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玉米普通锈病(Puccinia sorghi Schw)侵染生活史及初侵染源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贾菊生 胡守智 +2 位作者 马德英 黄全生 陈勋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38-2244,共7页
【目的】研究玉米普通锈病在新疆自然的生境条件下,个体发育中各个孢子世代的生物表现型及其初侵染源形式。【方法】采集玉米普通锈病孢子,分析夏孢子和冬孢子存活能力,并将病原菌接种于玉米上观察发病情况。【结果】菌初侵染时期和整... 【目的】研究玉米普通锈病在新疆自然的生境条件下,个体发育中各个孢子世代的生物表现型及其初侵染源形式。【方法】采集玉米普通锈病孢子,分析夏孢子和冬孢子存活能力,并将病原菌接种于玉米上观察发病情况。【结果】菌初侵染时期和整个夏季所生成夏孢子堆的生物特性,只是为病原在寄生生活周期内营扩大再侵染的繁殖用。夏孢子的萌发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0.829℃,最适温度为14.922.4℃,温度在10℃以下萌发终止。玉米收割后,夏孢子在寄主基质上可残生时间约在55 d以内,至11月26日检验其活性时,发现许多夏孢子体内的颗粒体已消耗殆尽,形成透明的空腔,有的则失去光泽,呈现淡灰褐色,丧失了发芽能力,鉴此看出该病夏孢子抗逆性很差,不能逾越新疆漫长严酷的寒冬。研究还发现,临秋时节,玉米病体上出现一种深锈褐色的休眠夏孢子堆的菌态,此菌态有强劲抗逆性的特异功能,在持续2个多月零下2024℃的寒冬期后,仍具有正常的萌发力和对寄主侵染的致病毒性。【结论】在新疆的冬季,玉米普通锈病是以休眠夏孢子堆作为越冬世代,而且是玉米在生产中感染锈病唯一的初次感染源。该病冬孢子世代在新疆的侵染生活史上并无实质性的病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PUCCINIA sorghi schw 生活史 初侵染 夏孢子 冬孢子 休眠夏孢子
下载PDF
白秃马勃菌油化学成分分析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皓 朱峰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为了分析白秃马勃菌油化学成分并评价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利用乙醚为萃取剂,通过连续回流渗漉提取法从白秃马勃中得到粗脂肪,粗脂肪经硅胶短柱进一步纯化后得到菌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秃马... 为了分析白秃马勃菌油化学成分并评价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利用乙醚为萃取剂,通过连续回流渗漉提取法从白秃马勃中得到粗脂肪,粗脂肪经硅胶短柱进一步纯化后得到菌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秃马勃菌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菌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白秃马勃粗脂肪得率为9.49%,菌油得率为0.28%。经GC-MS分析,白秃马勃菌油中共鉴定出49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总菌油的73.562%,其主要特征化学成分为6种脂肪酸及其酯类衍生物,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有4个,分别是反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顺式-13-十八碳烯酸和亚油酸乙酯,总相对含量为51.06%,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有2个,分别是棕榈酸乙酯和棕榈酸甲酯,总相对含量为12.55%。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菌油具有有效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半数清除浓度(EC50)为26.1362±0.643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秃马勃 菌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下载PDF
滇黄精茯苓复合含片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活性评价
3
作者 陈迪 陆姝余 +3 位作者 何杨赞 柴艺菁 贺森 曹冠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0期114-124,共11页
以物理方法破壁后的滇黄精粉、茯苓粉、薏苡仁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以复合含片的感官评分和崩解时限为综合评分指标,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含片最佳配方。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同时评价其活性成分含量及... 以物理方法破壁后的滇黄精粉、茯苓粉、薏苡仁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以复合含片的感官评分和崩解时限为综合评分指标,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含片最佳配方。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同时评价其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原料中薏苡仁粉、茯苓粉、滇黄精粉的质量比3∶3∶1,原料与辅料的质量比1∶4,辅料中乳糖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1∶1,润湿剂乙醇体积浓度70%,46℃干燥25 min,过16目筛后加入1.1%硬脂酸镁压片,该条件下制备的含片综合评分最高,其多糖含量104 mg/g,黄酮含量3.17 mg/g,体外抗氧化试验显示10 mg/mL含片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3.2%、32.0%、45.0%,总还原力为0.191,0.4 mg/mL含片水提物对Fe3+的还原能力较VC偏弱。复合含片成型完好,口感适宜,含服方便,具备一定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茯苓 含片 湿法压片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条件的优化
4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2 位作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3-548,共6页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g/L,生物量为(14.63±0.21)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体发酵 胞内多糖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试验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2011—2022年茯苓研究进展与趋势
5
作者 周馨 钟灿 +1 位作者 金剑 张水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9期2037-2044,共8页
