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lecan and synaptophysin changes in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
1
作者 Kai Ma Zhifeng Huang +3 位作者 Jianfeng Ma Longquan Shao Huiming Wang Yanliang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1293-1298,共6页
The present study observed sciatic nerve and gastrocnemius muscle changes in denervated rats using morphology methods, and assessed expression of perlecan, an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sk... The present study observed sciatic nerve and gastrocnemius muscle changes in denervated rats using morphology methods, and assessed expression of perlecan, an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skeletal muscle cell surface as acetylcholine esterase, as well as synaptophysin, a synaptic marker. Results showed degeneration and inflammation following transec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In addition, the sciatic nerve-dominated skeletal muscle degenerated with mild inflammation, indicating that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primarily contributed to denervation-induced nutritional disturbances. With prolonged injury time (1-4 weeks post-injury), perlecan expression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reached the lowest level at 4 weeks, but synaptophysin expression remained unchanged after denervat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erlecan expression was more sensitive to denervation and reflected regional extracellular matrix changes following den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LECAN SYNAPTOPHYSIN extracellular matdx acetylcholine esterase neuromuscular junction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 sciatic nerv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Role of the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in Fibrosis of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
2
作者 Fei FENG Lu SHAN +2 位作者 Jing-xiu DENG Ling-li LUO Qi-shun HUANG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9年第3期419-425,共7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in skeletal muscle fibrosis after nerve injury, 60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randomly into a control and two experimental groups. Gro...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in skeletal muscle fibrosis after nerve injury, 60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randomly into a control and two experimental groups. Group A served as controls without any treatment. Rats in groups B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0.2 mL PBS and those in group C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0.2 mL PBS+100 ymol/L, 0.2 mL N-[N-(3,5-difluorophenacetyl)-l-alanyl]- S-phenylglycine t-butyl ester (DAPT, a gamma-secretase inhibitor that suppresses Notch signaling) respectively, on postoperative days 1, 3, 7, 10, and 14 in a model of denervation-induced skeletal muscle fibrosis by right sciatic nerve transection. Five rats from each group were euthanized on postoperative days 1, 7, 14, and 28 to collect the right gastrocnemii, and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test,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connective tissue hyperplasia and fibroblast density as well as expression of Notch 1, Jagged 1, and Notch downstream molecules Hes 1 and collagen I (COL I) on day 28.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stained fibroblast density between group B and C on postoperative day 1. However, fibroblast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B than in group C on postoperative days 7, 14, and 28. Notch 1, Jagged 1, Hes 1, and COL I proteins in the gastrocnemius were expressed at very low levels in group A but at high levels in group B.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se protei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C than in group B (P<0.05), but they were higher in group C than in group A (P<0.05) on postoperative day 28. We are led to conclude that locking the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s fibrosis progression of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 Thus, it may be a new approach for treatment of fibrosis of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sciatic nerve skeletal muscle FIBROSIS N-[N-(3 5- difluorophenacetyl)-l-alanyl]-S-phenylglycine T-BUTYL ester NOTCH 1 JAGGED 1 Hes 1 collagen I denervated muscular atrophy
