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兰波 肖苏军 +6 位作者 胡铭 况虹敏 张露 肖鸿勇 陈洪凡 杨迎青 阴长发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33-141,共9页
文章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侵染过程及流行规律等方面阐述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从品种抗病性、菌源积累、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原因,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清除菌源... 文章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侵染过程及流行规律等方面阐述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从品种抗病性、菌源积累、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原因,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清除菌源等方面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生防菌筛选和绿色防控药剂的筛选等方面介绍了主要生物防治技术,介绍了不同化学农药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农药残留情况。笔者认为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应在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栽培、及时清除菌源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模式,既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发病症状 流行规律 综合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发生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化学防治试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薛忠民 苏超 +2 位作者 焦锋 陈旗 张敏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33,共8页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常见的桑椹菌核病之一。采用多年、多地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根据调查点的土壤病原菌留存、气象条件(降雨及湿度)、果桑品种及栽植密度和树型养成等分析与病害发生...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常见的桑椹菌核病之一。采用多年、多地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根据调查点的土壤病原菌留存、气象条件(降雨及湿度)、果桑品种及栽植密度和树型养成等分析与病害发生有关的因素;选择常用的6种农用杀菌剂,通过对桑树喷雾和土壤灭菌2种施药方法,调查供试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具有群体发病的特点,当桑园土壤存在的大量越冬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的子囊孢子萌发期与桑树开花期一致时,病原菌的孢子能很快侵染传播;种植易感病果桑品种和桑树开花前后2个月田间适温(逐渐升温)多湿(RH〉80%),会明显增加病害的发生及传播机率;栽植密度大及低干养成果桑的发病率较高。在始花期连续3次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腐霉利、菌核净等杀菌剂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大田防治效果为53.26%-64.24%,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配使用具有增效作用;在3月上旬采取土壤施药(40%五氯硝基苯或80%多菌灵)杀菌的方法也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 果桑品种 气象条件 发病率 杀菌剂 大田防治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病原及病害防治技术综述 被引量:75
3
作者 蒯元璋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9-1104,共6页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果用桑树种植区域大面积发生桑椹菌核病危害,使桑椹生产遭受重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成果,并在阐述病原侵染循环与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帮助生产上有...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果用桑树种植区域大面积发生桑椹菌核病危害,使桑椹生产遭受重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成果,并在阐述病原侵染循环与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帮助生产上有针对性地对桑椹菌核病实施有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桑椹缩小性菌核病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下载PDF
不同药剂和防治方法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危玲 刘刚 +4 位作者 李文学 黄盖群 殷浩 毛业炀 时冬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选择5种常用杀菌剂,采用单一施用或2种药剂交替施用的方法,在前2年发病较严重的桑园于桑树开花期间进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防治的小区试验,单一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选择5种常用杀菌剂,采用单一施用或2种药剂交替施用的方法,在前2年发病较严重的桑园于桑树开花期间进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防治的小区试验,单一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以及二者交替施用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1.48%-99.03%。在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大面积田间防治试验中,采用上述2种药剂交替防治以及药剂防治+地膜覆盖防治的方法,防治效果在80.07%-82.48%,显著优于只用地膜覆盖的防治方法,其中采用药剂防治+地膜覆盖的防治方案,可减少1次施药。试验结果表明:交替施用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稀释液和50%多菌灵800倍稀释液可有效防治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增加薄膜覆盖可减少总施药量,有利于保证桑果食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化学防治 地膜覆盖 大田试验
下载PDF
浙江省淳安县发生桑叶菌核病的病原与发病规律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肖建京 蒯元璋 +1 位作者 张帆 丰卫忠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0-616,共7页
