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erior segment nucleotomy for dislocated sclerotic cataractous lens using chandelier endoilluminator and sharp tipped chopper
1
作者 Brijesh Takkar Rajvardhan Azad +1 位作者 Shorya Azad Anubha Rat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4期833-834,共2页
· AIM: To describe a new surgical technique for managing dislocated sclerotic cataractous lens.·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osteriorly dislocated cataracts were operated at a tertiary care centre a... · AIM: To describe a new surgical technique for managing dislocated sclerotic cataractous lens.·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osteriorly dislocated cataracts were operated at a tertiary care centre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fter standard 3 port23 G 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perfluorocarbon liquid(PFCL) injection, the dislocated white cataract was held with occlusion using phaco fragmatome and then chopped into smaller pieces with a sharp tipped chopper using 25 G chandelier endoilluminator. Each piece was emulsified individually. Following aspiration of PFCL,Fluid Air Exchange was done in all the cases and surgery completed uneventfully.·RESULTS: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in all the patients was better than 6/12 after one month of follow up.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till minimum 6mo of follow up.·CONCLUSION: Four port posterior segment nucleotomy with a chandelier endoilluminator, fragmatome and a chopper appears to be a safe, easy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managing dislocated sclerotic cataractous nuclei. Ultrasonic energy used and adverse thermal effects of the fragmatome on the sclera may be less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segment nucleotomy intravitreal nucleotomy dislocated sclerotic lens dislocated hard lens dislocated lens complication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下载PDF
Sclerot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A case report
2
作者 Zade Moureiden Hammad Tashkandi Mohammad Omar Hussaini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 2023年第4期366-372,共7页
BACKGROUND 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is an indolent non-Hodgkin B cell lymphoma with various architectural pattern including perifollicular,follicular colonization,nodular,micronodular,and diffuse patterns.A scleroti... BACKGROUND 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is an indolent non-Hodgkin B cell lymphoma with various architectural pattern including perifollicular,follicular colonization,nodular,micronodular,and diffuse patterns.A sclerotic variant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and represents a diagnostic pitfall.CASE SUMMARY A 66-year-old male developed left upper extremity swelling.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CT)in September 2020 showed 14 cm mass in left axilla.Needle core biopsy of axillary lymph node showed sclerotic tissue with atypical B lymphoid infiltrate but was non-diagnostic.Excisional biopsy was performed for diagnosis and showed extensive fibrosis and minor component of infiltrating B cells.Flow cytometry showed a small population of CD5-,CD10-,kappa restricted B cells.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and light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were identified.Upon being diagnosed with MZL,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rituximab,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and prednisone and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CONCLUSION This is an important case report because by morphology this case could have easily been overlooked as non-specific fibrosis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diagnostic pitfall.Moreover,this constitutes a new architectural pattern.While sclerotic lymphomas have rarely been described(often misdiagnosed as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we do not know of any cases describing this architectural presentation of MZ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erot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 ARCHITECTURE PITFALL DIAGNOSIS FIBROSIS Case report
下载PDF
席纹状胶原瘤1例
3
