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学者被视为基于客观、纯论文影响力的全球学术人才标杆,在相关学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了1992—2022年间Web of Science和CNKI中的247篇文献,旨在探索“高被引学者”现象研究的知识立场及其热点演变。研究...高被引学者被视为基于客观、纯论文影响力的全球学术人才标杆,在相关学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了1992—2022年间Web of Science和CNKI中的247篇文献,旨在探索“高被引学者”现象研究的知识立场及其热点演变。研究发现,该现象的核心议题是将“高被引学者”作为科研实践与人才政策的评价指标,其主流取向为实证式的科学主义范式。国际研究聚焦于高被引学者在学术系统内外部的影响力,而国内研究则侧重于描述其群体特征与跨国流动特征。整体上,早期研究“重文轻人”,强调“高被引”符号的工具理性,而后期研究则逐步关注高被引学者作为主体人的复杂动机和主观色彩。该领域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学术人才的评价标准及其在实践中不当使用可能引发的问题,但在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偏差与错位方面,仍需融入新的学科视角,对“高被引学者”这一热现象进行深入的学理层面的冷思考。展开更多
文摘高被引学者被视为基于客观、纯论文影响力的全球学术人才标杆,在相关学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了1992—2022年间Web of Science和CNKI中的247篇文献,旨在探索“高被引学者”现象研究的知识立场及其热点演变。研究发现,该现象的核心议题是将“高被引学者”作为科研实践与人才政策的评价指标,其主流取向为实证式的科学主义范式。国际研究聚焦于高被引学者在学术系统内外部的影响力,而国内研究则侧重于描述其群体特征与跨国流动特征。整体上,早期研究“重文轻人”,强调“高被引”符号的工具理性,而后期研究则逐步关注高被引学者作为主体人的复杂动机和主观色彩。该领域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学术人才的评价标准及其在实践中不当使用可能引发的问题,但在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偏差与错位方面,仍需融入新的学科视角,对“高被引学者”这一热现象进行深入的学理层面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