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rice variety resistance to the yellow stem borer,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
1
作者 FANG Jichao GUO Huifang WANG Jieping,Inst of Plant Protection,Jiangsu Acad of Agri Sci,Nanjing 210014,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2002年第3期18-19,共2页
Yellow stem borer(YSB),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has be-come the main rice insect pest onceagain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since 1990s.Unfortunately,no ricevariety with resistance to YSB hasbeen reported so far.J... Yellow stem borer(YSB),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has be-come the main rice insect pest onceagain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since 1990s.Unfortunately,no ricevariety with resistance to YSB hasbeen reported so far.Japonica Zhen-dao 2 with moderate resistance toYSB was found.In 10 ric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levels,YSB individuals showed distinct de-velopmental rates,and the asyn-chronous development even occurredin the same rice variety.In th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Mechanism of rice variety resistance to the yellow stem borer 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
下载PDF
SEX PHEROMONE OF SUGARCANE TIP BORER Scirpophaga excerpalis WALKER
2
作者 伍德明 阎云花 +4 位作者 崔君荣 刘孟英 任大方 陈爱 张琼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17期1469-1473,共5页
Sugarcane tip borer, Scirpophaga excerpalis Walker, is one of the destructive pests in sugarcane fields. It is distributed in Guangdong, Guangxi and Taiwan provinces of China, and also in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Sugarcane tip borer, Scirpophaga excerpalis Walker, is one of the destructive pests in sugarcane fields. It is distributed in Guangdong, Guangxi and Taiwan provinces of China, and also in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Attractant activities of the crude extract of abdominal tips of the female moth have been studied by REN Da-fang, one of the authors (unpublished data). It has shown that the extract after liqui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revealed attractant activities in field tests. This note describes the chemical structure and field tests of the sex pheromone of this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 PHEROMONE SUGARCANE TIP MOTH scirpophaga excerpalis E-11-hexadecenal Z-11-hexadecenal.
原文传递
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继朝 杜正文 +1 位作者 程遐年 郭慧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6-344,共9页
从三化螟世代转换及其与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相互作用体系 ,分析了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结果表明 ,在各类稻作区 ,不同年份之间 ,历代成虫数量发生型显著不同 ,但其发生期具有共同的特征 :2代蛾的发生期 (≥ 2 7天 )比 1... 从三化螟世代转换及其与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相互作用体系 ,分析了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结果表明 ,在各类稻作区 ,不同年份之间 ,历代成虫数量发生型显著不同 ,但其发生期具有共同的特征 :2代蛾的发生期 (≥ 2 7天 )比 1代蛾大幅度扩展 ,且相对稳定。发蛾期扩展的机制在于 :同期初孵幼虫在寄主水稻中异步化发育 ,极端发育进度相差达 3龄期 ;在 9 92、镇稻 2号等 10个不同品系的寄主水稻中 ,异步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异步化发育 ,三化螟种群的时间生态位增加 2 2 0 %~ 75 0 % ,二维生态位扩展 15 1%~ 59 3% ,并使同一种群中极端早发类与迟发类的后代可交配 ,以此保持种群遗传性的相对稳定。针对三化螟种群内稳定性形成的机制与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种群 内稳定性 异步化发育 系统治理
下载PDF
广东稻区螟虫种类组成与发生为害新态势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光华 曾玲 +1 位作者 梁广文 张茂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台湾稻螟除了在南雄稻区未发现外,其余稻区都有发生.从蛀茎稻螟在稻田的为害程度来看,蛀茎螟虫在调查区中的发生为害因为化学防治和农业栽培防治措施总体上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二化螟 台湾省稻螟 大螟 水稻害虫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对三化螟抗性差异的机理 被引量:8
