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SOX1抗体相关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异质性分析
1
作者 杨柳 陈瑞玲 +3 位作者 赵媛 赵莹莹 易立 脱厚珍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50-354,共5页
目的总结抗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超家族1(SRY⁃like high⁃mobility group superfamily of development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1,SOX1)抗体相关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的临床表现、... 目的总结抗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超家族1(SRY⁃like high⁃mobility group superfamily of development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1,SOX1)抗体相关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抗SOX1抗体相关PNS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42~76岁。6例患者中,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合并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2例、边缘叶脑炎2例、副肿瘤小脑变性1例和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合并SCLC 1例。6例患者血清抗SOX1抗体均阳性,其中合并其他抗体阳性1例、合并脑脊液抗SOX1抗体阳性2例。6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早于肿瘤发现前,均于发现抗SOX1抗体后行肿瘤筛查,其中3例SCLC患者进行治疗后病情较稳定;截至随访时间,余3例患者经检查未发现肿瘤(其中病例5随访>2年,病例2和病例4随访<2年),进行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进展。结论抗SOX1抗体相关PNS患者存在高度临床异质性,部分患者伴发肿瘤。可增加副肿瘤抗体的检测,以提高早期诊断潜在肿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超家族1 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 小细胞肺癌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结合高剂量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4
2
作者 鲍云华 苏航 +3 位作者 申戈 袁晓潮 高红军 杨武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 研究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加高剂量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从1994年 3月至 1999年 6月 ,对 2 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高剂量化疗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8例处于完全缓解状态 ,12例属于挽救治疗。同种异体外周血造... 目的 研究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加高剂量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从1994年 3月至 1999年 6月 ,对 2 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高剂量化疗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8例处于完全缓解状态 ,12例属于挽救治疗。同种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 1例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PBSCT) 19例。在干细胞动员后 ,采集单个核细胞数≥ 3 .0× 10 8/kg ,CD34 +细胞数≥ 2 .0× 10 6/kg。高剂量化疗采用卡铂 35 0mg/m2 × 3天 ,足叶乙甙 12 0mg/m2 × 5天 ,表阿霉素 40mg/m2 × 2天。结果 在完全缓解状态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8例患者中生存时间超过 1年者 1例 ,超过 2年者 4例 ,超过 3年者 3例 (其中 2例已超过 4年 )。挽救治疗组均获得较好的近期反应 ,但没有 1例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中位缓解期仅为3 .5月。结论 高剂量化疗结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可行的、安全的 ,但毒副反应也较严重 ,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高剂量化疗 pbsct
下载PDF
强烈化疗结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小细胞肺癌——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鲍云华 苏航 +4 位作者 袁小潮 吴进冬 高红军 马恩普 刘秀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11-14,共4页
近年来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实体瘤的临床报道较多,发展迅速。本文报告307医院肿瘤科于1994年3月至1995年9月期间采用强烈化疗结合PBSCT治疗小细胞肺癌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4.9岁,均为经过常规治疗失败... 近年来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实体瘤的临床报道较多,发展迅速。本文报告307医院肿瘤科于1994年3月至1995年9月期间采用强烈化疗结合PBSCT治疗小细胞肺癌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4.9岁,均为经过常规治疗失败后进行强烈化疗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化疗1例,G—CSF1例,G—CSF+化疗3例,硫酸葡聚糖+G-CSF2例,单纯硫酸葡聚糖3例。干细胞采集2次者3例,1次者7例。2例患者采集干细胞数较多,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1×10^8/kg和0.6×10^8/kg,CFU—GM分别为0.4×10^6/kg和0.15×10^6/kg。经卡铂1500mg,VP—161000mg,阿霉素120mg化疗后患者1例PR,1例至今无复发,这2例患者白细胞下降最低点分别为0.2×10^9/kg和0.4×10^9/kg。血小板下降最低点均为4×10^9/L,达到移植水平,目前均存活。另8例患者中,肿瘤PR4例,无变化4例,这8例患者骨髓抑制也十分明显,6例白细胞下降Ⅳ度,6例血小板下降Ⅳ度。其他尚有消化道反应、脱发等反应,由于精心护理,无治疗引起死亡发生。作者认为,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放疗均十分敏感,是PBSCT的适应症,但要考虑病期,身体状况,治疗方案等因素,而且这一治疗方法要求层流无菌病房,治疗费用也相当昂贵,固此强烈化疗结合PBSCT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探索阶段。作者对PBSCT的优点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治疗 小细胞肺癌 肿瘤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曦 李忠俊 +7 位作者 陈幸华 张诚 高蕾 高力 龚奕 孔佩艳 刘红 彭贤贵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析不同动员方案、疾病、年龄、性别及供者的动员采集。结果所有患者和健康供者均成功动员和采集到了PBSC(MNC>5×108/kg,CD34+>2×106/kg);健康供者的动员效果为MNC(8.25±3.07)×109/L;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MNC最多,为(7.48±2.62)×108/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差,为(5.06±1.50)×108/k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CD34+最多,为(5.36±2.64)×106/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少,为(3.45±0.76)×106/kg。化疗联合G-CSF和IL-11为最好的动员方案;18—60岁患者采集效果最好,60—65岁患者最差;男性较女性好。结论健康供者较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效果好,健康供者中性别对采集效果无影响;无论是健康供者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采集过程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健康供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采集 动员 移植
下载PDF
中剂量rhG-CSF对正常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素霞 达万明 +2 位作者 高春记 黄文荣 靳海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38-1040,共3页
