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may be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normal and radiatedSchistosoma japonicum cercaria:anin vitro observation
1
作者 Guixia Tang Minjun Ji +1 位作者 HaiweiWu Guanling Wu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4期285-291,共7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screpancies of responses induced by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normal cercaria antigen (NCA) and ultraviolet (UV) -radiation-attenuated cercaria antigen (UVACA) in an in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screpancies of responses induced by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normal cercaria antigen (NCA) and ultraviolet (UV) -radiation-attenuated cercaria antigen (UVACA) in an in vitro system. Methods: S. japonicum cercariae were collected and UVACA and NCA were prepared. Mouse macro- phage model cells (RAW 264.7) were treated with medium, NCA (40 μg/mL) or UVACA (40 μg/mL)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recombinant mouse interferon gamma (rmIFN-γ; 4 ng/mL) for 48 h. Cell surface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Ⅱ expression, and data were expressed as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MFI). Interleukin (IL) -10, IL-6 and prostaglandin E2 (PGE2) in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were evaluated by commercial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Results: NCA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IFN-7-induced MHC Ⅱ expression on RAW 264.7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1FN-7, NCA significantly promoted IL-6, IL-10 and PGE2 secretion from RAW 264.7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IFN-γ, UVACA significantly promoted IL-10 but not IL-6 and PGE2 secretion from RAW 264.7 cells and showed no effect on IFN-γ-induced MHC Ⅱ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UVACA, NCA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IFN-γ-induced MHC Ⅱ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tly promoted IL-6, PGE2 and IL-10 secretion from RAW 264.7 cells. Conclusion: RAW 264.7 cell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NCA and UVACA. NCA can significantly suppress IFN-γ-induced MHC Ⅱ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tly promote IL-6, IL-10 and PGE2 secretion from RAW 264.7 cells compared with UVA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tosoma japonicum ultraviolet-radiation-attenuated cercaria RAW 264.7 cells normal cercaria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下载PDF
Ultraviolet-attenuated cercariae ofSchistosoma japonicum fail to effectively induce a Th1 response in spite of up-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cytotoxicity-related genes in C57BL/6 mice
2
作者 Meijuan Zhang Fang Tian +2 位作者 Yanan Gao Minjun Ji Guanling Wu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4期277-284,共8页
Objectiv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ason that Schistosoma japonicurn (S. japonicum) ultraviolet (UV)- radiated cercariae could not induce high level of protection in C57BL/6 mice. Methods: Microarray technolog... Objectiv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ason that Schistosoma japonicurn (S. japonicum) ultraviolet (UV)- radiated cercariae could not induce high level of protection in C57BL/6 mice. Methods: Microarray technolog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 transcription profile in skin draining lymph nodes (sdLNs) at 1 w after exposure to attenuated cercariae (AC) or normal cercariae (NC) of S. japonicum in C57BL/6 mice. The expressions of some representative