下载PDF
六价铬对牛蛙心脏、骨骼肌和坐骨神经干生理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艳君 张敬 +4 位作者 张全有 李明臻 李鹏翠 卫小春 陈维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六价铬对牛蛙心脏、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六价铬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溶液通过腹腔注射和离体心脏灌流法处理牛蛙心脏,测定六价铬对在体和离体心脏心率和收缩力的影...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六价铬对牛蛙心脏、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六价铬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溶液通过腹腔注射和离体心脏灌流法处理牛蛙心脏,测定六价铬对在体和离体心脏心率和收缩力的影响。用重铬酸钾溶液浸润好的纱布包裹腓肠肌,测定腓肠肌收缩力变化。采用细胞外电极引导法,测定六价铬对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重铬酸钾对心率和收缩力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分别与六价铬抑制T型钙通道活性和L型钙通道活性有关;然而1 mg/L铬对在体蛙心作用15 min至30 min后,心率增加,可能是“毒物兴奋效应”所致;0.001 mg/L至10 mg/L六价铬对腓肠肌收缩力具有浓度依赖性增强作用,表现为正性变力效应,可能是“毒物兴奋效应”的结果;100 mg/L六价铬抑制了腓肠肌收缩力,表现为负性变力效应,机制与六价铬对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的抑制作用有关;六价铬以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了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机制与六价铬对电压门控Na+通道产生的失活作用有关。【结论】六价铬对心肌、骨骼肌和神经均具有毒性作用,结果可为六价铬的毒性作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电生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收缩力 电位传导速度 心脏 骨骼肌 坐骨神经干
下载PDF
早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腓肠肌生物力学参数及Myod、Myog、Mef2c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韩珊 吕桃桃 +10 位作者 田野 冯智伟 魏芳远 秦丽娜 吴俊德 覃颖 谢丹丹 石慧敏 李笑涵 吴凡 张琳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1期1914-1919,共6页
目的探究早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大鼠腓肠肌肌肉状态及Myod、Myog、Mef2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推拿O、T、F组,每组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做夹持;模型组和推拿组建... 目的探究早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大鼠腓肠肌肌肉状态及Myod、Myog、Mef2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推拿O、T、F组,每组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做夹持;模型组和推拿组建立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推拿O组在造模后第1天开始干预,总共干预7次;推拿T组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干预,总共干预5次;推拿F组在造模后第5天开始干预,总共干预3次。干预方法为每天以4 N的按摩力度,揉、拨、点法刺激大鼠术侧阳陵泉、殷门、委中穴,每法每穴1 min,每天1次。上述手法采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操作。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抓取,不作推拿干预。使用MyotonPRO数字化肌肉功能评估系统评估患侧腓肠肌振动频率(F)、对数衰减值(D)及动态刚度(S)3个生物机械力学特性参数;HE染色观察患侧腓肠肌肌纤维的形态学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Myod mRNA、Myog mRNA、Mef2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腓肠肌中Myod、Myog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推拿F组的动态频率、对数衰减、动态刚度及推拿T组的动态刚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O、T组振动频率、对数衰减、动态刚度及推拿F组动态刚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患侧腓肠肌肌纤维排列致密、紧实、有序,模型组肌纤维紊乱、松散,部分组织断裂,炎细胞浸润;推拿组O、T组肌纤维排列等状态均接近假手术组,推拿F组肌纤维排列相对有序,存在部分组织断裂。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推拿各组Myod mRNA、Myog mRNA、Mef2c mRNA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各组Myod mRNA、Myog mRNA、Mef2c mRNA表达升高,且推拿O组高于推拿T组,推拿T组高于推拿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和推拿各组Myod、Myog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各组Myod、Myog蛋白表达升高,且推拿O组高于推拿T组,推拿T组高于推拿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推拿能够有效改善腓肠肌肌肉状态,预防肌肉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改善腓肠肌中Myod、Myog、Mef2c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推拿 腓肠肌 生物力学参数 大鼠
下载PDF
Sciatic nerve repair using adhesive bonding and a modified conduit 被引量:3
5
作者 Xiangdang Liang Hongfei Cai +3 位作者 Yongyu Hao Geng Sun Yaoyao Song Wen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94-601,共8页
