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Bantam miRNA靶基因Rho相关GTP结合蛋白对雌虫卵巢发育影响的分析
1
作者 李旭欣 夏天奇 +7 位作者 李姗 Bikash Ranjan Giri 刘静宜 李舜 李雪 李慧民 杜鹏飞 程国锋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8,共8页
为鉴定Rho相关GTP结合蛋白为日本血吸虫Bantam miRNA的靶基因,并初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利用RNAhybrid软件分析Bantam miRNA的靶基因,用3’RACE技术扩增获得靶基因与Bantammi RNA的互作区域,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靶基因与miRNA的互... 为鉴定Rho相关GTP结合蛋白为日本血吸虫Bantam miRNA的靶基因,并初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利用RNAhybrid软件分析Bantam miRNA的靶基因,用3’RACE技术扩增获得靶基因与Bantammi RNA的互作区域,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靶基因与miRNA的互作,qPCR分析日本血吸虫Rho相关GTP结合蛋白基因在雌虫不同部位的转录情况,再利用RNAi技术初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结果发现:共转染含有与Bantam miRNA互作区域的Rho相关GTP结合蛋白的重组质粒和Bantam miRNA mimics可显著抑制荧光素酶的表达;qPCR分析表明日本血吸虫Rho相关GTP结合蛋白在雌虫的上部、卵巢、卵黄腺部均有转录,且在卵巢转录最高。RNAi抑制Rho相关GTP结合蛋白的表达时发现,虫体卵巢结构异常,出现裂纹状空泡,并且产卵量下降。Rho相关GTP结合蛋白(TNN14903.1)为血吸虫Bantam mi RNA的靶基因,干扰该基因的表达可导致日本血吸虫卵巢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tam miRNA 靶基因 血吸虫 卵巢 发育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钟昊然 金亚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183,共7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宿主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沉积于肝脏的虫卵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主要刺激肝星状细胞(HSC)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导致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最终引起肝纤维化,造成宿...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宿主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沉积于肝脏的虫卵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主要刺激肝星状细胞(HSC)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导致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最终引起肝纤维化,造成宿主严重的病理损害。对于血吸虫病晚期患者,即使进行了彻底的杀虫治疗,肝纤维化仍会发展、恶化,而目前尚无有效针对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因此进行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将对血吸虫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与调节、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肝纤维化 发病机制 信号通路 诊断与治疗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杨秋林 许丽芳 +1 位作者 张愉快 王可耕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使用基因释放剂快速提取尾蚴基因组DNA,设计4条扩增尾蚴钙结合蛋白基因的LAMP引物,进行LAMP反应,以华支睾吸虫为阴性对照,LAMP产物经显色、电泳鉴定。用细吸...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使用基因释放剂快速提取尾蚴基因组DNA,设计4条扩增尾蚴钙结合蛋白基因的LAMP引物,进行LAMP反应,以华支睾吸虫为阴性对照,LAMP产物经显色、电泳鉴定。用细吸管在解剖镜下分别吸取20、10、5、1条尾蚴进行LAMP反应,检测其敏感性。结果尾蚴检测管经显色后呈绿色(阳性),对照组呈棕色(阴性)。尾蚴LAMP产物电泳后呈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对照组无扩增产物。LAMP可检测到尾蚴的最低数量为1条。结论LAMP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可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在虫卵的定位及其免疫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志成 徐元宏 +4 位作者 罗飞 李敏 郑美娟 罗庆礼 沈继龙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虫卵内的定位和重组Sj14-3-3(rSj14-3-3)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2 d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j14-3-3基因在虫卵期的转录水平;兔肝组织...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虫卵内的定位和重组Sj14-3-3(rSj14-3-3)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2 d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j14-3-3基因在虫卵期的转录水平;兔肝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源性Sj14-3-3在虫卵内的分布和表达丰度。利用纯化的rSj14-3-3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结果RT-PCR从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中检出760 bp左右的基因片断;免疫组化显示Sj14-3-3主要分布在虫卵内毛蚴的体壁和两边的侧腺。检测急性、慢性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rSj14-3-3抗原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78.9%、0.0%;上述标本中抗SE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4%、88.9%和2.5%。