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avonoids in Scutellariae Radix of Different Sources and Seasonal Variation by HPLC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永煜 郭允珍 +6 位作者 上田博之 针谷羲弘 恩田政行 桥本和则 池谷幸信 罔田稔 丸野政雄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8年第3期26-29,共4页
The seasonal and source variations of flavonoid contents in Scutellariae Radix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at the same place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during three years, 1990~1992, and in s... The seasonal and source variations of flavonoid contents in Scutellariae Radix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at the same place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during three years, 1990~1992, and in seven other provinces in China. Four principal flavonoids in the plant roots, i.e., baicalin, baicalein, wogonin 7 O glucuronide and wogoni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a reversed phase chromatographic system with a chemically bonded ODS silica gel column and phosphate buffer methanol (68:32 and 1:1) as mobile phase. The contents of the four compounds combined in the herb collected at Chengde, Hebei Province are the high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time for harvesting the roots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the end of Aug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utellariae radix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Different sources Different harvest times
全文增补中
Effect of Scutellariae Radix extract on experimental dextran-sulfate sodium-induced colitis in rats 被引量:6
2
作者 Ho-Lam Chung Grace Gar-Lee Yue +3 位作者 Ka-Fai To Ya-Lun Su Yu Huang Wing-Hung K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2期5605-5611,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cutellariae Radix extract (SRE) on ulcerative colitis (UC) in rats induced by dextran-sulfate sodium (DSS). METHODS: Colitis was induced in male Sprague-Dawley (SD) rats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cutellariae Radix extract (SRE) on ulcerative colitis (UC) in rats induced by dextran-sulfate sodium (DSS). METHODS: Colitis was induced in male Sprague-Dawley (SD) rats (170-180 g) by 4% 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 wt/v, MW 54000) in drinking water for 8 d. The treated rats received 4% DSS and SRE orally (100 mg/kg per day). Control rats received either tap water or SRE only. Macroscopic assessment which included body weight changes, fecal occult blood and stool consistency were determined daily. At the appointed time,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 entire colons were removed. The colon length and the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were measured. The severity of colitis was graded by morp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assessments. The ion transport activity of the colonic mucosa was assessed by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 RESULTS: Rats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4% DSS regularly developed clinical and macroscopic signs of colitis. Treatment with SRE relieved the symptoms, including the reduction in body weight, shortening 2nd ulceration of the colon. Administration of SRE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histological damage induced by DSS. Moreover, the Isc responses of the colonic mucosa to forskolin, were suppressed after the induction of colitis. The stimulated ion transport activity of DSS-rats treated with SRE display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secretory responsiveness. CONCLUSION: SRE was effective in treating acute DSS- 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as gauged by reduced clinical disease, improved macroscopic and histological damage scores, and enhanced recovery of normal colonic secretory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cerative colitis scutellariae radix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lonic ion trans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Uncovering the mechanism of Scutellariae Radix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3
作者 Qian Li Shaojiang Song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CAS 2022年第4期143-160,共18页
Breast cancer(BCa)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that seriously affect wom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even endanger their lives.Establishing a primary prevention program for BCa remains a challeng... Breast cancer(BCa)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that seriously affect wom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even endanger their lives.Establishing a primary prevention program for BCa remains a challeng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cutellariae Radix(SR),has been used to treat BCa while its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This study aims to reveal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SR in the treatment of BCa.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R were obtained and the targets of the compound were identified v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TCMSP).GeneCards and DrugBank databases were used to collect BCa’s related target genes.Disease-compound common target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STRING database.The network diagrams of the active component-action target and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s were constructed by Cytoscape software.Gene Ontology(GO)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BCa mechanism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SR.As a result,121 activ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The Venn diagram results showed that SR and BCa had 57 intersection targets,the more frequently targeted ones are TP53,JUN,CCND1,AKT1,which could affect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response to steroid hormone and positive regulation of cell death.KEG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se targets were related to IL-17 signaling pathway,p53 signaling pathway and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In conclusion,this study preliminarily verified the target and mode of action of SR in the treatment of BCa,laying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its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pharmacology scutellariae radix breast cancer
下载PDF
A Novel Extraction Method of Baicalin from Radix Scutellariae
4
作者 Guofu Zhang Helin Ye +2 位作者 Dian He Lin Bai Lingling Liu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0年第7期52-54,共3页
A novel extraction method of baicalin from radix scutellariae was explored in this study. Liquid-liquid continuous biphasic extraction was a new method, and showed the advantage of high extracting contents of total fl... A novel extraction method of baicalin from radix scutellariae was explored in this study. Liquid-liquid continuous biphasic extraction was a new method, and showed the advantage of high extracting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e compared with one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novel extraction method which is easy to operate and has good reproducibility was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 scutellariae Liquid-liquid continuous biphasic extraction.
