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motin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Human Rights Theory 被引量:1
1
作者 LUO HAOCAI president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1年第6期2-3,共2页
This year marks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 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s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said, for the past 90 year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the Chinese people hav... This year marks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 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s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said, for the past 90 year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ccomplished the three missions of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up. During the process,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have opened a new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med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C s Human Rights theory Promotin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hina innovation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S-曲线法则分析企业生命周期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德林 曹然然 于慧伶 《科技创业月刊》 2016年第23期144-146,共3页
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对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TRIZ理论的S曲线法则针对技术系统的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可以看做一个技术系统。本文在TRIZ理论的S-曲线法则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企业... 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对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TRIZ理论的S曲线法则针对技术系统的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可以看做一个技术系统。本文在TRIZ理论的S-曲线法则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研究每个阶段的特点,判定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最后提出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应该怎样创新才能保持企业活力,促使企业发展呈阶段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生命周期 TRIZ理论 s-曲线法则 创新
下载PDF
高等教育、区域创新能力与数字经济发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俊华 万洋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52,共13页
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定位和资源配置,并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高等教育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 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定位和资源配置,并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高等教育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是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正向影响效应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然稳健;区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驱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有效机制;高等教育对数字经济的贡献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未来我国应彰显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高校力量,通过探索数字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差异化产学研融合策略以及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等举措,加快构建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经济 创新能力 熊彼特创新理论 中介机制模型 工具变量法 熵值法
下载PDF
S-O-R框架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潘朝阳 杨晶 翁灏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为探究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内生动机,检验了TPB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和S-O-R模式理论在创新创业领域的运用,并基于过往研究成果,添加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特质和创业自我效能等潜在变量,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研究表明:创... 为探究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内生动机,检验了TPB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和S-O-R模式理论在创新创业领域的运用,并基于过往研究成果,添加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特质和创业自我效能等潜在变量,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和创业特质通过刺激创业自我效能驱动大学生产生创业行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通过创业意愿产生中介效应驱动大学生产生创业行为;感知行为控制则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直接正向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意愿 TPB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s-O-R模式理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服装制造业绿色创新微观驱动机制和优化路径——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和GSCM战略的分析
5
作者 孙洪哲 魏岚 贾冀南 《管理工程师》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在我国ESG评价体系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我国服装制造业绿色创新仍面临政策扶持不足、GSCM参与度低、组织结构的“非绿色化”及绿色消费环境欠缺等诸多困境,从而导致其ESG表现欠佳。以熊彼特创新理论为基础,从ESG驱动下的GSCM战略视角出发... 在我国ESG评价体系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我国服装制造业绿色创新仍面临政策扶持不足、GSCM参与度低、组织结构的“非绿色化”及绿色消费环境欠缺等诸多困境,从而导致其ESG表现欠佳。以熊彼特创新理论为基础,从ESG驱动下的GSCM战略视角出发,分析了推动我国服装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多方驱动机制,并从完善绿色产品的财税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绿色企业组织结构及营造绿色消费社会氛围四个维度提出我国服装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具体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彼特创新理论 GsCM战略 绿色创新 驱动机制 服装制造业
下载PDF
Information Models for Forecasting Nonlinear Economic Dynamics in the Digital Era
6
作者 Askar Akaev Viktor Sadovnichiy 《Applied Mathematics》 2021年第3期171-208,共38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 adequat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long-term forecasting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digital age (2020-2050). In addition, the task was to develop a model ...