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on rehabilitation of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 short-term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被引量:3
1
作者 Xue-Lian Chen Xiao-Ting Deng +1 位作者 Fu-Gang Sun Qing-Jun Huang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3年第8期583-592,共10页
BACKGROUND The efficac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therapy(CBGT)for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negat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is established,but more evidence is required.AIM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CBGT ... BACKGROUND The efficac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therapy(CBGT)for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negat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is established,but more evidence is required.AIM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CBGT combined wi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s a treatment for schizophrenia compared wi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lone.METHODS In all,120 schizophrenia out-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CBGT combined wi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r singl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 primary outcomes we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cognitive function,excitatory factor,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 improvements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score.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social function and drug compliance.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BGT combined wi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singl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cognitive functions,excitatory factor,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and social functions.No ot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utcomes was observed.CONCLUSION CBGT combined wi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y be relevant beneficial treatment method in reducing symptoms,cognitive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zophrenia 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Family members Social functions Mental health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下载PDF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co-occurring with psychosis: Systematic review of evidence 被引量:2
2
作者 Antonio Tundo Roberta Necci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16年第4期449-455,共7页
AIM To review available evidence on the use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 for treating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co-occurring with psychosis.METHOD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re... AIM To review available evidence on the use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 for treating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co-occurring with psychosis.METHOD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focusing on CBT treatment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 co-occurring with schizophrenia or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We identified relevant literature published between 2001 and May 2016 through MEDLINE/PubM ed search using as search string("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s" or "obsessive compulsive symptoms") and("schizophrenia" or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or "psychosis") and("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Other citations of interest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from references reported in the accessed articles. The search was limited to studies written in English and carried out in adult patients. A total of 9 studies, 8 case reports and 1 case series, were found.RESULTS The reviewed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CBT is:(1) safe, i.e., does not worsen psychotic symptoms;(2) well accepted, with a discontinuation rate quite similar to that reported for patients with OCD without psychosis comorbidity;(3) effective, with a symptom reduction quite similar to that reported for patients with OCD without psychosis and for SRIs treatment of OCD cooccurring with psychosis; and(4)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OCD induced by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as well as in patients with OCD not induced by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Alcohol/substance use disorder comorbidity and OCD onset preceding that of SCH/SA was predictors of poor outcome. These results are derived only by additional studies with adequate sample size.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use of CBT for OCD in patients with psyc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BSESSIVE COMPULSIVE symptoms schizophrenia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Clozapine
下载PDF
Ear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psychosis
3
作者 Susana Ochoa Raquel López-Carrilero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15年第4期362-365,共4页
The manuscript correspond to an editorial in order to asses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for people with psychosis in the early stages.
关键词 schizophreni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PSYCHOSIS EARLY PSYCHOSI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下载PDF
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牛丹丹 陈玉明 +3 位作者 庄晓伟 陈艳 黄恬蕊 王亮 《中国康复》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自尊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某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由社区精防医师进行随访,干预组由...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自尊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某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由社区精防医师进行随访,干预组由精神科医师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体进行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分别用医学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评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自尊与个人评价等社会心理层面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24周后,干预组PANS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MARS1-4项评分、SSRS评分、R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24周后,干预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MARS1-4项评分、SSRS评分、R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干预有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服药依从性、提升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在线随访干预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社会支持 自尊
下载PDF
