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Use Efficiency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 Case Study of Yangtze River Basin in China
1
作者 Guangming Yang Qingqing Gui +2 位作者 Junyue Liu Fengtai Zhang Siyi Ch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Earth Sciences》 2023年第2期15-35,共21页
The Yangtze River Basin’s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WUE)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STI)are closely connected,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se relationships will help to improve WUE a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s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WUE)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STI)are closely connected,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se relationships will help to improve WUE and promote local economic growth and conservation of water.This study uses 19 provinc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s mainstream from 2009 to 2019 as its research objects and uses a 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model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between the two subsystems of WUE and STI.The findings show that:(1)Both the WUE and STI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showed an upward tren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but the STI effectively lagged behind the WUE;(2)The CCD of the two subsystems generally showed an upward trend,and the CCD of each province was improved to varying degrees,but the majority of regions did not develop a high-quality coordination stage;(3)The CCD of the two systems displayed apparent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pattern,and there were only two types:high-high(H-H)urbanization areas and low-low(L-L)urbanization areas;(4)The STI showed no obvious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the WUE,while the WUE responded greatly to the STI,and both of them we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mselves.Optimizing their interaction mechanisms should be the primary focu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basin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future.These results give the government an empirical basis to enhance the WUE and promot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WU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STI)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teractive response Yangtze River Basin
下载PDF
智慧降碳:金融科技发展的城市碳减排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华 和杨亦兰 宋檬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精准制定碳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城市智慧降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区别于以往区域内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测算了中国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 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精准制定碳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城市智慧降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区别于以往区域内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测算了中国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区域内和区域间两个方面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区域内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以及替换金融科技发展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两个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区域间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金融科技虽然能降低本地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会促进周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出“以邻为壑”的现象。基于区域内和区域间金融科技碳减排效应的不同表现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在北部城市显著强于南部城市、在非城市群城市显著强于城市群城市、在其他城市显著强于中心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城市碳排放量 技术创新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卡脖子”农业技术的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3
作者 卢东宁 路改园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7-314,共8页
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对于中国推动“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带动农业兴旺、农村繁荣、农民富裕,进而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意义重大。首先,界定“卡脖子”农业技术的涵义及特征。其次,从资源配置主体、创新资源支撑以及资源配置机制... 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对于中国推动“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带动农业兴旺、农村繁荣、农民富裕,进而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意义重大。首先,界定“卡脖子”农业技术的涵义及特征。其次,从资源配置主体、创新资源支撑以及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分析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认为现有模式不能满足“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需求。再次,依据融合理念设计“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点兵点将”模式,分析其在资源配置主体、创新资源支撑以及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的优势。最后,探讨运行该模式实现各个核心维度之间界面融合,即实现政府—“将”融合、跨学科—主体融合、跨学科—技术创新价值链融合、跨技术创新价值链—主体融合等不同界面融合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农业技术 创新资源 配置模式 融合理念
下载PDF
区域市场分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江三良 胡凯丽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9,共10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本文以基于相对价格法计算的区域市场分割指数与2004~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指标为基础,分析市场分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市场分割显著抑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本文以基于相对价格法计算的区域市场分割指数与2004~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指标为基础,分析市场分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市场分割显著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抑制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同样显著;市场分割通过环境规制、创新资源配置、数字普惠金融效应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位于东西部地区、低市场化水平地区、低集中度行业的企业、处于低融资约束水平和低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企业以及国企的绿色技术创新受到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市场分割 绿色技术创新 新发展理念 环境规制 创新资源配置 数字普惠金融
下载PDF
“高端交流平台”内涵、构建思路与关键问题——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研究项目论证会综述
5
作者 林鑫 杜莹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了“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这一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息息相关的战略任务。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的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了“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这一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息息相关的战略任务。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的研究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召开了学术研讨会议。会上,曾建勋教授依托课题研究作了专题报告,阐述了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与内容框架,14位来自高校、馆所、科协和企业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探讨了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内涵及构建思路,提出了高端交流平台构建中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学术资源库 科学交流平台 信息交流 科技情报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
6
作者 赵国庆 李俊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101-114,共14页
