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roaches being used in the national schistosomiasis elimination programme in China:a review 被引量:18
1
作者 Le-Ping Sun Wei Wang +4 位作者 Qing-Biao Hong Shi-Zhu Li You-Sheng Liang Hai-Tao Yang Xiao-Nong Zhou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17年第1期475-483,共9页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caused by the human blood fluke Schistosoma japonicum,remain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although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The control efforts during the past half-decade,no...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caused by the human blood fluke Schistosoma japonicum,remain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although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The control efforts during the past half-decade,notably the wid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integrated strategy with emphasis on control of the source of S.japonicum infection across the country since 2004,has greatly reduced S.japonicum in humans,livestock,and intermediate host Oncomelania hupensis snails,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was achieved in China in 2015.A two-stage roadmap was therefore proposed for schistosomiasis elimination in 2015,with aims to achieve transmission interruption by 2020 and achieve disease elimination by 2025 in the country.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a variety of approaches,which target the epidemiological factors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have been developed,in order to block the transmission cycle of the parasite.These approaches have been employed in the national or local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activities,and facilitated,at least in part,the progress of the schistosomiasis elimination programs.Here,we present an approach to control the source of S.japonicum infection,three new tools for snail control,three approaches for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S.japonicum infection,and a novel model for health education.These approaches are considered to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stage moving towards transmission interruption and elimin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Schistosoma japonicum Oncomelania hupensis ELIMINATION snail control Source of infection Health education China
原文传递
Estimating the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in China:a serological approach 被引量:6
2
作者 Xin-Yao Wang Jing Xu +5 位作者 Song Zhao Wei Li Jian-Feng Zhang Jian He Ashley M.Swing Kun Yang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18年第1期601-610,共10页
Background:The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responses changing from control to elimin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P.R.China.How to estimate the change in prevalence of schist... Background:The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responses changing from control to elimin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P.R.China.How to estimate the change in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iasis using only serological data will be important and useful.Methods:We collected serum samples from 2011 to 2015 to build a serum bank from Dantu County of Jiangsu,China.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the positive rate and optical density(OD)value were obtained.The Bayesian model including the prior information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LISA was established,and the estimated infection rates were obtained for different years,genders and age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OD between different years and genders,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ositive rate for different years and age groups,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different genders.The estimated infection rate for the five years was 1.288,1.456,1.032,1.485 and 1.358%,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years and between genders,bu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Conclusions:The risk of schistosomiasis transmission in this area still exists,and risk monitoring of schistosomiasi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Bayesian statistics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Estimated infection rate
