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标准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健 陈洪 +2 位作者 苏中华 刘立芬 韩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 (以下简称SFP)与精神分裂症 (以下简称SP)的关系。  方法 对经过二年随访仍维持SFP诊断的 6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并与SP对照。  结果 SFP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 60 3 % )而急性起病 ( 76 5% ) ,情... 目的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 (以下简称SFP)与精神分裂症 (以下简称SP)的关系。  方法 对经过二年随访仍维持SFP诊断的 6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并与SP对照。  结果 SFP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 60 3 % )而急性起病 ( 76 5% ) ,情感交流好 ,对检查合作程度好 ,阳性症状重 ,阴性症状轻 ,破裂性思维、思维贫乏、原发性妄想、情感障碍、意志减退及被动体验少见 ,病程短 ,预后佳。  结论 SFP可作为一个独立疾病单元 ,建议其诊断标准应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点 诊断标准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马震祥 祁曙光 +2 位作者 赵康仁 俞俊洪 包和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 87例分裂样精神病家系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分别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结论 提示分裂样精神病可能存在着不...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 87例分裂样精神病家系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分别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结论 提示分裂样精神病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遗传方式 染色体遗传 多基因遗传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前驱症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林红 王伟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02-203,共2页
本研究探讨前驱症状对分裂样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对30例首次诊断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改诊组)与50例维持诊断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维持组)的前驱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前驱症状的发生... 本研究探讨前驱症状对分裂样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对30例首次诊断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改诊组)与50例维持诊断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维持组)的前驱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前驱症状的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工作学习能力下降。孤僻退缩、讲话离题模糊,不寻常感觉,及怪异想法等的发生率在改诊组显著高于维持组,预示真正的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前驱症状 调查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5种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邦平 李东方 +8 位作者 盛华 赵德山 姜永良 盛杏英 余海鹰 刘龙林 崔庶 孙剑 杨彬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1999年第5期25-27,共3页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分裂样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Zn、Cu、Fe、Ca和Mg含量。结果表明,分裂样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Zn和Mg含量及Zn/Cu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u、Fe和Ca含量及Ca/Mg...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分裂样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Zn、Cu、Fe、Ca和Mg含量。结果表明,分裂样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Zn和Mg含量及Zn/Cu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u、Fe和Ca含量及Ca/Mg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以上5种元素的含量变化与分裂样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情感性精神障碍 微量元素 血清
下载PDF
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P_(300)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宋永斌 郝玉洁 +1 位作者 徐江涛 郝舒亮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通过对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帕罗西汀治疗前后P30 0 的研究 ,探讨PS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符合第 2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 4 6例PSD患者 ,其中脑梗死 2 9例 ,脑出血 17例。治疗前后均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 目的 通过对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帕罗西汀治疗前后P30 0 的研究 ,探讨PS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符合第 2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 4 6例PSD患者 ,其中脑梗死 2 9例 ,脑出血 17例。治疗前后均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 (MMSE)及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事件相关电位 (P30 0 )检测。t -test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均数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治疗后PSD患者P3潜伏期显著缩短 (P <0 .0 1)且波幅显著增高 (P <0 .0 5 ) ;治疗前后PSD患者MMSE具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SD患者的认知损害可能与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抑郁症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芬芳 谭忠林 张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患者防御方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防御方式问卷对96例精神分裂症和84例分裂样精神病症患者进行防御机制的测定,选取影响防御方式的9个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组4个防御因子未...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患者防御方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防御方式问卷对96例精神分裂症和84例分裂样精神病症患者进行防御机制的测定,选取影响防御方式的9个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组4个防御因子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投射、退缩得分精神分裂症高于分裂样精神病(P<0.05,P<0.01),幻想、躯体化得分分裂样精神病组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理想化和否认得分分裂样精神病组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P<0.05,P<0.01)。精神分裂症组成熟防御机制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0.699,P<0.01),与病程呈负相关(r=-0.362,P<0.05),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329,P<0.05);精神分裂症组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与职业呈负相关(r=-0.446,P<0.05);分裂样精神病组的掩饰因子得分与疗效呈正相关(r=0.589,P<0.01),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369,P<0.05)。结论4种防御机制的2组差异不显著,但部分条目2组差异较大,文化程度、病程、职业、住院时间和疗效对防御机制的影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分裂样精神病 防御方式
