDF
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军虎 闻礼永 +3 位作者 张旭照 张剑锋 俞丽玲 洪林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18S-rRNA)基因设计1对引物,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测定PCR产物的DNA序列,稀释血吸虫毛蚴DNA进行PCR方法的灵敏...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18S-rRNA)基因设计1对引物,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测定PCR产物的DNA序列,稀释血吸虫毛蚴DNA进行PCR方法的灵敏性试验,扩增单尾尾蚴感染的钉螺DNA进行交叉反应试验,并根据不同稀释度的感染性钉螺DNA的扩增结果来验证PCR的群体检测效果。结果PCR扩增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得到了与靶DNA片段位置相同的产物,测序片段长度为469bp,与靶DNA相同且序列一致,并将序列登录GenBank(注册号:DQ442999)。扩增阴性钉螺无产物出现。灵敏性试验提示,PCR可检出日本血吸虫毛蚴DNA的最低浓度为40pg/μl;交叉反应试验显示,PCR方法不能扩增出单尾尾蚴感染钉螺的DNA;群体检测试验表明,PCR可检出感染性钉螺提取的DNA最高稀释度为1∶640。结论初步建立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灵敏、特异且具有良好的群体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湖北钉螺 聚合酶链反应 18S小亚基单位核塘体核酸基因
下载PDF
不同地区 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易感性的测定 被引量:23
4
作者 洪青标 周晓农 +6 位作者 孙乐平 陆曙东 姜玉骥 过伯裕 徐秋 吴中兴 陆安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3-86,共4页
对采自国内9省(市)37个点的钉螺以毛蚴与钉螺20:1的比例进行人工感染,测定各地钉螺对无锡地区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结果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不同,其中以上海、江西、江苏、湖北、湖南、安徽等... 对采自国内9省(市)37个点的钉螺以毛蚴与钉螺20:1的比例进行人工感染,测定各地钉螺对无锡地区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结果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不同,其中以上海、江西、江苏、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钉螺较易感,感染率分别为79.5%、72.1%、45.5%、43.3%、32.2%、20.7%;福建、四川钉螺为低度易感,感染率分别为3.9%和3.6%;而云南钉螺则不易感.湖沼、水网、山丘型钉螺的感染率分别为48.8%、39.1%和11.7%,三者总的来说易感性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即使来自同一地区,但属于不同环境类型的钉螺,以及属于同一环境类型而来自不同地区的钉螺也具有不同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日本血吸虫 易感性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乐平 周晓农 +4 位作者 洪青标 黄轶昕 杨国静 奚伟萍 姜玉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 研究环境温度对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程度。 方法 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 ,以钉螺与毛蚴 1∶2 0比例感染 ,感染后置于 3 0℃、2 7℃、2 4℃、2 1℃和 18℃环境中饲养 ,计算钉螺体内血吸虫的尾蚴开放前期和... 目的 研究环境温度对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程度。 方法 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 ,以钉螺与毛蚴 1∶2 0比例感染 ,感染后置于 3 0℃、2 7℃、2 4℃、2 1℃和 18℃环境中饲养 ,计算钉螺体内血吸虫的尾蚴开放前期和发育速度 ,分析尾蚴开放前期和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2 1℃、2 4℃、2 7℃、3 0℃时血吸虫的尾蚴平均开放前期分别为 ( 12 8.89± 16.0 5 )d、( 95 .0 0± 2 1.0 3 )d、( 71.93± 12 .74)d和 ( 62 .74± 14 .19)d。尾蚴开放前期与环境温度的回归方程为 y =73 0 .68x-0 .8918(r =0 .9976,P <0 .0 1)。血吸虫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的回归方程为 y =0 .0 2 3 5ln(x) -0 .0 63 9(r =0 .9973 ,P <0 .0 1)。从此方程中推算出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5 .17℃± 0 .43℃。 结论 环境温度降低 ,钉螺体内血吸虫幼虫发育速度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幼虫 钉螺 起点温度 开放前期 发育速度