When repairing nerves with adhesives, most researchers place glue directly on the nerve stumps, but this method does not fix the nerve ends well and allows glue to easily invade the nerve ends. In this study, we estab... When repairing nerves with adhesives, most researchers place glue directly on the nerve stumps, but this method does not fix the nerve ends well and allows glue to easily invade the nerve ends.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of completely transected sciatic nerve injury and re- paired it using a modified 1 cm-length conduit with inner diameter of 1.5 mm. Each end of the cylindrical conduit contains a short linear channel, while the enclosed central tube protects the nerve ends well Nerves were repaired with 2-octyl-cyanoacrylate and suture, which complement the function of the modified condui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or the same conduit, the av- erage operation time using the adhesive method was much shorter than with the suture metho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sciatic function index, motor evoked potential latency, motor evoked potential amplitude, muscular recovery rate, number of medullated nerve fibers, axon diameter, or medullary sheath thickness. Thus, the adhesive method for repairing nerves using a modified conduit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and reduces the operation time while providing an equivalent repair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nerve repair adhesive anastomosis CYANOACRYLATE nerve conduits sciatic nerve ELECTROPHYSIOLOGY muscle recovery 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rogram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基于ALS-SOD1^(G93A)小鼠的腓肠肌病理分析探讨健脾通络方对ALS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滕展 刘树民 张娜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通络方对ALS-SOD1^(G93A)小鼠3个病程时期坐骨神经退化及腓肠肌萎缩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按照疾病发展分为3个病程时期,分别为发病早期(60 d),发病中期(100 d)和发病末期(140 d),每个... 目的:探讨健脾通络方对ALS-SOD1^(G93A)小鼠3个病程时期坐骨神经退化及腓肠肌萎缩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按照疾病发展分为3个病程时期,分别为发病早期(60 d),发病中期(100 d)和发病末期(140 d),每个疾病时期分为4组,空白组(K组)7只、模型组(M组)6只、给药组(G组)7只与阳性药组(Y组)7只,共27只,3个发病时间段共81只。观察ALS-SOD1^(G93A)小鼠3个时期节点的步长变化;取ALS-SOD1^(G93A)小鼠3个时期的腓肠肌肌肉进行称重,统计学计算分析腓肠肌湿重百分比变化并进行HE病理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记录发病末期(140 d)各组小鼠的坐骨神经退行性病变。结果:在3个疾病时期中,空白组步长、腓肠肌湿重比、HE病理染色无明显变化;模型组随着疾病发展进程逐渐严重;给药组及阳性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回调。FJC染色在ALS-SOD1^(G93A)小鼠发病末期(140 d)空白组无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FJC阳性退行性神经元增多,给药组及阳性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回调。结论:健脾通络方对ALS-SOD1^(G93A)小鼠3个病程时期腓肠肌萎缩程度及发病末期(140 d)坐骨神经退变有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通络方 行为学步长 腓肠肌重量 坐骨神经退化
下载PDF
股内侧肌下入路隐神经阻滞在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梅培毅 吴继敏 +1 位作者 武旖旎 叶绿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股内侧肌下入路隐神经阻滞在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大转子下外... 目的探讨股内侧肌下入路隐神经阻滞在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隐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神经阻滞指标;比较两组术前(T_(0))、术后6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静息和活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1、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阻滞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两组静息和活动状态VAS评分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4)时,两组静息和活动状态VAS评分高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时,两组静息和活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4)时,研究组静息和活动状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下入路隐神经阻滞用于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转子下外侧入路 坐骨神经阻滞 股内侧肌下入路 隐神经阻滞 高龄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琴 马楠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2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2月—2022年8月期间邳州东大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双盲法分为...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2月—2022年8月期间邳州东大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单次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评估两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与活动状态时疼痛程度、肌力恢复、补救镇痛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24、48 h时间的静息状态、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 h的肌力状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两组肌力均恢复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补救镇痛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观察组术后头晕发生率为3.33%(1/30),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33%(1/3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0%(12/30)、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7.680,P<0.05)。结论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使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状态的恢复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 单次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疼痛 肌力状态