下载PDF
枯芩与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5
作者 黄伟 罗雅琴 +2 位作者 于新阳 董红敬 王晓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比较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药效学差异。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诱导法... 目的比较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药效学差异。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诱导法,建立湿热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枯芩组、条芩组给药剂量均为5.25 g·kg^(-1)·d^(-1),美沙拉嗪组给药剂量为0.266 g·kg^(-1)·d^(-1),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评价大鼠体质量变化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称取大鼠结肠质量,量取结肠长度,并计算结肠单位长度质量;进行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结肠长度显著缩短,DAI评分、结肠质量、结肠单位长度质量和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增加,TGF-β_(1)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上皮层发生脱落,边缘散乱,隐窝不清晰,黏膜层有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且入侵黏膜下层,肠腺紊乱。与模型组比较,枯芩组、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大鼠上述指标和相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枯芩组比较,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在增加结肠单位长度质量、降低DAI评分、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均优于枯芩组(P<0.05或P<0.01)。结论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UC大鼠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条芩优于枯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枯芩 条芩(或子芩) 美莎拉嗪 提取物 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下载PDF
枯芩与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
6
作者 黄伟 罗雅琴 +2 位作者 于新阳 董红敬 王晓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08-414,共7页
目的探讨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 目的探讨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诱导法,建立湿热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枯芩组、条芩组给药剂量均为5.25 g·kg^(-1)·d^(-1),美沙拉嗪组给药剂量为0.266 g·kg^(-1)·d^(-1),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无菌粪便,解剖取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匀浆,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黏蛋白2(MUC2)、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表达水平;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粪便肠道菌群数量及丰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IL-6、TNF-α、IL-1β炎症因子含量均明显上升(P<0.01),Claudin-1、MUC2、Occludin、ZO-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1);给药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结肠黏膜IL-6、TNF-α、IL-1β水平均出现显著的降低(P<0.01),Claudin-1、MUC2、Occludin、ZO-1m RNA表达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枯芩组比较,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在降低IL-6、TNF-α、IL-1β、Claudin-1、Occludin、ZO-1 mRNA表达水平方面均优于枯芩组(P<0.05或P<0.01),对MUC2指标改善不明显,以美沙拉嗪组药效最好。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湿热型UC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物种多样性及丰度降低,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明显减少(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枯芩组、条芩组对厚壁杆菌门、拟杆菌门明显增多(P<0.05),变形菌门明显减少(P<0.05),美沙拉嗪组调节菌群作用不明显(P>0.05)。枯芩组和条芩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枯芩组长于增加厚壁菌门,条芩组长于增加拟杆菌门。结论枯芩、条芩可能通过回调失衡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枯芩 条芩(或子芩) 提取物 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肠黏膜屏障 大鼠
下载PDF
枯芩与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7/Treg免疫失衡的调节机制研究
7
作者 黄伟 罗雅琴 +2 位作者 于新阳 董红敬 王晓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5期535-539,546,共6页
目的比较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 目的比较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联合诱导法,建立湿热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枯芩组、条芩组给药剂量均为5.25 g·kg^(-1)·d^(-1),美沙拉嗪组给药剂量为0.266 g·kg^(-1)·d^(-1),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给药结束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IL-17A、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分离脾脏和结肠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计算Th17/Treg比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ROR-γt、Fox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7A、脾脏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结肠组织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血清IL-10、IL-35、TGF-β_(1)、脾脏Treg细胞比例、结肠组织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给药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6、IL-17A、脾脏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结肠组织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血清IL-10、IL-35、TGF-β_(1)、脾脏Treg细胞比例、结肠组织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与枯芩组比较,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在降低IL-6、IL-17A,增加IL-10、IL-35、TGF-β_(1)水平,调节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方面(P<0.05或P<0.01)均优于枯芩组。