gene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real-time PCR. Subsequently, the expressions of Th1/Th2 cytokine genes, cytotoxicity-related genes, as well as co-stimulator genes in spleens from AC-vaccinated and NC- infected mice were analyzed by real-time PCR at w 3 and 6 post-exposure. Results: The gene expressions of Th1 cytokines, including interferon-y (IFN-γ), interleukin (IL)-1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 the sdL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C-vaccinated mice than in NC-infected mice. Furthermore, the gene expressions of Th1- and Th2- cytokines, including IFN-γ, IL-12, TNF-α, IL-4 and IL-10, in the spleens from AC-vaccinated mice showed little changes at w 3 and 6 post-vaccination. In addition, cytotoxicity-related molecules including granzyme A, granzyme B, granzyme K, perforin 1 and Fas L were up-regulated from the early stage of vaccination, and peaked at the 3rd w after vaccination with UV-AC. Conclusion: UV-AC of S. japonicum could not ef- fectively induce a Thl response in C57BL/6 mice, which may be an explanation for the low protection against parasite challenge, and the role played by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cytotoxicity-related genes in mice needs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tosoma japonicum ultraviolet-attenuated cercariae Thl response cytotoxicity-related genes C57BL/6 mice
下载PDF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洪军 梁幼生 +6 位作者 戴建荣 许永良 唐建霞 茹炜炜 神学慧 徐明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观察25%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杀灭效果,确定杀蚴有效剂量,为氯硝柳胺悬浮剂现场灭蚴提供依据。方法杀蚴实验:用25%氯硝柳胺悬浮剂配制氯硝柳胺基质浓度分别为10、5、1、0.5、0.1、0.05、0.01 mg/L溶液,每个浓度... 目的观察25%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杀灭效果,确定杀蚴有效剂量,为氯硝柳胺悬浮剂现场灭蚴提供依据。方法杀蚴实验:用25%氯硝柳胺悬浮剂配制氯硝柳胺基质浓度分别为10、5、1、0.5、0.1、0.05、0.01 mg/L溶液,每个浓度组分别取药液0.3 ml置于48孔培养板中,后加入活尾蚴20-50条,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存活。小鼠感染实验:将200条活尾蚴移入到30 ml的水体中用微型喷雾器均匀喷洒不同浓度氯硝柳胺溶液1 000、100、10、1、0.1、0.01 mg/L于水体表面,喷洒量为药液在水体扩散后整个水体中的终浓度分别为11.6、1.16、0.116、 1.16×10-2、1.16×10-3、1.16×10-4mg/L。喷药后10 min采用浸尾法感染小鼠30 min,小鼠感染 35 d后解剖,观察鼠的虫负荷。结果尾蚴在浓度为10 mg/L和5 mg/L溶液中1 min、1 mg/L和 0.5 mg/L中2 min及0.1 mg/L溶液中30 min死亡率均为100%;在0.05 mg/L和0.01 mg/L溶液中60 min,未见尾蚴死亡。小鼠感染实验显示,经1 000、100、10、1、0.1 mg/L溶液作水面喷洒后,小鼠感染虫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硝柳胺杀蚴的有效浓度为0.1 mg/L,随有效浓度的降低,其杀蚴效果逐渐减弱,<0.1 mg/L时,对尾蚴无杀灭作用;用浓度>0.1 mg/L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水体表面进行喷洒可起到水体表面灭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氯硝柳胺悬浮剂 日本血吸虫 尾蚴 有效浓度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乐平 周晓农 +4 位作者 洪青标 黄轶昕 杨国静 奚伟萍 姜玉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 研究环境温度对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程度。 方法 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 ,以钉螺与毛蚴 1∶2 0比例感染 ,感染后置于 3 0℃、2 7℃、2 4℃、2 1℃和 18℃环境中饲养 ,计算钉螺体内血吸虫的尾蚴开放前期和... 目的 研究环境温度对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程度。 方法 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 ,以钉螺与毛蚴 1∶2 0比例感染 ,感染后置于 3 0℃、2 7℃、2 4℃、2 1℃和 18℃环境中饲养 ,计算钉螺体内血吸虫的尾蚴开放前期和发育速度 ,分析尾蚴开放前期和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2 1℃、2 4℃、2 7℃、3 0℃时血吸虫的尾蚴平均开放前期分别为 ( 12 8.89± 16.0 5 )d、( 95 .0 0± 2 1.0 3 )d、( 71.93± 12 .74)d和 ( 62 .74± 14 .19)d。尾蚴开放前期与环境温度的回归方程为 y =73 0 .68x-0 .8918(r =0 .9976,P <0 .0 1)。血吸虫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的回归方程为 y =0 .0 2 3 5ln(x) -0 .0 63 9(r =0 .9973 ,P <0 .0 1)。从此方程中推算出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5 .17℃± 0 .43℃。 结论 环境温度降低 ,钉螺体内血吸虫幼虫发育速度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幼虫 钉螺 起点温度 开放前期 发育速度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晓光 李华 +3 位作者 彭鸿娟 周晓红 沈树满 冯明钊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尾蚴 c DNA文库。 