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tures of Self-Awarenes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1
作者 Iuliia Khomiakova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22年第3期182-190,共9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oncept of “self-awareness” and its main components, and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The specific featu...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oncept of “self-awareness” and its main components, and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The specific features inherent in the self-awareness of people who have schizophrenia are revealed. The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 researchers who studied the features of self-awarenes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by analyzing documentary sources, analyzing the major psychometric scales of the subjects, studying their ideas about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their own psychological space, and analyzing the self-descriptions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zophrenia paranoid schizophrenia SELF-AWARENESS Mental Illness Men-tal disorders
下载PDF
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凡 徐沛琳 +14 位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张婷婷 何燕玲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赵乐胜 吴国平 刘敏 王延军 王继才 高长青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诊断和评估。以18岁和25岁作为精神分裂症早发、中发及晚发的分组界值。采用方差分析、多重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发型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73.8±28.0)和CRDPSS量表总分(11.7±5.4)均为最高。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汉族、首发年龄较早、起病形式较慢等特征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正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47),收入水平和吸烟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负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14)。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更高,女性、受教育水平高、早发病、慢性起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年龄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 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下载PDF
森田疗法门诊操作规则的专家意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江波 王祖承 +27 位作者 崔玉华 路英智 曲伟杰 张海音 毛富强 郄凤卿 施旺红 张勤峰 潘令仪 张玲 李荐中 崔光成 陈统献 马秀青 戎伟 张建军 钟庆芳 张延赤 张伯全 王心蕊 马文有 任清涛 井永法 刘寰忠 于振剑 赵来田 韩天明 韩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森田疗法已诞生100余年,住院森田疗法可操作性强、易掌握,通过4期治疗就可改善许多难治神经症,但更多神经症是在门诊治疗,无法使用住院森田疗法,因此门诊操作专家意见的制定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经国内森田疗法专家多次讨论,... 森田疗法已诞生100余年,住院森田疗法可操作性强、易掌握,通过4期治疗就可改善许多难治神经症,但更多神经症是在门诊治疗,无法使用住院森田疗法,因此门诊操作专家意见的制定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经国内森田疗法专家多次讨论,起草了第1版门诊森田疗法操作的专家意见,制定门诊三阶段的森田疗法操作规则:病因分析阶段,通过森田疗法理论指导,分析发病因素,提高对治疗依从性,降低抵抗;作业阶段,指导患者投入建设性意义行动,实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原则,达到治疗目的;陶冶性格、充实生活阶段,注重正面信息关注,扩大行动范围、内容,提高适应复杂生活的能力,预防因能力不足导致的复发。该规则为国内门诊森田疗法的推广,使更多神经症等心理疾病患者在门诊就可得到森田疗法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森田疗法 神经症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心身疾病
下载PDF
Potential Toxic Effects of Olanzapine on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i>de Novo</i>Paranoi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The Role of Adjunctive Aripeprazol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2
4
作者 Hisham Mohammed Al-Sayed Wafaa Ibrahim Soliman 《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9年第3期91-113,共23页
Background: Approximately 75% of all deaths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are caused by physical illnes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being the commonest cause of death. Factors predisposing people with schizophre... Background: Approximately 75% of all deaths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are caused by physical illnes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being the commonest cause of death. Factors predisposing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to CVD include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im of Work: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in de novo paranoid schizophrenics on olanzapine therapy and the metabolic benefits of addition of aripeprazole, clin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Methodology: 1) Clinical study: 200 Outpatients suffered from de novo paranoid schizophrenia according to 10th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Research Criteria [ICD10 RC]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None of them had any compon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They were maintained on olanzapine [10 - 20 mg]. Patients were assessed clinically, psychometrically using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ANS] and Positive [SAPS] Symptoms and metabolically at base line and after 6 months. Patients who had metabolic syndrome after 6 month of starting olanzapine 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dded regime to maintained olanzapine: Group 1: olanzapine [10 mg/day] + placebo [empty hard gelatin capsule]. Group II: olanzapine [10 mg/day] + aripeprazole [10 mg/day]. 2) Experimental study: 40 male albino rats were randomly equal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Group 1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 standard diet, Group II [olanzapine treated]: received olanzapine at a dose of 0.5 mg/kg/day, Group III [aripiprazole treatd]: received aripiprazole at a dose of 2 mg/kg/day, Group IV [combined olanzapine and aripiprazole treated]: received olanzapine at a dose of 0.5 mg/kg/day combined with aripiprazole at a dose of 2 mg/kg/day orally. The duration of the study was 16 weeks. All treated rat groups were assessed for metabolic parameters, liver enzymes and histopathology. Results: Clinically, after the 6 months of olanzapine treatment [mean dose 12.75 mg],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crease [p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 Olanzapine treatment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risk facto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clin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and its hepatic manifesta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wister rats. Improvements were observed clin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n metabolic measures, liver enzymes and liver histopathology by addition of aripeprazole. Patients on olanzapine therapy must be followed regularly regarding metabolic parameters, hepatic,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morbidity, with urgent interference with early manifestations. It is recommended to check liver enzymes regularly for those patients kept on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 [olanza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ANZAPINE Aripeprazole paranoid schizophrenia Metabolic Syndrome FATTY Liver disease
