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cal Performance of Migrant Schoolchildren with Marginal and Severe Iron Deficiency in the Suburbs of Beijing
1
作者 JIE WANG JUN-SHENG HUO +1 位作者 JING SUN ZHENG-XIANG NI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33-339,共7页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 deficiency of different degree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habitual activity of migrant schoolchildren at the age of 11-14 years. Methods Ninety one randomly selec...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 deficiency of different degree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habitual activity of migrant schoolchildren at the age of 11-14 years. Methods Ninety one randomly selected school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iron status. Iron status including hemoglobin (Hb), serum ferritin (SF), serum iron (SI) and sTfR was determined. 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s included 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VO2max) and maximum work time. Energy expenditure (EE)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were estimated by recording 24-h heart rate (HR). Dietary intake was assessed with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was estimated with frequency and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 Results Severe iron deficiency (IDA) impaired the aerobic capacity and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When fat-free mass (FFM) was considered, VO2max (VO2max/FF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iron-marginal group than in the iron-adequate groups among girls (P=0.02), but such a deference was not found among boys (P=0.28). Aerobic activity and EE at leisu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evere iron deficient group than in the marginal iron deficient and iron adequate groups. Net HR at leisure time was correlated with lib, log SF, body weight, and FFM (P〈0.05). Conclusion The functional effect of iron deficiency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rely on the degree of current iron deficiency. Severe iron deficiency significantly impairs both aerobic capacity and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Iron-marginal deficiency impairs VO2max/FFM in girls, rather than in b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ron deficiency 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Heart rate Energy expenditure Physicalactivity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移对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卓 周睿彤 《晋阳学刊》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子女随迁现象的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均为举家迁移。举家迁移显著增加家庭教育支出,随迁子女数与家庭教育支出显著正相关。家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的举家迁移家庭教育支出显著增加,家中只有男孩...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子女随迁现象的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均为举家迁移。举家迁移显著增加家庭教育支出,随迁子女数与家庭教育支出显著正相关。家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的举家迁移家庭教育支出显著增加,家中只有男孩的家庭教育支出显著高于家中只有女孩的家庭。相比中部和东部,西部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移显著增加家庭教育支出。建议积极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两统一”“同城化”等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切实减轻农民工家庭教育负担;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缩小教育区域化差异;完善户籍制度和流动人口服务体系,衔接城乡有关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促进农民工随迁家庭整体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新生代农民工 举家迁移 随迁子女 教育支出
下载PDF
SPECIAL ISSU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The upbringing and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3
作者 Wang Jin Zhao Ju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3期121-135,共15页
随着过去20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数都把子女留在家乡,部分子女跟随父母到了城市。无论是“留守”还是“流动”,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和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 随着过去20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数都把子女留在家乡,部分子女跟随父母到了城市。无论是“留守”还是“流动”,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和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2006年“珠三角”3000多名农民工的调查资料中反映的有关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方式的分析,理解农民工子女“留守”家乡和“流动”到城市的影响因素,发现在控制了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因素之后,农民工来源地的区域差异仍然是影响他们的子女“留守”或“流动”的重要因素。“地区性壁垒”存在的原因和机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教育 “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 家庭教育模式
原文传递
如何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基于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4
作者 李佳哲 生沁霖 姚继军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本地儿童,城市小学流动儿童更容易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生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较于本地儿童,师生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城市小学教师尤其班主任要更加关注流动儿童,与其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流动儿童家长也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减少流动儿童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尤其言语和关系欺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流动儿童 校园欺凌 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 泛精确匹配模型
下载PDF
社会建构形象何以影响随迁子女入学——基于广州市政策设计过程的分析
5