公共数据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源,对地方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中国地方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公共数据开... 公共数据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源,对地方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中国地方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公共数据开放是否有效促进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公共数据的开放显著推动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在PSM-DID和工具变量回归分析中得到验证。机制检验发现:这一影响主要归因于区域信息壁垒的消除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此外,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不同地区间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别是在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以及公众环境关注度较高的地区,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为量化评估数据要素开放共享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经济效应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激发各地数据要素的开发潜能,并为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数据要素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 政府数据平台 信息壁垒 科技资源配置
下载PDF
进口竞争如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
作者 江永红 陆宇晴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59,共18页
经济全球化时代扩大进口贸易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我国产业结构在进口竞争压力下如何实现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总体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消费升级效应、技... 经济全球化时代扩大进口贸易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我国产业结构在进口竞争压力下如何实现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总体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消费升级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是进口竞争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同时分地区检验结果显示,进口竞争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金融体系发展程度不同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同的地区呈现出异质性。因此,在持续扩大进口的同时,立足国内消费需求,通过积极推动消费升级、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市场化改革等方式,充分激发进口竞争的促进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竞争 产业结构升级 消费升级 技术创新 资源配置
下载PDF
数字孪生水利赋能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框架研究
8
作者 钱峰 夏润亮 《中国水利》 2024年第8期6-10,5,共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孪生水利因其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成为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最显著标志和最有力抓手。水利部党组将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孪生水利因其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成为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最显著标志和最有力抓手。水利部党组将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和重要路径,其本质就是在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探讨辨析建设数字孪生水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并从建设行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以数字孪生水利驱动引领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孪生水利 水利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河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
9
作者 朱晓刚 宋贤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8-52,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河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对河南17个地级市及济源示范区2012—2021年期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静态评价结果来看,河南科技资源配置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 为进一步提升河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对河南17个地级市及济源示范区2012—2021年期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静态评价结果来看,河南科技资源配置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39,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纯技术效率;从动态评价结果来看,河南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6%,技术进步对其贡献最大.分地区来看,其中综合提高型的城市有10个,技术进步水平提高型的城市有7个,技术效率提高型的有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配置 效率评价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下载PDF
科技资源配置何以促进高校创新效能增长?——基于31个省域的fsQCA分析
10
作者 杨帮兴 杜宝贵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高校是进行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原始创新的战略高地。为探究科技资源配置对高校创新效能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使用fsQCA方法,以31个省域高校为案例,就科技资源配置结构、配置方式和配置环境对高校创新效能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进行... 高校是进行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原始创新的战略高地。为探究科技资源配置对高校创新效能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使用fsQCA方法,以31个省域高校为案例,就科技资源配置结构、配置方式和配置环境对高校创新效能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任何单一科技资源配置条件均不构成影响高校高或低水平创新效能的必要条件;应用研究型路径、试验发展型路径和资源驱动型路径是导向高校高水平创新效能的三类组态范式;经济发展水平在促进高校高水平创新效能产出中普遍充当核心驱动条件,市场资源配置和计划资源配置相对普遍充当核心驱动条件;导向高校高或低水平创新效能产出的组态路径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配置 高校 创新效能
下载PDF
数字化推动西藏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11
作者 倪央 王斌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西藏地理位置及地域文化特殊,且人口综合素质与内陆省区差距较大,当前传统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及配置已不能满足西藏科技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章运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西藏地理位置及地域文化特殊,且人口综合素质与内陆省区差距较大,当前传统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及配置已不能满足西藏科技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2010年数字技术普及以来西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结构等方面的聚集现状进行分析,参考人才聚集的四大推动力提出西藏科技人力资源聚集的政策吸引、经济发展、教育推动及环境影响四大基本规律,并综合政策要求及资源配置理论、数据科学理论、激励理论及需求理论等若干理论构建西藏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系统,提出将数字化技术、基本规律、配置系统三者结合的西藏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路径,为西藏科技人力资源高质量配置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科技人力资源 配置优化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西部地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2
作者 廖丽冰 曾志羽 《卫生软科学》 2024年第5期59-64,共6页
[目的]探索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西部地区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三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协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预测未来5年的演变趋势。[结果]... [目的]探索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西部地区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三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协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预测未来5年的演变趋势。[结果]耦合协调度均值由2012年的0.378上升到2021年的0.644,年均增长率达6.46%,增幅为70.37%,耦合协调度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预计到2026年11个省份基本进入协调发展阶段。[结论]综合发展水平表现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差异显著且持续存在。各地区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发展道路,实现区域优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卫生资源配置 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西部地区
下载PDF
广西现代化产业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13
作者 徐绮枫 丁益 +1 位作者 祝晶涛 关勇军 《中国商论》 2024年第4期157-160,共4页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针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特点筛选出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筛选出关键的两个投入指标与三个产出指标对我国产业现代化效率进行测度,分析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针对...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针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特点筛选出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筛选出关键的两个投入指标与三个产出指标对我国产业现代化效率进行测度,分析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针对广西区内发展现状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发现,广西区内整体纯技术效率较高,即科技资源并未发生浪费且流向了产能较高的高技术企业,促进了广西区内产业现代化进程。广西区内规模效率很低,即现代化产业规模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规模调整实现促进产业现代化进程。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广西产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指标 产业现代化评价 科技资源配置 数据包络分析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基于多国实践研究国家目标导向的颠覆性技术类科技项目选题机制