结论枯芩、条芩可能通过调控转录因子ROR-γt、Foxp3表达,恢复Th17/Treg免疫失衡,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发挥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枯芩 条芩(或子芩) 提取物 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Th17/Treg失衡 细胞因子 ROR-γt Foxp3 大鼠
下载PDF
三黄膏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8
作者 王宝才 李俊江 +2 位作者 李荣焜 杨小源 徐志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提升三黄膏的质量标准。方法:制备三黄膏,进行性状观察和粒度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黄连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的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并规定其总含量限度。结果:本研究所制... 目的:提升三黄膏的质量标准。方法:制备三黄膏,进行性状观察和粒度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黄连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的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并规定其总含量限度。结果:本研究所制得的三黄膏为黄色至棕黄色的软膏;粒度检查符合相关规定;建立的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可准确鉴别黄连药材;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的平均总含量为4.01 mg/g,其含量限度不得少于3.21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三黄膏质量标准稳定、可行,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膏 质量标准 黄连 生物碱 黄芩
下载PDF
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烈岩 聂黎行 +3 位作者 康帅 于健东 魏锋 马双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8-96,共9页
黄芩为我国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湿温、暑湿、泻痢、黄疸、肺热咳嗽、血热吐衄等多种病证。现代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保护神经元等多种生物活性,可用... 黄芩为我国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湿温、暑湿、泻痢、黄疸、肺热咳嗽、血热吐衄等多种病证。现代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保护神经元等多种生物活性,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相关疾病。现今市场上流通的黄芩商品覆盖了不同产地、不同规格、不同年限的药材,此外,在我国部分区域,存在黄芩属同属不同种植物被视为黄芩代用品的情况,如甘肃黄芩与滇黄芩。鉴于黄芩复杂的使用现状,文章对近年来黄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不同道地产区黄芩的主要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雨然 郭梦佳 +4 位作者 杨立新 瞿燕 潘晓丽 杨滨 李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929,共11页
探究山东莱芜与河北承德两个道地产区黄芩的黄酮特征指纹图谱及其抗氧化能力的谱-效关系。在构建黄芩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采用体外抗氧化法测定25批不同道地产区黄芩对DPPH... 探究山东莱芜与河北承德两个道地产区黄芩的黄酮特征指纹图谱及其抗氧化能力的谱-效关系。在构建黄芩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采用体外抗氧化法测定25批不同道地产区黄芩对DPPH、ABTS、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法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构建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25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83,确定了16个共有峰,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确认了12个化合物。两个道地产区的黄芩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ABTS和O_(2)^(-)自由基能力,其中山东莱芜黄芩的抗氧化能力优于河北承德黄芩。OPLS-DA所建的两个模型,均可成功区分两个道地产区的黄芩,且黄芩苷、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是二者的差异性标志成分。谱效分析发现,黄芩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相互间可能对DPPH、ABTS、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黄芩谱效评价模式,可用于不同道地产区黄芩品质的评价,可为中药材的道地性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超高效液相色谱 抗氧化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道地
下载PDF
山花黄芩提取物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良焰 杨敏 +4 位作者 米万程 杨竞淞 孙雅茜 邬旋 唐兆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山花黄芩提取物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320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山花黄芩提取物,其中妊娠期添加150 g/t... 为了研究山花黄芩提取物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320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山花黄芩提取物,其中妊娠期添加150 g/t,哺乳期添加500 g/t,试验期为136 d(其中妊娠期115 d,哺乳期21 d),测定母猪繁殖性能指标(窝均产仔数、窝均健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均重、窝均死胎数、窝均木乃伊数、窝均产无效仔数)、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指标(窝均断奶仔猪数、窝均断奶成活率、21日龄断奶窝重、21日龄断奶仔猪均重、哺乳期窝均增重)、母猪采食量指标(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体况指标(母猪分娩背膘厚、母猪断奶背膘厚、背膘损失)、发情指标(断配间隔、断奶7 d发情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窝均健仔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窝重极显著增加(P<0.01),窝均死胎数显著减少(P<0.05);窝均断奶仔猪数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母猪断奶背膘厚均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背膘损失显著降低(P<0.05)。说明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日粮中分别添加150 g/t和500 g/t山花黄芩提取物能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同时减少母猪断奶背膘损失,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花黄芩提取物 妊娠母猪 繁殖性能 哺乳仔猪 生长性能