作者 周雅琳 李霖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是确保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目标群体的社会建构形象是影响政策利益差异化分配的重要因素。基于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文本,尝试分析随迁子女的社会建构形象,并从... 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是确保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目标群体的社会建构形象是影响政策利益差异化分配的重要因素。基于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文本,尝试分析随迁子女的社会建构形象,并从政策利益分配、政策论证策略和政策路径选择三个维度探究社会建构形象如何影响随迁子女入学。研究发现,社会建构形象赋予了相关群体不同水平的利益分配标准,政策设计者综合运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策略,分别为不同群体贴上了“可得”和“不可得”的政策身份标签,并最终通过差异化的政策路径实现了随迁子女内部差异化利益分配结果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子女入学 目标群体社会建构 政策设计 政策身份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2
6
作者 Yuanyuan Chen Shuaizhang Feng Yujie Han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9年第2期168-202,共35页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mass internal migr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e population of children who migrate with their parents to the cities has now reached over 35 million. The education ...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mass internal migr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e population of children who migrate with their parents to the cities has now reached over 35 million. The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pos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China's hukou based educ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first review the policy developments and descriptive studies related to migrant children's education to offer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issue. We then provide in-depth examination of several important quantitative literatures,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children's education, schooling choices of migrant children and their impacts on school performance, peer effects of migrant children in urban public schools. Overall, although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regarding migrant children's education in China, more fundamental policy reforms are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grant children^ education a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level and bey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nt children EDUCATION PUBLIC schoolS migrant schoolS compulsory EDUCATION hukou
原文传递
父母参与对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学校适应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悦 周正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3年第2期81-91,共11页
为厘清父母参与、学校适应与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了解父母参与对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对154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随迁子女的父母参与程度与学校适应水平均有待提高;父母参与可正向预测随迁子女学校适应和学业成绩... 为厘清父母参与、学校适应与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了解父母参与对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对154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随迁子女的父母参与程度与学校适应水平均有待提高;父母参与可正向预测随迁子女学校适应和学业成绩,且学校适应在父母参与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为了提升随迁子女的父母参与程度和学校适应水平,改善学生学业成绩,需要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增强父母可行能力;健全协同育人机制,营创教育“多重影响域”;强化积极心理资本,提升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子女 父母参与 学校适应 家校协同育人 学业成绩
下载PDF
子女随迁与农民工城市创业
8
作者 王桂新 丁俊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9,206,共15页
随着农民工家庭化迁移趋势的不断增强,子女随迁对家庭中父母行为决策的影响日趋普遍,而创业作为农民工在城市中最重要的就业形态之一,是农民工事关生存的重要行为决策。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随着农民工家庭化迁移趋势的不断增强,子女随迁对家庭中父母行为决策的影响日趋普遍,而创业作为农民工在城市中最重要的就业形态之一,是农民工事关生存的重要行为决策。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第一,子女随迁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创业概率,在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选择性偏误等问题后,可以使农民工在城市的创业概率提高33.24%;第二,子女随迁对农民工“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机会型”创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第三,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城市创业的影响机制表现为:子女随迁——增强农民工在城市的身份认同——促进农民工创业;第四,鼓励子女随迁可以获得促进农民工创业和城市社会融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一举数得”之效应。以上发现为促进农民工在城市创业探索了一条新的渠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促进城市社会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女随迁 农民工 创业 “生存型”创业 “机会型”创业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人口流动中的县域教育:变化与困境
9
作者 郭丛斌 何菲 胡禔臻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52,共12页
我国的人口流动呈现出整体上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局部则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省内近距离流动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县域教育受到冲击和挑战。通过调研福建省出县和河北省入县两个县的教育现状,发现出县面临学校数量在乡村消亡、在镇... 我国的人口流动呈现出整体上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局部则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省内近距离流动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县域教育受到冲击和挑战。通过调研福建省出县和河北省入县两个县的教育现状,发现出县面临学校数量在乡村消亡、在镇区聚集;教师流失、新教师缺乏、教师晋升机会渺茫;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多,随迁子女上学的常态是“周中就读-周末回乡”的候鸟式移动的教育困境。入县则面临镇区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城乡学校依旧拥挤;编外教师数量快速增长;随迁子女成为新移民等困境。研究分析认为县域教育的困境根源是教师配备问题:教师的调配速度赶不上人口流动的速度,教师补充的速度也赶不上学校新建的速度,教师需求的速度赶不上社会变化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教育 学校布局 留守儿童及随迁子女 教师缺编
下载PDF
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影响城镇新移民子女的心理适应——基于西南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调查
10