原文传递
Surveillance-based evidence:elimin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 被引量:24
3
作者 Jing Xu Shi-Zhu Li +13 位作者 Li-Juan Zhang Robert Bergquist Hui Dang Qiang Wang Shan Lv Tian-Ping Wang Dan-Dan Lin Jian-Bing Liu Guang-Hui Ren Kun Yang Yang Liu Yi Dong Shi-Qing Zhang Xiao-Nong Zhou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20年第3期39-50,共12页
Background:A steady progress on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in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P.R.China)was achieved and broadened into the twelve-year medium and long term national plan(MLNP)which marled the implementati... Background:A steady progress on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in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P.R.China)was achieved and broadened into the twelve-year medium and long term national plan(MLNP)which marl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across all endemic areas in P.R.China in 2004.To understand the endemic trends of schistosomiasi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tegrated strategy,we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 schistosomiasis surveillance data spanned from 2005 to 2015.Methods:The schistosomiasis sentinel surveillance data from sentinel sit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2005 to 2015.In these sentinel sites,residents aged 6 years or above were screened annually by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while only antibody positives were followed by stool examination either Kato-katz method(KK)and/or hatching technique(HT).Domestic animals raised in sentinel sites were examined by HT for confirming the infection of schistosomes.Snail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each year through systematic sampl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al sampling method.The snails collected from field were tested by microscopic dissection method.The infection rates of schistosomes in residents,domestic animals and snails,as well as the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snails’distribution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ANOVA analysis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changes of the number of eggs per gram feces in population and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examine any change in proportions among groups.Results:A total of 148902 residents from sentinel sites attended this study and 631676 blood samples were examined by IHA test during the 11 covered years.The annual average antibody positive rates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trends,from 17.48%(95%CI:17.20–17.75%)in 2005 to 5.93%(95%CI:5.71–6.15%)(χ2=8890.47,P<0.001)in 2015.During 2005–2015,the average infection rate of schistosomes in residents declined from 2.07%(95%CI:1.96–2.17%)to 0.13%(95%CI:0.09–0.16%),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infection intensity in population.In 2015,the stool positives were only found in farmers,fishermen and boatmen with infection rate of 0.16%(95%CI:0.11–0.20%),0.17%(95%CI:0–0.50%)respectively.The infection rate of schistosomes in domestic animals dropped from 9.42%(538/5711,95%CI:8.66–10.18%)to 0.08%(2/2360,95%CI:0–0.20%)from 2005 to 2015.Infections were found in eight species of domestic animals at the beginning of surveillance while only two cattle were infected in 2015.Totally 98 ha of new snail habitats were found,while 94.90%(93/98)distributed in lake and marshland regions.The percentage of frames with snails decreased from 16.96%(56884/335391,95%CI:16.83–17.09%)in 2005 to 4.28%(18121/423755,95%CI:4.22–4.34%)in 2014,with a slightly increase in 2015.Meanwhile,the infection rate of schistosomes in snails was decreased from 0.26%(663/256531,95%CI:0.24–0.28%)to zero during 2005–2015.Conclusions:The infection rate of schistosomes declined significantly,providing evidence that the goal of the MLNP was achieved.Elimin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defined as WHO was also reached in P.R.China nationwide.Surveillance-response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and strengthened to realize the final goal of schistosomiasis eli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tosomiasis SURVEILLANCE infection rate ELIMINATION China
