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白参菌发酵茶品质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夏丽飞
陈玫
+4 位作者
蔡丽
杨盛美
李晓霞
陈林波
仝佳音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
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发酵茶和原料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效果一样,小鼠给受试物后观察14天,体重增长,全部存活,最大耐受量(MDT)大于15000 mg/(kg·bw),相当于成人每日平均拟用量6 g[100 mg/(kg·bw)]的150倍,参照急性毒性试验标准,白参菌茶和原料一样属无毒级茶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参菌
发酵茶
品质
安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发酵前后白参菌茶中六种活性成分
被引量:
7
2
作者
梁冬松
王芳
+4 位作者
韦炎冶
黎小梅
陆颖
唐灿美
杨立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4-238,共5页
以绿茶和绿茶与白参菌共发酵茶为研究对象,建立快速同时检测绿茶与白参菌共发酵前后茶叶中的6种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将白参菌与绿茶共发酵,制备白参菌发酵茶。采用WondaSil C 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
以绿茶和绿茶与白参菌共发酵茶为研究对象,建立快速同时检测绿茶与白参菌共发酵前后茶叶中的6种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将白参菌与绿茶共发酵,制备白参菌发酵茶。采用WondaSil C 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A)-0.2%H 3PO 4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5%A→15%A;15~40 min,15%A→25%A;40~45 min,25%A→5%A),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检测茶叶发酵前后的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绿茶经过与白参菌共发酵后,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几乎没有变化,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均大幅下降。6种活性成分在6.25~2000μg/mL下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55~0.9999,检出限在0.3125~1.870μg/mL,绿茶的加标回收率在95.06%~111.06%,白参菌茶的加标回收率在85.06%~118.88%。白参菌与绿茶共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该液相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满足白参菌茶中多种活性成分同时定性、定量检测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参菌
绿茶
白参菌茶
活性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参菌发酵茶品质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夏丽飞
陈玫
蔡丽
杨盛美
李晓霞
陈林波
仝佳音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4期143-146,共4页
基金
景洪市科技三项费项目"白参菌发酵茶工艺研究及开发"(201238)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研发项目"滇红茶品质提升技术研究应用和白参菌发酵茶开发示范"(2015BB011)
+1 种基金
西双版纳州科技计划项目"茶叶种植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2017JKYS02)
云南省人才培养计划(2015HB105)
文摘
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发酵茶和原料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效果一样,小鼠给受试物后观察14天,体重增长,全部存活,最大耐受量(MDT)大于15000 mg/(kg·bw),相当于成人每日平均拟用量6 g[100 mg/(kg·bw)]的150倍,参照急性毒性试验标准,白参菌茶和原料一样属无毒级茶饮品。
关键词
白参菌
发酵茶
品质
安全性
Keywords
schizophyllum communeh
fermented tea
quality
safety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发酵前后白参菌茶中六种活性成分
被引量:
7
2
作者
梁冬松
王芳
韦炎冶
黎小梅
陆颖
唐灿美
杨立芳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4-23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60164)。
文摘
以绿茶和绿茶与白参菌共发酵茶为研究对象,建立快速同时检测绿茶与白参菌共发酵前后茶叶中的6种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将白参菌与绿茶共发酵,制备白参菌发酵茶。采用WondaSil C 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A)-0.2%H 3PO 4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5%A→15%A;15~40 min,15%A→25%A;40~45 min,25%A→5%A),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检测茶叶发酵前后的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绿茶经过与白参菌共发酵后,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几乎没有变化,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均大幅下降。6种活性成分在6.25~2000μg/mL下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55~0.9999,检出限在0.3125~1.870μg/mL,绿茶的加标回收率在95.06%~111.06%,白参菌茶的加标回收率在85.06%~118.88%。白参菌与绿茶共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该液相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满足白参菌茶中多种活性成分同时定性、定量检测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参菌
绿茶
白参菌茶
活性成分
Keyword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schizophyllum communeh
green tea
fermented tea
active ingredients
分类号
O657.72 [理学—分析化学]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白参菌发酵茶品质及安全性研究
夏丽飞
陈玫
蔡丽
杨盛美
李晓霞
陈林波
仝佳音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发酵前后白参菌茶中六种活性成分
梁冬松
王芳
韦炎冶
黎小梅
陆颖
唐灿美
杨立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