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的虫体免疫定位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庆中 沈继龙 汪学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 研究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 1 4 3 3(rSj1 4 3 3)单克隆抗体对天然Sjl4 3 3的结合活性 ,观察Sj1 4 3 3在虫体内的定位。 方法 从阳性钉螺体内逸出尾蚴 ,感染家兔 ,分别于感染后 1 5d和 4 2d剖杀 ,静脉灌注法收集童虫和... 目的 研究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 1 4 3 3(rSj1 4 3 3)单克隆抗体对天然Sjl4 3 3的结合活性 ,观察Sj1 4 3 3在虫体内的定位。 方法 从阳性钉螺体内逸出尾蚴 ,感染家兔 ,分别于感染后 1 5d和 4 2d剖杀 ,静脉灌注法收集童虫和成虫制备冰冻切片。利用rSj1 4 3 3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探讨信号蛋白 1 4 3 3虫体内的分布。 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 ,rSj1 4 3 3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地结合天然Sj1 4 3 3抗原表位 ,背景清晰 ,Sj1 4 3 3广泛分布在雌、雄成虫的皮层、皮下层、肌层和实质层 ,前三种组织中特异性荧光呈线状分布 ,实质中特异性荧光弥散 ;童虫中Sj1 4 3 3也广泛的分布在皮层、皮下层、肌层和实质层。 结论 免疫荧光染色成功地确定了Sj1 4 3 3蛋白在成虫和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 虫体 免疫定位 单克隆抗体 SJ14-3-3 成虫 童虫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娄文娴 张恩英 +5 位作者 俞安洲 许东红 杨士静 沈大康 朱旭明 薛纯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感染日本血吸虫的BALB/c小鼠淋巴结B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株)融合,制备抗血吸虫循环抗原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组合后为探针,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感染日本血吸虫的BALB/c小鼠淋巴结B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株)融合,制备抗血吸虫循环抗原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组合后为探针,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血和外周血;感染日本血吸虫兔和小鼠的门脉血和外周血。结果:获得9种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将其中抗不同抗原表位的单抗优化组合后使用,检测抗原的敏感性可提高4-8倍。用组合单抗建立的夹心ELISA和dot-ELISA检测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4%和84.2%,特异性分别为96.1%和95.7%。通过小鼠和家兔门脉血和外周血以及人的脾血和外周血循环抗原的比较研究表明,门脉血中的抗原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结论:用组合单抗较用一种单抗提高检出率。dot-ELISA检测的不仅是循环抗原,同时还检测到免疫复合物,因此影响疗效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单克隆抗体 循环抗原
下载PDF
抗童虫表膜单克隆抗体与吡喹酮协同杀血吸虫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沈际佳 蒋作君 +2 位作者 汪学龙 王维 江宝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为观察抗血吸虫童虫表膜单克隆抗体与吡喹酮协同杀灭血吸虫的作用。方法用药物加单克隆抗体被动转移小鼠试验,计算小鼠抗攻击感染的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在单抗被动转移小鼠感染3d后加吡喹酮组,其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91.9%和90.3... 目的为观察抗血吸虫童虫表膜单克隆抗体与吡喹酮协同杀灭血吸虫的作用。方法用药物加单克隆抗体被动转移小鼠试验,计算小鼠抗攻击感染的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在单抗被动转移小鼠感染3d后加吡喹酮组,其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91.9%和90.3%,均明显高于单用药物组17.2%、26.9%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在单抗被动转移小鼠感染38d后加吡喹酮组,其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96.9%和83.4%,亦明显高于单用药物组84.9%、31.9%的减虫率和减卵率。结论被动转移的单抗与吡喹酮表现为一种明显的协同杀虫减卵作用。宿主免疫水平的高低明显影响吡喹酮的杀虫作用,提高宿主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可显著加强吡喹酮预防血吸虫感染和杀灭血吸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单克隆抗体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童虫保护性单克隆抗体的建株和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大坤 吴观陵 赵慰先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研究获8株抗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的单克隆抗体,从中确定一株具有体内保护性功能的单克隆抗体(编号为N15D9),其保护率范围为14-39%。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试验检测,N15D9能与尾蚴、3h龄机械转化童虫和5d龄肺童虫的表膜抗原... 本研究获8株抗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的单克隆抗体,从中确定一株具有体内保护性功能的单克隆抗体(编号为N15D9),其保护率范围为14-39%。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试验检测,N15D9能与尾蚴、3h龄机械转化童虫和5d龄肺童虫的表膜抗原反应。经3h龄机械童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印迹法分析,N15D9能识别132、96和10kDa抗原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童虫 单克隆抗体 鉴定
下载PDF
