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malayan Monal(Lophophorus impejanus):distribution,habitat and population status in Tibet,China
1
作者 马小春 郭俊峰 于晓平 《Chinese Birds》 2011年第3期157-162,共6页
The Himalayan Monal (Lophophorus impejanus) is a national first grade protected species in China.So far,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Himalayan Monal in China is still poor.An estimate of its distribution,numbers and habit... The Himalayan Monal (Lophophorus impejanus) is a national first grade protected species in China.So far,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Himalayan Monal in China is still poor.An estimate of its distribution,numbers and habitat was conducted during a two-year investigation from 2008 to 2009 in southern Tibet,especially in Lhozhag,Cona and Yadong counties.In total,12 sightings of the Himalayan Monal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Our data suggest that this bird is mainly found in Medog,Zayu,Cona,Lhunze,Lhozhag,Nyalam,Dingjie,Gamba and Yadong counties on the southern slopes of the Himalayas.Its western-most location was confirmed to be Nyalam County.The bird ranges in elevation from 3800 to 4300 m in the summer and from 3200 to 3500 m in the winter.We sighted 36-37 individual birds,consisting of 8-10 males,16-20 females and 7-8 sub-adults inhabiting the area around the Kajiu Monastery in Lhozhag County.The birds are mainly found in rocky forests,interspersed with steep slopes,cliffs and alpine meadows at elevations between 3800 and 4000 m.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the Himalayan Monal near the Kajiu Monastery is 2.03 individual birds per km2,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Yadong and Cona counties (0.052 individuals per kr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malayan monal DISTRIBUTION HABITAT population density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plant diet of the Chinese Monal revealed by fecal DNA metabarcoding analysis 被引量:2
2
作者 Bin Wang Yun Li +6 位作者 Guiquan Zhang Jian Yang Cao Deng Haoyu Hu Long Zhang Xiaoqin Xu Caiquan Zhou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208-215,共8页
The Chinese Monal(Lophophorus thuysii)is an alpine-obligate galliform species of global conservation priority.It has been listed as a first class protected wildlife species in China,requiring conservation actions duri... The Chinese Monal(Lophophorus thuysii)is an alpine-obligate galliform species of global conservation priority.It has been listed as a first class protected wildlife species in China,requiring con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the 14 th Five-Year Plan period.However,the diet composition of Chinese Monal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s have rarely been studied,constraining the 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the species.Here,we investigated the plant diet composition of the Chinese Monal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s using a DNA metabarcoding approach on fecal samples.We collected 190 fecal samples of the Chinese Monals from the central Qionglai Mountains located in China,and analyzed the plant diet of this species using a DNA metabarcoding approach.Taxonomic profiling of higher plants in the fecal sample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seco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2)amplicon.Downstream analyses,including rarefaction curve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and permutation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PERMANOVA),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diet composition.The Chinese Monal