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氏钳蝎毒昆虫类神经毒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董北
胡纫秋
+4 位作者
王锦兰
雷克健
罗林儿
程会文
周培爱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经Sephadex G-50,sp-Sephadex C-25二步柱层析法,从山东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ch)粗毒中分离出四种对美洲(虫非)蠊有强直麻痹反应的毒性蛋白组份。其中二个组分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上均呈现单一区带,命名为BmK ...
经Sephadex G-50,sp-Sephadex C-25二步柱层析法,从山东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ch)粗毒中分离出四种对美洲(虫非)蠊有强直麻痹反应的毒性蛋白组份。其中二个组分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上均呈现单一区带,命名为BmK IT-Ⅰ,BmK IT-Ⅱ其pI分别为8.2和8.4,分子量分别为8400和7560。同时还分析了二个组份的氨基酸组成。经DABITC/PITC双偶合法测定了BmKIT-Ⅰ和BmK IT-Ⅱ的N端部份氨基酸排列顺序,它们分别为H_2NVal.Arg.Asp.Ala……H_2NVal.Arg.Asp.Gly……。 电生理学研究表明,纯化的BmK IT-I(1×10^(-5)g/ml)对(虫非)蠊腹Ⅵ神经节的突触传递有阻断作用,阻断后用生理溶液洗,则突触传递可恢复。从同一蝎毒粗毒中分离纯化的哺乳动物类神经毒素BmKⅢ在浓度高出100倍(1×10^(-3)g/ml)时也可以阻断(虫非)蠊腹Ⅵ神经节的突触传递,但用生理溶液冲洗没有观察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昆虫类神经毒素
纯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源自北非蝎的抗昆虫毒素Am IT的结构与功能鉴定(英文)
被引量:
2
2
作者
Naoual Oukkache
Rachid ElJaoudi
+2 位作者
Fatima Chgoury
Marisa Teixeira Rocha
Jean-Marc Sabatie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本研究主要分离和鉴定了一种源自北非蝎被称为Am IT的新毒素。详细分析了Am IT对昆虫神经索钠电流的调节效应。Am IT经凝胶过滤纯化后通过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采用雄性德国蟑螂(德国小蠊)的幼虫和C57/BL6小鼠进行Am IT体内毒性...
本研究主要分离和鉴定了一种源自北非蝎被称为Am IT的新毒素。详细分析了Am IT对昆虫神经索钠电流的调节效应。Am IT经凝胶过滤纯化后通过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采用雄性德国蟑螂(德国小蠊)的幼虫和C57/BL6小鼠进行Am IT体内毒性分析。Am IT与两种β毒素的竞争实验则采用125I修饰的毒素通过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放射免疫法测定。Am IT的氨基酸序列通过Edman降解法测定。在结合实验中,Am IT被观察到与另一种源自北非蝎的毒素AaH IT4存在竞争效应。而且它可以被β型毒素的抗体识别,由此说明它与β型毒素(或相关毒素家族)的结构相似。新毒素显示了双重的活性,它既能与抗哺乳动物毒素在结合实验中竞争,又能促使昆虫躯体产生收缩反应。该毒素能够竞争携带放射标记的β毒素Css IV与大鼠突触体膜钠通道的结合。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Am IT显示出与AaH IT4有92%的同源性。以上结果说明,Am IT不但显示了隶属于旧大陆的抗昆虫毒素的性质,表现为结合于昆虫的钠通道;而且它与隶属于新大陆的抗哺乳动物毒素类似,表现为对小鼠的毒性。因此,Am IT与AaH IT4在结构与功能上是极为类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非蝎毒
蝎毒素
AM
IT
Β毒素
抗哺乳动物毒素
抗昆虫毒素
钠通道
毒性
从头测序
Edman降解法
原文传递
题名
马氏钳蝎毒昆虫类神经毒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董北
胡纫秋
王锦兰
雷克健
罗林儿
程会文
周培爱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出处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5期467-473,共7页