下载PDF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琼瑶 彭飞 +4 位作者 刘年猛 杨华中 胡琦 冯芳 孙慧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方法 配置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 ,观察在 2 0℃、2 5℃、30℃时浸泡 2 4 h、48h、72 h、96 h的钉螺死亡率 ;不同浓度溶液螺卵孵出率、尾蚴存活情况及对小鼠感染的保护...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方法 配置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 ,观察在 2 0℃、2 5℃、30℃时浸泡 2 4 h、48h、72 h、96 h的钉螺死亡率 ;不同浓度溶液螺卵孵出率、尾蚴存活情况及对小鼠感染的保护率。 结果  (1 )浸泡 72 h钉螺死亡率 1 0 0 %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的浓度及温度分别为 :1 .2 5mg/ L、30℃ ;2 .5 mg/ L,2 5℃ ;5 mg/ L、1 0 mg/ L均为 2 5℃。 1 0 ml/ L、2 0℃钉螺死亡率为 60 %。 (2 ) 5 mg/ L溶液螺卵浸泡 72 h孵出率为 0~ 1 0 %。(3) 2 .5mg/ L、5mg/ L溶液尾蚴接触 60 min死亡率为 97.71 %、1 0 0 %。尾蚴接触 5mg/ L、1 0 mg/ L药液 30min,小鼠对血吸虫感染的保护率分别为 94.53%、1 0 0 %。 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确有杀灭钉螺、螺卵及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水草 生物碱 钉螺 日本血吸虫尾蚴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先感染外睾吸虫后不同时间钉螺体内被生物控制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唐崇惕 卢明科 +2 位作者 郭跃 王逸难 陈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89-994,共6页
前此实验显示:21d外睾吸虫阳性钉螺能使再侵入的全部血吸虫幼虫发育停留在异常早期母胞蚴阶段〔1-3〕。本文实验比较观察了感染外睾吸虫后不同时间(21d、35d、55d、70d及85d)的钉螺对再侵入的日本血吸虫幼虫生物控制的情况,发现外睾吸... 前此实验显示:21d外睾吸虫阳性钉螺能使再侵入的全部血吸虫幼虫发育停留在异常早期母胞蚴阶段〔1-3〕。本文实验比较观察了感染外睾吸虫后不同时间(21d、35d、55d、70d及85d)的钉螺对再侵入的日本血吸虫幼虫生物控制的情况,发现外睾吸虫和血吸虫双重感染的钉螺,两者间隔时间愈长,后侵入的血吸虫幼虫被击毁程度愈强(图1-20);不同间隔时间双重感染的各组实验钉螺,血吸虫幼虫感染率及幼虫侵入率如下:间隔21d,75%(39/52)和25.5%(398/1560);间隔37d,77.8%(21/27)和35.6%(299/840);间隔55d,44.4%(8/18)和11.9%(19/160);间隔70d,100%(15/15)和10.6%(143/1350);间隔85d,43.3%(13/30)和5.8%(66/1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幼虫 湖北钉螺 外睾吸虫 发育异常 生物控制效果
下载PDF
论洞庭湖区钉螺孳生环境与生态灭螺防病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景保 朱翔 李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0-146,共7页
洞庭湖区的钉螺面积广布、血吸虫病流行 ,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分析表明 :血吸虫病是湖区的一大生态环境灾害 ;它的中间宿主钉螺孳生环境是入湖泥沙沉积恶性循环的结果 ;频繁的洪溃灾害 ,扩散了垸内钉螺 ;水利工程为钉... 洞庭湖区的钉螺面积广布、血吸虫病流行 ,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分析表明 :血吸虫病是湖区的一大生态环境灾害 ;它的中间宿主钉螺孳生环境是入湖泥沙沉积恶性循环的结果 ;频繁的洪溃灾害 ,扩散了垸内钉螺 ;水利工程为钉螺的传播提供了多种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血吸虫病 灭螺防病 洞庭湖 湖泊
下载PDF
不同数量及时龄的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何毅勋 倪传华 +2 位作者 刘和香 胡亚青 郁琪芳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22-26,共5页