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 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测动员前后白细胞总数、动员后的有核细胞(NC)数、单个核细胞(MNC)数、CD34+细胞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同时观察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12例供者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600μg/d组与既往使用的300μg/d组相比,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细胞中NC、MNC和CD34+细胞及CFUGM显著增加(P<0.05),受者造血重建时间缩短(P<0.05),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上升(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CD3+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较动员前下降(15.05±3.3)%,(P<0.05)。动员前后CD4+/CD8+淋巴细胞的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600μg/d的GCSF对正常供者的动员效果好,受者造血重建快,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PBMNC中CD3+细胞的下降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无明显变化,从而使得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无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CD34^+细胞 CD34^+细胞动员 T细胞亚群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2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诚 陈幸华 +5 位作者 张曦 高蕾 孔佩艳 刘红 彭贤贵 王庆余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7期1715-1717,172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生长因子和化疗联合生长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CS3000 Plus3000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对不同动员方案、疾病、年龄...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生长因子和化疗联合生长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CS3000 Plus3000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对不同动员方案、疾病、年龄、性别及供者的动员采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动员采集。健康供者较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效果佳;在恶性血液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动员效果最好,多发性骨髓瘤最差。恶性血液病患者中,采集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数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好,多发性骨髓瘤最差,在采集所获得的CD34+细胞数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好,多发性骨髓瘤最差;化疗联合G-CSF和IL-11为最好的动员方案;成人采集效果最好,老年患者最差;男性较女性好。健康供者男女采集效果无差别;健康供者较恶性血液病患者采集效果好。无论是健康供者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小。结论根据不同的疾病、性别、年龄,采用不同的动员采集方案,一般可以成功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采集 动员 移植
下载PDF
SDF-1α与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刘峥嵘 孙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 1α)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中G 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试验检测 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PBSCT)病人及 9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供...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 1α)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中G 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试验检测 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PBSCT)病人及 9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供者应用G CSF前 1天、后第 5天血浆SDF 1α水平的变化。结果 :应用G CSF前 1天 ,allo PBSCT供者及auto PBSCT病人SDF 1α的血浆水平分别为 ( 1918.0 1± 73 .2 2 )pg/ml;( 14 43 .42± 175 .3 7)pg/ml ,应用G CSF后第 5天 ,SDF 1α血浆水平分别降至为 ( 1841.94± 60 .70 )pg/ml;( 13 12 .2 8±111.3 3 )pg/ml,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llo PBSCT供者在G CSF动员前 1天、后第 5天的SDF 1α血浆水平均高于auto PBSCT病人。结论 :SDF 1α不参与G CSF诱导造血干细胞的动员过程 ,auto PBSCT病人的SDF 1α血浆水平的降低可能是骨髓基质细胞功能受损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相关性 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 骨髓基质细胞 G-CSF
下载PDF
影响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测量钙钛矿迁移率的因素
8
作者 黄勇涛 胡书 盛传祥 《光电子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262-273,282,共13页
讨论了离子迁移、介电常数依赖性、内建电场、陷阱、厚度与注入势垒等对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测量方法的影响。简要介绍了一些解决措施,例如针对离子迁移问题可以使用脉冲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针对缺陷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迁移率描述模型等。... 讨论了离子迁移、介电常数依赖性、内建电场、陷阱、厚度与注入势垒等对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测量方法的影响。简要介绍了一些解决措施,例如针对离子迁移问题可以使用脉冲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针对缺陷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迁移率描述模型等。这为后续学者更加精确地使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测量钙钛矿迁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迁移率 测量方法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
下载PDF
利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方法确定三(8-羟基喹啉)铝的电子迁移率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骆杨 段羽 +4 位作者 陈平 臧春亮 谢月 赵毅 刘式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97-401,共5页
材料的迁移率是其关键电学特性之一.有机材料迁移率的研究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太阳电池、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应用简单易行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方法,对基于三(8-羟基喹啉)铝(Alq_3)的四种单载流子器件电... 材料的迁移率是其关键电学特性之一.有机材料迁移率的研究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太阳电池、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应用简单易行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方法,对基于三(8-羟基喹啉)铝(Alq_3)的四种单载流子器件电流密度-电压曲线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拟合出Alq_3材料在四种器件中的零场电子迁移率和电场依赖因子,并且给出Alq_3电子迁移率随外加偏压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顶电极铝蒸镀到缓冲层氟化锂(1 nm)和Alq3(100 nm)的表面后,可以明显改善Alq_3的零场迁移率和电场依赖因子.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氟化锂可以使铝和Alq_3发生络合反应,形成Li^(+1)Alq^(-1)粒子,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使得电子的注入效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缓冲层 迁移率 三(8-羟基喹啉)铝
原文传递
Estimation of electron mobility of n-doped 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 using space-charge-limited currents
10
作者 希扎尔.乌尔.哈克 鲁富翰 +4 位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张小文 张良 李俊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3-66,共4页
The electron mobilities of 4, 7-diphenyl-1, 10-phenanthroline (BPhen) doped 8-hydroxyquinolinatolithium (Liq) at various thicknesses (50-300 nm) have been estimated by using space-charge-limited current measurem... The electron mobilities of 4, 7-diphenyl-1, 10-phenanthroline (BPhen) doped 8-hydroxyquinolinatolithium (Liq) at various thicknesses (50-300 nm) have been estimated by using space-charge-limited current measurement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electron mobility of 33 wt% Liq doped BPhen approaches its true value when the thickness is more than 200 rim. The electron mobility of 33 wt% Liq doped BPhen at 300 nm is found to be -5.2 × 10^-3 cm^2/(V.s) (at 0.3 MV/cm) with weak dependence on electric field, which is about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pristine BPhen (3.4 × 10^-4 cm^2/(V.s)) measured by SCLC. For the typical thicknes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the electron mobility of doped BPhen is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ING electron mobility sclc 8-hydroxyquinolinonate-lithium (Liq)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