下载PDF
切制工艺小试与中试的比较及思考——以黄芩饮片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哲 刘艳萍 +1 位作者 张晴 张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0,I0026,共7页
目的 采用实验室小试和饮片厂中试工艺对黄芩药材进行切制,比较两种工艺的差异,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黄芩的浸出物及含量测定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芩苷的含... 目的 采用实验室小试和饮片厂中试工艺对黄芩药材进行切制,比较两种工艺的差异,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黄芩的浸出物及含量测定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黄芩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进行测定;对小试和中试得到的黄芩片进行饮片得率、外观性状、浸出物和黄芩苷含量、指纹图谱及成分转移率的比较。结果 采用小试和中试工艺得到的黄芩片均为薄片,片型相近,外表皮为黄棕色,具有放射状纹理,且浸出物和黄芩苷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小试工艺的饮片得率、浸出物和黄芩苷转移率比中试工艺略高。结论 小试工艺和中试工艺得到的黄芩片质量相对稳定,切制工艺参数设置合理。在黄芩药材的切制工艺中,环境温湿度、水洗次数和蒸制压力是关键因素。小试研究和中试验证的结合,可降低饮片工业化生产风险,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切制工艺 软化 润制 小试 中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黄芩不同炮制品黄酮类成分的整合药动学研究
13
作者 宋亚南 王云 +2 位作者 陈影 黄琪 张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52-2561,2571,共11页
目的:比较黄芩炮制品中8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含量的差异,探明黄芩不同炮制品的药动学行为的差异,为其炮制原理的阐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4组,每组5只,灌胃给药。以山柰素为内标... 目的:比较黄芩炮制品中8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含量的差异,探明黄芩不同炮制品的药动学行为的差异,为其炮制原理的阐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4组,每组5只,灌胃给药。以山柰素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PLC-QQQ-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中黄芩苷、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HQ-6)、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5,6-二羟基-7,8,2′,6′-四甲氧基黄酮(HQ-2)、千层纸素-A等的浓度,利用各成分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百分比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在大鼠体内的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模型,比较黄芩炮制品中黄酮类成分的整合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单成分的AUC_(0→∞)差异较大;多成分整合药动力学结果显示,黄芩酒炙后,8种黄酮类成分的滞留时间(MRT_(0→∞))由17.22 h缩短为13.13 h。首次达峰时间(T_(max))由0.50 h缩短为0.25 h,2次(T_(max))由4 h延长为8 h。黄芩炒炭后,黄芩炭的多成分整体的MRT_(0→∞)为10.07 h,与酒黄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炭存在0.25、1、2 h,3次达峰。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大鼠血清中8种黄酮类成分的同步检测及其药动学研究的方法,进一步诠释了黄芩“酒炙增效,炒炭存性”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酒黄芩 黄芩炭 黄酮 整合药动学 炮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柴胡防疫组方规律分析及核心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14
作者 汪彬 李伟霞 +7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贾金浩 韩冰 纪秋如 陈小菲 唐进法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75-83,共9页
目的预测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柴胡的治疫病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 目的预测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柴胡的治疫病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通过数据库及文献检索并筛选柴胡-黄芩的化学成分和COVID-19的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9.0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收集含柴胡防疫方剂442首,涉及中药334味,用药总频次4877次。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黄芩活性成分共有靶标80个,治疗COVID-19的主要成分为山柰酚、黄芩素、小檗碱、汉黄芩素、刺槐素等,核心活性基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2(IL-2)等。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得到3736个相关条目和230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EGFR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柴胡-黄芩药对防治COVID-19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对指导柴胡在中医临床的合理应用、治未病的开发及防疫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黄芩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组方规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黄芩抗斑马鱼焦虑的作用及靶向GABA受体的分子对接研究
15
