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沴疬寒疫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裕沛 朱益敏 +4 位作者 黄宝驹 张茂 徐小勇 主父瑶 王灿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分别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本病进行论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沴疬寒疫”范...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分别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本病进行论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沴疬寒疫”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是感染疠气挟寒湿之气,与体内的伏燥之邪,合而为病;主张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结合脏腑辨证;提出以平为期,以通为要,截断扭转,开达膜原的治则;具体治法则以清肺解毒为首务,宣肺止咳为重要环节,随证可予以祛风利咽、化湿泄浊、化瘀通络、扶正固本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病学 沴疬寒疫 王灿晖
下载PDF
养阴生津方对热盛津伤瘀滞证模型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红 杨进 +2 位作者 南淑玲 龚婕宁 刘学凤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研究养阴生津方对热盛津伤瘀滞证模型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药物造模方法 ,复制温病热盛津伤瘀滞证家兔模型 ,观察养阴生津方对模型家兔血液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 目的 :研究养阴生津方对热盛津伤瘀滞证模型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药物造模方法 ,复制温病热盛津伤瘀滞证家兔模型 ,观察养阴生津方对模型家兔血液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凝血酶时间 (thrombintime ,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 ,KPTT)、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血栓素B2 (thromboxane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rostaglandinF1α,6 keto PGF1α)的影响。结果 :养阴生津方能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 ,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Fg含量 ,对抗PT、TT、KPTT缩短 ,协调TXB2 、6 keto PGF1α间平衡。结论 :养阴生津方能改善血液流变性 ,调节凝血功能 ,抑制血栓形成 ,是温病“滋而能通”治法的药理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生津方 血液流变学 凝血因子 温病学 中医治法
下载PDF
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于琦 崔蒙 +11 位作者 李园白 宓金华 梁欣颖 朱玲 刘丽红 田野 杨阳 李敬华 朱晓博 王静 张晶 奚怀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8-20,共3页
目的建立温病诊疗知识模型,梳理温病文献知识,辅助中医温病临床决策。方法从中医温病学入手,以本体论为基础,采用合理的知识表示方式,以OWL2本体语言为建模工具,进行模型构建的探索研究。结果通过梳理温病诊疗概念关系,建立等价类和父... 目的建立温病诊疗知识模型,梳理温病文献知识,辅助中医温病临床决策。方法从中医温病学入手,以本体论为基础,采用合理的知识表示方式,以OWL2本体语言为建模工具,进行模型构建的探索研究。结果通过梳理温病诊疗概念关系,建立等价类和父子关系的联系方式,初步建立层次较清楚、结构较为合理的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和推理机,实现模型学习推理的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文献参考。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并实现辅助中医温病临床决策,为中医文献支持中医临床决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知识组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温病 本体 语义关系 知识模型
下载PDF
温病气分证病理实质与治则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扬荣 江明 +2 位作者 陈锦芳 陈晓玲 郑旭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56-858,共3页
目的:探讨温病气分证病理实质与治则。方法:将6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气组、清气养阴组、清气化瘀组和清热化瘀养阴组,进行症状和体征、体温、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脏器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清热化瘀养阴组症状最轻,热... 目的:探讨温病气分证病理实质与治则。方法:将6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气组、清气养阴组、清气化瘀组和清热化瘀养阴组,进行症状和体征、体温、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脏器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清热化瘀养阴组症状最轻,热势最低,饮水较少,并能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G)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延长;血浆鱼精蛋白副疑固试验(3P)对照组和清气组100%阳性,清热化瘀养阴组仅10%阳性;纤溶酶原活性(PLg·A)活性清热化瘀养阴汤与对照组、清气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脏器组织瘀血、出血、炎症等改变,清气养阴组,清气化瘀组病变较轻微,清热化瘀养阴组病变最轻微。结论:气分证病理变化的实质为热炽、血瘀、阴伤,治则为清热、化瘀、养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治则 病理学 气分证候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语义关联的温病古籍知识检索系统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兵 张华敏 +5 位作者 符永驰 李鸿涛 张伟娜 李斌 孙海舒 王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403-2404,共2页
文章以温病类中医古籍为研究对象,参考本体论的研究方法,对温病古籍知识进行多维度描述,对温病古籍中词和术语的提取,通过语义属性关联形成温病古籍知识体系,描述温病古籍所蕴含的知识及内在联系,并基于此构建温病古籍知识检索系统,实... 文章以温病类中医古籍为研究对象,参考本体论的研究方法,对温病古籍知识进行多维度描述,对温病古籍中词和术语的提取,通过语义属性关联形成温病古籍知识体系,描述温病古籍所蕴含的知识及内在联系,并基于此构建温病古籍知识检索系统,实现温病古籍知识的可视化深度检索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温病知识 本体 语义关联 检索系统
下载PDF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邱红 谢世平 郭选贤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7,共3页
依据中医典籍及近年文献阐述了对艾滋病的中医认识,对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以及对艾滋病的辨证分型论治。认为艾滋病应属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涉及的中医病证十分广泛,辨证分型论治方法丰富多样,应开展艾滋病临床调查研究,建立... 依据中医典籍及近年文献阐述了对艾滋病的中医认识,对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以及对艾滋病的辨证分型论治。认为艾滋病应属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涉及的中医病证十分广泛,辨证分型论治方法丰富多样,应开展艾滋病临床调查研究,建立科学严谨的中医证候标准及疗效标准,以指导辨证论治及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疫病 伏气温病 虚劳 中医证候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温病古籍数据挖掘的风温病证候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佟琳 唐丹丽 张华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0,共2页