foraged a wide range of plant recipes composed of 35 families and 83 genera throughout the year,with Brassicaceae,Apiaceae,and Poaceae as the dominant families,and Cardamine as the dominant genus.The species consumed plants from 62 genera from 28 families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n=81)and 66 genera from 31 families during the non-breeding season(n=109).Further,the plant diet composition significantly varied between the breeding and non-breeding seasons,especially for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nd relative read abundances at genus level.Our study analyzed the plant diet of the Chinese Monal at a high resolution for the first time,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its plant diet composition was adapted to plant phenology and foraging strategy.Fritillaria species,a previously confirmed important food resource for the Chinese Monal,were not detected in any fecal samples,potentially due to overharvesting of Fritillaria bulb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refore,we highly recommend further restriction of herb gathering in Chinese Monal habitats to facilitate the conservation of this endangered species.Altogether,our study enriches essential ecolog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Chinese Monal and also provides insights into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for this endangered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onal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Diet seasonality DNA metabarcoding Endangered species
下载PDF
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及参考范围建立
3
作者 冯少华 吴邦元 +6 位作者 梁驹 陈黎 徐小钦 李万洪 周材权 马红 张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3,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1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使用非配对t检验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组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依照正态分布区间建立相应指标参考范围。最后,将参考范围分别与相近雉类以及1只体况较差绿尾虹雉的对应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中,α-羟丁酸脱氢酶存在性别差异(P<0.05),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血镁和γ-谷氨酰转移酶存在年龄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不具有显著的性别或年龄差异(P>0.05);绝大多数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与近缘雉类高度相似;25项指标的参考范围中,体况较差个体共有14项指标出现偏差。【结论】建立的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血液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参考范围
下载PDF
绿尾虹雉的冬季生态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芬奇 卢汰春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5年第4期345-352,共8页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属雉科(Phasianidae)虹雉属(Lophophorus),是我国特有珍稀雉类,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我们于1983年起对绿尾虹雉的生态进行专题研究,现根据对绿尾虹雉的野外考察所得,整理成本文。野外考察的时间、地点...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属雉科(Phasianidae)虹雉属(Lophophorus),是我国特有珍稀雉类,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我们于1983年起对绿尾虹雉的生态进行专题研究,现根据对绿尾虹雉的野外考察所得,整理成本文。野外考察的时间、地点、及路线我们于1983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四川省宝兴县跷碛公社对绿尾虹雉的生态做了四次考察,前后为期近十个月,其中冬季考察时间为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冬季生态 与其他高山雉类的关系 数量及数量统计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分布与生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8,共4页
依据野外观察,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的分布、数量与现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纬32°38'─32°57'、东经104°... 依据野外观察,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的分布、数量与现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纬32°38'─32°57'、东经104°15'─105°04'之间形成了沿摩天岭山脊北侧宽窄不一的水平分布带、东西长达19公里;垂直分布在海拔2300─4072米之间。根据地势、气候和植被分布等特点,将栖息地划为三个生态分布带,其数量在高山稀疏灌丛、草甸、裸岩带为3.25只/平方公里、亚高山针叶林带为1.6只/平方公里,针阔混交林带为0.5只/平方公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夜栖树上、主要天敌为猛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生态 分布 白水江 甘肃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绿尾虹雉迁地保护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敬 邓江宇 +5 位作者 马红 罗毅 陶玉静 李莹 左琳 张成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0-796,共7页