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 adequat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long-term forecasting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digital age (2020-2050). In addition, the task was to develop a model for forecast calculations of labor productivity in the symbiosis of “man + intelligent machine”, where an intelligent machine (IM) is understood as a computer or robot equipped with elemen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s well a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as a wh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it was shown that in order to implement its goals the Schumpeter-Kondratiev innovation and cycle theory on forming long waves (LW)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fluenced by a powerful cluster of economic technologies engendered by industrial revolutions is most appropriate for a long-term forecasting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Solow neoclassical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synchronized with LW, gives the opportunity to forecast economic dynamics of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countries with a greater precision up to 30 years, the time which correlates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LW. In the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age, the key role among the main factors of growth (capital, labour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played by the latter. The authors have developed an information model which allows for forecas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asing on growth rates of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in economics. The main regimes of producing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eras of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economies, are given in the article, as well as the Lagrangians that engender them. The model is verified on the example of the 5<sup>th</sup> information LW for the US economy (1982-2018) and it has had highly accurate approximation for bo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A number of new result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developed information models for forecas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forecasting trajectory of economic growth of developed countries (on the example of the USA) on the upward stage of the 6<sup>th</sup> LW (2018-2042), engendered by the digital technologies of the 4<sup>th</sup>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given. It i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symbiosis of human and intelligent machine (IM) is the driving force in the digital economy, where man plays the leading role organizing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utual work. Authors suggest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alculating labour productivity in the digital economy, where the symbiosis of “human + IM” is widely used. The calculations carried out with the help of the model show: 1) the symbiosis of “human + IM”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lets to realize the possibilities of increasing work performance in the economy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technologies;2) the largest labour productivity is achieved in the symbiosis of “human + IM”, where man labour prevails, and the lowest labour productivity is seen where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work is performed by IM;3) developed countries may achieve labour productivity of 3% per year by the mid-2020s, which has all the chances to stay up to the 204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chumpeter-Kondratiev innovation and Cycl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low Neoclassical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Information Model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ymbiosis of “Human %PLUs% Intelligent Machine” Labour Productivity in the symbiosis of “Human %PLUs% IM”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下载PDF
三螺旋理论下“S-U”共创教学策略研究
7
作者 曾本友 曾茂林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第1期99-105,共7页
教学策略,既包括指导教师行为的理论知识策略,又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具有“理—实”一体化特征。由于两种教学策略语言表征和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非同一个体的转化障碍。需要借鉴“政府—企业—科研”协同创新的三螺旋理论,来组成... 教学策略,既包括指导教师行为的理论知识策略,又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具有“理—实”一体化特征。由于两种教学策略语言表征和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非同一个体的转化障碍。需要借鉴“政府—企业—科研”协同创新的三螺旋理论,来组成“中小学名师—教研员—高校教师”共创教学策略团队,以破解其相互转化障碍。根据三螺旋理论的自反机制,三者间形成了共创教学策略的利益旨趣动力,以个体作用于团队的创新机制,启发团队创新教学策略的思路。按照三螺旋的集成机制,团队异质成员间借助讲座、讨论等方式进行显隐知识交流,以集思广益方式生成团队共创的教学策略。根据非线性机制,三类主体间再以其具身经历为基础嵌入对方知识,生成特定情境中的教学策略新认知,形成各取所需的教学策略行为模式或理论体系。“S-U”三螺旋共创教学策略的知识生产方式,在深化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基础上,以三层网联组织创新和细分研究团队的方式,按照能力同构匹配的耦合机制,以多节点、多层次的知识生产模式Ⅲ进行教学策略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s-U”共创 教学策略创新 田野研究
下载PDF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科技合作创新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大科技项目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蒋兴华 李泽龙 范心雨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6-96,共11页
论文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引起科技合作自组织系统涨落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起由外部环境、资金条件两个外涨落因子和组织机制、科研团队、项目负责人三个内涨落因子组成的影响因素体系。通过探究自组织系统演化机理,构建出创新系统自... 论文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引起科技合作自组织系统涨落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起由外部环境、资金条件两个外涨落因子和组织机制、科研团队、项目负责人三个内涨落因子组成的影响因素体系。通过探究自组织系统演化机理,构建出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凸显系统自组织程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例,利用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验证,结果发现明确的政策导向、持续的产业需求和稳定的资金支持有助于科技项目这一自组织形式保持“开放与非平衡态”的特征,同时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是自组织的根本动力,即合理的组织实施机制、能力超群的项目负责人以及配合默契的科研团队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推动创新活动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创新 重大科技项目 创新绩效 影响因素 自组织理论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构型规律与演化机制研究
9
作者 杨一帆 潘君豪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8-108,共11页