抗重组日本血吸虫P38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吴锦雅 周晓红 陈晓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表达日本血吸虫P38(SjP38)抗原分子,并以其纯化产物为抗原,制备抗SjP38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将pET32(a)-P38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在1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下表达,超声破菌后获得...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表达日本血吸虫P38(SjP38)抗原分子,并以其纯化产物为抗原,制备抗SjP38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将pET32(a)-P38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在1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下表达,超声破菌后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通过镍柱一步法纯化,以纯化的重组SjP38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用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出高分泌滴度McAb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分析其特异性。结果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重组SjP38单克隆抗体的8株杂交瘤细胞株,均为IgG1;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8株单抗能与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中的天然P38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制备的抗P38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的Mc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重组日本血吸虫 制备 38抗原 BL21(DE3) 杂交瘤细胞株 BALB/c小鼠 blotting 免疫球蛋白亚类 Western 大肠埃希菌 鉴定 McAb 蛋白质印迹法 可溶性表达 mol/L 有限稀释法 ELISA 杂交瘤技术 特异性结合 抗原分子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anti-anti-id的建株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祝鸣 冯振卿 +2 位作者 仇镇宁 李芸茜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4-205,256,共3页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 (anti- id,Ab2 ) NP30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anti-anti- id,Ab3)。方法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 NP30 (HRP- NP30 )免疫 BAL B/ 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 / 0融合 ,制备单克隆 anti- anti- id。结果 ...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 (anti- id,Ab2 ) NP30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anti-anti- id,Ab3)。方法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 NP30 (HRP- NP30 )免疫 BAL B/ 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 / 0融合 ,制备单克隆 anti- anti- id。结果 获得 1株稳定分泌抗 NP30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定名为 NP48。NP48的 Ig同型为 Ig G2 b。NP48与 SWAP和 SEA EL ISA反应均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NP48可定位于虫卵内毛蚴头腺及毛蚴膜。结论  NP48是 NP30的特异性 anti- anti- id,可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单克隆抗体 模拟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小鼠 anti-anti-id
下载PDF
抗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裘丽姝 薛海筹 +3 位作者 陆键 张永红 朱震霞 李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7-180,共4页
本文报告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中循环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结果.以血吸虫成虫盐水浸液抗原ACSE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抗成虫表膜的单克隆抗体8SE_4。此抗体经DE_(52)柱层析提纯后制成HRP-8... 本文报告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中循环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结果.以血吸虫成虫盐水浸液抗原ACSE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抗成虫表膜的单克隆抗体8SE_4。此抗体经DE_(52)柱层析提纯后制成HRP-8SE_4结合物.血清样本与HRP-8SE_4作用后加入PEG(mw·6000)沉淀免疫复合物,然后加入底物OPD显色,于492nm读数,OD值即反映血循环中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量。实验结果表明5只重感染兔(接种尾蚴15O0~2000条)于感染后6wk可见OD值明显升高,达到感染前的1.9~4.5倍。5只轻感染兔接种尾蚴10~500条亦于感染6wk后OD值明显上升,至感染后8wk达高峰,此后至11wk剖杀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5轻感染兔检虫数为4~326条,未见虫荷与检测结果有明显相关。本实验结果提示感染兔血清中有循环表膜抗原及/或其复合物存在。至于检测该抗原能否用于考核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表膜 循环抗原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的纯化及抗体制备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锋 胡敏 沈继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Sj14-3-3的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方法 将合Sj14-3-3重组蛋白的凝胶条带冻干磨粉,免疫家兔,制备抗Sj14-3-3多克隆抗血请;用电洗脱纯化的Sj14-3-3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Sj14-3-3...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Sj14-3-3的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方法 将合Sj14-3-3重组蛋白的凝胶条带冻干磨粉,免疫家兔,制备抗Sj14-3-3多克隆抗血请;用电洗脱纯化的Sj14-3-3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Sj14-3-3单克隆抗体。测定所得抗体效价及特异性鉴定。结果 获得大量纯化的表达产物;制备的多克隆抗血清双扩效价达1:8~1:64。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Sj14-3-3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4D9,单抗亚类为IgG1。此株单抗能与重组Sj14-3-3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获得了高度敏感、特异的抗Sj14-3-3多克隆抗血清及稳定分泌抗Sj14-3-3单抗的杂交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重组信号蛋白 14-3-3 纯化 抗体 制备