2011年秋季,浙江省淳安县的桑园大面积发生一种罕见的桑叶特大病斑病害。病叶呈现菌核病的典型症状:叶面形成灰褐色轮纹水渍状病斑,病斑随着病情发展以同心圆状向外延伸,颜色由里到外逐渐变深;叶背的灰色圆形病斑可见多个同心圆形绒毛... 2011年秋季,浙江省淳安县的桑园大面积发生一种罕见的桑叶特大病斑病害。病叶呈现菌核病的典型症状:叶面形成灰褐色轮纹水渍状病斑,病斑随着病情发展以同心圆状向外延伸,颜色由里到外逐渐变深;叶背的灰色圆形病斑可见多个同心圆形绒毛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病斑与病斑外的部分组织以及病斑同心圆上的绒毛状组织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菌丝体与分生孢子形态,病斑边缘组织块在PDA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的病原菌都可观察到菌丝体形成的菌核。依据以上症状和病原真菌分离培养的形态特征,初步诊断该病为桑叶菌核病,病原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调查16个样点的480株桑树,株发病率为81.25%,叶发病率为37.63%,发病指数18.5。9~10月份气温24.4~18.7℃,多阴雨天,加之连片桑园通风透光能力较弱且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病原菌繁衍迅速,病害呈流行之势。尚未发现有明显抗性的桑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菌核病 富克尔核盘菌 富克尔灰葡萄孢 发病规律
下载PDF
几种常见桑树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6
6
作者 徐伟芳 王爱印 +4 位作者 舒平 任慧爽 龙梦娴 陈洁 谢洁 《蚕学通讯》 2015年第2期22-30,35,共10页
桑树是蚕桑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确保桑树健康成长,促进产业发展,桑树病害的有效识别与及时防控尤为重要。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及非细胞类病毒中均存在能引发桑树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微生物。其中由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里白粉病与桑椹... 桑树是蚕桑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确保桑树健康成长,促进产业发展,桑树病害的有效识别与及时防控尤为重要。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及非细胞类病毒中均存在能引发桑树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微生物。其中由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里白粉病与桑椹菌核病,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青枯病与桑疫病是爆发频繁、危害极大的桑树病害。本文就这四种桑树病害的病原、侵染循环、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并简要介绍几种非细胞类微生物引起的桑树病害,以期为生产上防治相关病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病害 桑里白粉病 桑椹菌核病 桑青枯病 桑疫病 识别防治
下载PDF
桑椹果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聂蓓蓓 梁嘉俊 +6 位作者 包立军 董小龙 郑泽林 高鸿鹏 张敏娟 焦锋 苏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探究桑椹果腐病的发病原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桑椹果腐病病果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可产生白色气生菌丝和紫色色素。根据显微观察结果,大型分生孢子较少,呈纺锤型或镰刀型,稍弯曲,向两端逐渐变尖,具有... 为探究桑椹果腐病的发病原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桑椹果腐病病果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可产生白色气生菌丝和紫色色素。根据显微观察结果,大型分生孢子较少,呈纺锤型或镰刀型,稍弯曲,向两端逐渐变尖,具有2~5个隔膜,大小(154~407)μm×(14~31)μm;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一端尖细、一端钝圆,大小(33~95)μm×(20~38)μm,无隔膜或有1个隔膜。通过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利用真菌EF-1α基因和rDNA 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进一步确认桑椹果腐病的病原菌是层出镰刀菌。根据柯赫氏法则鉴定病原菌,发现层出镰刀菌对桑椹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果腐病 层出镰刀菌 致病性检测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防治用药适期调查和防治方案制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彩萍 于少芳 +3 位作者 刘生有 马焕艳 沈国新 陈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施药次数。在桑树开花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人工接种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发现病原菌侵染桑花的起始时间是初花期,侵染部位是雌花柱头,被感染的桑花柱头完全伸展开,颜色呈乳白色或白色。在桑树开花的不同时期以2种常用防治药物供试,通过不同用药次数和不同用药浓度的组合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仍然是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种药剂分别以质量浓度1 mg/L、1.5 mg/L的药液轮流施用3次(每次间隔7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其中第1次施药在花穗形成后到初花期,此时大部分桑花柱头呈半圆形卷曲状、部分开始伸展,颜色介于浅绿色至乳白色之间,但尚未完全成熟。调查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对成熟桑椹的果实性状(果长、果横径、千克果实数量、单粒果实质量)影响不明显,而桑果产量则与感病率相关。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果桑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桑花柱头的形态辅助开花物候期来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实施上述组合防治方案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 防治适期 初花期 花柱头 药物防治
下载PDF
果桑地表覆膜对桑白果病发病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阿布都肉苏力.库尔班 师志敏 +3 位作者 麦麦提依明.阿尤甫 石彩云 吕化荣 刘永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2期5846-5848,5857,共4页
以果桑(Morsu alba L.)品种大十(M.alba cv.Big ten)为材料,分别覆盖聚乙烯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和银黑反光膜,在果桑萌芽开花前于行内覆盖,比较了开花前不同地表覆膜对果桑果实桑白果病发病率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 以果桑(Morsu alba L.)品种大十(M.alba cv.Big ten)为材料,分别覆盖聚乙烯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和银黑反光膜,在果桑萌芽开花前于行内覆盖,比较了开花前不同地表覆膜对果桑果实桑白果病发病率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均能显著降低果桑果实桑白果病的发病率,对成熟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和抗坏血酸的含量。说明地表覆膜可以有效预防桑白果病的发生,但是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试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Morsu ALBA L.) 覆膜 桑白果病 果实品质
下载PDF