应用安徽贵池同一来源并经实验室传代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和子1代湖北钉螺湖北亚种为实验材料,研究毛蚴的数量及时龄对钉螺感染的效应。以1、5、10、20和40个毛蚴分别感染单个钉螺后,对钉螺感染率、死亡率、尾蚴逸出前期及尾蚴... 应用安徽贵池同一来源并经实验室传代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和子1代湖北钉螺湖北亚种为实验材料,研究毛蚴的数量及时龄对钉螺感染的效应。以1、5、10、20和40个毛蚴分别感染单个钉螺后,对钉螺感染率、死亡率、尾蚴逸出前期及尾蚴逸出数量等进行了观察。感染多个毛蚴组的钉螺感染率显著地高于单个毛蚴组的,但每螺感染20或40个毛蚴组的钉螺死亡率也明显增加。钉螺于感染不同数量毛蚴后的尾蚴逸出前期和最初60d内逸蚴总数并无显著差别,但感染40个毛蚴钉螺组的尾蚴逸出高峰则明显地延迟。以1、4、8和12h龄毛蚴分别感染单个钉螺后,8-12h龄组的钉螺感染率明显地较1-4h龄组的为低,但两者的尾蚴逸出前期则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感染力 钉螺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及感染外睾吸虫钉螺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崇惕 卢明科 +1 位作者 郭跃 陈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29-1134,共6页
湖北钉螺先感染外睾吸虫后再感染日本血吸虫,血吸虫幼虫在其体内被击杀(唐崇惕等,2008;2009),本文用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接触已感染外睾吸虫21d的钉螺和阴性钉螺,观察血吸虫幼虫在此2组实验钉螺体内发育情况。从感染外睾吸虫钉螺再感染... 湖北钉螺先感染外睾吸虫后再感染日本血吸虫,血吸虫幼虫在其体内被击杀(唐崇惕等,2008;2009),本文用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接触已感染外睾吸虫21d的钉螺和阴性钉螺,观察血吸虫幼虫在此2组实验钉螺体内发育情况。从感染外睾吸虫钉螺再感染血吸虫的28个(73.7%)阳性螺,查获4~82d血吸虫幼虫共300条(侵入率26.74%),全部虫体结构异常停留在早期母胞蚴阶段。从单独感染血吸虫的25粒(69.4%)阳性螺,查获5~61d正常血吸虫母胞蚴67条(侵入率13.96%)和许多不同发育期子胞蚴,感染后75d阳性螺含血吸虫成熟子胞蚴和尾蚴。单独感染血吸虫钉螺的血淋巴细胞增生情况与双重感染外睾吸虫和血吸虫的钉螺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外睾类吸虫 生物控制 日本血吸虫幼虫 发育异常
下载PDF
先感染外睾吸虫的钉螺其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对日本血吸虫幼虫的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崇惕 郭跃 +1 位作者 卢明科 陈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单独感染外睾吸虫的湖北钉螺,螺体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剧烈增加;螺体表分泌物含大小不等颗粒及晶体状物,体内分泌物为金黄色或褐色小颗粒,各颗粒团附近均有极小细胞核。双重感染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钉螺,体内外分泌物和血淋巴细... 目的单独感染外睾吸虫的湖北钉螺,螺体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剧烈增加;螺体表分泌物含大小不等颗粒及晶体状物,体内分泌物为金黄色或褐色小颗粒,各颗粒团附近均有极小细胞核。双重感染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钉螺,体内外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等产物同样大量产生;体内分泌物颗粒及其附近小细胞核、3种血淋巴细胞及副腺细胞,出现在血吸虫幼虫周围并进入虫体内;所有血吸虫幼虫结构异常,停止发育并死亡。阴性钉螺和单独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它们体内外分泌物及血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少;分泌物颗粒和血淋巴细胞虽有在血吸虫幼虫附近,但都没有进入虫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外睾吸虫 湖北钉螺 分泌物 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不同密度和距离湖北钉螺易感性的初步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伟 李洪军 +5 位作者 李幼子 邢云天 曲国立 魏剑英 戴建荣 梁幼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4-68,共5页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毛蚴对不同密度、不同距离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易感性,在现场环境下,采用20 000条新鲜孵化出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感染1、2、3、5 m处的湖北钉螺,每处钉螺分为5、10、50、100只/袋4...