下载PDF
多抗—单抗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素娥 施晓华 +2 位作者 汤益 郁俊豪 屠乐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1-84,共4页
用抗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多克隆抗体为捕捉抗体,抗虫卵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G2为标记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对慢性血吸虫病的阳性检出率为95.4%(83/87);检测正常人血清222份,11例假阳性(50%);对17例肺吸虫病... 用抗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多克隆抗体为捕捉抗体,抗虫卵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G2为标记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对慢性血吸虫病的阳性检出率为95.4%(83/87);检测正常人血清222份,11例假阳性(50%);对17例肺吸虫病人和40例其他寄生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1.7%和2.5%;检测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人群622名和低度流行区人群1099名,阳性率分别为22.5%和4.6%。对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结果表明,治后3月循环抗原阴转率为542%、6月为70.0%、1年为977%,表明本检测系统能区分过去感染和现症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循环抗原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娄文娴 吴琛耘 +1 位作者 张恩英 薛纯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反映日本血吸虫病活动性感染程度,探讨建立定量测定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筛选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将其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计算标准曲线,测试检测能力,检测样本。结果获6个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经优化组合试... 目的反映日本血吸虫病活动性感染程度,探讨建立定量测定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筛选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将其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计算标准曲线,测试检测能力,检测样本。结果获6个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经优化组合试验,选择其中3个抗日本血吸虫虫卵TCA可溶性抗原和成虫TCA可溶性抗原进行搭配,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效果较理想。检测慢性血吸虫病118例,阳性61例,阳性率51.7%;急性患者30例,全部阳性;正常人187例,5例阳性,特异性97.3%。单盲法检测一批血清,结果也较满意。法论定量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对提示活动性感染的程度和疫苗保护作用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原 ELISA
下载PDF
抗rSj14-3-3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及疗效考核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查任远 沈继龙 汪学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 探讨抗重组日本血吸虫 14 3 3(rSj14 3 3)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对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价值。方法 制备纯化的抗日本血吸虫 14 3 3的单克隆抗体 ,以纯化的兔抗rSj14 3 3多抗和酶标羊抗兔多抗为检测系统的酶联免疫吸... 目的 探讨抗重组日本血吸虫 14 3 3(rSj14 3 3)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对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价值。方法 制备纯化的抗日本血吸虫 14 3 3的单克隆抗体 ,以纯化的兔抗rSj14 3 3多抗和酶标羊抗兔多抗为检测系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 M ELISA)法 ,分别对同批治疗前及治疗后 2、4、6、12个月的血吸虫病患者和感染兔血清进行检测 ,并与常规检测抗体的可溶性虫卵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SEA ELISA)法比较。结果 P M ELISA法对治疗前血吸虫病患者检测阳性率为 98 2 % ,而检测抗体的SEA ELISA为 95 5 %。P M ELISA法对治愈后 2、4、6、12个月血清循环抗原检测阴转率分别为 17 7%、4 1 9%、5 5 %、85 % ,而检测抗体的SEA ELISA法分别为 3 2 %、6 5 %、12 5 %、15 %。结论 该法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又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免疫学 抗原 抗体 单克隆 治疗 结果 重组 SJ14-3-3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单克隆抗体在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细宏 罗飞 沈继龙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抗原26 ku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血吸虫患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已纯化的重组SjGST抗原免疫近交系(BALB/c)小鼠,数周后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选择性培养基筛... 目的研究重组抗原26 ku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血吸虫患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已纯化的重组SjGST抗原免疫近交系(BALB/c)小鼠,数周后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化,扩大培养制备针对重组SjGST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亲和层析法纯化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和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结果成功获得重组蛋白26 ku SjGST,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符的蛋白条带。