结论用ELISA检测抗SEA抗体和rSj14-3-3抗体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Sj14-3-3在成熟虫卵阶段高表达,可能是SEA的主要组分,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虫卵 14-3-3 定位 免疫诊断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全基因核酸疫苗对小鼠的抗病免疫效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家旭 刘述先 +2 位作者 曹建平 宋光承 徐馀信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全基因核酸疫苗(Sjc97DNA)免疫小鼠诱导的抗病免疫效应。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疫苗组,以Sjc97DNA疫苗100μg经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小鼠,共2次,间隔3周;空质粒组,以同法、同剂量的空质粒载体免...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全基因核酸疫苗(Sjc97DNA)免疫小鼠诱导的抗病免疫效应。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疫苗组,以Sjc97DNA疫苗100μg经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小鼠,共2次,间隔3周;空质粒组,以同法、同剂量的空质粒载体免疫小鼠;上述2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3周攻击感染30±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对照组,不作免疫,感染相同数量的日本血吸虫尾蚴;空白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攻击感染后7周剖杀小鼠,测量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测定鼠血清透明质酸及层黏连蛋白含量,PCR-ELISA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jc97DNA疫苗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直径为(183.75±42.36)μm,显著小于空质粒对照组的(303.12±37.36)μm和感染对照组的(304.38±53.23)μm(P<0.01)。血清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水平,疫苗组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疫苗组亦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Sjc97DNA核酸疫苗具有一定的抗虫卵肉芽肿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副肌球蛋白 核酸疫苗 虫卵肉芽肿 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mRNA
下载PDF
吡喹酮处理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玲 刘峰 +3 位作者 崔书健 徐斌 周晓农 胡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吡喹酮处理前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比较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吡喹酮抗血吸虫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合抱成虫分别暴露于吡喹酮(处理组,30μg/ml)和二甲基亚砜(对照组)中,18h后收集虫体,提取总...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吡喹酮处理前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比较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吡喹酮抗血吸虫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合抱成虫分别暴露于吡喹酮(处理组,30μg/ml)和二甲基亚砜(对照组)中,18h后收集虫体,提取总蛋白。采用二维-纳喷雾-液相色谱联合串联质谱(2D-nano-LC-MS/MS)鉴定吡喹酮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蛋白质。数据库查询确定蛋白质的功能,统计分析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吡喹酮处理后明显上调的血吸虫成虫蛋白为12个,明显下调4个。上调蛋白中有10个功能明确,分别归属于细胞骨架蛋白家族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副肌球蛋白、微管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膜联蛋白,应激蛋白家族的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60和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和信号转导蛋白14-3-3。下调蛋白为参与转录调控的蛋白,即多聚合蛋白和髓磷脂基因表达因子。结论吡喹酮处理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具有差异,提示吡喹酮处理后促进或抑制了特定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日本血吸虫SSj14单抗的模拟抗原表位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欣之 傅志强 +3 位作者 黄劭鹏 朱国强 蔡幼民 林矫矫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为获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单抗SSj14的模拟抗原表位,研究其对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作用。用纯化的SSj14单抗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对33个克隆进行ELISA验证,获得30个阳性克隆,DNA序列分析表明这30个克隆分属11个多肽序列,分析比较发现这... 为获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单抗SSj14的模拟抗原表位,研究其对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作用。用纯化的SSj14单抗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对33个克隆进行ELISA验证,获得30个阳性克隆,DNA序列分析表明这30个克隆分属11个多肽序列,分析比较发现这些多肽具有“H_NQ_X_S_PF_X_X_L_A_T”的相似基序。进而选取3个阳性单克隆及混合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Western_blotting实验,证明都有良好的抗原性。用它们免疫BALBc鼠,并攻击血吸虫尾蚴,观察免疫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效果和IL_12的变化,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噬菌体阳性克隆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免疫鼠产生高滴度的抗血吸虫的特异性抗体;和对照组鼠相比,免疫小鼠,分别获得13.84%~52.83%的减虫率,34.17%~65.47%的肝脏减卵率以及28.89%~73.78%的粪便减卵率;三次免疫之后,和对照组相比,免疫小鼠体内IL_12水平均有升高。