作者 吴昊 杨洋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85-186,共2页
58岁女性患者,右大阴唇结节3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一边界清楚的结节,由大量胶原纤维束组成,排列成席纹状,纤维束间见大量裂隙。诊断:席纹状胶原瘤。
关键词 胶原瘤 席纹状 纤维瘤 硬化性 Cowden综合征
下载PDF
妇科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幼女外阴硬化性苔藓护理个案管理
4
作者 周艳 赵春梅 +2 位作者 关心怡 孙小丽 龙璐璐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8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幼女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个案护理体会。方法选取1例行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幼女,在激光治疗前后护理的同时,做好患儿家属对患儿居家照料的健康宣教。结果患儿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期间能配... 目的探讨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幼女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个案护理体会。方法选取1例行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幼女,在激光治疗前后护理的同时,做好患儿家属对患儿居家照料的健康宣教。结果患儿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期间能配合各项操作,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外阴皮肤灼热感缓解、瘙痒感缓解、居家护理照料到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临床行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硬化性苔藓的患儿,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护理个案管理,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居家照料指导及随访追踪等护理措施,取得患儿及家属的支持配合,使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顺利进行,正确处理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无发生相关治疗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式二氧化碳激光 外阴硬化性苔藓 个案管理
下载PDF
CO_(2)点阵激光技术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宝雁 朱洁云 +3 位作者 温佳丽 余琳 颜依雅 张素玉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52-54,58,共4页
目的探究CO_(2)点阵激光技术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中成药泡洗,试验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 目的探究CO_(2)点阵激光技术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中成药泡洗,试验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阴瘙痒、皮肤颜色、裂口、性交疼痛变化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复发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外阴瘙痒、皮肤颜色和性交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_(2)点阵激光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外阴瘙痒、皮肤颜色和性交疼痛等症状,可视为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聚焦激光技术 外阴硬化性苔藓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治疗甲状腺囊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钱玮 陈欢欢 +8 位作者 刘晓云 王知笑 蒋琳 魏玲 武晓泓 杨雪阳 张丽娟 杨涛 崔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2-686,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甲状腺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囊腔内注射聚桂醇,治疗甲状腺囊肿共78例。治疗前所有囊肿均接受甲状腺穿刺及细胞病理学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治疗时尽量将囊液...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甲状腺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囊腔内注射聚桂醇,治疗甲状腺囊肿共78例。治疗前所有囊肿均接受甲状腺穿刺及细胞病理学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治疗时尽量将囊液抽吸净,然后注入约1/3囊腔容积量的聚桂醇进行硬化治疗,每周1次,根据囊肿的缩小情况,共治疗1-4次。结果:178例囊肿共进行166次硬化治疗,3个月后囊肿容积平均缩小71.6%±35.3%,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总有效率84.6%(66/78),治愈率52.6%(41/78);2不同容积大小的囊肿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容积〉5 m L的囊肿治愈率显著高于容积〈5 m L者(P〈0.01),但不同容积囊肿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相关抗体滴度无显著变化;4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简单易行、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甲状腺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聚桂醇 甲状腺囊肿 硬化治疗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病原及病害防治技术综述 被引量:76
7
作者 蒯元璋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9-1104,共6页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果用桑树种植区域大面积发生桑椹菌核病危害,使桑椹生产遭受重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成果,并在阐述病原侵染循环与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帮助生产上有...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果用桑树种植区域大面积发生桑椹菌核病危害,使桑椹生产遭受重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成果,并在阐述病原侵染循环与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帮助生产上有针对性地对桑椹菌核病实施有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桑椹缩小性菌核病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下载PDF
黄粉虫幼虫体壁硬化过程中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守柱 薛超彬 罗万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41-945,共5页