作者 周琴 向中秋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聚焦云贵川渝“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安置人口,从生活满意度、自尊和心理问题三个维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移民子女的心理适应及其影响因素开展调查。研究发现,与非移民相比,移民子女表现出较低的生...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聚焦云贵川渝“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安置人口,从生活满意度、自尊和心理问题三个维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移民子女的心理适应及其影响因素开展调查。研究发现,与非移民相比,移民子女表现出较低的生活满意度和自尊水平,但并未报告更多的心理问题,整体呈低度适应。移民子女的心理适应存在显著性的性别、民族、学段、家庭SES、搬迁时间等群体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功能、学校环境、社区支持均对移民子女的心理适应呈显著性影响,且三者形成有效合力可产生增幅效应。鉴于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在发挥自身独特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协同联动,以提升移民子女的心理韧性,增强其对新异文化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移民子女 心理适应 家校社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农民工子弟适应行为与群体亚文化——北京市W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亚文化的一个解释框架
11
作者 高雪莲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99-107,119,共10页
通过对“W校”班级日常的调查,总结了在学校规训权力下,学生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作为“抵抗”的“反学习、反规范文化”、实现个人归属感的“小集团文化”和被主流制度“收编”的“积分交换文化”。社会和学校为学生设定了“分数至上... 通过对“W校”班级日常的调查,总结了在学校规训权力下,学生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作为“抵抗”的“反学习、反规范文化”、实现个人归属感的“小集团文化”和被主流制度“收编”的“积分交换文化”。社会和学校为学生设定了“分数至上”的目标,但并未在制度上为其提供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手段。在默顿的紧张理论视域下,这种目标与手段的结构性断裂导致了学生的认同危机。学生通过建构一系列适应行为(遵从、敷衍、抵制、对抗)以缓解焦虑,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群体亚文化。学校教师通过“素质评价”对“子弟们”加以标签化,加剧了“既定目标”与“实现手段”的背离。为改善农民工子弟的受教育情况,实现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协作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结构性断裂 适应行为 学生亚文化
下载PDF
异地中考政策限制是否影响了随迁子女教育支出?--基于2019年千村调查及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陈博欧 沈亚芳 +2 位作者 胡雯 黄维盛 张锦华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101,共11页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千村调查数据和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研究考察了异地中考政策限制及不同限制类型对随迁子女教育支出的影响,探讨了其与随迁子女群体内部教育公平的联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及影响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千村调查数据和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研究考察了异地中考政策限制及不同限制类型对随迁子女教育支出的影响,探讨了其与随迁子女群体内部教育公平的联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及影响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异地中考政策限制对随迁子女家庭各类教育负担率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显著抑制了随迁子女的扩展性教育支出,而对教育总支出及基础性教育支出均无显著影响;第二,随着异地中考政策的限制程度不断提高,政策限制对随迁子女扩展性教育支出的抑制作用则越显著;第三,政策限制对扩展性教育支出的抑制作用在女孩、非独生子女、低认知能力子女、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等“相对弱势”群体中更为显著;第四,政策限制在长期内降低了家庭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在短期内则直接限制了父母对子女的学业重视程度,进而减少对子女的扩展性教育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中考政策 随迁子女 教育支出 教育期望 学业重视程度
下载PDF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的“流动性”需求模型与供给生态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树涛 李彦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63,共14页
深具“固态性”的教育供给如何与儿童“流动性”的教育需求有效对接,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治理中的重要议题。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探索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流动性”需求模型,将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的“流动性”需求提炼为建立在... 深具“固态性”的教育供给如何与儿童“流动性”的教育需求有效对接,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治理中的重要议题。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探索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流动性”需求模型,将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的“流动性”需求提炼为建立在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医院、大众传媒等各层次主体共同支持的基础上,分为抉择期、入学期、融入期、发展期或再流动期五个阶段,分别对应决策支持与教育衔接、安居与入学、情感支持与情感教育、“儿童友好型”公共服务、重构教育网络五种需求,并明确“流动性”是一种社会化主体共同建构的关系实践过程,具有建构性、多层性、复杂性、动态性和主体性的特征。为了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的“流动性”供给,应扎实筑牢流动决策支持与教育衔接阵地,科学构筑学前随迁子女安居与入园支持,多维建构学前随迁子女的情感保障,全面联动营造“随迁子女友好型”教育服务,积极重铸学前随迁子女教育网络,以期构建兼具针对性、跟进性、阶梯性、贯穿性的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流动性”供给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随迁子女 学前教育 需求 流动性
下载PDF
城镇化中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适应性研究:基于分层线性分析
14
作者 徐璐 谢瑶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6-125,128,共11页
本研究基于对来自4个城市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及其所在班级的第一手调查数据,运用两水平分层线性模型,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影响随迁子女学习适应性的因素主要来自学生个体及其家庭,其次是... 本研究基于对来自4个城市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及其所在班级的第一手调查数据,运用两水平分层线性模型,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影响随迁子女学习适应性的因素主要来自学生个体及其家庭,其次是班级因素。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随迁子女所在学段、人际互动状况、家长教育参与对其学习适应性有显著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度也对随迁子女学习适应有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父母合理安排迁移决策,高度重视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教师提高对随迁子女的接纳度,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是提高随迁子女学习适应性,同时推动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与社会融合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工随迁子女 学习适应性
下载PDF
迁入地方言能力与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
15
作者 贺光烨 蔡楚芸 《当代青年研究》 2023年第2期85-99,共15页