作者 张文韬 潘豪杰 +5 位作者 胡应宝 闫攀 徐秀泉 仝旭 汤建 闻崇炜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8期9-13,19,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50%乙醇提取物对1-(3-氯苯基)哌嗪盐酸盐(mCPP)致焦虑的斑马鱼焦虑状态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抗焦虑研究:选取受精后10、30 d的斑马鱼分为空白组、模型组(0.1 nmol/L mCPP)、给药组(不同浓度黄芩提取物+0.1 nm... 目的:研究黄芩50%乙醇提取物对1-(3-氯苯基)哌嗪盐酸盐(mCPP)致焦虑的斑马鱼焦虑状态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抗焦虑研究:选取受精后10、30 d的斑马鱼分为空白组、模型组(0.1 nmol/L mCPP)、给药组(不同浓度黄芩提取物+0.1 nmol/L mCPP),Zebralab软件分析斑马鱼的平均移动距离。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Vina分析黄芩中的12种主要成分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的结合能,初步确定潜在的活性组分。结果:黄芩50%乙醇提取物对mCPP诱导的受精后10、30 d斑马鱼焦虑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受精后30 d斑马鱼空白组、模型组(0.1 nmol/L mCPP)和给药组(200µg/mL+0.1 nmol/L mCPP)的平均移动距离分别为3633、4280、3894 mm,说明200µg/mL黄芩提取物可以减缓0.1 nmol/L mCPP对受精后30 d龄斑马鱼的焦虑行为。同时斑马鱼的焦虑行为符合趋触性。11种黄芩活性成分与GABAAR结合能强于原配体地西泮的结合能(-7.2 kcal/mol),白杨素的结合力最强(-8.8 kcal/mol),主要成分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的结合力也较强,分别为-8.3、-7.7、-8.3、-7.3 kcal/mol。预测黄芩苷等黄酮类成分是黄芩治疗焦虑主要物质基础。结论:黄芩具有抗斑马鱼焦虑的确切疗效,其活性机制可能与黄芩黄酮类成分激活GABAA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斑马鱼 焦虑 分子对接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探究不同根型黄芩抗氧化活性成分差异
16
作者 刘梦钰 董佳伟 +3 位作者 刘雪 杨金平 焦春梅 林慧彬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23-733,748,共12页
目的:研究黄芩根型与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探究不同根型黄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以不同根型的黄芩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指纹图谱,测定有效成分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及2,2-联氮-二(3-乙基-... 目的:研究黄芩根型与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探究不同根型黄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以不同根型的黄芩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指纹图谱,测定有效成分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及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指标,探究不同根型黄芩中发挥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进行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并对筛选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进行药效验证。结果:从不同根型黄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共有峰17个,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不低于0.9000,并确认了黄芩苷(峰6)、汉黄芩苷(峰11)、黄芩素(峰14)、汉黄芩素(峰16)、白杨素(峰17)5个峰。直根小根型的黄芩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不同根型黄芩DPPH自由基清除法的IC50为0.112~0.168 mg/mL,ABTS自由基清除法的IC50为0.208~0.302 mg/mL。通过谱效关系分析筛选出峰2、峰3、峰6(黄芩苷)、峰7、峰10、峰11(汉黄芩苷)、峰14(黄芩素)可能为黄芩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单体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成分验证结果显示,黄芩苷和黄芩素是清除DPPH自由基的主要物质,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是清除ABTS自由基的主要物质。结论:不同根型黄芩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直根小根型黄芩有效成分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通过单体化合物抗氧化活性验证得出黄芩苷和黄芩素是黄芩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阐明了黄芩抗氧化的物质基础,为不同根型黄芩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抗氧化活性 灰色关联度分析 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总 唐芳 +4 位作者 马武开 姚血明 刘正奇 兰维娅 周静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 通过数据库挖掘柴胡-黄芩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药对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病毒性肺炎靶点网络,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方法 从基因数据库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获取病毒性肺炎疾病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 目的 通过数据库挖掘柴胡-黄芩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药对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病毒性肺炎靶点网络,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方法 从基因数据库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获取病毒性肺炎疾病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设置查询条件: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查找柴胡-黄芩药对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Cytoscape3.8.0软件构建药物主要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网络,并利用PPI网络构建核心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基因功能(GO)和信号通路(KEGG)分析共同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从TCMSP中筛选出柴胡(17个)-黄芩(36个)药对共有53种有效活性成分,从疾病基因数据库筛选出与病毒性肺炎密切相关的靶点共计4238个,通过比对分析药对-疾病作用靶点得出柴胡-黄芩药对与病毒性肺炎存在143个相同靶点。PPI、GO、KEGG分析显示柴胡-黄芩药对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及IL-17等信号通路作用于FOS、TP53、TNF、JUN、IL6、MYC、RELA、HIF1A、CCND1、MAPK14、AKT1等关键靶点,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应激、炎症、功能同步化、凋亡等途径从而发挥病毒性肺炎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揭示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病毒性肺炎多靶点的机制,对于其临床应用具有翰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黄芩药对 病毒性肺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学实验探讨黄芩对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8