为研究酚氧化酶(PO)在昆虫蜕皮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采用微量测定法研究了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体壁硬化过程中血淋巴和表皮中的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初蜕皮幼虫血淋巴中PO活性较高,但随着体壁的不断黑化与硬化,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在... 为研究酚氧化酶(PO)在昆虫蜕皮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采用微量测定法研究了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体壁硬化过程中血淋巴和表皮中的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初蜕皮幼虫血淋巴中PO活性较高,但随着体壁的不断黑化与硬化,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在3~4h内达到最低点,而后PO活性逐渐上升,7h左右活性上升至最高,并接近于正常幼虫的水平;在刚蜕完皮后的1h内,体壁中PO活性基本无变化,但随后即开始下降,3h左右降到最低点,然后开始回升,6~7h左右恢复到正常水平,并趋于稳定;以L-DOPA为底物,通过双倒数曲线作图法求得黄粉虫血淋巴PO的Km=1.176mmol/L,体壁PO的Km=0.881mmol/L,表明体壁PO与底物L-DOPA的亲和力要高于血淋巴PO。研究表明两种来源的酚氧化酶均参与了黄粉虫幼虫的体壁硬化过程,但在作用方式及与底物的亲和力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蜕皮 酚氧化酶 体壁 硬化 酶活性
下载PDF
EDTA预处理硬化牙本质前后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婷婷 孙敏敏 +1 位作者 康钧棠 夏文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6-507,510,共3页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硬化牙本质经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预处理前后的差异,在超微结构下分析硬化牙本质的结构改变,为临床应用EDTA预处理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颗具有硬化牙本质(视觉分类Ⅲ级...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硬化牙本质经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预处理前后的差异,在超微结构下分析硬化牙本质的结构改变,为临床应用EDTA预处理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颗具有硬化牙本质(视觉分类Ⅲ级及以上)的离体牙,经扫描电镜观察比较EDTA预处理前后硬化牙本质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扫描电镜所拍摄的图片显示,经EDTA预处理后硬化牙本质表面的超矿层以及接近牙本质小管开口5μm内的钙盐沉积物全部或大部分溶解,且不破坏管口处的管周牙本质,而在牙本质小管深部,可见到较小的散在晶体。结论:EDTA能有效清除溶解牙本质小管内的矿盐沉积晶体,改善硬化牙本质的不良粘结表面,提高粘结修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牙本质 乙二胺四乙酸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经自酸蚀粘结剂处理后的超微形态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丽晶 谭建国 +1 位作者 胡白河 冯海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3-825,共3页
目的:观察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经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处理后树脂—牙本质界面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实验组选择因牙周病拔除的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缺损的前磨牙,使用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AdperPrompt L-Pop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并用树脂... 目的:观察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经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处理后树脂—牙本质界面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实验组选择因牙周病拔除的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缺损的前磨牙,使用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AdperPrompt L-Pop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并用树脂修复缺损。对照组为正畸拔除的正常前磨牙,人工机械制备牙颈部楔形缺损。扫描电镜观察自酸蚀处理后硬化牙本质表面的超微形态以及树脂—牙本质界面的微观表现。结果: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表面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被柱状的矿化结晶体堵塞。自酸蚀粘结剂AdperPrompt L-Pop酸蚀不能去除小管内的矿化结晶。硬化牙本质与树脂的粘结界面可见到树脂突,但与正常牙本质比较,树脂突的数量较少、长度较短。结论:硬化牙本质的粘结特性与正常牙本质存在差异。树脂突的数量及长度不足可能影响硬化牙本质的粘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牙本质 牙本质粘结 扫描电镜 自酸蚀
下载PDF
不同药剂和防治方法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危玲 刘刚 +4 位作者 李文学 黄盖群 殷浩 毛业炀 时冬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选择5种常用杀菌剂,采用单一施用或2种药剂交替施用的方法,在前2年发病较严重的桑园于桑树开花期间进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防治的小区试验,单一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选择5种常用杀菌剂,采用单一施用或2种药剂交替施用的方法,在前2年发病较严重的桑园于桑树开花期间进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防治的小区试验,单一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以及二者交替施用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1.48%-99.03%。在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大面积田间防治试验中,采用上述2种药剂交替防治以及药剂防治+地膜覆盖防治的方法,防治效果在80.07%-82.48%,显著优于只用地膜覆盖的防治方法,其中采用药剂防治+地膜覆盖的防治方案,可减少1次施药。试验结果表明:交替施用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稀释液和50%多菌灵800倍稀释液可有效防治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增加薄膜覆盖可减少总施药量,有利于保证桑果食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化学防治 地膜覆盖 大田试验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吉东 熊晏群 +2 位作者 罗俊 冯超 刘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6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聚桂醇注射液囊内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共79个甲状腺囊性病变行囊内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79个囊肿共行穿刺硬化治疗87次,无并发症发生,完全治愈71例(89.9%)。随访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聚桂醇注射液囊内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共79个甲状腺囊性病变行囊内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79个囊肿共行穿刺硬化治疗87次,无并发症发生,完全治愈71例(89.9%)。随访12~22个月,平均1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简单易行、效果好,并且微创、美观、安全,可以替代传统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聚桂醇注射液 甲状腺囊性病变 硬化治疗
