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茜 张云淑 +12 位作者 严保平 王健 马燕娟 王媛 秦英杰 那龙 任智勇 孙俊伟 邓怀丽 马宏筠 曲雪慧 周楠 司天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4007-4012,共6页
背景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目前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治疗期间无需补充口服药物,能够快速起效,但目前尚缺少其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估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急性期精神... 背景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目前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治疗期间无需补充口服药物,能够快速起效,但目前尚缺少其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估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4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5个研究中心,18~55岁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25.0 mg/2周、37.5 mg/2周或50.0mg/2周可变剂量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随访8周。分别在基线和2、4、6、8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量表(UKU)评定。于基线及8周末进行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并采集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治疗2、4、6、8周末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CGI-疾病严重程度(CGI-S)评分均较基线降低(P<0.001);2、4、6周及8周末患者PANSS总分减分有效率分别为37.9%(22/58)、70.7%(41/58)、89.7%(52/58)和89.7%(52/58)。治疗8周末PSP评分[(71.00±14.99)分]高于基线[(46.28±15.43)分](P<0.001)。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在1、2、4、6、8周末分别达到(12.94±8.47)、(13.23±10.86)、(21.09±13.04)、(23.64±14.23)、(29.08±19.51)μg/L。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震颤、肌张力障碍、便秘等,均为轻度到中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因无不良反应脱落者。治疗8周末泌乳素水平较基线升高(P<0.05)。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可在不补充口服抗精神病药的情况下快速起效,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多维度症状,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长效抗精神病药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 治疗结果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志英 郭素芹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128-2131,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 目的比较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临床症状:治疗前,三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量表总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B、C三组阳性、阴性、病理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组t=5.915、3.636、4.243、4.646;B组t=6.462、3.096、6.696、5.512;C组t=4.093、3.059、4.206、3.868,P均<0.05),但三组治疗6个月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治疗前,三组个人与社会功能(PSP)表及服药态度(DAI)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B、C三组PSP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7、3.005、5.4994,P<0.05),但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DAI评分均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7、5.206、2.934,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静坐不能为三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0%、23.33%、26.67%;B组乏力发生率为43.33%,高于C组(P<0.05);A组肌张力障碍发生率高于B、C组(P<0.05);B组口干、便秘、嗜睡发生率均高于A、C组(P<0.05)。结论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以奥氮平在病理学改善方面更为显著,但三种药物在服药依从性及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以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服药依从性 药物毒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丞 王奕權 +1 位作者 曹阳光 陈致宇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2083-2086,共4页
目的比较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55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其出院后1个月且病情稳定时服用的治疗药物分为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经典组)45例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非... 目的比较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55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其出院后1个月且病情稳定时服用的治疗药物分为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经典组)45例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非经典组)210例,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分别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SQOL)、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期相比,经典组与非经典组患者在随访2年时PANSS评分及SQOL评分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PANSS及SQOL评分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期相比,在随访2年时,经典组患者PSP评分与基线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经典组患者PSP评分较基线期均有显著性提高;且两组之间PSP评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经典组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经典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疗效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当,并且药物不良反应更少,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转归 随访
下载PDF
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兆峰 庄晓华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取120例首次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利培酮、氨磺必利及齐拉西酮治疗... 目的观察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取120例首次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利培酮、氨磺必利及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临床症状:治疗前,三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量表总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阳性、阴性、病理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组:t=7.642,t=3.695,t=6.239,t=6.927;B组:t=7.669,t=3.3723,t=8.634,t=7.301;C组:t=6.2282,t=3.964,t=4.811,t=6.0732,P均<0.05),但三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静坐不能为三组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尤其A组发生率为25%,高于B组(P<0.05);C组肌张力障碍及嗜睡发生率高于A、B组,分别为12.5%、10.0%(P>0.05)。心率/心电图异常在A组的发生率为22.5%,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口干发生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及病理症状均有改善作用,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0%及87.5%,以利培酮在病理学改善方面更为显著,以氨磺必利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齐拉西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琳 魏晓云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5期2279-2280,共2页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第2、4周末PANS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法 抗精神病药/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帕利哌酮缓释片 齐拉西酮片
下载PDF
妊娠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军 王安奇 朱倩芸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15期5-6,9,共3页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妊娠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指导孕期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0例合并精神分裂症的孕妇作为研究组,根据口服药物的种类不同分为A、B、C、D、E、F共六组,分别服用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妊娠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指导孕期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0例合并精神分裂症的孕妇作为研究组,根据口服药物的种类不同分为A、B、C、D、E、F共六组,分别服用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齐拉西酮。另选2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无妊娠合并症,无长期服药史,无不良嗜好。统计七组研究对象妊娠期间流产、死胎等不良结局及新生儿健康状况,比较组间差异,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妊娠的影响。结果:七组胎儿致畸率、自然流产率、巨大儿、死胎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各组人工流产率和不良结局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六组抗精神病药物单一用药维持妊娠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对子代生长发育影响与健康妊娠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