下载PDF
复方当归注射液对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活动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云博 刘雨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19期73-77,共5页
目的通过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流刺激牛蛙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了解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腓肠肌收缩张力、收缩形式和兴奋性的影响。方法用双毁髓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在BL-420F生物信息采集系统中,记录滴加0.2 mL复方当归注... 目的通过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流刺激牛蛙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了解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腓肠肌收缩张力、收缩形式和兴奋性的影响。方法用双毁髓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在BL-420F生物信息采集系统中,记录滴加0.2 mL复方当归注射液10 min后,腓肠肌收缩波形的变化。结果复方当归注射液可分别降低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和腓肠肌单收缩时的阈强度、半高刺激强度、最适刺激强度(P<0.05或P<0.01);增强其兴奋性,增加单收缩时的最大、最小收缩张力和平均张力(P<0.05或P<0.01);同时能降低腓肠肌强直收缩时的最低刺激频率,增强其收缩时的最大、最小张力,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维拉帕米和琥珀胆碱可阻断其对腓肠肌单收缩活动的上述作用(P<0.05),乙酰胆碱能增强其对腓肠肌单收缩时阈强度和最适刺激强度的作用(P<0.05)。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可促进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提高腓肠肌收缩兴奋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钙离子内流、增加坐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Ach)释放、促进Ach与腓肠肌细胞膜N2受体结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当归注射液 坐骨神经-腓肠肌 收缩活动
下载PDF
电针、中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SFI及肌肉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邵水金 单宝枝 +1 位作者 余安胜 严振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9-251,共3页
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进行电针、中药治疗 ,通过神经功能评价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 :电针组的神经功能指数 (SFI)、腓肠肌湿重及肌细胞直径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与中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其中... 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进行电针、中药治疗 ,通过神经功能评价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 :电针组的神经功能指数 (SFI)、腓肠肌湿重及肌细胞直径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与中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其中电针组优于中药组。提示 :电针的确能更好地促进神经早期的恢复 ,能明显改善肌肉萎缩的程度。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中医药疗法 电针 肌肉 针灸疗法
下载PDF
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柏志全 刘建华 +2 位作者 王子栋 黎昭洪 杜韵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 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钳夹损伤左侧坐骨神经大鼠为模型,治疗组肌肉注射b F G 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隔日1 次。术后2 、3 、4 周分别对治...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 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钳夹损伤左侧坐骨神经大鼠为模型,治疗组肌肉注射b F G 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隔日1 次。术后2 、3 、4 周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损伤侧及健侧腓肠肌进行肌诱发电位及肌收缩力检测,以健侧为100 % ,求出损伤侧各指标的恢复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腓肠肌诱发电位幅值恢复率明显加快( P< 005) ;腓肠肌单收缩力和强直收缩力的恢复率也显著加强( P< 005 和 P< 001) 。结论:b F G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肌力 BFGF 腓肠肌 功能恢复
下载PDF
组织工程治疗大鼠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静元 周余来 +1 位作者 宋冬晶 邬英全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5-88,共4页
探讨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方法使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可行性.用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A组)外,其他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5mm建立腓肠肌失神经实验模型,硅胶管桥接神经两断端.... 探讨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方法使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可行性.用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A组)外,其他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5mm建立腓肠肌失神经实验模型,硅胶管桥接神经两断端.B组将BMSCs+ECM凝胶(约1×106/mL)植入硅胶管内;C组硅胶管内植入同样稀释后的ECM凝胶;D组硅胶管内注满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功能恢复及肌肉萎缩情况.14周进行电生理检查、再生轴突染色及肌肉形态学的检查.检测失神经腓肠肌是否重新获得再生轴突的再支配.结果表明:骨髓基质细胞组术后14周可检测到新生轴突,其再生的轴突与靶肌肉已经建立神经突触连接.