5
作者 方继朝 郭慧芳 +1 位作者 程遐年 杜正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5,共5页
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三化螟Scirpophagaincertulas抗性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 ,在汕优 6 3、镇稻 2号和 92 - 10 9稻株中 ,虫体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极低 (0 42 2~ 0 875nmol mg) ,幼虫生长发育缓慢 ;而在 9- 92、武育粳 3号等稻株... 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三化螟Scirpophagaincertulas抗性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 ,在汕优 6 3、镇稻 2号和 92 - 10 9稻株中 ,虫体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极低 (0 42 2~ 0 875nmol mg) ,幼虫生长发育缓慢 ;而在 9- 92、武育粳 3号等稻株中 ,虫体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高 (2 788~ 5 42 1nmol mg) ,幼虫生长快。虫体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生长发育的差异 ,与不同水稻品种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叶鞘硅化细胞密度均无明显相关。叶鞘维管束间距、鞘脊宽度及小于蚁螟头宽的叶鞘维管束间距百分率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生长发育 水稻 抗虫性 维管束间距 必需氨基酸 品种 抗螟性差异
下载PDF
百色市右江区甘蔗红尾白螟的发生为害与防治建议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诚华 魏吉利 +4 位作者 商显坤 潘雪红 贺贵柏 黄文武 王伯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调查百色市右江区甘蔗红尾白螟发生情况,评估其对甘蔗株高、茎径等产量性状及蔗糖分的影响,并提出防控对策,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地甘蔗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在甘蔗成熟期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红... 【目的】调查百色市右江区甘蔗红尾白螟发生情况,评估其对甘蔗株高、茎径等产量性状及蔗糖分的影响,并提出防控对策,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地甘蔗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在甘蔗成熟期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红尾白螟为害造成的死尾蔗率,同时测量甘蔗的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并用手持光学锤度计测定蔗茎中部蔗汁锤度。【结果】红尾白螟为害造成的死尾蔗率平均高达74.87%,株高平均下降34.65 cm,蔗茎单产下降21.23%;比较分析显示,健康蔗与死尾蔗的茎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两者株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锤度测定结果显示,死尾蔗的蔗汁锤度和折算后的蔗糖分均较健康蔗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两者分别下降1.45%和1.57%。【结论】红尾白螟的发生为害已扩散至百色市右江区,并上升为当地甘蔗的主要害虫;红尾白螟为害可导致甘蔗产量和蔗糖分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红尾白螟 防治建议 百色市
下载PDF
广西蔗区红尾白螟分布区域及危害程度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魏吉利 黄诚华 +4 位作者 潘雪红 商显坤 王丹 韦喜 罗荣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4-598,共5页
【目的】了解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的分布及危害程度,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为制定甘蔗红尾白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调查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河池、柳州)的分布,并定时... 【目的】了解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的分布及危害程度,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为制定甘蔗红尾白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调查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河池、柳州)的分布,并定时定点调查甘蔗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红尾白螟发生程度。【结果】红尾白螟主要分布在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和南宁蔗区,其中以百色蔗区危害最重,年平均为害率为(9.00±2.797)%,其次为来宾、北海、崇左、南宁,为害率分别为(2.66±1.094)%、(1.94±0.923)%、(1.44±0.383)%和(0.80±0.283)%,各蔗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蔗成熟期较苗期受红尾白螟危害重,百色蔗区苗期的红尾白螟为害率为(1.72±0.367)%,而成熟期达(20.00±5.088)%,极显著高于其他蔗区(P<0.01)。【结论】甘蔗红尾白螟在广西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等蔗区均有分布,其中为害最重的是百色蔗区,且甘蔗成熟期受害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红尾白螟 分布区域 危害程度
下载PDF
转Bt基因水稻对三化螟自然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蔡万伦 杨长举 +5 位作者 张宏宇 华红霞 杨杉 翟小战 姚英娟 石尚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6-560,共5页