为发展日本血吸虫疫苗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噬菌体展示 SSj14单抗 模拟抗原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髓源抑制性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脏及外周血富集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潘伟 沈玉娟 +7 位作者 刘华 胡媛 姜岩岩 周何军 徐馀信 袁忠英 王燕娟 曹建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体内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的富集情况.初步探索其在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用腹部贴片法感染C57BL/6小鼠(20条/鼠)24只。感染后1、2、6...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体内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的富集情况.初步探索其在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用腹部贴片法感染C57BL/6小鼠(20条/鼠)24只。感染后1、2、6和8周采集小鼠(各6只)外周血,感染6、8周组小鼠脱颈处死后取脾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各时段同时设健康对照组(各6只)。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组织和外周血中的Gr-1+细胞、CD11b+细胞及MDSC比例。通过CD4+T细胞增殖抑制试验验证感染小鼠Gr-1+粒细胞的功能。结果感染后6周和8周组小鼠外周血MDSC、Gr-1+细胞、CD11b+细胞分别约占总单核细胞(MNC)的38.2%~57.8%和47.1%~77.6%,28.9%~44.6%和40-4%~72.9%,36.0%-48.1%和40-3%-68.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1%~20.4%,8.4%~17-3%,9.8%~22.6%)、感染后1周(16.2%~19.8%,13.0%~16.8%,17.6%~19.4%)及2周组(19.8%-29.5%,17.2%~22.2%和20.9%-33.3%)(P〈0.01)。而感染后1周、2周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组织与外周血中的MDSC、Gr—1+细胞、CD11b+细胞变化趋势一致。此外,从感染小鼠脾组织分离到的Gr-1+细胞显著抑制刀豆球蛋白诱导的健康小鼠的CD4+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小鼠体内MDSC富集,且感染Gr.1+细胞可抑制正常CD4+T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髓源抑制性细胞 免疫逃避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合成表位肽疫苗对小鼠的保护性免疫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智君 唐连飞 +2 位作者 黄复深 曾宪芳 易新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观察日本血吸虫合成表位多肽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将用日本血吸虫抗原免疫血清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得到的、具有较好免疫保护性的4个模拟抗原表位短肽进行人工合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它们的抗原性.将合成多肽分别与钥... 为观察日本血吸虫合成表位多肽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将用日本血吸虫抗原免疫血清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得到的、具有较好免疫保护性的4个模拟抗原表位短肽进行人工合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它们的抗原性.将合成多肽分别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连接后免疫昆明小鼠,第3次免疫后收集血清,检测其针对各个多肽和可溶性成虫抗原(AWA)的IgG抗体滴度,以及补体介导的小鼠体外杀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结果显示,4个合成多肽均能被相应的抗体识别,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这些抗体在补体参与下能在体外有效毒杀血吸虫童虫.与正常小鼠血清比较,4个合成多肽免疫血清的杀童虫率分别为31.7%,41.3%,21.1%和17.3%,均具有显著性;与KLH免疫血清相比时,杀童虫率分别为23.7%,34.4%,11.8%(P=0.077,无显著性)和7.5%(P=0.102,无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这4个合成表位多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与KLH连接后能诱导明显的抗体反应和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合成肽 表位疫苗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生物信息学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忠 胡薇 +4 位作者 苏谨 马骊 李亦学 冯正 魏东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法获得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结构特征。结果获得了2条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同源蛋白序列;分析了这2条序列的EST丰度、理化性质及蛋白三维结构等信息。结论日本血吸虫至少存在2个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内糖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及肝基质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明珍平 董惠芬 +3 位作者 钟沁萍 刘昌军 蒋明森 张兆仁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内糖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以及肝基质培养对其的影响。方法将虫龄为32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随机分为2组,实验1组(普通组)细胞接种于普通小盖玻片上,实验2组(肝基质组)细胞接种于预先铺敷有肝基质的盖玻片上...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内糖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以及肝基质培养对其的影响。