成功获得能够长期分泌抗重组SjGST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与蛋白质印迹试验均显示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重组SjGST抗体。ELISA检测患者血清结果表明,26 ku SjGST用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90.6%,26 ku SjGST抗体用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检测的阳性率为59.4%。结论该重组蛋白用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26 ku SjGST抗体对循环抗原的检测可作为抗体检测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单克隆抗体 日本血吸虫 免疫学诊断
下载PDF
抗日本血吸虫童虫表膜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际佳 蒋作君 汪学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为制备分泌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将照射致弱尾蚴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的细胞融合。结果经两次以上有限稀释克隆化后,抗日本血吸虫童虫表膜抗原阳性率为100%,建... 目的为制备分泌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将照射致弱尾蚴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的细胞融合。结果经两次以上有限稀释克隆化后,抗日本血吸虫童虫表膜抗原阳性率为100%,建立了5株稳定分泌抗童虫表膜单抗的细胞株。杂交瘤细胞诱生腹水,ELISA效价达10.64×105~11.28×105。初步鉴定单克隆抗体类型分别为IgM、IgG2a和IgG2b。抗原抗体定位于童虫表膜。结论该单抗的制备为进一步研制抗日本血吸虫童虫表膜分子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疫苗 日本血吸虫 单克隆抗体 制备
下载PDF
用抗日本血吸虫虫卵单克隆抗体NP28-5B检测循环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仇镇宁 管晓虹 +4 位作者 刘萍 吴宜琴 陶如华 罗建平 吴观陵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98-201,共4页
本研究使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单克隆抗体NP28-5B,其同型鉴定为IgGl,针对的靶抗原分子量为140kD。将酶标记单抗NP28-5B进行Dot-ELISA直接法检测急性患者血清100份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200份中循环抗原,... 本研究使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单克隆抗体NP28-5B,其同型鉴定为IgGl,针对的靶抗原分子量为140kD。将酶标记单抗NP28-5B进行Dot-ELISA直接法检测急性患者血清100份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200份中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6%和98%,检测正常人血清200份,仅3例假阳性(1.5%)。用双盲法检测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西矶山岛居民血清339份,其中粪检阳性血清114份,阳性率为89.47%,粪检阴性血清225份,阳性率为69.33%,研究证明NP28-5B具有高度诊断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单克隆抗体NP28-5B 循环抗原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晓彤 冯振卿 +4 位作者 王祝鸣 仇镇宁 李芸茜 管晓虹 黄华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单链抗体 (scFv)基因。 方法 通过PCR方法体外扩增并经测序验证的重链、轻链可变区 (VH、VL)基因先后重组入原核表达质粒 pTHA90相应的位点上 ,中间通过一连接肽 (Gly4 Ser) 3基因连接构...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单链抗体 (scFv)基因。 方法 通过PCR方法体外扩增并经测序验证的重链、轻链可变区 (VH、VL)基因先后重组入原核表达质粒 pTHA90相应的位点上 ,中间通过一连接肽 (Gly4 Ser) 3基因连接构建成单链抗体基因 (scFv) ,连接产物转化相应受体菌Top1 0 ,提取质粒 ,酶切鉴定重组克隆。表达产物经ELISA方法测定活性。 结果 重组克隆经酶切鉴定可见预期大小的片段 ,表明重组成功。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 ,OD4 92 值为 1 .0 6 ,高于阴性对照 3倍以上 ,证实具有与相应抗原结合的能力。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scFv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独特型抗体 NP30单链抗体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重链可变区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晓彤 冯振卿 +5 位作者 仇镇宁 李芸茜 林敏 柏慧 沙家豪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分离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重链可变区 (VH)基因并测定其序列。方法 根据鼠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 FR1和 FR4序列的保守性 ,化学合成体外扩增 Ig重链可变区基因的数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 目的 分离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重链可变区 (VH)基因并测定其序列。方法 根据鼠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 FR1和 FR4序列的保守性 ,化学合成体外扩增 Ig重链可变区基因的数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的杂交瘤细胞株基因组 DNA为模板 ,扩增 VH 基因 ,将其克隆入 p U C19载体 ,重组子用 Sanger's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序列 ,将序列与Gene Bank中已发表的抗体序列比较。结果  VH 基因全长 35 7bp,属鼠免疫球蛋白重链第 亚类 ,由种系基因 V、Dsp2 .8与 JH4重排而来。该 VH 基因序列已被 Gene Bank收录 (accession NoAF2 82 6 2 2 )。结论 该 VH 基因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独特型抗体 单克隆抗体 基因扩增 序列分析 NP30 重链可变区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建株及特性测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锷 叶萍 +2 位作者 林矫矫 朱顺海 石耀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5期269-273,共5页