为了了解水稻重要害虫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对转Bt基因水稻产生抗性的潜在风险,本文利用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了第3代三化螟在转Bt基因杂交稻汕优63及非转Bt基因杂交稻汕优63上的种群参数。结果表明:在Bt稻上1~2... 为了了解水稻重要害虫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对转Bt基因水稻产生抗性的潜在风险,本文利用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了第3代三化螟在转Bt基因杂交稻汕优63及非转Bt基因杂交稻汕优63上的种群参数。结果表明:在Bt稻上1~2龄幼虫的存活率为4.03%,极显著低于非转基因SY63(55.76%);Bt稻上幼虫为害率为1.75%,极显著低于非转基因SY63(5.98%);Bt稻上存活的幼虫发育历期明显长于非转BtSY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转Bt水稻 种群参数 生命表
下载PDF
岗46B/A232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及三化螟抗性表现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永洪 刘成元 +2 位作者 向箭宇 李元 谢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63-1868,共6页
水稻资源中抗螟虫种质较少,A232为中抗三化螟的籼稻材料。本研究利用以抗虫材料A232为父本与籼稻保持系岗46B(感三化螟)为母本所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F9群体为材料,对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着粒... 水稻资源中抗螟虫种质较少,A232为中抗三化螟的籼稻材料。本研究利用以抗虫材料A232为父本与籼稻保持系岗46B(感三化螟)为母本所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F9群体为材料,对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着粒数和结实率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2012-2013年在海南自然条件下对RIL群体中的104个株系进行三化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两亲本之间除结实率和单株产量未达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重组自交系群体单株产量与几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大小顺序为:结实率,每穗着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长,各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对产量构成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长。2012年RIL群体株系枯心指数均值为58.4%,介于双亲枯心指数之间,株系枯心指数变幅在32.8%~79.7%,2013年RIL群体株系枯心指数均值为51.13%,略大于大值亲本,变幅在23.11%~82.45%。RIL群体的枯心指数在两年鉴定中均呈现连续且近正态分布,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其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小于1。这些研究结果为发掘A232抗螟性相关QTL提供性状数据,为利用A232抗螟性进行抗螟亲本创制和抗虫高产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产量性状 三化螟 抗螟性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蔗红尾白螟性信息素田间诱蛾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孟英 阎云花 +2 位作者 蔡连明 陈爱 杨彩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2年第2期58-61,共4页
1989~1990年在广东湛江地区进行了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对甘蔗红尾白螟雄蛾的田间诱捕试验。用合成性信息化合物的不同配比配制成诱芯在各代雄蛾发生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11-十六烯醛(E-11-16:ALD)与Z-11-十六烯醛(Z-11-16:ALD)比例为... 1989~1990年在广东湛江地区进行了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对甘蔗红尾白螟雄蛾的田间诱捕试验。用合成性信息化合物的不同配比配制成诱芯在各代雄蛾发生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11-十六烯醛(E-11-16:ALD)与Z-11-十六烯醛(Z-11-16:ALD)比例为70:30的诱芯活性最高,与活雌蛾相当。在这一配比的两组份诱志中分别加入Z-7-十六烯醛、Z-9-十六烯醛、Z-11-十六烯醛时,引诱活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白螟 性信息素 田间试验
下载PDF
转Bt基因水稻对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旭红 张国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期355-358,共4页
为明确转cry1Ab/cry1Ac基因汕优63水稻(汕优63/Bt水稻)对靶标害虫—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观察的方法对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的致死性及其对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 为明确转cry1Ab/cry1Ac基因汕优63水稻(汕优63/Bt水稻)对靶标害虫—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观察的方法对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的致死性及其对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植株测定结果表明,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抗性,1龄幼虫取食汕优63/Bt水稻48h和72h后的死亡率由31.5%上升到95.6%,3龄幼虫的死亡率由2.7%上升到67.9%,汕优63/Bt水稻对1龄幼虫的致死效应高于3龄幼虫,但没有二化螟能在汕优63/Bt水稻上完成世代发育。在田间,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在汕优63/Bt水稻上造成的白穗率和卷叶率分别为0.38%和0.24%,显著低于对照,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Bt水稻 二化螟 三化螟 稻纵卷叶螟 抗虫性