原文传递
2019-2023年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4
作者 陈奕杉 陶洪 +5 位作者 李彦忠 杨晶晶 王婷婷 张娟 陈萌 周晓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和特点。方法2019-2023年每年4-9月在13个州市采集市售鲜活螺,用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结果共检查1584份活螺样本,螺类的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66%。不...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和特点。方法2019-2023年每年4-9月在13个州市采集市售鲜活螺,用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结果共检查1584份活螺样本,螺类的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66%。不同螺类的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福寿螺(6.41%)、中华圆田螺(2.74%)、环棱螺(2.56%)。除福寿螺外,其它螺类的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7月份的螺类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最高(7.87%)。除楚雄未检出阳性样品,其余12个州市均有阳性螺,其中红河州的螺类广州圆线虫感染率高达9.52%。结论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类仍然有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需继续加强监管工作,加大宣传,改善环境,开展灭鼠工作,同时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应用研究,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控提供更加敏感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类 广州管圆线虫 感染率
下载PDF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戴建荣 梁幼生 +6 位作者 许永良 李洪军 宋鸿焘 神学慧 李龙根 殷芳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 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 ,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 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 ,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 ;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 目的 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 ,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 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 ,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 ;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 在江滩上 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 ,但以 5~ 10月份钉螺阳性率最高。滩内小型水体 4~ 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 ;外江水体 5~ 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 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 ,其中以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长江 江滩 感染性钉螺 水体感染性 消长规律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肖邦忠 廖文芳 +5 位作者 吴成果 季恒清 吴国辉 罗兴建 万仕学 林晓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844-847,共4页
目的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江岸海拔160m和180m高度,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的情况;用... 目的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江岸海拔160m和180m高度,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的情况;用IHA抽样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的传染源,粪便检查血吸虫虫卵;了解耕牛等生畜引进情况;调查重庆市历史疫情报告和三峡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血吸虫病病例;调查影响钉螺输入的因素。结果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活率仅少数月份在50%以下,多数月份在80%左右,各试验区发现钉螺交配数量较少,相对以3~6月为多,同时发现活幼螺;来往疫区流动人员血清抗体检查1075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7%,疫区返乡人员1030人,血清阳性率为1.07%;1989-2006年,发现有记载的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14例;血吸虫病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结论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血吸虫病 钉螺 传染源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调查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风华 汪天平 +4 位作者 吴晓华 张世清 张功华 季虹 何家昶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89-192,F0002,共5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特点。方法2007年收集安徽省钉螺调查的数据和各感染性螺点的GPS定位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用ArcGis9.1绘制电子地图,分析全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结果2007年全省查出331处感染...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特点。