BALB/C小鼠感染1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半年后用一株在小鼠体内、外具有杀伤血吸虫作用的IgM单抗ssj14进行加强免疫,3d后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到10株单克降抗独特型抗体(抗-Id).选择其中6株作进一步特征测定,ELISA抑制... BALB/C小鼠感染1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半年后用一株在小鼠体内、外具有杀伤血吸虫作用的IgM单抗ssj14进行加强免疫,3d后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到10株单克降抗独特型抗体(抗-Id).选择其中6株作进一步特征测定,ELISA抑制法表明它们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单抗ssj14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抑制率与抗-Id的浓度呈正比,而这些抗-Id都不与SEA直接起反应.双向琼扩试验测定表明,6株抗-Id中2株为IgG:亚型(C_8和D_5),3株为IgG_3亚型(B_3、E_3和C_(10) ),1株为非IgM和IgG亚型(E_4).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两株抗-Id(D_5和E_4)诱导了较高的减虫率(44.67%,(P<0.05)、47.28%(P<0.01))和减雌率(46.99%(P<0.01)、54.26%(P<0.01)),2株抗-Id(C_3和E_4)诱导了较高的减卵率(56.68%和61.13%);ELISA检测结果显示,小鼠用抗-Id免疫后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针对抗-Id和抗SEA及抗可溶性雄虫抗原(m-SWAP)的抗体,说明抗-Id模拟了单抗ssj14的靶抗原的部分结构,诱导了免疫鼠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保护性单抗 日本血吸虫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和吡喹酮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叶萍 田锷 +4 位作者 林矫矫 石耀军 林邦发 朱顺海 施福恢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83-185,共3页
昆明系小白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2h,4组口服低剂量吡喹酮(吡20mg/kg或吡50mg/kg),并被动免疫转移抗日本血吸虫单抗(McAb14或McAb24),其减虫率分别为45.40%(McAb14+吡20mg... 昆明系小白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2h,4组口服低剂量吡喹酮(吡20mg/kg或吡50mg/kg),并被动免疫转移抗日本血吸虫单抗(McAb14或McAb24),其减虫率分别为45.40%(McAb14+吡20mg/kg)、44.15%(McAb14+吡50mg/kg)、45.74%(McAb24+吡20mg/kg)和65.87%(McAb24+吡50mg/kg),均高于2组被动免疫转移单抗组的减虫率[29.88%(McAb14)、40.01%(McAb24)]和2组单剂吡喹酮组的减虫率[13.85%(吡20mg/kg)、31.50%(吡50mg/kg)]。实验结果提示,单抗协同吡喹酮,可提高减虫率,对预防日本血吸虫病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吡喹酮 日本血吸虫
下载PDF
SjAWMMcAb对吡喹酮杀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祖萍 曾庆仁 +4 位作者 吴翔 张顺科 沈杰 黄志辉 龚燕飞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单克隆抗体 (SjAWMMcAb) ,探讨其与吡喹酮在宿主体内的联合杀虫作用。方法 :用SP2 / 0骨髓瘤细胞与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 ,经筛选和克隆化后建立分泌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单克隆抗体 (SjAWMMcAb) ,探讨其与吡喹酮在宿主体内的联合杀虫作用。方法 :用SP2 / 0骨髓瘤细胞与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 ,经筛选和克隆化后建立分泌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通过单层细胞培养法和小鼠体内接种法收集单克隆抗体 ;采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荧光测定 (IFA)对其进行鉴定 ;小鼠实验观察单抗与吡喹酮的联合杀虫作用。结果 :建立了 3个分泌SjAWMMcAb的细胞株 ,Westernblotting显示 3个McAb可识别 5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 ,IFA表明 3个McAb均能与血吸虫成虫表膜发生特异性反应 ,3B6和 1C2两株McAbs与吡喹酮联用杀虫率分别可提高 4 1.78%和 2 4 .12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表膜抗原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保护性免疫力持续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文娥 冯振卿 +4 位作者 李玉华 仇镇宁 王子露 李芸茜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确定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主动免疫诱导保护性免疫力的持续时间。方法 实验组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 NP30 10μg/鼠 ,主动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周 ,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末次免疫后 8、12、16、2 0、2 4周感染日... 目的 确定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主动免疫诱导保护性免疫力的持续时间。方法 实验组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 NP30 10μg/鼠 ,主动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周 ,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末次免疫后 8、12、16、2 0、2 4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 0± 1)条 ,尾蚴感染后 4 0 d行足垫试验。结果  NP30末次免疫后 8、12、16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减虫率为 2 1.4 3%~4 1.16 % ,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足垫试验结果显示 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P30主动免疫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持续约 4个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独特型抗体 主动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