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尾蚴中提取总 RNA,运用“SMART c 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文库。 结果 所建文库的初始滴度为 1.8× 10 7pfu/ ml,经 1次扩增后的滴度为 2 .5× 10 7pfu/ ml,插入...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尾蚴 c DNA文库。 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尾蚴中提取总 RNA,运用“SMART c 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文库。 结果 所建文库的初始滴度为 1.8× 10 7pfu/ ml,经 1次扩增后的滴度为 2 .5× 10 7pfu/ ml,插入子的平均长度为 1.0 75 kb,重组率为 94 .4 % ,并从该文库中调出了日本血吸虫保守基因 TPI和 JF2的全长 c DNA片段。 结论 构建了日本血吸虫尾蚴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CDNA文库 构建
下载PDF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琼瑶 彭飞 +4 位作者 刘年猛 杨华中 胡琦 冯芳 孙慧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方法 配置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 ,观察在 2 0℃、2 5℃、30℃时浸泡 2 4 h、48h、72 h、96 h的钉螺死亡率 ;不同浓度溶液螺卵孵出率、尾蚴存活情况及对小鼠感染的保护...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方法 配置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 ,观察在 2 0℃、2 5℃、30℃时浸泡 2 4 h、48h、72 h、96 h的钉螺死亡率 ;不同浓度溶液螺卵孵出率、尾蚴存活情况及对小鼠感染的保护率。 结果  (1 )浸泡 72 h钉螺死亡率 1 0 0 %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的浓度及温度分别为 :1 .2 5mg/ L、30℃ ;2 .5 mg/ L,2 5℃ ;5 mg/ L、1 0 mg/ L均为 2 5℃。 1 0 ml/ L、2 0℃钉螺死亡率为 60 %。 (2 ) 5 mg/ L溶液螺卵浸泡 72 h孵出率为 0~ 1 0 %。(3) 2 .5mg/ L、5mg/ L溶液尾蚴接触 60 min死亡率为 97.71 %、1 0 0 %。尾蚴接触 5mg/ L、1 0 mg/ L药液 30min,小鼠对血吸虫感染的保护率分别为 94.53%、1 0 0 %。 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确有杀灭钉螺、螺卵及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水草 生物碱 钉螺 日本血吸虫尾蚴
下载PDF
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童虫免疫小鼠的抵抗力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吕芳丽 韩家俊 +3 位作者 李雍龙 刘世国 万中原 石佑恩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34-36,共3页
本文报告用25条、50条、150条和300条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钻皮免疫或减毒童虫皮下注射免疫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攻击感染抵抗力。以25条免疫量为例,尾蚴钻皮及童虫皮下注射后的减成虫率分别为72.1%和70.... 本文报告用25条、50条、150条和300条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钻皮免疫或减毒童虫皮下注射免疫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攻击感染抵抗力。以25条免疫量为例,尾蚴钻皮及童虫皮下注射后的减成虫率分别为72.1%和70.4%,肝脏减卵率分别为69.4%和57.4%,小肠组织减卵率分别为76.6%和80.5%,免疫后的有效保护期为7.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童虫 紫外线 免疫力
下载PDF
东方田鼠血清被动转移小白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罗新松 何永康 +4 位作者 喻鑫玲 林金莲 刘述先 李毅 张新跃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5-76,共2页
观察东方田鼠血清被动转移小白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方法用东方田鼠混合新鲜血清,分别经尾静脉与肌注转给小鼠,在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42天解剖,检测小鼠保护效果。结果实验1的血吸虫虫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1和2... 观察东方田鼠血清被动转移小白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方法用东方田鼠混合新鲜血清,分别经尾静脉与肌注转给小鼠,在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42天解剖,检测小鼠保护效果。结果实验1的血吸虫虫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1和2的虫体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1比对照组的EPG和毛蚴孵化率分别降低81.54%和50.67%,实验2比对照组分别降低40.82%和64.79%。实验1肝、肠组织中平均每对血吸虫的虫卵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72.07%和47.57%,实验2比对照组减少74.07%和53.72%。结论东方田鼠血清被动转移小鼠时,可产生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其中实验1(静注)优于实验2(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血清 血吸虫 被动转移 保护力
下载PDF