下载PDF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广剑 张理义 +6 位作者 仲爱芳 余海鹰 孙芳卿 赵汉清 王焕林 胡传荣 王云征 《四川精神卫生》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与 5 -HT2A受体基因T10 2 C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mP -RFLP方法 ,检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和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分裂样精神症患者 5 -HT2A受体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与 5 -HT2A受体基因T10 2 C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mP -RFLP方法 ,检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和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分裂样精神症患者 5 -HT2A受体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但女性分裂样精神病患者A2 A2 基因型频率、A2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精神病家族史分裂样精神病患者A1A2 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 ,5 -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分裂样精神病及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密切相关 ,A1等位基因可能是分裂样精神病发病的风险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分裂性精神病 5-HT2A受体基因 关联 多态性
下载PDF
83例分裂样精神病病人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盛建华 王祖承 +2 位作者 方贻儒 焦传安 都红 《四川精神卫生》 2000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及转归。方法 对 1990~ 1992年首次发病住本院治疗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了随访。结果 共随访了 83例 ,随访间隔首次住院时间为 7.14± 0 .6 8年。发现 36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43 .4% )、4例改诊为情...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及转归。方法 对 1990~ 1992年首次发病住本院治疗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了随访。结果 共随访了 83例 ,随访间隔首次住院时间为 7.14± 0 .6 8年。发现 36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43 .4% )、4例改诊为情感性精神病 (4.8% )。结果提示难以对首次发病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转归预测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猜疑症状较情感性精神病人严重 ,分裂样病人的复发及再住院次数少于前两类病人 :首次发病的病期少于 1个月者较病期超过 1个月者起病快 ,再住院次数少、装相作态症状明显。结论 作者认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种提示良好预后的精神分裂症亚型更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诊断 预后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2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晓波 宋立升 陈熠 《四川精神卫生》 2000年第4期220-221,共2页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 (简称SFP)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对首次入院诊断SFP的 89例患者进行 2年随访 ,分别按照CCMD -2 -R及DSM -IV二种诊断标准作比较。结果 从诊断标准看 ,根据CCMD -2 -R ,改诊SP的 5 4例 ( 6 0 .7% ) ,维持SFP的 31例...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 (简称SFP)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对首次入院诊断SFP的 89例患者进行 2年随访 ,分别按照CCMD -2 -R及DSM -IV二种诊断标准作比较。结果 从诊断标准看 ,根据CCMD -2 -R ,改诊SP的 5 4例 ( 6 0 .7% ) ,维持SFP的 31例 ( 34.8% )。根据DSM -IV ,改诊SP的 48例 ( 5 3.9% ) ,维持SFP的 37例( 4 1.6 % ) ,两种标准间无显著差异。从临床特征看 ,SFP患者与改诊SP患者比较 ,临床不具思维化声 ,维持治疗期疗效好 ,阴性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临床特征 随访 转归 诊断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随访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震祥 俞俊洪 +5 位作者 祁曙光 赵康仁 严善明 刘玉局 包和华 曲洪芳 《四川精神卫生》 1998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转归。方法用前瞻性方法收集分裂样精神病病例并进行随访,将随访后维持分裂样精神病(SFP)诊断的病人和修正为精神分裂症(SP)诊断的病人的各种变量进行比较。结果7073%病例维持SFP诊断,SF...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转归。方法用前瞻性方法收集分裂样精神病病例并进行随访,将随访后维持分裂样精神病(SFP)诊断的病人和修正为精神分裂症(SP)诊断的病人的各种变量进行比较。结果7073%病例维持SFP诊断,SFP与修正为SP两组病例之间在个性特征、急性期时间、症状的结构、疗效、维持治疗时间和剂量、社会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提示SFP和SP两组疾病存在异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临床随访 诊断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的事件相关电位P_(300) 被引量:1
11
作者 戚元丽 马光瑜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个过渡性诊断,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方法 用事件相关电位N_(100)(N_1)、P_(300)(P_3)检测分裂样精神病40例,精神分裂症40例与正常人40例。结果 分裂样组、分裂症组与正常组相比,N_1、P_3潜伏期有显著差...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个过渡性诊断,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方法 用事件相关电位N_(100)(N_1)、P_(300)(P_3)检测分裂样精神病40例,精神分裂症40例与正常人40例。结果 分裂样组、分裂症组与正常组相比,N_1、P_3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5),而分裂样组与分裂症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支持分裂样精神病为精神分裂症亚型的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事件相关电位 N100 P300 诊断
下载PDF
对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头发5种元素含量的研究
12
作者 李东方 余海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38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和101名正常对照组的头发Zn、Cu、Fe、Ca、Mg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头发Zn和Mg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u、Fe和Ca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头发 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13
作者 李植荣 高镇松 +5 位作者 周青 崔诚 吴树跃 陈政雄 王质南 郭婵娥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性改变。方法 对25例分裂样精神病,115例精神分裂症及60例正常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检测 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 原粘度、纤维...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性改变。方法 对25例分裂样精神病,115例精神分裂症及60例正常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检测 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 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都显著高于正常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比较, 除全血粘度(1.0s-1)、血浆压积的改变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外,其余各项无显著差 异。结论 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具有相似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从一个侧面提 示两者可能是同源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脑电地形图分析
14
作者 康来应 成俊祥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24-25,64,共3页
对40例首次发病的分裂样精神例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 BEAM)脑部各区域、各频段功率值对比分析,发现分裂样精神例患者的脑电功率值在双侧额、颞、中确等区域均有慢波频段(δ、θ)功率值增高,... 对40例首次发病的分裂样精神例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 BEAM)脑部各区域、各频段功率值对比分析,发现分裂样精神例患者的脑电功率值在双侧额、颞、中确等区域均有慢波频段(δ、θ)功率值增高,双侧枕区α_1频段功率值增高,双侧枕区均有α_1频段功率值降低。β频段功率值各区域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左、右两半球各对称区域各频段峰值基本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BEAM 功率值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15