14
作者 崔怡雯 刘巧虹 +1 位作者 吴毅华 赵筱媛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63-72,83,共11页
“选题”作为研究创新的起点与开端,对于科技项目是否能够产生颠覆性或突破性成果具有决定性作用。颠覆性技术类科技项目作为实现科技强国的关键依托和重要举措,优化其选题机制与组织管理方式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使命与任务。从实... “选题”作为研究创新的起点与开端,对于科技项目是否能够产生颠覆性或突破性成果具有决定性作用。颠覆性技术类科技项目作为实现科技强国的关键依托和重要举措,优化其选题机制与组织管理方式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使命与任务。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角度出发,选取美国DARPA项目、日本“登月型”研发制度、欧洲EIC计划作为研究案例,系统分析上述国家/地区针对颠覆性技术类科技项目的选题机制与实践经验,通过总结分析各国项目选题机制的来源、目标、方式等,提出相应启示及建议。研究结果可为颠覆性技术类科技项目选题机制的管理与实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重大项目 选题机制 科技资源布局 有组织科研
下载PDF
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
15
作者 柯昆昆 吴亮 丁淑云 《世界农业》 2024年第5期92-107,共16页
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瑞士、日本的典型山地农业发展经验,从资源禀赋、科技创新、制度引领三个维度对比剖析中外山地农业发展路径,构建中国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模式。研究发现... 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瑞士、日本的典型山地农业发展经验,从资源禀赋、科技创新、制度引领三个维度对比剖析中外山地农业发展路径,构建中国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模式。研究发现:资源禀赋是山地农业发展的根本支撑,土地、人才、资金融合创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途径,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科技创新是山地农业发展的关键动力,融入创新要素的农业生产技术,能有效激活农业发展活力;制度引领是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在财政、金融、生态保护等方面为农业发展搭建良好环境。三者相互融合,能有效提升山地农业全要素水平,助推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农业 高质量发展 资源禀赋 科技创新 制度引领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荣荣 何龙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8,共14页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控制宏观环境政策及运用工具变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表明,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财政科技支出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机制;(3)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越大,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影响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的稳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水平 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 财政科技投入
下载PDF
以国际科技组织为纽带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
17
作者 王亮 田贵超 +1 位作者 项欢欢 段然 《今日科苑》 2024年第4期62-68,共7页
随着全球科技治理体系的日益复杂化,国际科技组织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研究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产研院)与世界工业技术研究组织协会(WAITRO)的合作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国际科技组织加强我国在全球科... 随着全球科技治理体系的日益复杂化,国际科技组织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研究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产研院)与世界工业技术研究组织协会(WAITRO)的合作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国际科技组织加强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参与和贡献。分析了WAITRO的创新生态体系及其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推动作用,并详细阐述了江苏产研院利用此平台促进国际合作的策略和成效。基于案例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资源整合、探索全面参与国际科技组织的方式以及创新与其的合作模式。研究为深化我国与国际科技组织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组织 科技创新合作 全球科技治理 资源整合 创新合作模式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刘杨 王海芸 高海洋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1期97-107,共11页
为推动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采用DEA-Tobit两步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横向测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城市群2010—2021年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与此同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分析了影响城市群科技资源... 为推动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采用DEA-Tobit两步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横向测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城市群2010—2021年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与此同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分析了影响城市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横向看,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城市群中,京津冀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综合效率最高,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其他两个高技术行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影响因素方面,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为负,三大城市群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小。最后,提出我国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发展建议: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完整产业链条;二是深化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转变技术引入模式;三是注重人才引育留用,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加强科技金融资源整合,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资金支持;五是不断健全科技成果产出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高技术产业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城市群
下载PDF
紧紧围绕核心标志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9
作者 方江山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和衡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紧紧围绕核心标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刻理解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和外延,从技术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和衡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紧紧围绕核心标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刻理解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和外延,从技术创新与应用程度、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组织形态和管理方法、市场适应性与灵活性、经济增长模式等方面理解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要把握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选择,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主要包括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扎实推进制度创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体来看,一是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二是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三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四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创新 资源配置效率
下载PDF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深化改革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基于传统经典经济理论的分析
20
作者 陆岷峰 窦博闻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8,共12页
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自实施以来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体制与机制障碍依然是主要瓶颈。文章认为,在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 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自实施以来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体制与机制障碍依然是主要瓶颈。文章认为,在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层次,必须重塑促进其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即通过深化改革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具体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成就、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改革路径和措施,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一体化 体制改革 区域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 科技创新 资源配置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