下载PDF
三化螟种群数量消长原因及其控制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思九 何明 何树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48-53,共6页
1982~1986年调查研究表明:三化螟第二代幼虫取食不同生育期水稻,其滞育率是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据测定,水稻各生育期全氮含量依次是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蚁螟取食分蘖期或孕穗期稻株后交叉接虫试验证明,稻株含氮量高低... 1982~1986年调查研究表明:三化螟第二代幼虫取食不同生育期水稻,其滞育率是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据测定,水稻各生育期全氮含量依次是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蚁螟取食分蘖期或孕穗期稻株后交叉接虫试验证明,稻株含氮量高低是影响幼虫滞育率的主要因素。川西由单、双季稻混栽改为一季中稻,取消了迟中稻,第二代蚁螟取食园秆至孕穗期水稻,使幼虫滞育越冬;川南单、双季稻混栽区,三化螟卵盛孵时正遇双季晚稻园秆期,对蚁螟蛀入不利;川东一季中稻区,第三代螟卵盛孵时,水稻已近黄熟,失去生存条件。营养条件的变化和不利幼虫生存的水稻生育期,是导致三化螟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只要品种布局合理,调节播种期,就能控制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种群数量 消长原因 控制
下载PDF
三化螟两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光华 宋俊贤 +2 位作者 姚静 郑少秋 方继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1-527,共7页
乙酰胆碱酯酶(ACh E)是有机磷(Organophosphate,OP)和氨基甲酸酯(Carbamate,CB)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表达量的上升或基因突变导致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下降是昆虫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和c... 乙酰胆碱酯酶(ACh E)是有机磷(Organophosphate,OP)和氨基甲酸酯(Carbamate,CB)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表达量的上升或基因突变导致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下降是昆虫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到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的两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分别命名为Siace1和Siace2。Siace1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2 085 bp,编码含694个氨基酸的乙酰胆碱酯酶1(Si ACh E1)。Siace2的ORF长1 917 bp,编码含638个氨基酸的乙酰胆碱酯酶2(Si ACh E2)。将三化螟的两个乙酰胆碱酯酶与已报道的各物种的乙酰胆碱酯酶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显示在蛋白水平上,Si ACh E1与台湾稻螟的ACh E1有最高的相似性,达到94%;Si ACh E2与二化螟的ACh E2具有最高的相似性,为98%。本研究为水稻上重要螟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乙酰胆碱酯酶基因 克隆
下载PDF
广西兴宾区红尾白螟的发生为害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诚华 商显坤 +3 位作者 潘雪红 魏吉利 欧阳静 王伯辉 《中国糖料》 2015年第2期63-65,共3页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甘蔗红尾白螟为害的死尾蔗率平均高达46.27%,表明红尾白螟已成为兴宾区甘蔗的主要害虫。调查结果还显示,死尾蔗的茎径、株高和单产较健康蔗分别下降5.11%、16.49%和25.07%。显著性分析表明,死尾蔗与健康...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甘蔗红尾白螟为害的死尾蔗率平均高达46.27%,表明红尾白螟已成为兴宾区甘蔗的主要害虫。调查结果还显示,死尾蔗的茎径、株高和单产较健康蔗分别下降5.11%、16.49%和25.07%。显著性分析表明,死尾蔗与健康蔗的茎径没有显著差异,而株高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平均株高下降38.33cm,说明红尾白螟为害甘蔗造成其株高显著下降是导致甘蔗减产的主要原因。蔗汁锤度测定发现,健康蔗与死尾蔗的蔗汁锤度没有显著差异。分析了红尾白螟发生日益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红尾白螟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吉利 黄诚华 +1 位作者 商显坤 潘雪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5-200,共6页
红尾白禾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Walker)近年来在广西甘蔗产区为害严重,扩展迅速,造成枯心苗和死尾株,死尾率高达70%以上,为此本文通过室内饲养结合田间调查对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尾白禾螟在南... 红尾白禾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Walker)近年来在广西甘蔗产区为害严重,扩展迅速,造成枯心苗和死尾株,死尾率高达70%以上,为此本文通过室内饲养结合田间调查对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尾白禾螟在南宁1年发生4~5代,世代明显,绘制了年生活史图。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11.58±0.27)d,幼虫期(36.54±0.28)d,蛹期♀(23.54±0.86)d,♂(24.20±1.27)d,成虫寿命♀(6.10±0.22)d,♂(7.13±0.45)d,全世代(64.92±0.31)d。蛹的形态发育可分为5个级别,列出了分级表,可用于预测预报。