肌肉萎缩情况及电生理指标明显优于术后其他各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坐骨神经断伤能够使远端失神经骨骼肌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骨髓基质细胞 失神经性肌萎缩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显微解剖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建广 顾玉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显微解剖结构,探讨其对建立大鼠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的意义。方法先对60只大鼠120条坐骨神经进行完整显微解剖学观察;再将48只大鼠坐骨神经在不同平面切断,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观察肢体溃疡...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显微解剖结构,探讨其对建立大鼠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的意义。方法先对60只大鼠120条坐骨神经进行完整显微解剖学观察;再将48只大鼠坐骨神经在不同平面切断,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观察肢体溃疡情况,测量腓肠肌湿重及肌细胞直径。结果1.大鼠坐骨神经主要由腰4,5,6及骶1神经根组成;血供来自臀下动脉,阴内、外侧动脉,股动脉穿支及动脉分支;在坐骨结节、大腿中1/3及下1/3平面的横径及前后径分别为1.54mm、1.53mm、1.52mm及0.91mm、0.89mm、0.88mm;胫神经逆行可分离长度及强行分离长度分别为1.5cm及2.0cm;腓肠肌由胫后神经内、外侧肌支支配。2.在坐骨结节平面、大腿下1/3切断坐骨神经主干及切断胫神经,肢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33.3%、25%及8.3%,切断腓肠肌支无溃疡发生;各组腓肠肌湿重及肌细胞直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是建立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的良好实验模型,在建立失神经支配骨骼肌模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显微解剖 大鼠
下载PDF
急性失神经支配对大鼠肌肉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配比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斌 周雅春 李士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012-401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失神经支配对大鼠骨骼肌成人型(ε-AChR)和胎儿型(γ-AChR)乙酰胆碱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分别于术后7、14、21、28、35d取腓肠肌组织,通过RT-PCR和Western b... 目的:观察急性失神经支配对大鼠骨骼肌成人型(ε-AChR)和胎儿型(γ-AChR)乙酰胆碱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分别于术后7、14、21、28、35d取腓肠肌组织,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两种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神经结扎后早期腓肠肌上乙酰胆碱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14d后乙酰胆碱受体总量增加明显,其中ε-AChR表达先降低,后逐渐增加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γ-AChR最初表达很少,神经结扎后表达迅速增加,且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失神经支配后两种受体数量呈不同动态变化,两种受体的不同比例可能影响骨骼肌对肌松药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受体 胆碱能 坐骨神经 失神经支配
下载PDF
比较不同方式移植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的分布及对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小璇 樊东升 +2 位作者 张俊 郑菊阳 马铁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治疗神经肌肉疾病的更为可能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及对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经鉴定标记后备用。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肌肉注射干细胞组(肌注组)、静脉注射干细胞组(静脉组)和肌肉注... 目的:探讨干细胞治疗神经肌肉疾病的更为可能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及对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经鉴定标记后备用。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肌肉注射干细胞组(肌注组)、静脉注射干细胞组(静脉组)和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18只。所有大鼠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3天之后,将106个干细胞通过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分别移植到损伤大鼠模型中,于移植后3、7、14、21、28、60d,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指标和肌肉病理结果。结果:三组大鼠在观察期间均呈不同程度的失神经和神经再生现象。肌注组的腓肠肌肌电图自发电位减少,且动作电位出现的时间早于静脉组和对照组。移植后14d开始,肌注组大鼠的传导速度明显快于静脉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27±7.42)m/s,(22.92±7.34)m/s和(17.67±5.52)m/s;F=5.661,P=0.042],60d时,三组的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改变肌注组为(12.50±2.06)mV,静脉组为(1.50±0.20)mV,对照组为(10.13±4.04)mV,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6.347,P=0.033)。肌注组至少在3周内均可见干细胞的存活,其在光镜下呈幼稚状态,大部分在肌细胞周边,少数散在肌细胞内。静脉组在腓肠肌中未见标记细胞。60d时肌注组腓肠肌的萎缩程度比静脉组和对照组轻,三组肌纤维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7,P=0.021)。结论:肌肉注射人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和腓肠肌失神经萎缩具有促修复作用;肌肉注射是比较有效的一个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移植 骨骼 坐骨神经病 肌电描记术 去神经支配
下载PDF
针刺对注射型坐骨神经损伤肌萎缩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学谦 罗怀香 +1 位作者 张华 薛黔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65-66,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对注射型坐骨神经损伤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选家兔15只,建立双侧注射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左侧为对照侧,右侧为针刺治疗实验侧,术后1、2、4周观察肌肉的大体形态,测量肌湿重、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的变化。结果 1周后实验侧肌... 目的研究针刺对注射型坐骨神经损伤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选家兔15只,建立双侧注射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左侧为对照侧,右侧为针刺治疗实验侧,术后1、2、4周观察肌肉的大体形态,测量肌湿重、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的变化。结果 1周后实验侧肌肉比对照侧色泽红润,肌块丰满,湿重、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刺治疗可以延缓注射型神经损伤肌萎缩,是其治疗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注射型坐骨神经损伤 萎缩 骨骼肌