方法2007年收集安徽省钉螺调查的数据和各感染性螺点的GPS定位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用ArcGis9.1绘制电子地图,分析全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结果2007年全省查出331处感染性钉螺环境,其中湖沼型流行区占62.5%,山丘型流行区占37.5%;现有感染性钉螺面积682.6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占85.5%,山丘型流行区占14.5%。江滩和沟渠分别是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区感染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97.2%的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于未控制村和疫情控制村。草是感染性钉螺分布最多的植被,其次为芦苇与树林。结论全省感染性钉螺的分布与水系的分布关系密切,湖沼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长江的两岸江滩、洲滩及其支流水系的河滩、湖泊的湖滩,山丘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钉螺 分布现状 电子地图 血吸虫病 安徽省
下载PDF
福州和厦门市售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莉莎 张榕燕 +6 位作者 方彦炎 欧阳榕 谢汉国 江典伟 谢贤良 陈朱云 郑国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调查福州、厦门两市销售的食用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方法于2009-2012年每月2次对福州、厦门菜市场各2个点和餐馆各5个点出售的生鲜食用福寿螺、铜锈环棱螺和圆田螺进行定点监测。每点每次采集福寿螺和圆田螺各50只以上,铜锈... 目的调查福州、厦门两市销售的食用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方法于2009-2012年每月2次对福州、厦门菜市场各2个点和餐馆各5个点出售的生鲜食用福寿螺、铜锈环棱螺和圆田螺进行定点监测。每点每次采集福寿螺和圆田螺各50只以上,铜锈环棱螺500 g。用肺检法检查福寿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匀浆法检查铜锈环棱螺和圆田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采集福州、厦门两地菜市场销售的福寿螺共112份5 744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13.8%(753/5 744),以2009年感染率最低,为8.4%(28/334),2011年感染率最高,为16.7%(361/2 160),感染率总体呈逐年增高趋势(P<0.05);采集厦门餐馆出售的福寿螺共176份6 879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12.8%(877/6 879),不同年份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菜市场和餐馆出售的福寿螺,一年四季均可检出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季节的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两地菜市场销售的铜锈环棱螺共73份19 843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0.2%(31/19 843),其中以2011年感染率最高,为0.3%(16/5 953),2010年感染率最低,为0.04%(2/4 706)。采集两市圆田螺共7份361只,均未检出阳性螺。结论福州、厦门菜市场和餐馆不同季节销售的福寿螺和铜锈环棱螺均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菜市场 餐馆 螺类 感染率
下载PDF
大理市山村有血吸虫感染钉螺螺点疫源性的纵向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飞 夏代光 +2 位作者 马灿华 贾雪梅 张学筝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 探索阳性螺点疫源性的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血吸虫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大理市沙里木庄村一个有血吸虫感染钉螺存在的螺点(简称阳性螺点)进行连续4 年的纵向观察。每次均通过随机环境抽样法设框进行螺情调查,... 目的: 探索阳性螺点疫源性的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血吸虫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大理市沙里木庄村一个有血吸虫感染钉螺存在的螺点(简称阳性螺点)进行连续4 年的纵向观察。每次均通过随机环境抽样法设框进行螺情调查,并将所捕获钉螺全部解剖,检测钉螺自然感染率。结果: 4 年中共查螺8 次,均查到活螺,且螺点的位置、范围相对稳定,其中有6 次查获感染性钉螺,钉螺的平均感染率为3.9% (86/2 157)。结论: 云南山区阳性螺点的位置、范围疫源性相对稳定。因此,消灭阳性螺点是防治血吸虫病的最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感染 钉螺 疫源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湖南省洞庭湖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3年纵向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姚孝明 赵正元 +7 位作者 周应彩 肖俊文 张献忠 曾凡权 贺宏斌 石孟枝 刘宗权 李岳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观察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居民病情和疫水接触史进行队列研究,家畜病情和螺情进行纵向调查.结果五一村居民累计血吸虫病率72.2%,累计急血患病率8.3%,累计晚血患病率1.6%,疫水暴露率43%.2002~2004年... 目的观察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居民病情和疫水接触史进行队列研究,家畜病情和螺情进行纵向调查.结果五一村居民累计血吸虫病率72.2%,累计急血患病率8.3%,累计晚血患病率1.6%,疫水暴露率43%.2002~2004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3.7%、11.3%、11.7%.粪检阳性者化疗后一年内疫水暴露率93.4%,居民重复感染率35.1%.五一外洲感染螺分布广泛,钉螺感染率达0.90%,感染螺平均密度0.0263只/0.11m2.结论垸外草洲是主要疫源地.本地耕牛及副业渔民是主要传染源,也是重复感染的主要对象.这类地区需加强垸外草洲综合治理,压缩疫源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垸亚型 血吸虫病 队列研究 感染性钉螺 再感染
下载PDF
洞庭湖垸外血吸虫病易感地带野粪分布及与感染螺密度相关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焱 杨瑞青 +1 位作者 王明珍 谭敦立 《实用预防医学》 CAS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洞庭湖垸外血吸虫病易感地带距大堤不同距离湖洲野粪分布特点及与感染螺密度的关系。方法1987~1994年,选择洞庭湖区30个村外洲进行了观察。结果,野粪污染湖洲以牛、猪、人为主,离大堤愈近,密度愈高。牛粪在各距... 目的探讨洞庭湖垸外血吸虫病易感地带距大堤不同距离湖洲野粪分布特点及与感染螺密度的关系。方法1987~1994年,选择洞庭湖区30个村外洲进行了观察。结果,野粪污染湖洲以牛、猪、人为主,离大堤愈近,密度愈高。牛粪在各距离中均占绝大多数,且离堤愈远比例愈高;猪粪集中分布在距大堤300m内;人粪呈散在分布。结论<300m,各年感染螺密度均>0.005只/0.11m2,属一级易感地带,且与野粪密度有直线相关关系;然两者均呈逐年下降之势。300m外,年间虽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易感地带 野粪密度 感染螺密度
下载PDF