下载PDF
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杨彩平 黄艺雅 孙伟灿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究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月惠安县疗养院收治的10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康复期接受的不同干预方式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康复护理... 目的:探究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月惠安县疗养院收治的10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康复期接受的不同干预方式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纳入常规康复组(46例),将接受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的患者纳入内观认知组(54例),两组干预周期均为6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症状表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控制情况[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AFE)]及患者配合度。结果:干预后,两组PANSS评分、BPRS评分、SAFE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内观认知组低于常规康复组,两组PSP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内观认知组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观认知组总配合度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可有效控制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提高社会功能和配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内观认知法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临床症状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左侧额叶CT值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病程的相关性
6
作者 冯永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9期644-647,共4页
目的分析左侧额叶CT值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定平顶山市精神病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的12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体检中心12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 目的分析左侧额叶CT值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定平顶山市精神病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的12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体检中心12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均给予头颅CT扫描,比较2组左侧额叶CT值,比较PANSS阳性(PANSS>1分)、阴性组(PANSS≤1分)患者左侧额叶CT值,比较不同病程(<1年、≥1年)组左侧额叶CT值,Pearson分析左侧额叶CT值与PANSS评分、病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左侧额叶CT值较健康组更低(P<0.05)。PANSS阳性组左侧额叶CT值与PANSS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年组左侧额叶CT值与病程<1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额叶CT值与PANSS评分、病程均呈负相关性(r=-0.441、-0.409,P=0.025、0.031)。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额叶CT值异常偏低,左侧额叶CT值与PANSS评分、病程均呈负相关性,可辅助临床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下载PDF
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行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的康复锻炼干预效果研究
7
作者 王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698-700,共3页
目的:观察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在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3例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2... 目的:观察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在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3例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1)。观察者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实施康复锻炼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认知、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在不同干预模式下,观察组的康复依从性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2,P<0.05);观察组干预3、7、14 d时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4、48.584、46.054,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的简易认知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41、49.347、45.253,P<0.05)。结论: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对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康复锻炼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其康复依从性,对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认知、社会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执型精神分裂 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 康复锻炼 依从性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下载PDF
《The Medical Republic》案例分享--为什么全科医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8
作者 Leon Piterman 邱珊娇(译) +1 位作者 黄文静(译) 杨辉(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072-3074,共3页
全科医生需要为患者诊治各种各样的疾病,我们从不挑选疾病和患者。在全科医学的定义中包含了综合性服务(comprehensive care)的概念。即使部分全科医生仍有自己的专科兴趣,我们仍期望我们所服务的人群是未经过挑选的,是不分性别、器... 全科医生需要为患者诊治各种各样的疾病,我们从不挑选疾病和患者。在全科医学的定义中包含了综合性服务(comprehensive care)的概念。即使部分全科医生仍有自己的专科兴趣,我们仍期望我们所服务的人群是未经过挑选的,是不分性别、器官系统或病种的。因此,在我们的服务人群中,也包括了慢性心理疾病的患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
下载PDF
认知功能缺陷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顾筱梅 马瑞 胡小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认知功能缺陷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精神科治疗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我院精神科同期健康体检者11... 目的探究认知功能缺陷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精神科治疗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我院精神科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一般资料问卷、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试(MCCB)、状态自尊量表(SSES)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患者进行调查。用Pearson系数分析认知功能、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用AMOS 22.0构建结构方程,利用偏差矫正非参数百分比Bootstrap进行中介效应验证。结果患者认知功能缺陷(56.17±7.24)分、自尊水平(54.54±5.62)分、社会功能(70.13±3.40)分。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缺陷分别与自尊水平、社会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986、-0.977,P<0.05),自尊与社会功能呈正相关(r=0.982,P<0.05)。Bootstrap中介效应验证结果显示,自尊对社会功能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直接效应为67.00%[95%CI:(0.254,0.542)],同时认知功能缺陷在自尊水平与社会功能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33.00%[95%CI:(-0.017,0.812)]。结论自尊水平可直接影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也可以通过调节认知功能间接影响患者社会功能。护理人员应以积极心理学角度提高患者自尊水平,还可以将认知功能作为切入点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缺陷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自尊水平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 被引量:13