下载PDF
EDTA预处理硬化牙本质对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康钧棠 李婷婷 夏文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采用微拉伸试验比较EDTA(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e Acid,乙二胺四乙酸)预处理硬化牙本质前后的离体牙树脂粘结强度。方法:选择24颗具有典型楔状缺损的离体牙,12颗离体牙的楔状缺损处为Ⅲ级以上硬化牙本质,其余12颗为正常牙本... 目的:采用微拉伸试验比较EDTA(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e Acid,乙二胺四乙酸)预处理硬化牙本质前后的离体牙树脂粘结强度。方法:选择24颗具有典型楔状缺损的离体牙,12颗离体牙的楔状缺损处为Ⅲ级以上硬化牙本质,其余12颗为正常牙本质。以平分楔状缺损为标准对离体牙进行纵剖,随机分为硬化牙本质对照组A与实验组B;正常牙本质对照组C与实验组D。实验组均使用EDTA(Glyde File Prep EDTA)预处理牙本质表面,再行自酸蚀树脂粘结。测定4组样本的微拉伸粘结强度。结果:微拉伸实验显示测得A、B、C、D,4组样本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9.49±2.23)MPa、(10.50±2.16)MPa、(10.89±4.76)MPa、(10.99±5.21)MPa。实验组B的粘结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D的粘结强度略高于对照组C,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EDTA预处理能提高硬化牙本质的自酸蚀树脂粘结强度,但对正常牙本质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牙本质 乙二胺四乙酸 微拉伸 自酸蚀
下载PDF
3种酸蚀方法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的超微形态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谭建国 周丽晶 冯海兰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酸蚀方法处理牙颈部非龋性缺损中的硬化牙本质,比较其表面超微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15颗因牙周病拔除具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缺损的天然前磨牙作为实验组,同时选用15颗拔除的冠根完好的前磨牙,人工机械预备牙颈部楔状缺...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酸蚀方法处理牙颈部非龋性缺损中的硬化牙本质,比较其表面超微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15颗因牙周病拔除具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缺损的天然前磨牙作为实验组,同时选用15颗拔除的冠根完好的前磨牙,人工机械预备牙颈部楔状缺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15%磷酸处理30s、35%磷酸处理15s、自酸蚀处理剂AdperPromptL-Pop处理15s。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硬化牙本质的大部分牙本质小管内可见柱状的矿化结晶体。3种酸蚀处理均不能去除牙本质小管内的硬化结晶体。结论硬化牙本质的表面结构与正常牙本质存在差异,其牙本质小管内堵塞的矿化结晶体可能对黏接产生影响。自酸蚀处理剂AdperPromptL-Pop的酸蚀脱矿能力低于15%和35%的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牙本质 牙本质黏接 全酸蚀 自酸蚀
下载PDF
EDTA预处理法对树脂黏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婷婷 孙敏敏 +1 位作者 康钧棠 孙喆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94-597,共4页
目的 :将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预处理硬化牙本质法用于临床病例,与常规树脂黏结法进行自身对照,通过临床随访,评估预处理前、后的树脂黏结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2例至少同时具有一对典型牙颈部楔状缺损... 目的 :将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预处理硬化牙本质法用于临床病例,与常规树脂黏结法进行自身对照,通过临床随访,评估预处理前、后的树脂黏结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2例至少同时具有一对典型牙颈部楔状缺损且达Ⅲ级以上硬化牙本质的患者,以随机分配原则对患牙进行分组。实验组先以EDTA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再行自酸蚀树脂黏结,对照组则直接行自酸蚀树脂黏结。采用双盲法以USPHS树脂修复评价标准分别在术后即刻、第6个月与第12个月进行随访评估,采用SAS 8.02软件包进行两样本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结果: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颈部楔状缺损表面的硬化牙本质经EDTA预处理后,能改善其树脂黏结强度,减少充填体边缘染色、边缘缺损及表面质地缺陷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牙本质 乙二胺四乙酸 自酸蚀
下载PDF
硬化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于旸 王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牙颈部硬化牙本质在全酸蚀和自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方法选用12颗因牙周病拔除的具有典型楔状缺损的上颌前磨牙为实验组;12颗新鲜拔除的无龋人上颌前磨牙为对照组,制备人造楔状... 目的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牙颈部硬化牙本质在全酸蚀和自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方法选用12颗因牙周病拔除的具有典型楔状缺损的上颌前磨牙为实验组;12颗新鲜拔除的无龋人上颌前磨牙为对照组,制备人造楔状缺损。使用Single Bond(SB,全酸蚀单瓶系统)、Clearfil SE Bond(CB,自酸蚀底胶系统)、XenoⅢ(XB,自酸蚀一步粘接系统)粘接系统处理牙面,以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为荧光素,使用CLSM观察粘接界面的混合层与树脂突的微观结构。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粘接剂种类、牙本质类型对粘接界面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无论是正常牙本质还是硬化牙本质,全酸蚀粘接剂(SB)产生的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厚度均大于自酸蚀粘接剂(CB、XB),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B和XB间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厚度相差不多,二者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化牙本质相对于正常牙本质形成的混合层较薄或者没有,树脂突短、少。全酸蚀粘接系统与自酸蚀粘接系统作用同类型的牙本质上,自酸蚀比全酸蚀形成的混合层薄,树脂突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接 硬化牙本质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发生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化学防治试验 被引量:14