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3 位作者 李洪军 许永良 徐明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实验观察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 将一定量感染性钉螺分别置于 1、5、10、15、2 0、2 5、30、35℃和 4 0℃水中逸蚴 4 h,观察各水温组钉螺逸蚴率和逸蚴量 ;将一定量尾蚴分别移入 1、10、2 0、30℃和 ... 目的 实验观察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 将一定量感染性钉螺分别置于 1、5、10、15、2 0、2 5、30、35℃和 4 0℃水中逸蚴 4 h,观察各水温组钉螺逸蚴率和逸蚴量 ;将一定量尾蚴分别移入 1、10、2 0、30℃和 4 0℃水中 ,后采用接触法感染小鼠 30 min,观察各水温组鼠感染率和虫负荷。结果 在温度为 1~ 4 0℃的水体中 ,云南和江苏感染性钉螺均能逸出尾蚴 ,其中云南螺逸蚴的最适水温为 2 0~ 35℃ ,江苏钉螺则为 15~ 35℃。在温度为 1~ 4 0℃水中 ,江苏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为 10 0 .0 % ,云南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 >83.3%。结论 在温度为 1~ 4 0℃的水体中 ,日本血吸虫尾蚴均能从感染性钉螺中逸出并能感染终宿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温度 水体感染性
下载PDF
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影响的酶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洪军 梁幼生 +5 位作者 宫明强 戴建荣 茹炜炜 许永良 徐明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0-194,F003,共6页
目的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经氯硝柳胺悬浮剂处理后的日本血吸虫尾蚴体内酶活性变化,以研究其杀蚴机制。方法将正常尾蚴和经氯硝柳胺悬浮剂浸泡后的尾蚴粘附于盖玻片上,室温晾干;分别对2组尾蚴进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乳酸脱氢酶(L... 目的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经氯硝柳胺悬浮剂处理后的日本血吸虫尾蚴体内酶活性变化,以研究其杀蚴机制。方法将正常尾蚴和经氯硝柳胺悬浮剂浸泡后的尾蚴粘附于盖玻片上,室温晾干;分别对2组尾蚴进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酶组织化学染色;常规法制片,显微镜观察着色反应;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其平均灰度值。结果CCO、LDH、SDH、AChE和NOS在尾蚴的头器、腹吸盘和尾干部位的酶活性较高。其中用药组CCO、LDH和NOS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DH用药组和对照组的活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而AchE用药组的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氯硝柳胺引起尾蚴耗能加剧导致机体的能量供应障碍,能量的短时间耗竭是引起尾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悬浮剂 日本血吸虫 尾蚴 酶组织化学
下载PDF
珊瑚姜霜防止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淑萱 黄秀琴 +4 位作者 张学筝 马丽梅 李坪 杜娟 毛一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观察珊瑚姜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 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度珊瑚姜霜后 ,先在泥水中爬 8h模拟下水作业 ,然后再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35 d后剖杀 ,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成虫 ,计算减虫率。结果  5 %珊... 目的 观察珊瑚姜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 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度珊瑚姜霜后 ,先在泥水中爬 8h模拟下水作业 ,然后再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35 d后剖杀 ,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成虫 ,计算减虫率。结果  5 %珊瑚姜霜减虫率为 91%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珊瑚姜霜 感染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传代培养及抗原性检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中庸 李靓如 +5 位作者 曾宪芳 易新元 曾庆仁 言敢威 章洁 张京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增殖与传代技术。 方法 无菌收集日本血吸虫活尾蚴5 000~10 000条,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用组织刀快速割切尾蚴使成组织碎裂物,加入250 U蟹胶原酶在26℃下孵育30 min,然后离...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增殖与传代技术。 方法 无菌收集日本血吸虫活尾蚴5 000~10 000条,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用组织刀快速割切尾蚴使成组织碎裂物,加入250 U蟹胶原酶在26℃下孵育30 min,然后离心去酶,加入含有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O.1 mg/ml)、两性霉素B(0.25μg/ml)和适量促细胞生长物的RPMI 1640改良培养基中作原代培养,当贴壁细胞增殖长满瓶底时,以1:2的接种率进行传代培养;获取第5代培养细胞作ELISA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 结果 在原代培养的第3天可见尾蚴组织的周围有呈单个存在或索状排列的发亮细胞,第10天可见单层细胞形成,第14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并作传代培养;在传代培养中可见细胞呈均匀生长,每7~14 d传代一次;用第5代培养细胞作抗原,检测31例患者的阳性率为90.3%,检测30名正常人血清的假阳性率为6.7%。 结论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体外传代培养至第5代,可用于免疫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尾蚴细胞 传代培养 抗原性检测
下载PDF