15个桑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田间抗病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永波 张开 +4 位作者 何忠泽 赵洪波 何晓平 程洋 曹宁宁 《蚕学通讯》 2021年第3期8-12,共5页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的重要病害。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调查15个桑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抗病能力,结果表明:15个桑品种基于相对抗病指数的田间抗病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有9个品种对桑椹菌核病表现为高抗,其中叶用桑品种剑持的相对抗病指数最...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的重要病害。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调查15个桑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抗病能力,结果表明:15个桑品种基于相对抗病指数的田间抗病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有9个品种对桑椹菌核病表现为高抗,其中叶用桑品种剑持的相对抗病指数最高,为0.95;有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它们是红果1号、试2号、嘉陵30号,抗病指数在0.62~0.79之间;有2个品种表现为中感,它们是红果3号、红果2号,抗病指数分别为0.29、0.27;粤椹大十表现为感病,抗病指数为0,病果率达到80.3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溯了部分供试桑品种的亲本来源及抗病能力。初步的试验调查结果可为果桑种植品种选择及抗病种质材料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品种 桑椹菌核病 自然感病 相对抗病指数 抗病能力
下载PDF
21个果桑品种资源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田间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郑章云 杨义 +2 位作者 张明海 任杰群 曾秀丽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1016,共6页
采用桑椹菌核病发病区田间自然感病及相对抗病程度评价的方法,调查21个果桑品种资源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田间抗病能力。21个果桑品种资源基于相对抗病指数的田间抗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有1个品种(台湾长果桑)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表... 采用桑椹菌核病发病区田间自然感病及相对抗病程度评价的方法,调查21个果桑品种资源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田间抗病能力。21个果桑品种资源基于相对抗病指数的田间抗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有1个品种(台湾长果桑)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表现出免疫性,相对抗病指数为1.00;有8个品种表现出抗病性,其中红果1号、12.1的相对抗病指数均为0.94;有7个品种属于易感病品种,相对抗病指数〈0.16;有5个品种为中感品种,相对抗病指数在0.24-0.35之间。另在调查中发现,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发病率与气象条件密不可分:桑树开花期及开花期前1个月的多湿条件会导致发病率上升,环境气温也会影响到果桑的开花期,特别是中感、易感病的早生果桑品种花期延长,会使发病率明显上升。初步鉴定筛选出的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田间抗病能力强的果桑品种,可在桑椹肥大性菌核病高发地区种植,亦可作为抗病果桑品种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用桑树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 自然感病 抗病指数 品种差异
下载PDF
浙江省桑园土壤病原菌及其微生态调查
12
作者 金杏丽 何金涛 +4 位作者 蔡永良 李坤峰 陈乐阳 鲁兴萌 邵勇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3-503,共11页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了解桑园土壤中病原菌的存在情况及其微生态,分别从浙江4个地域[德清县(DQ)、长兴县(CX)以及金华市多湖街道(JD)和江东镇(JJ),其中长兴桑园采用大棚栽培,其他为露地栽培]及四川1个地域[对照(CK),...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了解桑园土壤中病原菌的存在情况及其微生态,分别从浙江4个地域[德清县(DQ)、长兴县(CX)以及金华市多湖街道(JD)和江东镇(JJ),其中长兴桑园采用大棚栽培,其他为露地栽培]及四川1个地域[对照(CK),极少或未发生桑椹菌核病]的桑园采集土壤样本,并对样本中的真菌和细菌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德清(DQ)、江东(JJ)及多湖(JD)3个桑园土壤的菌核病病原杯盘菌属(Cibori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8.84%、60.17%、70.15%,未见桑椹菌核病病果的长兴(CX)和四川(CK)桑园土壤分别为0.02%和0.06‱。长兴(CX)桑园土壤的主要真菌类群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腐质霉属(Humicol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6.46%、21.59%、15.93%;四川(CK)桑园土壤的主要真菌类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和Fusicoll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4.05%、15.35%、9.75%。各桑园土壤的细菌多样性丰富,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唯一在5个地域桑园土壤样本中均有可鉴定序列的细菌,但相对丰度最高的江东(JJ)桑园土壤也仅有6.81%。综上所述,杯盘菌属的相对丰度、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既揭示了桑园土壤菌核病病原与土壤微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暗示了通过改变土壤微生态结构来防控桑椹菌核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菌核病 杯盘菌属 土壤微生态
下载PDF
桑果qRT-PCR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评估
13
作者 可尔木拉·依地力斯 晁楠 +4 位作者 刘宁远 王宇琼 高星晨 章浩 刘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7-392,共6页
桑果是药品和功能性食品研发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针对桑果发育和调控的研究多有报道,但所选用的内参基因并不统一。利用qRT-PCR方法,对9个候选内参基因在感染菌核病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桑果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geNorm、Nor... 桑果是药品和功能性食品研发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针对桑果发育和调控的研究多有报道,但所选用的内参基因并不统一。利用qRT-PCR方法,对9个候选内参基因在感染菌核病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桑果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3种统计软件的评估分析,发现在感染菌核病的桑果中GST1和Tub是表达最稳定的基因,而eIF-5α和60S是表达稳定性最差的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桑果中,GST1和UBQ是表达最稳定的基因,而60S和eIF-5α的表达稳定性最差。综合分析认为,桑果发育和菌核病研究中应选择GST1作为qRT-PCR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果 发育 菌核病 内参基因 QRT-PCR