加快建设高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建成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提炼解释不同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构型差异的组态模型,以全球96个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案例样本,结合NCA和fsQCA方法挖掘发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存在普遍的构型规律... 加快建设高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建成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提炼解释不同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构型差异的组态模型,以全球96个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案例样本,结合NCA和fsQCA方法挖掘发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存在普遍的构型规律与共性演化机制:①能级提升需满足前因条件必要发生的先后次序并达到相应水平,30%、40%、50%和80%的科创能级依次需要7%的创新环境条件、1.7%的人才集聚条件、0.7%的基础研究条件和27.6%的创新产业条件,政府驱动条件不存在瓶颈,始终贯穿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领域与全过程;②识别出高能级支配型场景驱动产研融合路径和枢纽型场景支撑创新路径、政府驱动场景营创路径、知识策源创新路径、人才集聚知识创新路径,以及非高能级潜力型政府强势主导路径和节点型政府支持人才高地建设路径、创新土壤培育路径,从正反两方面验证“科技-产业-科技”路径组合闭环是建成高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标志;③4种能级构型对应8条关键路径,揭示单因素主导驱动、双因素均衡驱动和多因素共生驱动三重科技创新中心能级进阶演化机制。据此,提出中国建设不同层级、接续进阶的科技创新中心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生态理论 构型规律 演化机制
下载PDF
科技经济融合机制与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科创中国”多案例分析
10
作者 韩凤芹 马婉宁 陈亚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8-58,共11页
科技经济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2020—2021年19个“科创中国”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其它调研材料为补充,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3个维度出发,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借... 科技经济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2020—2021年19个“科创中国”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其它调研材料为补充,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3个维度出发,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借助NVivo11软件辅助编码,探索科技经济融合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科技经济融合存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市场主导资源融通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机制,三大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为资源对接、平台搭建和生态营造这3条可选择的路径提供机制保障,以促进科技需求和供给有效对接,为科技经济融合提供系统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经济融合 “科创中国”平台 扎根理论 创新生态系统
下载PDF
Evolut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 Best Practices and Insights to Improve NPD Performance in SMEs
11
作者 Hamsa Thota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3年第1期145-164,共20页
Product innovation practices are documented in the historic 1968and 1982Booze,Allen&Hamilton(BAH)studies followed by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ssociation’s(PDMA)four longitudinal best practices/comp... Product innovation practices are documented in the historic 1968and 1982Booze,Allen&Hamilton(BAH)studies followed by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ssociation’s(PDMA)four longitudinal best practices/comparat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tudies(CPAS)conducted since the 1990s.These significant NPD best practices benchmarking studies are review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evolut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 practices during 1968-2012.The widening gap in share of profits from new products between the best NPD firms and the rest in 2012informs us that the Schumpeter’s theory of innovation is still relevant in current markets.The PDMA 2012CPAS found that in Asia,small enterprises were not very proficient in NPD.Where as large Asian enterprises needed 7ideas for one commercial success in line with the proficiency of North American enterprises,small Asian enterprises needed 18ideas for one commercial success.A key insight for small Asian enterprises from 2012PDMA CPAS is that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strive to become the"best"than endeavoring to int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new products each year.Insights to improve NPD performance in SMEs are offered along with a systematic framework to achieve successful product innovation.SMEs can begin their improvement effort with self-assessment utilizing the three organizing principles for NPD and eight action categories outlined in the Thota framework for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PD best practices NPD BENCHMARKING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tudy PRODUCT innovation schumpeters theory of innovation systematic FRAMEWORK for innovation Thota FRAMEWORK for innovation
原文传递
创新: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观——关于创造观与创新观的思考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文化 江河海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认为“创新概念经历了“创造新东西”、“经济学内涵”和“整合”论三个阶段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 ,并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概括为由三个部分构成的有机体系。作者通过“创新理论在我国”演变过程的考察 ,认为我国许多人一直是... 本文认为“创新概念经历了“创造新东西”、“经济学内涵”和“整合”论三个阶段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 ,并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概括为由三个部分构成的有机体系。作者通过“创新理论在我国”演变过程的考察 ,认为我国许多人一直是仅仅从技术学上来理解“创新”概念 ,并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阻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劣根性 ,以及当前盛行“等同”论的思想渊源。最后论述了“等同”论与新时代文明要求的相悖不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观 创新观 熊彼得创新理论 文明 “等同”论 科技发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科技中介服务链与创新链的共生耦合:理论内涵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39
13
作者 蔺雷 吴家喜 王萍 《技术经济》 CSSCI 2014年第6期7-12,25,共7页
从创新链的角度研究科技中介服务链,提出科技中介服务链与创新链的共生耦合理论,揭示科技中介服务主体与创新主体的共生关系,阐述科技中介服务活动与创新活动的耦合特性,探讨相关的政策内涵。
关键词 科技中介服务 服务链 创新链 创新服务 共生理论 耦合理论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形成与转化 被引量:18
14
作者 高良谋 李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6-104,共9页