致弱尾蚴免疫血清与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免疫反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吕志跃 汪世平 +9 位作者 彭先楚 刘立鹏 李文凯 徐绍锐 周松华 余俊龙 戴橄 姜孝新 肖小芹 曾少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的异同 ,并以致弱尾蚴免疫血清识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 ,筛选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的抗原分子。方法 分离制备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成熟虫卵、尾蚴、雄性成虫、雌性成虫等不同发育阶段的抗...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的异同 ,并以致弱尾蚴免疫血清识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 ,筛选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的抗原分子。方法 分离制备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成熟虫卵、尾蚴、雄性成虫、雌性成虫等不同发育阶段的抗原 ;采用ELISA分别测定正常尾蚴感染兔血清、紫外线照射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抗原的抗体水平 ;通过SDS 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 ,分析正常尾蚴感染血清与紫外线照射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免疫反应性。结果与结论 SDS-PAGE结果显示未成熟虫卵抗原、成熟虫卵抗原、尾蚴抗原、雄性成虫抗原、雌性成虫抗原蛋白之间互有异同。间接ELISA试验显示致弱尾蚴免疫血清同样能诱导宿主产生高滴度的抗体水平。致弱尾蚴免疫血清共筛选出 2 3种具免疫学活性的抗原分子 ,分子量分别为 :2 4 .5kDa、2 8kDa、36kDa、4 3kDa、4 4kDa、4 8kDa、5 4kDa、5 8.5kDa、6 0kDa、6 2kDa、6 6kDa、6 8kDa、70kDa、75kDa、79kDa、85kDa、87kDa、91kDa、95kDa、97kDa、10 5kDa、10 8kDa、110kDa。其中未成熟虫卵和成熟虫卵抗原各占 11种 ,尾蚴抗原分子 4种 ,雄性成虫抗原分子 3种 ,雌性成虫抗原分子 6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致弱尾蚴 期抗原 免疫反应性
下载PDF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预防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飞 黄琼瑶 +4 位作者 刘年猛 杨华中 胡琦 冯芳 孙慧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734-735,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 (ECA)实验室及现场杀灭尾蚴、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效果。 方法 在实验室配置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 ,玻片法灭蚴、实验室及现场防护动物血吸虫感染的试验。 结果 尾蚴接触药物 2 .5mg L ,60min...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 (ECA)实验室及现场杀灭尾蚴、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效果。 方法 在实验室配置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 ,玻片法灭蚴、实验室及现场防护动物血吸虫感染的试验。 结果 尾蚴接触药物 2 .5mg L ,60min死亡率为 97.71% ,5mg L死亡率为 10 0 %。 10mg L~ 10 0mg L尾蚴 10 0 %死亡时间由 45min缩短至 3min。 10mg L组药物浸杀尾蚴后 ,对小鼠的防护率为 10 0 % ;5mg LECA组的防护率为 82 .3 5 %~ 94.5 3 %。现场实验 1.2 5mg L能完全阻止血吸虫尾蚴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水草 生物碱 日本血吸虫尾蚴 预防 感染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前后日本血吸虫尾蚴可溶性虫体蛋白组分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琳琳 吕志跃 +7 位作者 胡旭初 胡斐 曹爱莲 郑焕钦 黎明涛 余新炳 冯明钊 吴忠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27-230,235,共5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及紫外线致弱尾蚴虫体间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与制备血吸虫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虫体总蛋白,经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银染并利用ImageMaster2DSoftware5.0凝胶图像...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及紫外线致弱尾蚴虫体间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与制备血吸虫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虫体总蛋白,经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银染并利用ImageMaster2DSoftware5.0凝胶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差异表达蛋白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结果二维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各分离出至少1277、1173个清晰、独立的蛋白点,蛋白点匹配率为72.7%,大多数蛋白点相对分子量处于22000~95000范围内,理论等电点为5~8。尾蚴经紫外线致弱前后共发现1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5个蛋白于致弱尾蚴中表达消失,12个表达下调,1个表达增强,未见新增表达蛋白。其中13个差异表达蛋白经MALDI-TOF-MS鉴定分析,获悉其肽指纹图谱、理论等电点、分子量及表达水平变化等相关信息。结论利用二维电泳、MALDI-TOF-MS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共鉴定出13个致弱尾蚴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阐明致弱尾蚴诱导宿主产生高免疫保护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紫外线 双向电泳 质谱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血吸虫种株间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的同源性及其PCR法检测单个尾蚴的敏感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洪军 梁幼生 +4 位作者 戴建荣 陶永辉 汪伟 曲国立 魏剑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18S-rRNA)序列的同源性及采用该基因建立PCR法检测水体中低密度血吸虫尾蚴的可能性。