通过对我国特产雉类绿尾虹雉野外种群状况和圈养繁殖状况研究的调查,对其迁地保护现状做了分析和总结。绿尾虹雉圈养繁育难点主要有:圈养与栖息地海拔和气候环境差异较大使圈养个体易患疾病,存活率低;圈养繁殖率低,繁育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对我国特产雉类绿尾虹雉野外种群状况和圈养繁殖状况研究的调查,对其迁地保护现状做了分析和总结。绿尾虹雉圈养繁育难点主要有:圈养与栖息地海拔和气候环境差异较大使圈养个体易患疾病,存活率低;圈养繁殖率低,繁育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圈养种群缺少基础建立者,导致近亲繁殖。本文针对以上难点提出了该物种今后迁地保护相应的对策:根据野外生态环境选择圈养场地,建立生态式笼舍和繁育场所;科学地进行繁殖管理,提高繁育水平和繁殖率;建立疾病防预体系和卫生防疫制度;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希望能为今后绿尾虹雉圈养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迁地保护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新时期师德建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云 连爱玲 李凌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7-100,共4页
中国政府近几年越来越重视教师师德建设,不断重申并实施了一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举措。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分析师德在新时期下的新要求,以及强化师德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新时期 英语教学 师德
下载PDF
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现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冬梅 何松 +3 位作者 韦毅 陈黎 刘中良 周材权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71,共5页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也是未来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人工饲养 繁殖性能 光照制度 日粮 孵化方式 人工授精
下载PDF
城市绿地的公众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扬 冯颖睿 《规划师》 2004年第5期82-83,共2页
城市绿地的本质特性在于其平民性和公众性。由于对绿地公众性的忽视,导致了绿地设计中休憩空间不足、缺少归属感、设计缺乏特色等问题的普遍存在。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城市空间 城市功能 城市建设 立体绿化
下载PDF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危重患者脑脊液酸碱失衡与肺性脑病的关系
10
作者 杨生岳 冯恩志 +4 位作者 沈君礼 高玲 张瑛 赵丽红 吴雪梅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危重患者脑脊液(CSF)酸碱失衡与肺性脑病的关系及CSF酸碱调节机制。方法:对5 4例高原地区肺心病危重患者测定了动脉血和CSF的主要酸碱变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慢性呼酸时,动脉血pH多数降低,而...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危重患者脑脊液(CSF)酸碱失衡与肺性脑病的关系及CSF酸碱调节机制。方法:对5 4例高原地区肺心病危重患者测定了动脉血和CSF的主要酸碱变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慢性呼酸时,动脉血pH多数降低,而CSFpH相对保持正常;②慢性呼酸并代碱时,动脉血pH可偏碱、正常或偏酸,而CSFpH相对正常;③慢性呼酸并代酸时,动脉血pH和CSFpH均显著下降;④如果CSF偏酸(pH7.2 9) ,患者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CNS )抑制症状。如果CSF偏碱(pH >7.37) ,患者表现为CNS兴奋症状,如果CSF严重偏酸(pH <7.2 3)或偏碱(pH >7.39) ,患者常发生昏迷;⑤各型酸碱失衡时,PaCO2 与CSFPCO2 、CSFPCO2 与CSF的HCO3 -均显著正相关(P均<0 .0 1)。结论:高原地区危重肺心病患者酸碱失衡时,CSF代偿能力较血液强,CSF的PCO2 在CSF酸碱调节中有重要作用,CSF酸碱失衡是肺性脑病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肺心病 脑脊液 酸碱失衡 高海拔
下载PDF
笼养白尾梢虹雉的行为活动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罗旭 韩联宪 +2 位作者 李甜江 廖兰健 罗小见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5-350,共6页
采用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 1对笼养白尾梢虹雉 (Lophophorusscalteri)进行了为期 1年的观察 ,结果表明 :笼养白尾梢虹雉日活动高峰出现在早晚 ,低谷在午后 ,呈明显的日节律 ;在一年中不同月份各种行为所占时间比例也有变化 ,呈明... 采用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 1对笼养白尾梢虹雉 (Lophophorusscalteri)进行了为期 1年的观察 ,结果表明 :笼养白尾梢虹雉日活动高峰出现在早晚 ,低谷在午后 ,呈明显的日节律 ;在一年中不同月份各种行为所占时间比例也有变化 ,呈明显的年活动节律 ;在为期 1年的观察中 ,白尾梢虹雉各种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静栖 39 88%、取食 2 3 5 7%、观望 14 0 2 %、运动 10 36 %、身体护理 8 0 8%、其他行为 4 0 9% ,其时间分配受性别、季节等多种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 白尾梢虹雉 行为活动 时间分配
下载PDF
绿尾虹雉卵壳超微结构和化学成份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金录 程彩云 张正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绿尾虹雉 卵壳 超微结构 化学成份