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毛蚴对不同密度、不同距离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易感性,在现场环境下,采用20 000条新鲜孵化出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感染1、2、3、5 m处的湖北钉螺,每处钉螺分为5、10、50、100只/袋4个密度组,感染4 h后带回实验室饲养,8周后解剖观察钉螺感染情况。结果发现,距离1、2、3、5 m,密度5、10、50、100只/袋4个组钉螺感染率分别为7.06%、4.35%、2.47%和1.23%;4.55%、4.44%、4.11%和2.27%;2.62%、1.58%、1.29%和1.1%;2.36%、4.04%、2.73%和1.5%。研究表明,钉螺感染概率与距毛蚴投放的距离成反比;但是,未得出钉螺感染率与钉螺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 毛蚴 密度 距离
下载PDF
湖北钉螺被目平外睾吸虫与日本血吸虫不同间隔时间感染后分泌物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崇惕 黄帅钦 +3 位作者 彭午弦 卢明科 彭文峰 陈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3-1089,共7页
观察被目平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双重感染钉螺后钉螺体内外分泌物及其血吸虫幼虫被击毁的关系.方法观察钉螺感染外睾吸虫21 d、37 d、55 d、70 d和85 d后再感染血吸虫,经4~82 d后,取钉螺软体组织作埋蜡连续染色制片.结果与结论 无论单... 观察被目平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双重感染钉螺后钉螺体内外分泌物及其血吸虫幼虫被击毁的关系.方法观察钉螺感染外睾吸虫21 d、37 d、55 d、70 d和85 d后再感染血吸虫,经4~82 d后,取钉螺软体组织作埋蜡连续染色制片.结果与结论 无论单独感染目平外睾吸虫或两种吸虫双重感染,均可在螺软体发现多种分泌物,随时间延长分泌物数量逐渐增多.螺体内含小细胞核的分泌物和螺副腺细胞都出现在各时期的血吸虫残骸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湖北钉螺 生物控制
下载PDF
目平外睾吸虫日本血吸虫不同间隔时间双重感染湖北钉螺螺体血淋巴细胞存在情况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崇惕 卢明科 陈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5-742,共8页
目的外睾吸虫与日本血吸虫双重感染湖北钉螺,后进入螺体的血吸虫幼虫全部被击毁,双重感染间隔时间愈长,血吸虫幼虫被击毁的效力愈强烈。为要了解钉螺血淋巴细胞在所有螺体存在及进入血吸虫幼虫体内情况是否相同,开展了本实验观察。方法... 目的外睾吸虫与日本血吸虫双重感染湖北钉螺,后进入螺体的血吸虫幼虫全部被击毁,双重感染间隔时间愈长,血吸虫幼虫被击毁的效力愈强烈。为要了解钉螺血淋巴细胞在所有螺体存在及进入血吸虫幼虫体内情况是否相同,开展了本实验观察。方法与结果共检查双重感染间隔时间21d、37d、55d、70d、85d5组不同时龄的血吸虫幼虫50条。50条血吸虫幼虫周围螺组织大中小3种血淋巴细胞总数:大143粒、中386粒、小219粒;血吸虫幼虫体内3种血淋巴细胞总数:大40粒、中65粒、小60粒;两者总数:大183粒、中451粒、小279粒;每条血吸虫幼虫体及其周围的平均数为:大3.7粒、中9粒、小5.6粒。5组每种血淋巴细胞平均数及百分比情况如下:间隔21d:9(45%)、15.9(35%)、7.4(27%);间隔37d:4.1(21%)、11(24%)、7.8(29%);间隔55d:3.6(18%)、8.6(18%)、5.2(19%);间隔70d:2(10%)、7.9(17%)、3.4(13%);间隔85d:1.2(6%)、2.9(6%)、3.1(11%)。结论显示间隔时间愈长,大中小3种血淋巴细胞数均逐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湖北钉螺 目平外睾吸虫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的钻穿及在螺体内的分布和移行 被引量:6
15
作者 舒利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9-254,共6页
采自安徽贵池的钉螺每粒感染 50只湖南株日本血吸虫毛蚴后的组织学观察说明 :毛蚴钻穿钉螺有从螺鳃部、头足部的表皮以及实质组织 (外套膜、触角和阴茎 )等三方面途径 ,其中以前二者尤为重要 ;毛蚴进入螺鳃丝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采自安徽贵池的钉螺每粒感染 50只湖南株日本血吸虫毛蚴后的组织学观察说明 :毛蚴钻穿钉螺有从螺鳃部、头足部的表皮以及实质组织 (外套膜、触角和阴茎 )等三方面途径 ,其中以前二者尤为重要 ;毛蚴进入螺鳃丝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头足表皮进入的毛蚴 ,除了少数在钻穿部位附近滞留外 ,多数继续向头足部深层的肌肉和窦状组织间隙移行 ,以前头足窦、直肠和消化道外的组织间隙以及肾脏为主要的移行部位 ;从外套膜、触角、阴茎等部位进入的毛蚴不表现明显的组织间移行 ;至于毛蚴能否从消化道部位入侵 ,需进一步观察。螺宿主对吸虫幼虫期的血细胞反应主要是在毛蚴入侵早期以及子胞蚴逸离母胞蚴的早期 ,表明螺宿主血细胞反应可能具有对幼虫发育期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毛蚴 钉螺 钻穿 移行 血细胞反应