了解近10年茯苓科学研究的现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为文献来源,检索了2011—2022年茯苓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对其发表年份、被引来源、第一作者机构、区域分布及研究主题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 了解近10年茯苓科学研究的现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为文献来源,检索了2011—2022年茯苓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对其发表年份、被引来源、第一作者机构、区域分布及研究主题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特性。结果表明,近10年茯苓研究相关论文年发表量波动较大,研究机构集中在国内,与茯苓产地分布关系密切。对茯苓的研究主题广泛,其中药理是发文量最多的一个主题,且已形成较稳定的研究机构和团队。但茯苓的菌种资源退化,栽培技术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仍限制我国茯苓产业的发展,应加强茯苓有性育种、构效关系和健康产品功效研究,促进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茯苓 科技文献 计量学分析
下载PDF
茯苓多糖分离纯化、结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勤翰 张驰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246-250,共5页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利尿、化痰、安神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茯苓多糖(PCP)具有广泛的活性作用,包括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症和调节神经等。现将近年来PCP分离纯化、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利尿、化痰、安神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茯苓多糖(PCP)具有广泛的活性作用,包括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症和调节神经等。现将近年来PCP分离纯化、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茯苓在食品医药等领域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修饰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通过组织培养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郭丽娟 姚庆筱 +4 位作者 胡启德 张浩 邓福友 郑华全 黄梧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59-265,共7页
选用中抗赤霉病的春小麦品种和品系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以小麦赤霉病29号菌株产生的致病培养滤液为选择剂,结合物理诱变处理,进行抗病鉴定,用赤霉病菌分生孢子直接接种在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筛选抗病突变体。在83块愈伤中有53块抗病。在1... 选用中抗赤霉病的春小麦品种和品系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以小麦赤霉病29号菌株产生的致病培养滤液为选择剂,结合物理诱变处理,进行抗病鉴定,用赤霉病菌分生孢子直接接种在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筛选抗病突变体。在83块愈伤中有53块抗病。在11株的再生植株中有9株均比未经培养滤液处理的对照提高了抗病性,从中选出4株抗病性接近或超过“苏麦3号”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突变体 组织培养 小麦 赤霉病
下载PDF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2
8
作者 徐硕 姜文清 +3 位作者 邝咏梅 吴学军 马捷 金鹏飞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了解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对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结果从茯苓中分离得到并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类、二萜类、甾醇类、其他类及多糖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目的了解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对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结果从茯苓中分离得到并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类、二萜类、甾醇类、其他类及多糖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抗肝纤维化、利尿、免疫调节、调节肠道菌群、抗炎、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结论茯苓的现代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朱迎迎 李敏 +4 位作者 高兆银 章武 杨冬平 陈亮 胡美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6,共8页
【目的】明确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火龙果炭疽病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 【目的】明确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火龙果炭疽病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供试菌株ITS序列为576bp,与平头炭疽菌(登录号:HQ896482、AF451899)、辣椒炭疽菌(登录号:JX910365、HQ271465)的同源性均达10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平头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具有很近的遗传关系。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产孢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60℃处理10min;菌丝适宜生长pH为4~9,最适pH为8,产孢适宜pH为4-7,最适产孢pH为4;最适碳源为蔗糖和D-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蛋白胨,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铵有利于该菌产孢;连续光照和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黑暗则有利于该菌产孢。【结论】引起海南省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的另一种病原菌是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Schw.)Andrus&Moore],该菌不仅侵染火龙果果实,还能侵染大豆豆荚和番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炭疽病 平头炭疽菌 rDNA—ITS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茯苓中茯苓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聂金媛 吴成岩 +1 位作者 吴世容 李志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 将微波辅助提取新技术应用于茯苓水溶性多糖的提取 ,寻求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均匀优化设计试验条件 ,以苯酚 -硫酸法测定样品中多糖含量。对超声辅助提取和传统水提法比较 ,并对水解前后的微波提取多糖衍生物用毛细管电泳检... 目的 将微波辅助提取新技术应用于茯苓水溶性多糖的提取 ,寻求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均匀优化设计试验条件 ,以苯酚 -硫酸法测定样品中多糖含量。对超声辅助提取和传统水提法比较 ,并对水解前后的微波提取多糖衍生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 :时间为 18m in;固液比为 1∶ 5 0 ;微波占空比 4 2 % ,此时提取率为 2 .792 %。优于传统。结论 微波辅助提取速度更快、提取效率更高 ;毛细管电泳检测表明微波提取茯苓多糖过程合理 ,能得到较理想的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茯苓多糖 微波辅助提取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茯苓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组织抗氧化能力及Bax、Bcl-2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45