中医温病古籍中较少涉及对风温证候描述性的语言,其论述较多的是对该疾病症状或症状群的描述,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找到风温证候是诊治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去探索风温的证候,目的是找到古... 中医温病古籍中较少涉及对风温证候描述性的语言,其论述较多的是对该疾病症状或症状群的描述,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找到风温证候是诊治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去探索风温的证候,目的是找到古籍中风温疾病的"证",从而将古人对该疾病的认识加以提炼,为医者诊治疾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温 中医古籍 证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致重 刘颖恒 +1 位作者 黎家恒 唐德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16,共4页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 ,“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 ,使两者对峙起来 ,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 ,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 ,“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 ,使两者对峙起来 ,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 ,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病机没有本质的改变 ,《伤寒论》及其以后的方药至今在外感温热病的治病中有效地运用着。形成《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峙的原因 ,一是人们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的概念相混淆 ;二是把《伤寒论》治疗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 ,误认为辨证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上的缺限。《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在中医的理论上来看 ,其本质是相通的 ,只是各自表述理论问题时的概念、范畴以及所运用的名词术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这一前提下推进“寒温统一”的研究 ,将是中医外感病学发展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温病 理论体系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虹 王灿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6-208,共3页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的探讨 ,强调胃阴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其充足与否 ,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据此提出治疗三焦疾病“滋阴不厌频繁” ,具体有“治上焦病 ,培土以生金”、“治中焦病 ,养胃以固中...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的探讨 ,强调胃阴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其充足与否 ,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据此提出治疗三焦疾病“滋阴不厌频繁” ,具体有“治上焦病 ,培土以生金”、“治中焦病 ,养胃以固中土”、“治下焦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滋养胃阴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中医伏邪体质理论刍议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光伟 孙文瑞 崔洪涛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9期997-1000,共4页
中医伏邪体质理论学说根据受邪伏留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先天伏邪体质与后天伏邪体质。先天伏邪体质成因在于禀赋与天地之气影响,后天伏邪体质成因在于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体质与伏邪相关理论从《黄帝内经》开始即深远影响历代医家,尤其是... 中医伏邪体质理论学说根据受邪伏留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先天伏邪体质与后天伏邪体质。先天伏邪体质成因在于禀赋与天地之气影响,后天伏邪体质成因在于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体质与伏邪相关理论从《黄帝内经》开始即深远影响历代医家,尤其是明清以后随着温病学的流行,伏邪理论被应用于对疑难杂症病因病机的分析概括。先后天伏邪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四时之气密切相关。伏邪体质乃两虚相逢,同气相求,辨证伏邪体质有助于中医从更深层次剖析疾病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体质 《黄帝内经》 病因病机 温病学
下载PDF
关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5
11
作者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1,共3页
2019年底以来,我国武汉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认为隔离仍然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治疗当分轻重。医者在临床治疗中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 2019年底以来,我国武汉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认为隔离仍然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治疗当分轻重。医者在临床治疗中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重视中医温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另外,也应重视中医药中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方药或成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温病学 辨证论治
下载PDF
RISE教学模式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旭锐 周永学 +4 位作者 杨景锋 惠毅 王礼凤 闫曙光 曹宁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10期108-109,共2页
"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是一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通过对RISE教学模式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索RISE教学模式在温病学教学改革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RISE教学模式 温病学 教学
下载PDF
连建伟教授温病方桑菊饮运用经验浅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正刚 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运用温病名方桑菊饮的临床经验、特色及灵活加减法。[方法]选择连建伟教授具体运用桑菊饮的五则典型代表性病案,通过文献引用、医案评析、连师按语、学习者思考、对比总结等形式详细地归纳分析病案。[结果]连建伟...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运用温病名方桑菊饮的临床经验、特色及灵活加减法。[方法]选择连建伟教授具体运用桑菊饮的五则典型代表性病案,通过文献引用、医案评析、连师按语、学习者思考、对比总结等形式详细地归纳分析病案。[结果]连建伟教授认为:桑菊饮的基本病机是风热犯卫分轻证;脉诊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右关脉望为"风热之气,通于肝";运用桑菊饮应符合"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治则,并注重桑菊饮方灵活加减法,所举五则验案,以桑菊饮加减,分别治疗风热咳嗽、咽痛、鼻衄、外感发热、自汗证等,疗效极佳。[结论]连建伟教授活用辛凉轻剂桑菊饮的临床经验丰富,治疗病种多样,加减圆机活法,值得推广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菊饮 辛凉轻剂 名老中医经验 连建伟 温病学 外感发热