17
作者 薛忠民 苏超 +2 位作者 焦锋 陈旗 张敏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33,共8页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常见的桑椹菌核病之一。采用多年、多地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根据调查点的土壤病原菌留存、气象条件(降雨及湿度)、果桑品种及栽植密度和树型养成等分析与病害发生...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常见的桑椹菌核病之一。采用多年、多地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根据调查点的土壤病原菌留存、气象条件(降雨及湿度)、果桑品种及栽植密度和树型养成等分析与病害发生有关的因素;选择常用的6种农用杀菌剂,通过对桑树喷雾和土壤灭菌2种施药方法,调查供试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具有群体发病的特点,当桑园土壤存在的大量越冬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的子囊孢子萌发期与桑树开花期一致时,病原菌的孢子能很快侵染传播;种植易感病果桑品种和桑树开花前后2个月田间适温(逐渐升温)多湿(RH〉80%),会明显增加病害的发生及传播机率;栽植密度大及低干养成果桑的发病率较高。在始花期连续3次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腐霉利、菌核净等杀菌剂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大田防治效果为53.26%-64.24%,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配使用具有增效作用;在3月上旬采取土壤施药(40%五氯硝基苯或80%多菌灵)杀菌的方法也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 果桑品种 气象条件 发病率 杀菌剂 大田防治
下载PDF
脉冲Nd:YAG激光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自酸蚀黏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子木 仇丽鸿 孙海燕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采用微拉伸黏结强度实验,比较脉冲Nd:YAG激光作用于硬化牙本质对复合树脂-硬化牙本质之间自酸蚀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0颗硬化牙本质视觉分级均为3级以上的面磨损后牙,将磨损面硬化牙本质分为面积近似相等的两部分(约12mm... 目的:采用微拉伸黏结强度实验,比较脉冲Nd:YAG激光作用于硬化牙本质对复合树脂-硬化牙本质之间自酸蚀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0颗硬化牙本质视觉分级均为3级以上的面磨损后牙,将磨损面硬化牙本质分为面积近似相等的两部分(约12mm2),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1W、10Hz脉冲Nd:YAG激光作用于硬化牙本质表面,联合自酸蚀黏结剂Adper Prompt L-Pop处理和Z350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直接使用自酸蚀黏结剂Adper Prompt L-Pop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并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24h后制作微拉伸试件,测试微拉伸黏结强度,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并分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试件微拉伸黏结强度值做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微拉伸黏结强度分别为(18.94±6.81)MPa和(15.76±5.61)MPa。实验组复合树脂与硬化牙本质黏结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多发生在黏结树脂-牙本质界面。结论:脉冲Nd:YAG激光处理硬化牙本质,能够提高复合树脂与硬化牙本质之间的自酸蚀黏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ND:YAG激光 硬化牙本质 微拉伸黏结强度 自酸蚀黏结剂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硬化边征象的分析与病理基础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千里 李晓莉 +2 位作者 邢杰 王菲 郁万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7期1196-1198,1203,共4页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对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硬化边征象检出及其病理基础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及不同部位骨巨细胞瘤硬化边的有无、形态及发生几率。结果 72例GCT病例中,X线所示硬化边征象的比率最低,为17...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对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硬化边征象检出及其病理基础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及不同部位骨巨细胞瘤硬化边的有无、形态及发生几率。结果 72例GCT病例中,X线所示硬化边征象的比率最低,为17.5%,CT次之为50%,MRI所示病变边缘各序列低信号环的比率最高为82.6%。不同部位硬化边几率不同,CT所示脊椎最高为63.7%。结论 CT所示GCT边缘部分线样硬化边及MR所示低信号环为骨巨细胞瘤的常见征象,可能与病灶对周围骨质压迫引起反应性硬化以及力线的重构有关。MR所示低信号环几率高于CT所示硬化边,可能与病变边缘具有纤维薄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硬化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先天性肢体低流量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附15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在波 单鸿 +5 位作者 沈新颖 黄明声 李征然 关守海 朱康顺 殷立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先天性肢体低流量血管畸形 (LFVM)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15例肢体LFVM ,男 12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18岁。初诊 10例 ,手术后复发 5例。表浅型 8例 ,较深型 7例 ;无血供型 10例 ,少血供型 5例 ;蜂窝型 9...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先天性肢体低流量血管畸形 (LFVM)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15例肢体LFVM ,男 12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18岁。初诊 10例 ,手术后复发 5例。表浅型 8例 ,较深型 7例 ;无血供型 10例 ,少血供型 5例 ;蜂窝型 9例 ,静脉型 6例。均行经皮穿刺硬化术 ,硬化剂为无水乙醇和 /或平阳霉素 ,对血供丰富者结合动脉栓塞。结果 经 6个月~ 3年随访观察 ,8例 1个疗程治愈 ,一次性治愈率 5 3.3% ;4例、2例和 1例分别经 2、3、4个疗程治愈 ,总治愈率达 10 0 %。病灶平均消退时间为 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肢体低流量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硬化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