10
作者 蔡庆旗 薛蓉蓉 +1 位作者 翁信会 江开达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3-344,共2页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73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男性49例,女性24例;年龄32a±s12a),给予利培酮1~4mg,po,bid,疗程6wk,以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疗效,以副反...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73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男性49例,女性24例;年龄32a±s12a),给予利培酮1~4mg,po,bid,疗程6wk,以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显效率为47%,有效率为81%。对偏执型及紧张型组的疗效明显优于青春型、单纯型、未定型及其他型组。较多见的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症状和失眠。结论:利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紧张型 偏执型 利培酮
下载PDF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立谦 邓伟 +5 位作者 蒋莉君 黄朝华 陈壮飞 李名立 龚启勇 李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采用优化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比较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方法运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0例偏执型精神... 目的采用优化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比较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方法运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住院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3D T1像扫描。在SPM2平台上,以优化的VBM方法对高分辨T1加权图像进行处理,比较上述研究对象脑灰质体积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右侧颞中回、颞下回,左侧颞上回灰质体积减少,而双侧额下回、双侧屏状核灰质体积增加。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出现灰质体积减少的脑区包括双侧尾状核,右侧颞叶颞上、中、下回,灰质体积增加的脑区包括左侧顶叶中央后回、双侧楔前叶、右侧额上回、左侧扣带回。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相比左侧颞上回、左侧额下回、右侧尾状核体灰质体积增加。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既存在不同脑区的灰质体积的改变,也存在共同的右侧颞叶灰质体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_(300)与记忆功能和精神病理症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微波 陈巧珍 +4 位作者 尹厚民 郑磊磊 俞少华 陈一萍 李惠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指标的变异情况以及与记忆功能和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对30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Cz(中央点)、Pz(顶叶点)电极位置的P300检测和韦氏记... 目的:探讨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指标的变异情况以及与记忆功能和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对30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Cz(中央点)、Pz(顶叶点)电极位置的P300检测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定,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组的精神病理症状。结果:①患者组Cz、Pz点的P300潜伏期分别为(390.6±47.6)ms和(393.3±50.1)ms,均较对照组延长(P<0.01),波幅分别为(7.7±3.4)μV和(8.5±3.9)μV,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0.01);②患者组记忆商数(88.1±10.0)分及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受损明显(P<0.05~0.01);③患者组Cz、Pz点的P300潜伏期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与WMS的记忆商数和再认、再生、触摸、背数因子分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P<0.05~0.01)。结论: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存在记忆功能障碍,P300与WMS结合能够比较客观综合地评估疾病的认知功能。P300潜伏期的延长可能与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损害和记忆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 精神病理症状 记忆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P300 韦氏智力量表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193例暴力行为案例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魏树森 张琪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报道了193例具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并对其犯罪性质,手段,规律进行分析。犯罪以凶杀为主要方式。从疾病分型观察以偏执型为多(50.9%),其次为残留型(21.7%)。作案以被害、嫉妒、关系妄想和幻觉的精神症状为主而造成凶杀行为... 本文报道了193例具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并对其犯罪性质,手段,规律进行分析。犯罪以凶杀为主要方式。从疾病分型观察以偏执型为多(50.9%),其次为残留型(21.7%)。作案以被害、嫉妒、关系妄想和幻觉的精神症状为主而造成凶杀行为。本文指出为了加强预防和减少病人肇事,维护社会治安,应对各类精神病人积极治疗和管理,实行整个社会来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 残留型凶杀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其睡眠主观知觉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志佳 陆志新 +2 位作者 周晓琴 周园园 程灶火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稳定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对自身睡眠状态的主观知觉。方法筛选60名稳定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组,各30例,募集3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主观睡眠... 目的探讨稳定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对自身睡眠状态的主观知觉。方法筛选60名稳定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组,各30例,募集3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主观睡眠,研究组、健康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仪(PSG)监测客观睡眠情况。结果客观睡眠比较,研究组较健康对照组睡眠效率低(P<0.05)、SWS时间短(P<0.05);主观睡眠PSQI比较,研究组较健康对照组睡眠时间长(P<0.05)、睡眠效率低(P<0.05);研究组主-客观比较,研究组主观入睡潜伏期SOL高于客观(P<0.01),总睡眠时间TST低于客观(P<0.05)。结论稳定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人睡眠效率低、慢波睡眠减少;而且对自身睡眠存在错误主观知觉,更多的是抱怨睡眠障碍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睡眠 主观知觉
下载PDF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GRIN1基因-855G/C与-1140G/A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忠杰 丁梅 +4 位作者 庞灏 孙雪菲 邢佳鑫 宣金锋 王保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GRIN1基因启动子区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855 G/C、-1140 G/A遗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结合PAGE法对中国北方汉... 目的探讨GRIN1基因启动子区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855 G/C、-1140 G/A遗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结合PAGE法对中国北方汉族183例健康无关个体和172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GRIN1基因5′端的-855 G/C和-1140 G/A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人群中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并比较两组人群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两组群体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855 G/C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女性和实验组女性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0 G/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及两组女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IN1基因启动子区-1140 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存在相关性;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遗传学因素可能存在性别倾向,可为精神分裂症的司法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司法精神病学 多态现象 遗传 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 GRIN1基因