心理社会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情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沈峰 杨彦春 +11 位作者 邓红 张树森 张倬秋 陶庆兰 胡咏梅 申文武 邱昌建 耿婷 朱燕 刘善明 吴嘉 孙学礼 《精神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20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例配对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试验组60人,服用抗精神病药配合心理社会干预。对照组仅单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两组分别...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20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例配对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试验组60人,服用抗精神病药配合心理社会干预。对照组仅单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两组分别在入组时、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以及12个月时进行大体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时,试验组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中的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P=0.039)及思维障碍因子(P=0.043)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试验组在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P=0.03)及反应缺乏因子(P=0.018)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个月时,试验组除了阳性量表和思维障碍因子外,其余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试验组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社会干预能更好地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各方面的精神病症状、改善抑郁情绪、提高自知力同时改善大体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理社会干预 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认知领悟治疗和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光海 王玉枝 +4 位作者 温小春 胡清川 孙长友 吕明春 汤光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联合家庭干预和认知领悟治疗法 ,观察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入住我院的 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 :药物加家庭干预加认知领悟治疗 ,对照... 目的 联合家庭干预和认知领悟治疗法 ,观察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入住我院的 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 :药物加家庭干预加认知领悟治疗 ,对照组 :药物加普通心理治疗 ,出院后随访 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 (SDSS)评价疗效 ,观察依从性、复发率和病残率。结果 干预组完全依从性、不依从性、BPRS评分、SDSS评分、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家庭干预和认知领悟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庭干预 认知领悟治疗 依从性
下载PDF
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沈峰 杨彦春 +11 位作者 邓红 张树森 张倬秋 陶庆兰 胡咏梅 申文武 邱昌建 朱燕 耿婷 刘善明 吴嘉 孙学礼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36-237,共2页
目的探索对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合并小组认知行为治疗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方法对总病程少于五年的56名门诊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治疗结合认知心理治疗的试验组(n=28)及单纯使用药物的对照组(n=28),... 目的探索对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合并小组认知行为治疗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方法对总病程少于五年的56名门诊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治疗结合认知心理治疗的试验组(n=28)及单纯使用药物的对照组(n=28),试验组进行5次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及9个月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大体评定量表及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的评估。结果试验组在6月的评定中PANSS总分(P<0.01)、阳性症状得分(P<0.01)、一般精神病理得分(P<0.01)、MADRS得分(P<0.01)的减少量及大体评定得分(P<0.01)得增加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9月的评定中阴性症状量表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也出现了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合并小组认知行为治疗的试验组,在精神病症状,抑郁情绪及大体评定上的改善要优于单纯药物组。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很有前景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治疗 精神病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自杀态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施忠英 曹新妹 +1 位作者 诸海英 高麒 《上海护理》 2007年第6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9月1日—2006年5月31日入院的抑郁症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运...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9月1日—2006年5月31日入院的抑郁症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和自杀态度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icide attitude,QS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入院第3周末及第6周末干预组HAMD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HAMD的总平均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的总平均减分值,入院第6周末干预组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及安乐死的态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态度有着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 认知行为干预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牙周病系统支持治疗阶段患者依从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甘朝兵 陆钰 +2 位作者 吴海珍 王鑫 汪庆胜 《安徽医学》 2011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能否改善患者在牙周病系统支持治疗阶段的依从性。方法将780例就诊的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并记录所有牙的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能否改善患者在牙周病系统支持治疗阶段的依从性。方法将780例就诊的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并记录所有牙的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菌斑指数(PLI)和探诊出血指数(BOP)。结果进入牙周支持阶段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基础阶段治疗后6个月患者复诊行口腔检查,两组间DI-S、CI-S、PLI、BOP阳性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的口腔卫生宣教相比,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更好改善牙周炎患者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维持牙周支持阶段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牙周系统治疗维护阶段 依从性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武宁强 王奇艳 孔莲娥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有持续幻觉和/或妄想等阳性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有持续幻觉和/或妄想等阳性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联合普通心理治疗。观察3mo。于治疗前及治疗3mo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mo末,研究组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6.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4,P<0.05);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治疗3mo末研究组总分、幻觉和思维障碍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总分有显著性下降(P<0.01),但研究组总分、幻觉和思维障碍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阳性症状 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琳 许坤 +2 位作者 岳淑英 刘文果 付凤珍 《护理管理杂志》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领悟治疗和家庭干预,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简明精神病评... 目的探讨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领悟治疗和家庭干预,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治疗依从性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于随访结束时对患者进行掌握精神卫生知识情况评定。结果入组时BPRS、SDSS、ITAQ评分及治疗依从性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观察组BPRS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TAQ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另外,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治愈率、复发率、病残率及患者掌握精神卫生知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认知领悟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而且可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水平及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并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领悟治疗 家庭干预 精神分裂症 康复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地震期间肿瘤患者抑郁和焦虑分析及心理干预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兵 杜小波 +10 位作者 李雪松 廖东彪 刘丽华 郑颖 窦莉 苟绍琼 王玉华 周素兰 段劲峰 吴孝萍 许云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2期13-15,24,共4页