作者 李植荣 高镇松 +5 位作者 周青 崔诚 吴树跃 陈政雄 王质南 郭婵娥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对25例分裂样精神病、115例精神分裂症及60例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无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牯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都显...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对25例分裂样精神病、115例精神分裂症及60例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无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牯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都显著高于正常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比较,除全血粘度(1.01/s)、血浆压积的改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以及前者的血小板粘附率高于后者外,其余各项指征相似,说明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具有相似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从一个侧面提示两者可能是同源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脑脊液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研究
16
作者 赵峥 刘庆林 +3 位作者 郭慧蓉 高富莲 刘麦先 李淑英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05-207,共3页
为研究精神分裂症是机能性疾病,还是器质性疾病;后者是先天发育异常,还是后天脑损伤所致,我们选择33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对其脑脊液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进行测定。结果: 1.阴性... 为研究精神分裂症是机能性疾病,还是器质性疾病;后者是先天发育异常,还是后天脑损伤所致,我们选择33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对其脑脊液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进行测定。结果: 1.阴性组、阳性组、对照组脑脊液中的NSE的含量分别为5.27±5.11ng/ml、2.36±1.27ng/ml、1.00±0.74ng/ml。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阴性组、阳性组、对照组脑脊液中MBP的含量分别为0.35±0.49ng/ml、0.49±0.67ng/ml、0.15±0.21ng/ml。三组对照MBP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病例组脑脊液中NSE、MBP有相关性(rs=0.4533,P<0.01),阴性组NSF、MBP有相关性(rs=0.6177,P<0.05)。 研究结果支持分裂样精神病是后天各种因素所致的脑损伤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分裂样精神病 脑脊液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首次发病的分裂样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比较
17
作者 都弘 方贻儒 盛建华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1998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比较分裂样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首次发病时的特点。将首次发病的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分裂样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147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多为急性起病、病前性格外向、病程短、疗效好;精神分裂症患... 比较分裂样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首次发病时的特点。将首次发病的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分裂样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147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多为急性起病、病前性格外向、病程短、疗效好;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为慢性起病、病前性格内向、病程长、疗效差,且两者存在临床症状上的差异。提示两者在病程之外,还存在其他多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奥卡西平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兴奋躁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华强 马永春 +1 位作者 金卫东 卢伟明 《上海精神医学》 2009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治疗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辅助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并以兴奋躁动为主要表现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41),研...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治疗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辅助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并以兴奋躁动为主要表现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41),研究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或齐拉西酮其中之一)联合奥卡西平,对照组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兴奋因子,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分别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有效28例(71.8%),对照组有效26例(65.0%),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28)。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脱落2例和4例。研究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镇静(11例)、便秘(10例)、头晕(7例)、心动过速(7例)等,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14例)、口干(12例)、心动过速(12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7例)等。结论奥卡西平能有效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的兴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精神分裂症 分裂样精神病 兴奋状态
下载PDF
142例住院分裂样精神病随访研究
19
作者 高欢 刘文英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对分裂样精神病的归属进行探讨。方法 将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病例中快速缓解的 82例与非快速缓解的 6 0例进行临床、疗效和预后、疾病转归等方面的追踪随访。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有其自身特点 ,起病急 ,病程短 ,病前有诱因 ,... 目的 :对分裂样精神病的归属进行探讨。方法 将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病例中快速缓解的 82例与非快速缓解的 6 0例进行临床、疗效和预后、疾病转归等方面的追踪随访。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有其自身特点 ,起病急 ,病程短 ,病前有诱因 ,阳性症状为主 ,病情缓解快 ,疗效佳 ,社会功能恢复良好等。但快速缓解与非快速缓解组在一些临床特点尤其疾病转归方面有差异。结论 分裂样精神病是否可以考虑设立为独立疾病单元 ;观察其是否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需较长时间为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快速缓解 非快速缓解 发病诱因 家族史 治疗 病前性格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比较
20
作者 张蓉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11期1120-1121,1124,共3页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为临床积累资料。方法:调查2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组)和43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分裂样组)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并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阳...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为临床积累资料。方法:调查2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组)和43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分裂样组)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并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SAP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裂样精神病组较多为急性起病且多有刺激诱因,除此之外,分裂症组与分裂样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情感、行为、思维和类神经衰弱等方面前驱症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症组除了妄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分裂样组外(P<0.05),其它典型精神症状与分裂样组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BPRS、SAPS、SANS总分及BPRS各因子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驱症状和典型精神症状对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早期识别,有利于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分裂样精神病 前驱症状 精神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