本文以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通过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进行线性分拆,将"熊彼特假设"和倒U关系的争议在同一个分析框架内进行解说。并以中国工业企业1991-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 本文以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通过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进行线性分拆,将"熊彼特假设"和倒U关系的争议在同一个分析框架内进行解说。并以中国工业企业1991-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不仅得到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结论,而且得到了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几组线性关系。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表明大企业的组织惯性对技术范式具有锁定效应,从而有利与企业的定向性技术创新,而竞争性的市场是使得小企业不断进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倒U关系则是企业规模对这两种技术创新影响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熊彼特假设 倒U关系
下载PDF
熊彼特及其新熊彼特主义学派关于创新-经济周期研究的述评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希敬 胡维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4,共5页
创新理论是解释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熊彼特及其主流新熊彼特主义学者的创新理论为依据,考察了他们以创新解释经济周期的逻辑发展过程,并扼要评论了他们的理论贡献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 熊彼特 新熊彼特主义学者 创新理论 创新蜂聚 经济周期
下载PDF
苏州市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现状及供给预测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建玲 刘思峰 +1 位作者 邱广华 米传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科技创新人才是人才队伍中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作用的特殊群体,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数量和质量。现阶段苏州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上已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其它省市的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 科技创新人才是人才队伍中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作用的特殊群体,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数量和质量。现阶段苏州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上已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其它省市的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在界定科技创新人才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苏州市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现状,用灰色GM(1,1)模型对苏州市科技人才供给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实现预测目标的政策建议,以便为科技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供给 灰色系统理论 人才预测
下载PDF
熊彼特创新经济学视角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文超 李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大变革、中国经济新旧常态转换的历史时期,赋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有的历史使命: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理解"创新驱动"成为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以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坚持有机、系统、开放的动态... 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大变革、中国经济新旧常态转换的历史时期,赋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有的历史使命: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理解"创新驱动"成为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以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坚持有机、系统、开放的动态衍化观的熊彼特创新经济学为理解创新驱动进而理解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科学的视角。在熊彼特创新经济学视角下,创新驱动的含义是推动生产要素向上流动;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破除约束、提供保障,构建能促进创新、推动生产要素向上流动的创新体系;改革中政府的职能,一是完善市场,二是弥补市场;改革的根本性质,是促进创新、推动要素向上流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运用熊彼特创新经济学的思维可以解开人们对供给侧改革在认识上的一系列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 熊彼特 创新经济学 创新驱动
下载PDF
历史上的五次经济长波——基于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则荣 屈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9,205,206,共13页
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长波周期假说是最早描述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熊彼特在经济周期理论中从多个方面对长波的形成原因和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说明,认为在经济长波中技术创新是根本原因,“四阶段”模式是运动轨迹,“三周期嵌套”模式是内... 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长波周期假说是最早描述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熊彼特在经济周期理论中从多个方面对长波的形成原因和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说明,认为在经济长波中技术创新是根本原因,“四阶段”模式是运动轨迹,“三周期嵌套”模式是内在循环,外部变化是影响因素。基于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和新熊彼特学派理论,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历史上的五次经济长波,可以发现每次长波的上升和下降都有相似之处,即长波的繁荣都由重大技术创新所推动,长波的衰退都由技术创新的衰竭所导致,而五次长波从繁荣到衰退的“拐点”也必然由股市泡沫的破裂所引发。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之时,特别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冲击下,中国应该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技术创新 五次经济长波 疫情
下载PDF
创新驱动增长模式的共协理论分析:以中兴通讯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照华 刘建华 +2 位作者 刘爽 陈禹 赵帅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0,共6页
依据共协理论,以投资与创新的共协关系为基础,建立中兴通讯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研究发现中兴通讯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基于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优势的、国际化的、创新驱动的持续高增长模式;进而计算出各因素的边际收益,并建立中兴通... 依据共协理论,以投资与创新的共协关系为基础,建立中兴通讯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研究发现中兴通讯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基于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优势的、国际化的、创新驱动的持续高增长模式;进而计算出各因素的边际收益,并建立中兴通讯专利技术及其知识产权的成本测算模型、专利的市场价值模型、最优专利量模型以及创新周期的DSGE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协理论方法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创新驱动 专利的市场价值模型 最优专利量模型 DsGE模型
下载PDF
数字货币:货币本质的延续与颠覆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宁华 戴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52,共10页
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下,数字货币迅速发展起来,各国竞相开发和采用数字货币。研究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优化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框架、普及数字货币应用和应对全球金融变革的必然要求。研究发现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 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下,数字货币迅速发展起来,各国竞相开发和采用数字货币。研究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优化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框架、普及数字货币应用和应对全球金融变革的必然要求。研究发现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基于马克思和希克斯的信用观分析,提出数字货币是一种新型的、更强的信用工具的观点,因此数字货币是货币本质的延续。同时,基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货币记忆论提出,数字货币在技术、特性、形态和功能上对货币的本质进行了变革,颠覆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数字货币具有记忆的特征,在未来数字货币广泛采用的背景下,将更加能够显示出“货币就是一本大账簿”的特征。总之,数字货币是货币本质的延续与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货币本质 货币职能 熊彼特创新理论 货币记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