在云南大理血吸虫病流行区用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树华 王家龙 +6 位作者 王存志 杨忠 褚波 杨慧 刘榆华 郑江 陈名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在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蒿甲醚(Art)口服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有血吸虫病流行的3个村为试点。该试点的钉螺感染率为8.7%,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2219只/0.11m2,人群感染率... 目的:在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蒿甲醚(Art)口服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有血吸虫病流行的3个村为试点。该试点的钉螺感染率为8.7%,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2219只/0.11m2,人群感染率为16.4%。选择4-60岁经常接触疫水的村民,随机配对分为Art组和对照组,经查病后,血吸虫卵阳性者1次口服吡喹酮50mg/kg,阴性者服40mg/kg。受试村民于5月下旬接触疫水半个月后口服第1剂Art6mg/kg,以后每半个月重复给药1次,共服药4次,对照组口服相同剂型的安慰剂(淀粉),末次给药后25-32d作粪检复查。结果:Art组307人的粪检阳性率为4.2%,对照组306人的为15%,差异显著。此外,对照组有4例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Art组则无。结论:口服蒿甲醚,对山区感染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并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 预防 蒿甲醚 云南
下载PDF
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流行特点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雍龙 黄四喜 +3 位作者 刘书耀 李孝清 周梓林 胡世全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79-281,共3页
为控制血吸虫病在城市的流行 ,以武汉市城区为对象 ,对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 ,人和耕牛是主要传染源。江滩主要污染源是牛粪 ,其次是人粪。与农村血吸虫病相比 ,城市血吸虫病具有... 为控制血吸虫病在城市的流行 ,以武汉市城区为对象 ,对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 ,人和耕牛是主要传染源。江滩主要污染源是牛粪 ,其次是人粪。与农村血吸虫病相比 ,城市血吸虫病具有以下明显不同的流行特点 :(1)感染方式主要为非生产性接触疫水 (80 .2 % ) ;(2 )感染季节集中 ,91.7%的感染发生在 6、7、8月 ;(3)感染高峰年龄组在 7~ 40岁人群 ;(4 )工人和学生为城市血吸虫病的主要感染人群。此外、城区江滩钉螺主要来源于城区上游 2 0 km范围内的有螺洲、岛。江滩钉螺的分布与江滩的土质、植被、滩面高程、坡度及水流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血吸虫病 传染源 钉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四川大山区化疗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子松 徐亮 +8 位作者 杨羽 毛勇 王洪 赵联国 尹洪智 蒋朝东 郭时芬 赖玉华 许发森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06年第3期111-112,共2页
目的 在四川省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化疗和灭螺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四川省西昌市大兴乡为试验区,化疗加灭螺试验组实施人群扩大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单纯化疗试验组仅实施人群扩大化疗。试验前、后用粪检方法检查试验区... 目的 在四川省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化疗和灭螺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四川省西昌市大兴乡为试验区,化疗加灭螺试验组实施人群扩大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单纯化疗试验组仅实施人群扩大化疗。试验前、后用粪检方法检查试验区的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试验前化疗加灭螺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3.7%、41.2%。试验期间化疗加灭螺组和单纯化疗组的化疗覆盖率在51.9%~56.4%之间,化疗加灭螺组的灭螺面积覆盖率为28.0%~31.4%。试验实施2年后,化疗加灭螺组感染率由43.7%下降到11.7%,单纯化疗组感染率由41.2%下降到30.3%。结论 在四川大山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实施扩大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能有效地降低血吸虫感染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感染率 化疗 灭螺 大山区
下载PDF
湖南省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9年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凯平 李以义 +1 位作者 李晓阳 姜琼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分析 1992 - 2 0 0 0年湖南省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防治成果。方法 疫区以行政村为单位 ,按居民感染率分为高、中、低三层 ,针对不同的层次 ,相应地采用吡喹酮人、畜化疗为主 ,辅以健康教育及环改灭螺防治策略 ;... 目的 分析 1992 - 2 0 0 0年湖南省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防治成果。方法 疫区以行政村为单位 ,按居民感染率分为高、中、低三层 ,针对不同的层次 ,相应地采用吡喹酮人、畜化疗为主 ,辅以健康教育及环改灭螺防治策略 ;每年选择 5 0个不同层次流行村为流动疾病监测点 ,进行疫情监测。结果 项目开始时全省 35个流行县 (市、区、农场 )、4 71个流行乡 ,至 2 0 0 0年 ,先后有 8个县 (农场 )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有 2 5个县、30 0个乡 (镇 )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高度流行村由 76 2个 ,减少到 2 71个 ,中度流行村由 172 8个 ,减少到 10 5 3个 ,低度流行村由 14 4 7个 ,增加到 2 716个 ;居民感染率由 11.5 9%下降至 5 .6 4 %。结论 项目的实施使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有较大幅度降低 ,取得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世界银行 贷款 血吸虫病 控制 防治
下载PDF