目的评估和分析地震灾害期间在院和离院晚期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地震期间在院晚期肿瘤病人组13例、地震期间撤离医院晚期肿瘤病人组16例进行评定,给予以认知... 目的评估和分析地震灾害期间在院和离院晚期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地震期间在院晚期肿瘤病人组13例、地震期间撤离医院晚期肿瘤病人组16例进行评定,给予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心理干预。结果抑郁发生率:地震期间在院晚期肿瘤病人组为84.6%,地震期间撤离医院晚期肿瘤病人组为81.3%。焦虑发生率:两组分别为76.5%、75%。两组癌症抑郁、焦虑无差异,给予心理干预措施有效。结论地震期间在院晚期肿瘤病人和地震期间撤离医院晚期肿瘤病人存在明显抑郁、焦虑症,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使其生存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晚期肿瘤患者 抑郁 焦虑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秀 楚平华 闫景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5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4例首次发病、经住院治疗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54例,对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4例首次发病、经住院治疗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54例,对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内康复状态评估。结果:2年末研究组BPRS、ITAQ、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症状,降低社会残疾程度,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 精神分裂症 心理疗法 精神病
下载PDF
社区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洪建 舒京平 +3 位作者 黄承保 孙菡 朱颖之 汪四美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9期1-4,7,共5页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及其主要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50例。因各种原因22例患者在观察期脱落,最后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48例、家庭治疗组患者46例、职业康复组患者40例...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及其主要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50例。因各种原因22例患者在观察期脱落,最后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48例、家庭治疗组患者46例、职业康复组患者40例及对照组患者4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共1年;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进行治疗前后评估。结果:1前3组患者治疗后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抑郁、焦虑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SCL-90躯体化、人际因子分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2前3组患者治疗后FBS总分、因子分(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关系)均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与其主要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职业康复均能有效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改善其主要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区康复 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治疗 职业康复 家庭负担 心理健康
下载PDF
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勇 梁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在医院治疗,病例资料完整,诊断明确并配合治疗的抑郁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各50例,参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A组...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在医院治疗,病例资料完整,诊断明确并配合治疗的抑郁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各50例,参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A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研究B组用帕罗西汀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研究B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和研究A组。结论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明确,全面,值得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社会干预治疗 抑郁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雪晶 郭轶 +2 位作者 傅春恋 陈立勇 张志滨 《中国康复》 2013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小组认知行为治疗(GCB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精神分裂症伴有顽固性幻听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组同时合并GCBT,共9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及9个月... 目的:探讨小组认知行为治疗(GCB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精神分裂症伴有顽固性幻听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组同时合并GCBT,共9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及9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听幻觉评分量表(AHR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PANSS及AHR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AHRS评分较治疗6个月后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0.05),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GCBT不仅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顽固性幻听,而且对改善其余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顽固性幻听 小组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若纯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采用音乐疗法与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每组40例,对比其负性情绪[...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采用音乐疗法与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每组40例,对比其负性情绪[焦虑(SAS)、抑郁(SDS)]、社交技能(SSC)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和SSC评分明显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联合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音乐疗法和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还能提升其社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认知行为干预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电休克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婉波 章燕利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3期449-45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电休克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精神分裂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应用电休克进行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电休克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精神分裂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应用电休克进行治疗,研究组在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电休克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效果,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干预 电休克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钱永潮 季庆 +2 位作者 杨雀屏 包炤华 张恒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5期270-271,311,共3页
目的:探讨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干预组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疗程为12个... 目的:探讨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干预组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疗程为12个月,于入组时,6个月后及12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给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Halstead—Retain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B-RC)中的连线测验A和B(TMT—AandTMT—B)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干预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结论:小组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在女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廖有兴 叶开群 车红英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在女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钦州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99例女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9)。...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在女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钦州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99例女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9)。两组住院期间给予相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心理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MMAS-8)、临床症状改善情况(BPRS)及生活质量(SQLS)。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PR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副作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在女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率,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