下载PDF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害传播因素与血防减灾思路 被引量:4
16
作者 常疆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9-155,共7页
依据湖南省洞庭湖区历史沿革的螺情血情资料,叙述了血吸虫灾害的危害,分析了影响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灾害流行的因素。文章认为:泥沙淤积杂草、洲滩扩展、潮湿环境与历史时期人类生产活动方式和强度的叠加作用是导致洞庭湖区钉螺灭而复发... 依据湖南省洞庭湖区历史沿革的螺情血情资料,叙述了血吸虫灾害的危害,分析了影响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灾害流行的因素。文章认为:泥沙淤积杂草、洲滩扩展、潮湿环境与历史时期人类生产活动方式和强度的叠加作用是导致洞庭湖区钉螺灭而复发、血防工作防不胜防的症结所在。据此,洞庭湖区今后的灭螺血防减灾思路应从4个方面加以调整:(1)结合水利建设、环境改造灭螺血防;(2)结合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灭螺血防;(3)结合新农村、小城镇建设灭螺血防;(4)结合行政管理体系建设、健康教育灭螺血防。要提高全社会应对血吸虫灾害的能力,抑制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灾害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钉螺 血吸虫病 灭螺血防
下载PDF
用移植胞蚴技术建立日本血吸虫克隆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明仪 朱雪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尝试不使用脊椎动物宿主,在钉螺内建立日本血吸虫单性克隆。方法:应用Jour-dane显微外科移植胞蚴技术将单个毛蚴感染钉螺发育而获得的血吸虫子胞蚴供体连续植入正常钉螺头足窦内。结果:被移植的子胞蚴供体能继续无性... 目的:尝试不使用脊椎动物宿主,在钉螺内建立日本血吸虫单性克隆。方法:应用Jour-dane显微外科移植胞蚴技术将单个毛蚴感染钉螺发育而获得的血吸虫子胞蚴供体连续植入正常钉螺头足窦内。结果:被移植的子胞蚴供体能继续无性繁殖产生新一代胞蚴,然后产生尾蚴,成功地建立了日本血吸虫雄性克隆AHSP和雌性克隆AHSP♀。植入雄血吸虫的雌、雄受体螺存活率分别为80%和78%。植入雌血吸虫的雌、雄受体螺存活率为83%和85%。雌、雄血吸虫克隆的尾蚴逸出前期分别为71±6.3d和68±4.1d。AHSP的移植感染率为60%,AHSP♀的感染率为42%。结论:供体子胞蚴性别与移植感染率有关,AHS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AHSP♀的感染率。而受体螺的性别、供体虫龄和移植的代序都与移植感染率无关。本技术不使用脊椎动物,有希望用于在实验室建立并保持不同生物特性的虫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克隆 胞蚴移植 钉螺
下载PDF
叶巢外睾吸虫感染钉螺对钉螺体内日本血吸虫发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向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6-281,共6页
目的 探讨在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体内叶巢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对抗性。 方法 通过叶巢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对湖北钉螺的双重感染 ,计算血吸虫的感染率和尾蚴逸出量 ,常规石蜡切片观察钉螺组织学变化。 结果 钉螺在感染... 目的 探讨在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体内叶巢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对抗性。 方法 通过叶巢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对湖北钉螺的双重感染 ,计算血吸虫的感染率和尾蚴逸出量 ,常规石蜡切片观察钉螺组织学变化。 结果 钉螺在感染血吸虫 37d后再感染外睾吸虫 ,经一定时间后检查发现 ,血吸虫的感染率为 5 2 9% ,显著低于同时单独感染日本血吸虫对照组的感染率 (75 9% ) ;先感染叶巢外睾吸虫 ,经 10、 32、6 0、 10 0和 12 0d不同的时间间隔后再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 ,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 6 4 %、 6 6 7%、 6 5 2 %、5 6 4 %和 5 7 1% ,而单独感染日本血吸虫对照组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为 90 5 % ,经统计检验 ,各双重感染实验组血吸虫与对照组的感染率间差异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对各试验组及对照组钉螺逸出尾蚴试验发现 ,试验组钉螺血吸虫尾蚴逸出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逸出量。组织学观察发现各双重感染组钉螺消化腺萎缩 ,消化腺盲囊间隙只有少量血吸虫子胞蚴 ,血吸虫子胞蚴皱缩、变形及不规则 ,且子胞蚴中只含稀疏的尾蚴胚球 ,有的子胞蚴中已无胚球 ;而单独感染血吸虫的对照组中血吸虫均发育到成熟的子胞蚴或尾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叶巢外睾吸虫 对抗性 湖北 钉螺