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18S-rRNA)序列的同源性及采用该基因建立PCR法检测水体中低密度血吸虫尾蚴的可能性。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上述基因组中同一目的DNA片段,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以经沸水加热处理、氨水处理及NaOH、HCl、乙醇沉淀处理和未经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比较对单个尾蚴的检出率。结果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均能扩增出长度为469bp的DNA片段。经氨水处理和NaOH、HCl、乙醇沉淀法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PCR方法均能扩增到目的基因。在未经处理或沸水加热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中,仅有50%标本能扩增到目的基因。结论血吸虫不同种株间18S-rRNA基因具有广泛同源性。经氨水处理或NaOH、HCl、乙醇沉淀法处理的标本,采用PCR法对低密度尾蚴的检出率高于未经处理或经沸水加热处理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尾蚴 PCR 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 敏感性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尾蚴平均期望寿命的初步实验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玉骥 洪青标 +2 位作者 周晓农 奚伟萍 宣旭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83-285,共3页
本文报道了在室内两种水状态下尾蚴期望寿命的实验观察。结果在25℃恒温条件下,日本血吸虫尾蚴在静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7.52h,最长存活时间为46h;在动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5.04h,最长可存活50h。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期望寿命
下载PDF
蜂胶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秀琴 李坪 +2 位作者 马丽梅 杜娟 毛一诚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蜂胶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渡的蜂胶霜,在泥水中模拟下水作业8 h以上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 d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虫体,计算防护率。结果:5%的蜂胶霜防护率在93.8%,与... 目的:观察蜂胶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渡的蜂胶霜,在泥水中模拟下水作业8 h以上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 d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虫体,计算防护率。结果:5%的蜂胶霜防护率在9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胶霜是一种可以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中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霜 中药制剂 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防护效果
下载PDF
旋毛虫感染母鼠产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飞 黄琼瑶 +2 位作者 刘年猛 冯芳 胡琦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探讨旋毛虫感染母鼠产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效果。方法 用旋毛虫感染母鼠产子代小鼠及该小鼠血清经尾静脉和肌肉注射被动转移小白鼠 ,在感染血吸虫尾蚴 42 d后解剖检虫 ,检测小鼠对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效果。结果 旋毛虫感染... 目的 探讨旋毛虫感染母鼠产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效果。方法 用旋毛虫感染母鼠产子代小鼠及该小鼠血清经尾静脉和肌肉注射被动转移小白鼠 ,在感染血吸虫尾蚴 42 d后解剖检虫 ,检测小鼠对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效果。结果 旋毛虫感染母鼠产小鼠减虫率为 2 4.3 1% ,其小鼠血清静脉和肌肉注射被动转移小白鼠减虫率分别为 18.65 %和 2 0 .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子代 被动转移 日本血吸虫 尾蚴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照射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世平 曾少华 +8 位作者 吕志跃 陈晓光 李文凯 姜孝新 肖小芹 徐绍锐 周松华 彭先楚 何卓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中获得日本血吸虫新的蛋白编码基因,为防治血吸虫病提供候选疫苗和治疗药物靶点。方法 制备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作为探针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中获得日本血吸虫新的蛋白编码基因,为防治血吸虫病提供候选疫苗和治疗药物靶点。方法 制备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作为探针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8个阳性克隆,长度分布于0.6~3.0kb。随机选取4个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及测序,获得2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整合酶相似蛋白编码基因和蛋白磷酸酶1催化亚单位编码基因。前者长度为636bp,含一个462bp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后者1879bp,含一个984bp完整ORF。两者GenBank的登录号分别为:AY855919、AY879341。结论 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可作为筛选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的有效探针;发现了2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致弱尾蚴 免疫血清 CDNA文库 整合酶相似蛋白 蛋白磷酸酶1催化亚单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