文摘
经Sephadex G-50,sp-Sephadex C-25二步柱层析法,从山东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ch)粗毒中分离出四种对美洲(虫非)蠊有强直麻痹反应的毒性蛋白组份。其中二个组分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上均呈现单一区带,命名为BmK IT-Ⅰ,BmK IT-Ⅱ其pI分别为8.2和8.4,分子量分别为8400和7560。同时还分析了二个组份的氨基酸组成。经DABITC/PITC双偶合法测定了BmKIT-Ⅰ和BmK IT-Ⅱ的N端部份氨基酸排列顺序,它们分别为H_2NVal.Arg.Asp.Ala……H_2NVal.Arg.Asp.Gly……。 电生理学研究表明,纯化的BmK IT-I(1×10^(-5)g/ml)对(虫非)蠊腹Ⅵ神经节的突触传递有阻断作用,阻断后用生理溶液洗,则突触传递可恢复。从同一蝎毒粗毒中分离纯化的哺乳动物类神经毒素BmKⅢ在浓度高出100倍(1×10^(-3)g/ml)时也可以阻断(虫非)蠊腹Ⅵ神经节的突触传递,但用生理溶液冲洗没有观察到恢复。
关键词
蝎毒
昆虫类神经毒素
纯化
Keywords
scorpion venom insect toxic component purification
分类号
R996.3 [医药卫生—毒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源自北非蝎的抗昆虫毒素Am IT的结构与功能鉴定(英文)
被引量:
2
2
作者
Naoual Oukkache
Rachid ElJaoudi
Fatima Chgoury
Marisa Teixeira Rocha
Jean-Marc Sabatie
机构
摩洛哥巴斯德研究所毒液和毒素实验室
布坦坦研究所毒液学实验室爬虫学部
拉巴特研究所医学和药学系药理毒理实验室
艾克斯-马赛大学全国保健与医学研究所(INSERM)
出处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文摘
本研究主要分离和鉴定了一种源自北非蝎被称为Am IT的新毒素。详细分析了Am IT对昆虫神经索钠电流的调节效应。Am IT经凝胶过滤纯化后通过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采用雄性德国蟑螂(德国小蠊)的幼虫和C57/BL6小鼠进行Am IT体内毒性分析。Am IT与两种β毒素的竞争实验则采用125I修饰的毒素通过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放射免疫法测定。Am IT的氨基酸序列通过Edman降解法测定。在结合实验中,Am IT被观察到与另一种源自北非蝎的毒素AaH IT4存在竞争效应。而且它可以被β型毒素的抗体识别,由此说明它与β型毒素(或相关毒素家族)的结构相似。新毒素显示了双重的活性,它既能与抗哺乳动物毒素在结合实验中竞争,又能促使昆虫躯体产生收缩反应。该毒素能够竞争携带放射标记的β毒素Css IV与大鼠突触体膜钠通道的结合。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Am IT显示出与AaH IT4有92%的同源性。以上结果说明,Am IT不但显示了隶属于旧大陆的抗昆虫毒素的性质,表现为结合于昆虫的钠通道;而且它与隶属于新大陆的抗哺乳动物毒素类似,表现为对小鼠的毒性。因此,Am IT与AaH IT4在结构与功能上是极为类似的。
关键词
北非蝎毒
蝎毒素
AM
IT
Β毒素
抗哺乳动物毒素
抗昆虫毒素
钠通道
毒性
从头测序
Edman降解法
Keywords
Androctonus mauretanicus
venom
scorpion
toxin
Am IT
β-toxin
anti-mammal toxin
anti-
insect
toxin
sodium channel
toxic
ity
de novo sequencing
Edman degradation
分类号
Q71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氏钳蝎毒昆虫类神经毒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董北
胡纫秋
王锦兰
雷克健
罗林儿
程会文
周培爱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8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源自北非蝎的抗昆虫毒素Am IT的结构与功能鉴定(英文)
Naoual Oukkache
Rachid ElJaoudi
Fatima Chgoury
Marisa Teixeira Rocha
Jean-Marc Sabatie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