下载PDF
浅谈温病理论对海派中医夏氏外科的学术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华亮 张明 +1 位作者 周蜜 王一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7期12-14,共3页
夏氏外科作为著名的海派中医外科流派,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学术理论体系,并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阐述夏氏外科"就近及早出邪"、顾护阴液、血热阳浮理论,及温病理论对其的影响,并结合验案及现... 夏氏外科作为著名的海派中医外科流派,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学术理论体系,并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阐述夏氏外科"就近及早出邪"、顾护阴液、血热阳浮理论,及温病理论对其的影响,并结合验案及现代临床研究成果介绍其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氏外科 中医流派 温病学
下载PDF
试论温病学与中医传染病学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青雅 郭会军 +1 位作者 徐立然 李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7期1-2,共2页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中医传染病学是传统中医与现代传染病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继承了温病学的相关理论,并在结合现代传染病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本文回顾了中医温病学的发展历...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中医传染病学是传统中医与现代传染病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继承了温病学的相关理论,并在结合现代传染病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本文回顾了中医温病学的发展历史,结合现代中医药防治新出现的传染病的临床实际,探讨了温病学与中医传染病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中医传染病学 相关性
下载PDF
《温病学》脏腑辨证特点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又佳 王玉兴 王秀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10,共3页
对温病的辨证虽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为主,但其中从脏腑角度辨证的内容并非鲜见。通过对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温病学》中脏腑证型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温病学教材中的脏腑辨证具有3个特点:脏腑辨证运用广泛,四脏二腑... 对温病的辨证虽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为主,但其中从脏腑角度辨证的内容并非鲜见。通过对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温病学》中脏腑证型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温病学教材中的脏腑辨证具有3个特点:脏腑辨证运用广泛,四脏二腑证型凸现,湿热温邪伤脾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脏腑辨证 教材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菁 郑晓南 +1 位作者 邱子芸 张莹莹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温病学作为中医学经典课程之一,是中医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当代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源泉。为了更好地学习经典,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我校温病学教研室特地开设了温病学-案例教学法系列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与温病学... 温病学作为中医学经典课程之一,是中医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当代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源泉。为了更好地学习经典,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我校温病学教研室特地开设了温病学-案例教学法系列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与温病学结合,用形成性评价来评估“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成果。实验方法采用对照实验,“案例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以学生的作业、笔记、得分和对老师的评价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为更好的中医经典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温病学 形成性评价
下载PDF
以温病诵读大赛为平台培养卓越中医人才的启发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鑫辉 苏丽清 +1 位作者 李彩云 何宜荣 《科教文汇》 2016年第31期63-64,共2页
本文探讨了以温病诵读大赛为平台,对培养卓越中医人才的启发,本次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中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本次活动,促进了学生中医知识、能力... 本文探讨了以温病诵读大赛为平台,对培养卓越中医人才的启发,本次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中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本次活动,促进了学生中医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对于中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诵读大赛 卓越中医人才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血分证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春素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8-30,共3页
血分证为温病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探讨该证候对于温病理论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血分证的学术源流、涵义、治疗三方面探究血分证。
关键词 血分证 叶天士 温病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浅谈图表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颖 周燕萍 +2 位作者 刘林 陈琳 刘斌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3期116-117,共2页
《温病学》是中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在中医临床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指导价值,尤其在抗击非典、手足口病、甲流等急性传染病的过程中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所以加强温病学的教学工作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将图表应... 《温病学》是中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在中医临床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指导价值,尤其在抗击非典、手足口病、甲流等急性传染病的过程中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所以加强温病学的教学工作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将图表应用于温病学教学中,不仅便于教学对象直观地理解温病的因、机、证、治,还能用于温病类证的鉴别,同时可以帮助归纳记忆,实为《温病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表法 温病学 教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