11
作者 黄聪亮 郑佳俐 +1 位作者 李凤林 宫敬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8,共7页
研究探讨茯苓多糖(WRP)对2型糖尿病(NIDDM)小鼠肾组织抗氧化能力及Bax、Bcl-2蛋白表达影响。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方式诱导NIDDM动物模型,然后将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RP灌胃组、罗格列酮灌胃组,药物连... 研究探讨茯苓多糖(WRP)对2型糖尿病(NIDDM)小鼠肾组织抗氧化能力及Bax、Bcl-2蛋白表达影响。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方式诱导NIDDM动物模型,然后将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RP灌胃组、罗格列酮灌胃组,药物连续灌胃42 d,检测小鼠肾组织抗氧化能力以及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WRP能使NIDDM小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升高,丙二醛的水平明显降低;即WRP能增强机体肾脏的抗氧化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保护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减轻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WRP能抑制NIDDM小鼠肾组织中Bax基因过多表达;使糖尿病状态下肾组织细胞凋亡趋势受到抑制,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2型糖尿病 肾组织 BAX Bcl-2
下载PDF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2
作者 王悦 田双双 +3 位作者 刘晓谦 张永欣 闫利华 王智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48-2555,共8页
茯苓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茯苓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调节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保健品等领域。本文对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降解、结... 茯苓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茯苓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调节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保健品等领域。本文对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降解、结构表征、结构修饰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茯苓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多糖 提取分离 降解 结构分析 结构修饰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茯苓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1
13
作者 胡斌 杨益平 叶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目的研究茯苓Poria cocos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及MCI等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茯苓的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茯苓Poria cocos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及MCI等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茯苓的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Ⅰ)、胡萝卜苷(Ⅱ)、茯苓酸(Ⅲ)、3β-乙酰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Ⅳ)、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Ⅴ)、16α-羟基-3-羰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Ⅵ)、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Ⅶ)、3β-对羟基苯甲酸去氢土莫里酸(Ⅷ)、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Ⅸ)、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Ⅹ)、L-尿苷(Ⅺ)、柠檬酸三甲酯(Ⅻ)、(R)-苹果酸二甲酯(ⅩⅢ).结论化合物Ⅱ和Ⅹ~ⅩⅢ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三萜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茯苓萜类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冉 李建军 +2 位作者 屈凌波 相秉仁 安登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 建立茯苓三萜化合物的指纹图谱。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道地药材茯苓及不同地区收集的市场商品具有相当稳定的、相似程度很高的指纹图谱。结论 可利用液相色谱的特征峰控制茯苓及其制剂的质量。
关键词 茯苓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茯苓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69
15
作者 黄聪亮 郑佳俐 +1 位作者 李凤林 宫敬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
为探讨茯苓多糖(WRP)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采用Ⅱ型糖尿病(NIDDM)小鼠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茯苓多糖28 d,然后测定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为探讨茯苓多糖(WRP)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采用Ⅱ型糖尿病(NIDDM)小鼠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茯苓多糖28 d,然后测定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口服糖耐量(OGTT)试验。结果表明WRP能有效地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TC、TG和LDL-C水平,增加HDL-C水平;能提高NIDDM小鼠葡萄糖耐受力,改善糖耐量的异常。WRP对NIDDM小鼠具有降糖作用,且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引起脂代谢紊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链脲佐菌素 血糖 脂代谢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口服糖耐量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茯苓多糖工艺参数 被引量:29