方法将虫龄为32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随机分为2组,实验1组(普通组)细胞接种于普通小盖玻片上,实验2组(肝基质组)细胞接种于预先铺敷有肝基质的盖玻片上,细胞培养基为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每周取各组细胞进行高碘酸雪夫(PAS)染色和淀粉酶处理后的PAS染色,观察培养细胞内糖类物质的水平及分布变化。在培养第1周和第5周分别取2组染色细胞,用HPIAS-2000图像分析仪测定细胞内代表糖水平的A值,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1组的4种类型细胞的糖水平逐渐减少,细胞内不含糖原;而实验2组细胞的糖原和糖类物质逐渐增加。培养第1周,2组细胞几乎均不含糖原,但实验1组细胞的糖水平高于实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0,P<0.01)。培养第5周,实验1组细胞糖原仍甚少,而实验2组细胞的糖原水平明显增加(u=9.32,P<0.01);并且实验2组细胞的糖水平显著高于实验1组细胞(u=16.89,P<0.01)。培养过程中,实验1组未见分裂细胞,但实验2组可观察到分裂细胞。结论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内糖类物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肝基质能增强培养细胞合成糖物质和生长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 细胞 培养的 碳水化合物 组织细胞化学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不同阶段抗原免疫抑制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自卫 莫红梅 +5 位作者 王磊 程喻力 王淇泓 雷家慧 刘文琪 李雍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8-431,437,共5页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不同生活史阶段抗原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均分8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哮喘模型组,以鸡卵白蛋白(OVA)抗原腹腔注射致敏,OVA滴鼻诱发哮喘;C、D和E组小鼠分别用可溶性虫卵抗...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不同生活史阶段抗原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均分8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哮喘模型组,以鸡卵白蛋白(OVA)抗原腹腔注射致敏,OVA滴鼻诱发哮喘;C、D和E组小鼠分别用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和童虫抗原(SSA)经腹部皮下免疫,共4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1周再按B组方法诱发哮喘;F、G和H组分别用SEA、SWA和SSA免疫接种小鼠(免疫方法及剂量分别同C、D、E组),末次免疫后1周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OVA处理小鼠,不诱发哮喘。诱发哮喘后48h剖杀各组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相关细胞成分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A组小鼠气道肺组织无明显炎症变化;B组小鼠气道肺组织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粒细胞的浸润;C、D和E组小鼠气道肺组织炎症明显轻于B组小鼠。B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98.4±16.1)×104/ml]、嗜酸粒细胞百分数[(17.6±4.3)×104/ml]和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197.9±36.5)pg/ml]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8.2±1.1)×104/ml、(0.02±0.01)×104/ml和(12.3±7.4)pg/ml],而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低于A组。C、D和E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和IL-5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而IL-10,IFN-γ水平则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不同抗原免疫后能有效调节过敏性哮喘小鼠的细胞因子平衡,同时对哮喘小鼠嗜酸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及肺组织炎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原 哮喘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湖南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伟 戴荣四 +4 位作者 林瑞庆 宋慧群 程天印 刘毅 朱兴全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939-941,970,共4页
目的研究湖南省日本血吸虫不同自然隔离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的变异,为阐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湖南省岳阳君山、汨罗的日本血吸虫的pcox1片段... 目的研究湖南省日本血吸虫不同自然隔离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的变异,为阐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湖南省岳阳君山、汨罗的日本血吸虫的pcox1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获得480 bp的pcox1序列。经DNAstar软件分析,pcox1序列有一定的种内差异(0~1.2%)。结论本研究为阐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coxl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基因RNA干扰系统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志荣 刘淼 +3 位作者 雷黎 朱绍春 汪学龙 沈际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46-749,共4页