随着普通话的高度普及,迁入地方言是否仍会影响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争议。文章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的数据,探讨了当地方言能力和流动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迁入地方言能力的强弱对其... 随着普通话的高度普及,迁入地方言是否仍会影响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争议。文章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的数据,探讨了当地方言能力和流动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迁入地方言能力的强弱对其学业适应没有影响,但会显著影响其心理适应,尤其是自我认知层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此外,中介检验显示,方言能力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部分是通过影响流动儿童的人际适应和学校归属感来实现的。以上研究发现证明了迁入地方言能力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不同方面存在差异性影响,并解释了其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方言影响 学校适应 心理适应 社会融入
下载PDF
自我肯定对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杨继龙 陈刚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91-97,共7页
当面临威胁时,自我肯定是一种促使自我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心理建构策略。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肯定与威胁无关领域中的自我价值来维护自我完整性。当前关于自我肯定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自我肯定的内涵与实验操纵、效应、机制与养成等主要维... 当面临威胁时,自我肯定是一种促使自我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心理建构策略。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肯定与威胁无关领域中的自我价值来维护自我完整性。当前关于自我肯定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自我肯定的内涵与实验操纵、效应、机制与养成等主要维度。作为影响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心理因素,自我肯定对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提升以及个人全面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自我肯定可以有效拓展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所有年轻人追求梦想和拓展生命的维度、广度、深度,其要点在于促使农民工子女正面健康地认识自己,专注于学业任务本身进而理解他人和适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肯定 农民工子女 学业成绩
下载PDF
机遇与挑战:抗逆力视角下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入社工实务研究
17
作者 何繁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188-191,共4页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进行,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在成长关键期,随迁子女脱离原有的生存环境,前往资源及办学条件更好的城市学习生活,又能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但就分析看来,随迁子女短期内难以适应教学改变,...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进行,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在成长关键期,随迁子女脱离原有的生存环境,前往资源及办学条件更好的城市学习生活,又能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但就分析看来,随迁子女短期内难以适应教学改变,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影响在校行为表现等,难以融入教育环境,使随迁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处于劣势。随迁进城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本研究以抗逆力理论为介入视角,以F市某随迁子女小学为研究地点,通过在校内开展学校社工服务,帮助随迁子女实现教育融入,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力 教育融入 学校社工 随迁子女
下载PDF
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从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和学习投入角度分析 被引量:69
18
作者 蔺秀云 王硕 +1 位作者 张曼云 周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47,共7页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父母教育投入与自己的学习投入、学业表现上,三类儿童存...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父母教育投入与自己的学习投入、学业表现上,三类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公立学校本地儿童在父母教育投入上得分最高,而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自己学习投入和学业表现上得分最高,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各项得分都最低;(2)三类儿童自己的教育期望与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显著高于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3)教育期望差和父母教育投入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期望差越大,父母教育投入越多,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越好;(4)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在教育期望差、父母教育投入和自己的学业表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教育期望差 父母教育投入 子女学习投入 子女学业表现
下载PDF
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与上海城市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尹小俭 贾立强 +1 位作者 高向东 郭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69,86,共5页
以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及上海城市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与上海城市学龄儿童在身高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体重均值明显低于上海... 以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及上海城市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与上海城市学龄儿童在身高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体重均值明显低于上海城市学龄儿童,上海城市学龄儿童的BM I值显著高于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在身体素质方面,上海城市学龄儿童柔韧素质、协调性素质总体好于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而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下肢力量、爆发力总体好于城市儿童;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显著低于上海城市学龄儿童,但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男生的超重肥胖率同样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城市儿童 体质 生活习惯
下载PDF
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7
20
作者 黄祖辉 许昆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108-114,共7页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包括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两个方面。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具有多元性,除了因户籍制度造成的“上学难”外,还体现在流动儿童聚集地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分布不一致性、流动儿童学习过程的不连续性;流动儿童...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包括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两个方面。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具有多元性,除了因户籍制度造成的“上学难”外,还体现在流动儿童聚集地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分布不一致性、流动儿童学习过程的不连续性;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农民工在城市较差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大部分留守儿童短期内无法结束其留守状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教育与技能水平决定了其工资报酬水平,但目前农民工整体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都较低,大多数未受过职业技术培训,且对今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不高。本文针对以上问提出了对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农民工 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