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滑蜥繁殖行为和繁殖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莫灿坤 李军 +3 位作者 叶志强 严露安 侯誉兴 徐大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6-429,共4页
南滑蜥Scincella reevesii系温暖气候区卵胎生蜥蜴,每年繁殖1次,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平均每只繁殖雌蜥产仔6(3~9)条。雌蜥分娩持续时间为30~60min,仔蜥在产出时包被卵膜。南滑蜥雌体采取高投入的繁殖策略,平均繁殖投入为0.3... 南滑蜥Scincella reevesii系温暖气候区卵胎生蜥蜴,每年繁殖1次,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平均每只繁殖雌蜥产仔6(3~9)条。雌蜥分娩持续时间为30~60min,仔蜥在产出时包被卵膜。南滑蜥雌体采取高投入的繁殖策略,平均繁殖投入为0.359,平均窝仔投入为0.247。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窝仔数、窝仔重与雌蜥体长呈正相关关系,幼仔重与雌蜥体长不相关;窝仔数与雌蜥的繁殖投入及窝仔投入均成正相关,与分娩时的能耗投入不相关,与幼仔投入成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滑蜥 繁殖行为 繁殖策略 窝仔数
下载PDF
南草蜥和南滑蜥断尾及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志强 刘文华 +2 位作者 叶灵娟 倪洪斌 徐大德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
研究肇庆地区南草蜥和南滑蜥断尾和再生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断尾位置、再生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南滑蜥和南草蜥的尾长均具有显著影响。在自然断尾下,南滑蜥和南草蜥较多的断尾位置位于近基部(断尾1/2),断尾个体分别约占29.3%(87/297... 研究肇庆地区南草蜥和南滑蜥断尾和再生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断尾位置、再生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南滑蜥和南草蜥的尾长均具有显著影响。在自然断尾下,南滑蜥和南草蜥较多的断尾位置位于近基部(断尾1/2),断尾个体分别约占29.3%(87/297)和49.2%(29/59)。实验表明,二者的尾自切处在2天后开始愈合并长出再生尾,南滑蜥在远基部(全断尾)的再生速度最高,而南草蜥则在近基部(断尾3/4),其尾再生率都明显高于南滑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草蜥 南滑蜥 断尾和再生 尾自切 再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