目的构建针对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样蛋白基因的RNA干扰的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及化学合成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样蛋白基因的短发夹结构的寡核苷酸,通过退火成双链DNA片段,将其与经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和HindⅢ双酶切的pSUPER质粒连接,构建... 目的构建针对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样蛋白基因的RNA干扰的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及化学合成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样蛋白基因的短发夹结构的寡核苷酸,通过退火成双链DNA片段,将其与经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和HindⅢ双酶切的pSUPER质粒连接,构建表达shRNA的重组质粒。结果经酶切及测序证实针对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样蛋白基因的RNA干扰的表达载体pSUPER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针对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样蛋白基因的RNA干扰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对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样蛋白基因RNA干扰作用及该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Mago nashi样.蛋白RNAi SIRNA SHRNA
下载PDF
不同性别及月龄的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毅勋 倪传华 +2 位作者 刘和香 郁琪芳 胡亚青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21-26,共6页
本研究应用从螺卵孵化的湖北钉螺湖北亚种(Oncomelaniahupensishupensis)经同时确定其性别及螺龄后,于同等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性别及月龄的钉螺对中国安徽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观察的内容包括:钉螺感染率... 本研究应用从螺卵孵化的湖北钉螺湖北亚种(Oncomelaniahupensishupensis)经同时确定其性别及螺龄后,于同等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性别及月龄的钉螺对中国安徽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观察的内容包括:钉螺感染率、死亡率、尾蚴逸出前期及逸出尾蚴数量等。5-6月龄及12-13月龄的雌、雄两性成熟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无显著差别,且其尾蚴逸出前期的平均天数亦无差别。3-4月龄的雌螺较雄螺更为易感,且雌螺的尾蚴逸出前期平均天数亦较雄螺的长4.7d。12-13月龄雌、雄两性的老龄螺均较3-4月龄雌、雄两性的幼龄螺更为易感,但雌、雄两性幼龄螺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的死亡率均较老龄螺的为高,且幼龄螺的尾蚴逸出前期平均天数均明显地较老龄蚴的分别长9.4和6.5d。虽然老龄和幼龄的雌、雄两性阳性螺在观察60d内逸出尾蚴的均数无差别,但幼龄雌、雄螺的逸蛐高峰时间则分别较老龄雌、雄螺推迟10或20d。最后,对过去文献中有关日本血吸虫人工感染不同性别及螺龄的湖北钉螺所呈现相互矛盾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钉螺 易感性 宿主 寄生虫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jCTPI-Hsp70 DNA疫苗与白细胞介素12对水牛的联合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喻鑫玲 何永康 +9 位作者 熊铁 赵雅琴 石孟芝 周杰 刘宗传 罗新松 付晓 贺宏斌 DA HARN 李岳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热激蛋白(SjCTPI-Hsp70)DNA疫苗联合佐剂白细胞介素-12(IL-12)质粒DNA对水牛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双盲法,所用疫苗及制剂均在实验结束后解码。将购自非血吸虫病流行区45头8~10月...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热激蛋白(SjCTPI-Hsp70)DNA疫苗联合佐剂白细胞介素-12(IL-12)质粒DNA对水牛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双盲法,所用疫苗及制剂均在实验结束后解码。将购自非血吸虫病流行区45头8~10月龄健康水牛随机分为A组(SjCTPI-Hsp70+IL-12,300μg)、B组(SjCTPI+IL-12,300μg)和C组(空质粒pVAX+IL-12,300μg)等3组(每组15头),每头牛分别经肩部肌肉注射免疫3次,每次间隔28d。末次免疫后28d,每头牛经大腿内侧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000条。解剖前2d及当天分别收集粪便1次,用定量法计数虫卵和毛蚴。攻击感染后56d解剖,用生理盐水经胸主动脉灌冲法收集、计数成虫,检测每克肝组织虫卵数。结果A、B组减虫率分别为51.2%和41.5%(χ2=1.89,P>0.05),减雌虫率分别为48.9%和44.7%(χ2=0.35,P>0.05),减粪卵率分别为52.1%和38.3%(χ2=3.84,P<0.05),减毛蚴率为52.1%和33.2%(χ2=7.30,P<0.01)及减肝卵率为61.5%和42.0%(χ2=7.61,P<0.01)。结论用SjCTPI-Hsp70+IL-12免疫水牛可获得一定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磷酸丙糖异构酶-热激蛋白 DNA疫苗 白细胞介素12 联合免疫 水牛 免疫保护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小蛋白型多药物/代谢物排出蛋白样基因(SMR-like)的发掘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群 胡旭初 +2 位作者 王卫国 曹莹 庞建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633-635,638,共4页
目的日本血吸虫可能的多药物抗性基因的发掘和所编码的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应用前景分析。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的在线分析工具BLASTx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 目的日本血吸虫可能的多药物抗性基因的发掘和所编码的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应用前景分析。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的在线分析工具BLASTx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和CBS Prediction Servers提供的蛋白序列在线分析工具,结合Vector NTI suite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以华支睾吸虫小蛋白多药物抗性基因(smr)为"饵",从GenBank日本血吸虫基因数据库中发掘出其同源基因,预测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分析其应用前景。结果从GenBank中找到了一个功能未知的日本血吸虫同源基因AY813157,氨基酸序列与华支睾吸虫smr蛋白的一致性达67%,相似性达80%;该基因含有一个完整的编码区,编码189个氨基酸;预测氨基酸序列具有主要协助因子超家族的结构特征,含有5段跨膜区,其中3段跨膜区中含有保守的精氨酸和组氨酸残基,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和T、B细胞表位。拓扑学分析表明N端在胞内,C端在胞外,线性B细胞表位均位于胞外区。结论日本血吸虫AY813157基因可能编码一个小蛋白型多药物/代谢物排出蛋白,与阴离子型药物(如吡喹酮)的抗药性或有毒性的阴离子代谢物的排出有关;该蛋白可能定位于皮层的表膜,是一个日本血吸虫免疫诊断和疫苗的候选靶分子,在研究日本血吸虫的耐药机制及免疫诊断和疫苗方面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小蛋白型多药物/代谢物排出蛋白 耐药性 疫苗