下载PDF
虎梅止泻冲剂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远 崔祝梅 +3 位作者 马骏 黄正良 杨峰 边英梅 《中成药》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7-30,共4页
虎梅止泻冲剂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自发活动,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和大鼠大肠推进运动均呈抑制作用;能明显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高体肠肌收缩;对抗大黄的泻下作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抗菌作用:还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 虎梅止泻冲剂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自发活动,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和大鼠大肠推进运动均呈抑制作用;能明显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高体肠肌收缩;对抗大黄的泻下作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抗菌作用:还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梅止泻冲剂 中药药理学
下载PDF
半吻合、半埋入法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祥玉 赵淑敏 +3 位作者 谢洪林 张树彬 韩玉华 孙广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4-256,F003,共4页
目的 :介绍半吻合、半埋入法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 ,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 ,纵切口则与其平行 ,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 ,然后 ,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 目的 :介绍半吻合、半埋入法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 ,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 ,纵切口则与其平行 ,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 ,然后 ,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 ,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 ,并做缘对缘吻合 ,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 :手术难度降低 ,时间缩短 ,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 ,功能得到恢复。结论 :半吻合、半埋入法是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桥 血管再生 坐骨神经 周围神经缺损 半吻合 半埋入法
下载PDF
骨骼肌桥接与神经移植对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邵国喜 王明礼 杨震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0-532,F002,共4页
目的:比较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与神经移植治疗神经缺损的效果,以探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体重200~300g成年Wistar大白鼠15只,随机选择每只左侧后肢的坐骨神经造成的神经缺损用半吻合、半埋... 目的:比较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与神经移植治疗神经缺损的效果,以探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体重200~300g成年Wistar大白鼠15只,随机选择每只左侧后肢的坐骨神经造成的神经缺损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右侧神经缺损采用神经束膜缝合移植修复。大白鼠分笼饲养3个月。结果:3个月后,大白鼠双下肢功能均得到恢复,通过肉眼观察、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肌电图检查及组织学检查,骨骼肌桥接侧与神经移植侧差异无显著性。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治疗周围神经缺损取得与神经移植相近的结果。结论: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手术难度低、时间短、吻合牢靠,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神经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缺损 坐骨神经 损伤 骨骼肌桥接 神经移植
下载PDF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希伟 胡涛 +1 位作者 王海燕 傅风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在不同时间点受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外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制备特异识别神经系统AChE的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作为一抗,酶标羊抗鼠IgG作为二抗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在不同时间点受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外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制备特异识别神经系统AChE的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作为一抗,酶标羊抗鼠IgG作为二抗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坐骨神经神经损伤后0.5 h、3 h、12 h组,坐骨神经断点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组织AChE的含量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损伤0.5 h后,断点处肌肉组织中AChE含量最高,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胫神经、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AChE含量0.5 h时最低,3 h最高,12 h时降低。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断点处及其远端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AChE的变化呈时间依赖性,但变化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组织 乙酰胆碱酯酶 酶联免疫检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