武汉市2003年血吸虫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燕 聂绍发 +2 位作者 周敦金 徐明星 高竹琴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27-328,共2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评价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郊区血吸虫病未控制地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居民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对郊区已控制流行区随机抽取监测哨点,调查居民感染率;城区调查沿江居民及流动人口的感染率... 目的了解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评价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郊区血吸虫病未控制地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居民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对郊区已控制流行区随机抽取监测哨点,调查居民感染率;城区调查沿江居民及流动人口的感染率。结果郊区未控制地区人、畜感染率分别为1.51%、4.77%,已控制地区除一个哨点村外,居民感染率均在1%以下。结论监测点代表了武汉市不同血吸虫病流行类型和层次,可以较准确反映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感染率 监测 2003年 武汉市
下载PDF
安徽省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三年防治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卫平 宋璆 +2 位作者 张诚 郭见多 谢静芬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2-205,共4页
在执行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第3年,对安徽省项目覆盖的32个流行县(市、区),3181个流行村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994年高、中、低度流行区的人群感染率分别比项目实施前的1991年下降28.18%、44.79%和44.9... 在执行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第3年,对安徽省项目覆盖的32个流行县(市、区),3181个流行村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994年高、中、低度流行区的人群感染率分别比项目实施前的1991年下降28.18%、44.79%和44.99%。因对耕牛的同步查治较差,耕牛感染率呈上升趋势。项目规划对钉螺的控制局限于重度易感地带的药物灭螺,故全省螺情明显回升。可见,项目的实施对疾病控制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必须保持人、畜同步防治和足够的化疗覆盖面以及加强对钉螺的控制,才能实现项目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感染率 钉螺
下载PDF
N-CWS对膀胱癌荷瘤鼠IL-1,IL-2,IL-6及NK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喆 李黎明 +2 位作者 强万明 吴明明 虞颂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 CWS) 对膀胱肿瘤治疗效果和机理。方法:用N- CWS注射膀胱癌荷瘤鼠,观察N- CWS的抑瘤效果及N- CWS对I... 目的:探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 CWS) 对膀胱肿瘤治疗效果和机理。方法:用N- CWS注射膀胱癌荷瘤鼠,观察N- CWS的抑瘤效果及N- CWS对IL- 1,IL- 2,IL- 6 和NK活性的影响。结果:注射N- CWS的膀胱癌荷瘤鼠的抑瘤率为962 % ;肿瘤对照组小鼠IL-1 ,IL- 2,IL-6 水平及NK 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P<001) ,提示荷瘤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N- CWS组IL- 1,IL- 2 ,IL- 6 水平及NK 细胞活性则明显高于肿瘤对照组。结论:N- CWS对膀胱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IL- 1 ,IL- 2,IL- 6 水平和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红色诺卡氏菌 膀胱癌
下载PDF
四川盆地钉螺生境指示植物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俊明 周金星 +1 位作者 费世民 刘国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9,共6页
文章以四川仁寿山丘疫区157个样方钉螺密度、草本层特征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X2分统计度量、Ocihiai、Dice、Jaccaed、Pccc等系列技术分析法,研究了钉螺生境指示植物及其种间联结度。结果显示:在85个草本群落中,与钉螺有极显著正... 文章以四川仁寿山丘疫区157个样方钉螺密度、草本层特征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X2分统计度量、Ocihiai、Dice、Jaccaed、Pccc等系列技术分析法,研究了钉螺生境指示植物及其种间联结度。结果显示:在85个草本群落中,与钉螺有极显著正连接的有水芹、水金凤、毛茛、拉拉藤、空心莲子草、广布野豌豆6种,显著正连接的有五朵云、蜈蚣草、碎米荠、葎草等4种;有极显著负连接的有野蔷薇、苔草、金星蕨等3种,显著负连接的种类有凤尾蕨1种;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土地利用类型是决定钉螺分布密度的两大关键因子;Ocihiai、Dice、Jaccaed、Pccc种间系数达到一定阈值才能达到正连接或负连接的水平,四个系数与X2拟合均呈线抛物线关系;钉螺生境可分划分为极度适生、一般适生与不适生三类,后者是前者退化与灭螺改造的结果;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改造效果可用钉螺不适生来描述,其标志为正连接指示植物消失而负连接指示植物出现,钉螺指示植物可用于作钉螺生境识别,也可用作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模式林的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钉螺生境 指示植物 山丘疫区 种间连结性 血防林评价指标
下载PDF
湖北省四湖地区1976~1989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动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明森 董传辉 +2 位作者 肖文 尹常明 杨家生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7-10,共4页
对位于湖北省四湖地区1976~1989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水平、患病状况以及螺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人群感染率、湖区垸外钉螺面积和垸内沟渠型钉螺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新感染率、患病率、新发钉螺面积及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病... 对位于湖北省四湖地区1976~1989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水平、患病状况以及螺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人群感染率、湖区垸外钉螺面积和垸内沟渠型钉螺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新感染率、患病率、新发钉螺面积及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病率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发病率、有螺总面积及垸内钉螺面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经等级相关分析发现患病率、新感染率与新发钉螺面积密切相关,而感染率则与沟渠型钉螺面积密切相关,提示控制和减少垸内沟渠型钉螺面积及新发钉螺面积是降低当地人群感染及患病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感染率 患病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