下载PDF
抗日本血吸虫病天然分子疫苗免疫猪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少华 吕志跃 +9 位作者 汪世平 张加祥 陈晓光 周松华 刘雪琴 李文凯 姜孝新 肖小芹 徐绍锐 彭先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60-262,259,共4页
目的通过天然分子疫苗免疫猪血清作为探针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应用表达序列标签获得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方法制备天然分子免疫猪血清,将筛选的尾蚴cDNA文库中大肠杆菌XL1-Blue侵入大肠杆菌BM25.8后环化成质粒,筛选出已转入质粒... 目的通过天然分子疫苗免疫猪血清作为探针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应用表达序列标签获得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方法制备天然分子免疫猪血清,将筛选的尾蚴cDNA文库中大肠杆菌XL1-Blue侵入大肠杆菌BM25.8后环化成质粒,筛选出已转入质粒的菌株。提取质粒DNA,进行测序,得到一个表达序列标签(EST)。通过NCBI网站的BLASTx及BLASTn公共数据库,编辑分析EST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从26个克隆样品中筛选出8个阳性克隆,其中有一个新基因(GenBank登录号DQ097517),该基因全长861bp,有完整的阅读框架,与蜜蜂(Apismellifera)SMC3蛋白编码的m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结论疫苗免疫猪血清可作为筛选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的有效探针,新发现1个日本血吸虫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天然分子疫苗 表达序列标签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亚精胺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喜珪 易同寅 +3 位作者 明珍平 钟沁萍 蒋明森 董惠芬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nucleolarorganizerregionassociatedproteins,AgNORs)为评价指标,探讨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采用联合法将虫龄为2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nucleolarorganizerregionassociatedproteins,AgNORs)为评价指标,探讨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采用联合法将虫龄为2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培养于常规培养基中。接种后第3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实验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配制的终浓度为75μmol/L的Spd处理48h,对照组细胞则用不含Spd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时间相同;PBS清洗3次后换用常规培养基继续培养。于第7、14、21、28、35天分别对培养细胞进行AgNORs染色。使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培养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及平均吸光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经Spd处理,各实验组培养细胞AgNORs着色明显深于对照组;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着色均逐渐变浅。各实验组细胞AgNORs颗粒数目与平均吸光值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0.95、43.78;u14=55.23、43.54;u21=36.65、32.25;u28=31.6、32.95;u35=28.86、9.54;P<0.01)。各实验组AgNORs吸光值两两比较,除第7天与第14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q=0.008058,P>0.05),其余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pd具有促进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的能力,每周用Spd处理培养细胞1次,能更大限度地促进血吸虫培养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精胺 血吸虫 日本 细胞 培养的 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不同密度和距离湖北钉螺易感性的初步实验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伟 李洪军 +5 位作者 李幼子 邢云天 曲国立 魏剑英 戴建荣 梁幼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4-68,共5页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毛蚴对不同密度、不同距离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易感性,在现场环境下,采用20 000条新鲜孵化出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感染1、2、3、5 m处的湖北钉螺,每处钉螺分为5、10、50、100只/袋4...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毛蚴对不同密度、不同距离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易感性,在现场环境下,采用20 000条新鲜孵化出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感染1、2、3、5 m处的湖北钉螺,每处钉螺分为5、10、50、100只/袋4个密度组,感染4 h后带回实验室饲养,8周后解剖观察钉螺感染情况。结果发现,距离1、2、3、5 m,密度5、10、50、100只/袋4个组钉螺感染率分别为7.06%、4.35%、2.47%和1.23%;4.55%、4.44%、4.11%和2.27%;2.62%、1.58%、1.29%和1.1%;2.36%、4.04%、2.73%和1.5%。研究表明,钉螺感染概率与距毛蚴投放的距离成反比;但是,未得出钉螺感染率与钉螺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 毛蚴 密度 距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