下载PDF
啶酰菌胺等4种新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世荣 张鹏博 《蚕桑通报》 2018年第4期24-26,共3页
为了有效防治桑椹菌核病危害,选择市售的50%啶酰菌胺、50%腐霉利、40%菌核净和70%嘧霉胺等4种新药剂,测定其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果桑的药害。结果表明,4种新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50%啶酰菌胺1250倍>70%嘧霉胺1667倍... 为了有效防治桑椹菌核病危害,选择市售的50%啶酰菌胺、50%腐霉利、40%菌核净和70%嘧霉胺等4种新药剂,测定其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果桑的药害。结果表明,4种新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50%啶酰菌胺1250倍>70%嘧霉胺1667倍>50%腐霉利750倍>40%菌核净750倍,其中50%啶酰菌胺1250倍、70%嘧霉胺1667倍和50%腐霉利750倍的防治效果好于常规药剂70%甲基托布津750倍;70%嘧霉胺1667倍处理区桑叶出现明显药害症状,50%啶酰菌胺1250倍、50%腐霉利750倍和40%菌核净750倍处理区的果桑均未发现药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果桑 啶酰菌胺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重庆桑椹菌核病防治概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铭建 《蚕学通讯》 2016年第4期28-30,共3页
近年果桑发展迅速,桑椹菌核病成为影响果桑收成的最主要病害。桑椹菌核病共有三种病原,均属真菌类子囊菌亚门。3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循环与发病规律基本一致,其发病范围广,难根治,传染性强,危害严重。生产中结合耕种处理、除草、化... 近年果桑发展迅速,桑椹菌核病成为影响果桑收成的最主要病害。桑椹菌核病共有三种病原,均属真菌类子囊菌亚门。3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循环与发病规律基本一致,其发病范围广,难根治,传染性强,危害严重。生产中结合耕种处理、除草、化学防控等措施可有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暴发,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果桑 化学防控
下载PDF
小粒性菌核病菌侵染桑椹表达谱分析
16
作者 殷培峰 孙骁 +3 位作者 步显勇 向玉勇 柴新义 蔡金鑫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明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初期基因表达特征。方法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病原菌转录组进行测序,构建了样品cDNA文库。结果reads序列拼接后共获得14446个Unigenes。在NR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14357个Unigenes被注释,包含5... 目的探明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初期基因表达特征。方法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病原菌转录组进行测序,构建了样品cDNA文库。结果reads序列拼接后共获得14446个Unigenes。在NR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14357个Unigenes被注释,包含5种真菌,数目最多的是核盘菌,其次为富克葡萄孢盘菌。经GO分析,生物学功能主要为结合、催化、分子结构和运输等。生物学通路注释到208个Pathway,包含基因数较多途径为代谢通路,核糖体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等。结论致病基因筛选发现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几丁质酶等致病基因都获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基因表达谱 高通量测序 致病基因
下载PDF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菌(Ciboria shiraiana)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致病性(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蕊花 朱攀攀 +2 位作者 余茂德 刘长英 赵爱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67-2377,共11页
【目的】研究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菌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特性,诱导菌丝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及产生途径,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显微镜下面观察病果形成不同阶段以及人工诱导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测定不同温度和湿度对... 【目的】研究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菌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特性,诱导菌丝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及产生途径,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显微镜下面观察病果形成不同阶段以及人工诱导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测定不同温度和湿度对菌丝产生分生孢子的影响;分别用病果和人工诱导产生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健康的桑椹,统计其发病率;以不同发病阶段的病椹在PDA、诱导培养基上产生的菌丝和菌核为材料,通过q PCR方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c AMP途径对于分生孢子形成的影响。【结果】C.shiraiana在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50%–80%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人工诱导产生的分生孢子和病果中的分生孢子形态差异较大;病果中分生孢子悬浮液侵染健康的桑椹,其发病率为37%,而人工诱导产生的分生孢子对桑椹不具有侵染能力;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可在马铃薯片上被诱导产生;外源添加的c AMP影响菌丝的形态和分生孢子的形成,但不影响菌核的形成。AC含量在桑椹发病的第2阶段增长迅速,在发病的第3阶段和第4阶段迅速下降,PKA在发病的桑椹中始终没有表达。【结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果可通过分生孢子造成再次侵染。分生孢子的形成对c AMP途径中的AC和PKA表达量起负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能够进一步增加我们对病原菌侵染桑果所需外界环境条件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C.shiraiana的侵染循环和分生孢子形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菌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 分生孢子的形成 病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