下载PDF
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丽娟 蔡成华 高素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04-806,共3页
目的:了解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41例(凶杀组)、非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65例(病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测查比较。结果:凶杀组、... 目的:了解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41例(凶杀组)、非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65例(病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测查比较。结果:凶杀组、病例对照组的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9±0.9,5.0±1.0/3.9±0.6,F=27.04,P=0.000),投射、被动攻击、分裂、退缩、躯体化六个条目评分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病例对照组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5.0±1.1/4.5±0.8,P<0.05),反作用形成、同一化条目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5.0±1.4/4.1±1.4,4.9±2.6/3.3±2.0,P<0.01);凶杀组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的被动攻击、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反作用形成评分高于病例对照组(5.5±0.9/5.0±1.2,5.6±0.9/5.0±1.4,P<0.01)。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凶杀偏执型分裂症患者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被动攻击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反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执型分裂症患者 正常人 心理防御机制 凶杀行为
下载PDF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牟英峰 薛志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质子磁共振波谱的特点。【方法】应用H1MRS成像技术,对14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16名正常对照双侧前额叶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r)含量进... 【目的】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质子磁共振波谱的特点。【方法】应用H1MRS成像技术,对14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16名正常对照双侧前额叶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r)含量进行检测,计算NAA/Cr和Cho/Cr的比值。【结果】患者组左右侧、对照组左右侧NAA/Cr、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氯氮平组、利培酮组与正常对照组的Cho/Cr比值以及氯氮平组与利培酮组的Cho/Cr、NAA/Cr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氯氮平组以及利培酮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A/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低。【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后仍然存在前额叶功能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诊断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Stroop实验的fMRI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军 周顺科 +3 位作者 牟云峰 薛志敏 肖恩华 贺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研究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完成注意力Stroop实验时的fMRI特点,探讨其脑功能机制。方法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4例,正常对照组16例,按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进行配对。刺激采用Stroop任务,运用刺激-休息-刺激的模式。分别将两组数据标准化、合... 目的研究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完成注意力Stroop实验时的fMRI特点,探讨其脑功能机制。方法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4例,正常对照组16例,按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进行配对。刺激采用Stroop任务,运用刺激-休息-刺激的模式。分别将两组数据标准化、合并和平均,对两组平均后的脑激活图像的激活区域及激活数目进行比较。结果①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完成有色字和无色字干扰的Stroop实验反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完成有色字干扰Stroop实验错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在有色字干扰Stroop实验下左侧额中回、右侧前扣带皮质脑区激活计数小于对照组(P<0.05),颞叶、右侧额上回脑区激活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③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在两种Stroop实验时脑区激活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有色字干扰Stroop实验时右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脑区激活计数显著多于无色字干扰的脑区激活计数(P<0.05)。结论Stroop实验激活了左右两侧额中回、额下回以及前扣带皮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存在选择性注意障碍,这些障碍可能与左侧额中回、右侧前扣带回皮质以及颞叶脑区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Stroop实验
下载PDF
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及DBH基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作厘 马云 +6 位作者 贺静 毛佩贤 李君 杨雪 马超 李文标 汤宜朗 《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DBH)活性与临床症状及DBH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85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受试者,测定患者的血浆DBH活性、DBH基因(rs1611115和rs1108580)多态性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 目的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DBH)活性与临床症状及DBH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85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受试者,测定患者的血浆DBH活性、DBH基因(rs1611115和rs1108580)多态性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结果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DBH活性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因子分与血浆DBH酶活性均呈负相关(P<0.05)。rs1611115 CC基因型携带者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性症状分低于CT/TT基因型携带者(P<0.05)。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浆DBH活性有关,这可能是由DBH基因多态性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β-羟化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GSK-3β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倩倩 郭小云 +1 位作者 刘迪 曹君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93-1196,共4页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最初发现是糖原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在神经系统中,GSK-3β通过转录激活、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参与神经系统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GSK-3β活性异常引...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最初发现是糖原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在神经系统中,GSK-3β通过转录激活、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参与神经系统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GSK-3β活性异常引起其下游的信号蛋白及基因表达异常,导致与其底物相关的如双极紊乱、精神分裂症、阿尔采末病及疼痛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近年来,GSK-3β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也逐渐成为众多疾病的治疗靶点。该文就GSK-3β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机制做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K-3Β PI3K WNT信号通路 双极紊乱 精神分裂症 阿尔采末病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