16
作者 赵子剑 连琰 +1 位作者 王国全 李万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28-1629,共2页
目的优选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CO2-SFE)萃取茯苓多糖工艺参数。方法以茯苓多糖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CO2-SFE萃取茯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35℃,压强20MPa,夹带剂(水)用量0.4ml/g,萃取4.0h。结论优... 目的优选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CO2-SFE)萃取茯苓多糖工艺参数。方法以茯苓多糖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CO2-SFE萃取茯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35℃,压强20MPa,夹带剂(水)用量0.4ml/g,萃取4.0h。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正交实验法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
下载PDF
茯苓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胥秀英 易中宏 +1 位作者 郑一敏 傅善权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7-599,共3页
目的:完善茯苓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和指纹图谱法鉴别茯苓药材中的三萜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酰茯苓酸和去氢乙酰茯苓酸的含量。结果:乙酰茯苓酸在1.52~7.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6.... 目的:完善茯苓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和指纹图谱法鉴别茯苓药材中的三萜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酰茯苓酸和去氢乙酰茯苓酸的含量。结果:乙酰茯苓酸在1.52~7.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6.90%,RSD为1.09%;去氢乙酰茯苓酸的线性范围0.35~1.75μg/ml,r=0.9991,平均回收率97.86%,RSD为1.52%。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能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可用于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乙酰茯苓酸 去氢乙酰茯苓酸 指纹图谱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氧载体对茯苓菌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培梧 胡亚强 +3 位作者 钟瑜萍 朱辉 殷玉岚 谭朝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氧载体对茯苓菌液态深层发酵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氧载体种类、浓度和添加时间对茯苓菌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进而确定氧载体添加策略,并分析氧载体对茯苓菌在10 L生物反应器中的代谢调控过程。结果:氧... 目的:探讨氧载体对茯苓菌液态深层发酵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氧载体种类、浓度和添加时间对茯苓菌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进而确定氧载体添加策略,并分析氧载体对茯苓菌在10 L生物反应器中的代谢调控过程。结果:氧载体最佳添加方案为接种48 h后添加1.0%(V/V)吐温-80,此时10 L反应器中茯苓菌细胞干重可达13.43 g/L,胞外多糖和茯苓酸产量分别为8.58 g/L、989.52μg/L,明显高于未添加氧载体发酵体系。结论:吐温-80可显著提高液态深层发酵体系中茯苓菌细胞生长、胞外多糖合成及茯苓酸积累水平,为解决高等真菌液态发酵过程中因溶氧限制引起的菌体生长和产物抑制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态深层发酵 氧载体 代谢调控
下载PDF
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清乐 王秋颖 +1 位作者 曾念开 王怀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3-775,共3页
目的研究茯苓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条件。方法采用不同菌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稳渗剂对茯苓原生质体产率及再生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菌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稳渗剂对茯苓原生质体产率及再生产生不同影响。结论Z10-2原生质体... 目的研究茯苓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条件。方法采用不同菌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稳渗剂对茯苓原生质体产率及再生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菌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稳渗剂对茯苓原生质体产率及再生产生不同影响。结论Z10-2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72 h,酶液浓度为3%,稳渗剂以0.5 m o l/L的甘露醇为佳。Z10-3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56 h,酶液浓度为3%,稳渗剂以0.6 m o l/L的甘露醇为佳。Z10-2和Z10-3原生质体均以甘露醇作稳渗剂再生率较高,其最佳浓度为0.6 m o l/L。在该条件下Z10-2原生质体再生率为7.5×1-0 3,Z10-3为1.3×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原生质体 形成 再生
下载PDF
茯苓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孙博光 邱世翠 +2 位作者 李波清 张群 杨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94-394,共1页
目的 :探讨茯苓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用 K- B纸片扩散法 1 0 0 %茯苓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茯苓对以上细菌均有抑菌作用。结论
关键词 茯苓 体外抑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