作者 施凯佳 罗才 +4 位作者 赵阳阳 朱星霖 柴金萱 郭峻莉 揭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86-394,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芩有效成分在改善糖尿病心肌病(DCM)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小分子药物靶点预测在线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挖掘黄芩有效成分及所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UniProt、OMIM数据库... [目的]探讨黄芩有效成分在改善糖尿病心肌病(DCM)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小分子药物靶点预测在线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挖掘黄芩有效成分及所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UniProt、OMIM数据库收集并筛选DCM相关的疾病基因靶点,获取交集基因后导入String 11.5数据库中,构建药物-疾病蛋白互作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关键靶点网络进行可视化。运用Metascape在线平台挖掘黄芩有效成分抗DCM的分子靶点,并通过KEGG数据库绘制通路图。H9c2和AC16心肌细胞经5.5 mmol/L D-葡萄糖刺激为正常糖对照组,以35 mmol/L D-葡萄糖刺激为高糖组,以10μmol/L黄芩苷进行干预,采用RT-q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Ⅰ(COLⅠ)和胶原蛋白Ⅲ(COLⅢ)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mad2/3、p-Smad2/3、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测定上清中TGF-β1水平。[结果]通过上述平台共检索得到包括黄芩苷在内的33个有效成分、441个核心靶点和1884个DCM疾病基因,取交集后得到黄芩治疗DCM的150个核心基因,经String-PPI得到药物疾病基因间相互作用的TGF-β1、TP53、MMP-9及IL-6等基因;KEGG富集到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体外实验显示,高糖刺激H9c2和AC16心肌细胞导致TGF-β1、COLⅠ、COLⅢmRNA表达水平、p-Smad2/3、COLⅠ、COLⅢ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及显著增加上清中TGF-β1含量,黄芩苷显著减弱其表达。[结论]黄芩多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发挥抗DCM作用,其中活性成分黄芩苷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改善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纤维化而在DCM中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网络药理学 黄芩 心肌细胞 纤维化
下载PDF
黄芩-黄连药对及其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秦李娜 喻嵘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0期89-94,共6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湿热内蕴是DN的关键病机,治法应以“清湿热”为主。黄芩-黄连药对是清湿热法的代表药对,现代研究表明该药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对DN具有治疗作用。梳理近年来黄芩-黄连药对及其主要活...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湿热内蕴是DN的关键病机,治法应以“清湿热”为主。黄芩-黄连药对是清湿热法的代表药对,现代研究表明该药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对DN具有治疗作用。梳理近年来黄芩-黄连药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相关文献,从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减少肾脏细胞凋亡、缓解肾脏炎症和纤维化、调节肠道微生物和调控基因转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黄芩-黄连药对的临床运用和研发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黄芩 黄连 药对 小檗碱 黄芩苷 中药研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含黄芩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方用药规律研究
20
作者 章宸一瑜 陈敬贤 王莹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1期88-92,101,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含黄芩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方剂用药规律及配伍方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抑郁的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含...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含黄芩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方剂用药规律及配伍方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抑郁的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含黄芩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处方45首,包含中药86味,高频中药(柴胡、半夏、人参、龙骨、牡蛎、茯苓、郁金、合欢皮、丹参、石菖蒲、远志、酸枣仁、大黄)13味。配伍规律方面,以配伍理气药为主,安神、补益、化痰、清热为辅。主治病证的病位在肝,邪实为主,热证居多,肝郁化火型是最常见的证型。涉及症状31个,其中高频症状(抑郁、食欲不振、胁肋胀痛、心情低落、口苦、咽干、烦躁、胸闷、失眠多梦、情绪不宁、疲乏、大便秘结、心烦、易怒、脘痞腹胀)15个。关联规则显示与黄芩配伍的常用药对有柴胡→半夏、柴胡→人参、牡蛎→龙骨、柴胡→龙骨、柴胡→牡蛎,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类为主,可能是治疗肿瘤相关抑郁的核心组方。结论含黄芩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方以配伍理气药为主,安神、补益、化痰、清热为辅,有效改善抑郁、食欲不振、胁肋胀痛、心情低落等症状,为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肿瘤相关抑郁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