下载PDF
高黎贡山冬季白尾梢虹雉运动方式和生境偏好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罗旭 韩联宪 艾怀森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2,共5页
20 0 2及 2 0 0 3年 1月 ,两次对高黎贡山大脑子白尾梢虹雉 (Lophophorussclateri)的运动方式和活动痕迹做了直接观察或样带 /样方取样。该鸟滑翔是下行的主要运动方式 ,上行全为行走 ;所发现的 3个夜宿地均位于坡度大、郁闭度高的近沟... 20 0 2及 2 0 0 3年 1月 ,两次对高黎贡山大脑子白尾梢虹雉 (Lophophorussclateri)的运动方式和活动痕迹做了直接观察或样带 /样方取样。该鸟滑翔是下行的主要运动方式 ,上行全为行走 ;所发现的 3个夜宿地均位于坡度大、郁闭度高的近沟谷地带 ;冬季向低海拔迁移 ,与降雪有关 ,使得近沟谷带成为密集利用带。这样的运动和生境利用方式 ,显然是能耗最小化和觅食效率最大化的行为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梢虹雉 运动方式 生境偏好 高黎贡山 冬季
下载PDF
光照对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采食量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冬梅 何松 +3 位作者 张龙 韦毅 陈黎 周材权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5-661,共7页
为从机理上探讨增加光照对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影响,在繁殖期对笼养条件下的绿尾虹雉进行了人工补充光照试验。选择体重大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8只(4♂、4♀),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 为从机理上探讨增加光照对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影响,在繁殖期对笼养条件下的绿尾虹雉进行了人工补充光照试验。选择体重大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8只(4♂、4♀),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只(1♂、1♀)。对照组为自然光照;试验组为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充光照达到每天16 h(16L∶8D)的光照时间。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液生理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液生化指标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钙、无机磷、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尿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繁殖期的日平均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的结论是:在繁殖期利用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充光照(16L∶8D)可增加绿尾虹雉日平均采食量,但对血液生化指标水平有一定影响,对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绿尾虹雉 繁殖期 血液参数 采食量
下载PDF
笼养绿尾虹雉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黎 邓江宇 +3 位作者 陈冬梅 马红 韦毅 周材权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禽痘病在禽类中比较常见,常在禽类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四川宝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水沟笼养绿尾虹雉饲养场,2016年8月20日、8月25日、9月5日相继发现3只绿尾虹雉出现类似禽痘症状:眼部、头部周围出现灰... 禽痘病在禽类中比较常见,常在禽类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四川宝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水沟笼养绿尾虹雉饲养场,2016年8月20日、8月25日、9月5日相继发现3只绿尾虹雉出现类似禽痘症状:眼部、头部周围出现灰白色粒状小结节,个体精神萎靡,拉稀。经一系列治疗措施,分别在25 d、7 d、15 d全部治愈。目前对于绿尾虹雉痘病的预防和治疗报道较少,本文旨在为包括绿尾虹雉在内的野生雉类痘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禽痘 治疗
下载PDF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Toll样受体5基因的克隆和适应性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明 李彪 +2 位作者 欧阳菠 钟赟 杨建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40,共9页
【目的】获得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Toll样受体5基因(TLR5)编码区序列,并对其编码区蛋白的特征及适应性进化进行分析。【方法】以绿尾虹雉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克隆获得TLR5基因编码区序列。使用MEGA、PAML等软件对其序... 【目的】获得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Toll样受体5基因(TLR5)编码区序列,并对其编码区蛋白的特征及适应性进化进行分析。【方法】以绿尾虹雉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克隆获得TLR5基因编码区序列。使用MEGA、PAML等软件对其序列特征及选择压力进行分析。【结果】绿尾虹雉TLR5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2 583 bp,共编码860个氨基酸,以亮氨酸含量最高(133/860),色氨酸含量最低(11/860)。编码蛋白为典型的Ⅰ型跨膜结构,包括富含LRRs结构域的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TIR结构域。绿尾虹雉TLR5基因极其保守,与雉鸡(P. colchicus)的同源性最高(97.75%),与小白鹭(E. garzetta)同源性最低(85.17%)。采用位点-特异模型在胞外区共检测到3个正选择氨基酸位点(263F, 280K和645I)。【结论】绿尾虹雉TLR5基因编码区受到较强的纯净化压力,胞外区LRRs结构域可能为识别病原微生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TLR5基因 克隆 适应性进化
下载PDF
剖宫产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伟 齐亚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年第3期90-92,共3页