下载PDF
LAMP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鹏程 王岐本 +1 位作者 邝满元 徐松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以日本血吸虫的特异基因为靶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 V3软件设计扩增靶基因的4条LAMP引物,酚氯仿法提取感染性钉螺中的日本血吸虫DNA,取适量模板DN...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以日本血吸虫的特异基因为靶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 V3软件设计扩增靶基因的4条LAMP引物,酚氯仿法提取感染性钉螺中的日本血吸虫DNA,取适量模板DNA加入LAMP反应体系进行对日本血吸虫靶基因扩增,经肉眼观察、SYBR Green I染色电泳及测DNA序列来判定扩增产物。在99个阴性钉螺中各加入1个阳性钉螺,其中每个阳性钉螺分别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数量分别为10、8、6、4、2、1条。结果感染性钉螺检测管经显色呈绿色为阳性,阴性钉螺呈棕色;日本血吸虫的特异基因经LAMP扩增后电泳呈现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阴性钉螺及感染肝吸虫不出现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扩增产物经酶切及序列分析显示为目的基因;在100个钉螺中只要有2条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便可检出。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可快速有效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望为疫区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高效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钉螺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有螺无病”成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詹惕 崔代文 +3 位作者 项可霞 汪为春 朱应富 段永梅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索马鞍山市博望区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简称有螺无病)的原因,为制订该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马鞍山市博望区开展人群、家畜病情和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的现场调查。采集上述“有螺无病”区的钉螺标本,随机分为2... 目的探索马鞍山市博望区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简称有螺无病)的原因,为制订该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马鞍山市博望区开展人群、家畜病情和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的现场调查。采集上述“有螺无病”区的钉螺标本,随机分为2组,按照钉螺与毛蚴数量比例1∶20和1∶40分别进行日本血吸虫毛蚴人工感染实验,以同样方法感染该市“有螺有病”区钉螺作为对照。感染后将钉螺置于室内常温下饲养90 d,观察“有螺无病”地区和“有螺有病”地区钉螺感染率和死亡情况。结果在“有螺无病”区调查人群568人,调查家畜40头,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现场调查钉螺1100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工感染实验中,“有螺无病”区钉螺1∶20和1∶40组中的感染率均低于“有螺有病”区钉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鞍山市博望区“有螺无病”区钉螺在适宜环境下可以被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易感性较差和没有足够数量的传染源可能是“有螺无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螺无病区 日本血吸虫 钉螺 易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