此虫为单食性,仅取食甘蔗而不取食荸荠,可与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praelata(Scopoli)明显区别,澄清了文献上的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红尾禾白螟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抑制PCR富集法分离三化螟基因组微卫星分子标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宇 杨琼 +1 位作者 韩光杰 方继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采用抑制PCR的方法构建三化螟的微卫星文库,并分离微卫星分子标记。挑取的201个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187个克隆含有微卫星序列,抑制PCR筛选微卫星序列的准确率达到93.03%。对该187个微卫星序列进行比对,得到18个不同的微卫星序列,并成... 采用抑制PCR的方法构建三化螟的微卫星文库,并分离微卫星分子标记。挑取的201个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187个克隆含有微卫星序列,抑制PCR筛选微卫星序列的准确率达到93.03%。对该187个微卫星序列进行比对,得到18个不同的微卫星序列,并成功提交至GenBank。对这18个序列设计了30对特异性引物,检测德阳种群48个体,共得到5个三化螟微卫星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微卫星 抑制PCR 富集文库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三化螟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高飞 林乃铨 尤民生 《华东昆虫学报》 1999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应用神经网络对闽北四代三化螟的发生情况进行了预测。三化螟的预报可视作高维空间的非线性分类问题。利用BP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我们对三化螟种群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三化螟 发生趋势 闽北 发生情况 种群 利用 应用 分类问题 高维空间
下载PDF
抗感RILs株系(岗46B/A232)主要农艺性状与三化螟抗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永洪 郭小艺 +3 位作者 刘成元 何珊 向箭宇 谢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9-334,共6页
【目的】明确三化螟产卵趋性和幼虫取食趋性与水稻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部分对三化螟存在抗感差异的重组自交系株系(岗46B×A232,F_9)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和幼虫为害性状(枯心指数)及主要农艺性状和成... 【目的】明确三化螟产卵趋性和幼虫取食趋性与水稻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部分对三化螟存在抗感差异的重组自交系株系(岗46B×A232,F_9)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和幼虫为害性状(枯心指数)及主要农艺性状和成虫产卵量(叶片着卵指数)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叶鞘长、播抽天数和倒二叶SPAD值对枯心指数的直接作用为正效应,分蘖数、钩毛和刺毛数及叶片着卵指数对枯心指数直接作用均为负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播抽天数(0.7852)>倒二叶SPAD值(0.4321)>叶鞘长(0.3986)>分蘖数(-0.3043)>叶片着卵指数(-0.7521)>钩毛和刺毛数(-1.7206);播抽天数和倒二叶SPAD值对叶片着卵指数直接作用为正效应,通过性状间接作用,最终使播抽天数和倒二叶SPAD值两性状与叶片着卵量指数表现为负相关关系;钩毛和刺毛数(400倍镜)对叶片着卵指数的直接作用为最大负效应,通过性状间接作用,叶片腹面上的钩毛和刺毛数最终仍与叶片着卵量性状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水稻种质三化螟抗性评价及抗性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产量性状 三化螟 抗螟性
下载PDF
螟卵啮小蜂寄主—荸荠白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井泉 张宣达 古德祥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1年第1期13-15,共3页
螟卵啮小蜂是水稻三化螟重要的卵寄生蜂,其幼虫还能取食三化螟的卵粒。为了充分利用这种有效天敌控制三化螟,我们在水稻生态系统中试验种植荸荠,用以繁殖荸荠白螟,荸荠白螟的卵作为螟卵啮小蜂的桥梁寄主。本文研究了新生态系统中荸荠白... 螟卵啮小蜂是水稻三化螟重要的卵寄生蜂,其幼虫还能取食三化螟的卵粒。为了充分利用这种有效天敌控制三化螟,我们在水稻生态系统中试验种植荸荠,用以繁殖荸荠白螟,荸荠白螟的卵作为螟卵啮小蜂的桥梁寄主。本文研究了新生态系统中荸荠白螟的年消长动态和“桥梁作用”以及它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螟卵啮小蜂 荸荠白螟 寄主
下载PDF
三化螟对海芋挥发油的嗅觉和触角电位反应
20
作者 刘光华 梁广文 +1 位作者 曾玲 甘泳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四臂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AG)仪测定了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对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L.)挥发油的嗅觉反应和触角电位.结果表明,三化螟对海芋挥发油极为敏感,具明显的驱避作用,并能激发三化螟触角产...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四臂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AG)仪测定了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对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L.)挥发油的嗅觉反应和触角电位.结果表明,三化螟对海芋挥发油极为敏感,具明显的驱避作用,并能激发三化螟触角产生显著EAG反应.在相同浓度条件下,雌虫的EAG值显著大于雄虫,表明雌虫对植物挥发性物质反应较雄虫强烈.左右触角对挥发油EAG反应并不一致,低浓度条件下[即V(挥发油)∶V(石蜡)=1∶16或1∶8],左、右触角的EAG反应差异不显著,但在高浓度条件下[即V(挥发油):V(石蜡)=1∶4、1∶2或1∶1],右触角的EAG反应则显著大于左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海芋 挥发油 嗅觉反应 四臂嗅觉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