近些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必须剖宫产占很大比率。剖宫产是在一定的医学指征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创伤性手术,对母婴、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剖宫产现象进行伦理审视,理清其中的道德关系,有助... 近些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必须剖宫产占很大比率。剖宫产是在一定的医学指征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创伤性手术,对母婴、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剖宫产现象进行伦理审视,理清其中的道德关系,有助于医者和患者把握正确的道德原则,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非必须剖宫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伦理审视 医学伦理 医学道德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栖息地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雪 杨炜蓉 +2 位作者 朱云东 周材权 王彬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0年第4期49-55,共7页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高山雉类物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位于岷山山系中段,接近绿尾虹雉地理分布的东部边界,但该区域的绿尾虹雉栖息地目前尚缺乏研究。本研...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高山雉类物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位于岷山山系中段,接近绿尾虹雉地理分布的东部边界,但该区域的绿尾虹雉栖息地目前尚缺乏研究。本研究使用MaxEnt模型方法,根据野外调查获得的物种出现点,对片口保护区及周边的绿尾虹雉栖息地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1)海拔、年降水量、温度季节性、植被类型和年均增强型植被指数是影响绿尾虹雉栖息地适宜性的重要因子;(2)研究区域内的绿尾虹雉偏好选择海拔较高,年降水量较大,温度季节性变化中等偏高,而年均增强型植被指数偏低的草甸和灌丛栖息地;(3)保护区内绿尾虹雉栖息地总面积仅8.08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15%,其中最适宜和次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1.15 km2和6.93 km2。总体而言,片口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绿尾虹雉栖息地面积有限,但斑块间具有较好的连通性。从山系尺度看,该区域种群可能是绿尾虹雉地理分布区域的一个边缘种群,可能更易受到威胁,应当受到更多的保护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 MaxEnt模型 边缘种群 栖息地评价 易危物种
下载PDF
绿尾虹雉迁地保护繁殖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程彩云 李金录 刘凤玲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54-61,共8页
本文探讨了绿尾虹雉(Lophophorus ihuysii)迁地保护繁殖的自然环境、饲养、繁殖、人工孵化、育雏等、1988~1994年共引种22只,成活9只,成活率41%,引种第二年(1989年)开始繁殖,每年有 2... 本文探讨了绿尾虹雉(Lophophorus ihuysii)迁地保护繁殖的自然环境、饲养、繁殖、人工孵化、育雏等、1988~1994年共引种22只,成活9只,成活率41%,引种第二年(1989年)开始繁殖,每年有 2~3对(次)参加繁殖,共计产卵84枚,其中受精卵40枚,受精率48%,人工孵化出雏鸟33只,孵化率82.5%、育雏存活率30.3%(存活10只)。1994年首次繁殖出子二代。研究结果表明,子一代雄鸟性成熟为3年,雌鸟性成熟为2年。使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雉类,能在海拔50m左右的北京地区生存繁衍,为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提供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迁地保护 繁殖
下载PDF
绿尾虹雉的卵、卵壳和羽毛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20
作者 夏珊珊 陈黎 +4 位作者 陈冬梅 张龙 王彬 李云 周材权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34-144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测定和分析绿尾虹雉的卵、卵壳和羽毛营养成分含量,以期为人工饲养绿尾虹雉的饲粮配制以及野外绿尾虹雉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笼养绿尾虹雉未受精卵13枚,野外绿尾虹雉的卵壳碎块若干,野外和笼养绿尾虹雉羽毛各20根... 本试验旨在测定和分析绿尾虹雉的卵、卵壳和羽毛营养成分含量,以期为人工饲养绿尾虹雉的饲粮配制以及野外绿尾虹雉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笼养绿尾虹雉未受精卵13枚,野外绿尾虹雉的卵壳碎块若干,野外和笼养绿尾虹雉羽毛各20根,进行营养成分含量测定,样品均采自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果显示:1)测定的绿尾虹雉卵、羽毛中的18种氨基酸中,除色氨酸外,羽毛中的其余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卵;卵与羽毛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粗蛋白质的值基本一致。2)卵、卵壳和羽毛的常量元素中均以钙含量最高;笼养与野外卵壳间钙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与野外羽毛间钙含量亦差异不显著(P>0.05)。3)卵、卵壳和羽毛的微量元素中均以铁含量最高;笼养与野外卵壳间铁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与野外羽毛间铁含量亦差异不显著(P>0.05)。卵中硒、碘、锰,笼养和野外卵壳中硒,笼养和野外羽毛中碘均未检出(<0.1 mg/kg)。4)卵壳中铅含量极显著高于卵、羽毛(P<0.01),野外卵壳中铅含量极显著高于笼养卵壳(P<0.01)。结论如下:1)本试验所测定的绿尾虹雉卵、羽毛中氨基酸、矿物元素及卵壳中矿物元素含量可为配制笼养绿尾虹雉繁殖期饲粮提供参考依据。2)笼养绿尾虹雉卵、羽毛和卵壳中部分微量元素未检出可能与饲粮中补充不足有关,重金属元素铅含量较高可能与笼养环境有关。3)野外绿尾虹雉卵壳中重金属元素铅含量较高,预示绿尾虹雉的野外生活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卵壳 羽毛 氨基酸 矿物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