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筝源于瑟”说考论
1
作者 李婷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6-59,67,共5页
筝源于瑟,说法有三:一、"筝,小瑟也";二、"颂瑟,筝也";三、分瑟为筝。其说起因不外两个方面:一、筝与瑟的形制相似;二、瑟之弦数(多谓"二十五弦",亦有谓"二十七弦"者)或为十二弦和十三弦两种... 筝源于瑟,说法有三:一、"筝,小瑟也";二、"颂瑟,筝也";三、分瑟为筝。其说起因不外两个方面:一、筝与瑟的形制相似;二、瑟之弦数(多谓"二十五弦",亦有谓"二十七弦"者)或为十二弦和十三弦两种筝的弦数之和,或可分出两张十三弦筝。筝源于瑟说虽非空穴来风,但其根据汉代之后筝与瑟的形制以及二者弦数的某种巧合而作的推断,仅仅是关于筝发展演进中的形制的变化,从未真正触及到早期的"五弦筑身"或"鼓弦竹身"之筝的源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起
下载PDF
“瑟”字形声结构新考
2
作者 庞光华 吴珺 《中国文字研究》 2019年第2期57-64,共8页
《说文》将"瑟"字分析为以"必"为声符的形声字,这样的分析不符合古音学原理。本文考证"瑟"是以"弋"为声符的形声字,并非以"必"为声符。上古音中"瑟"有-k和-t音两种读法。-... 《说文》将"瑟"字分析为以"必"为声符的形声字,这样的分析不符合古音学原理。本文考证"瑟"是以"弋"为声符的形声字,并非以"必"为声符。上古音中"瑟"有-k和-t音两种读法。-t和-k在客赣方言和闽南方言中可以通转。喻四声母与舌叶擦音、舌上擦音可以通转。"瑟"的上古音不可能是复声母。《说文》对文字形声结构的分析有时误判。在先秦的秦国乐器中不存在"瑟"这种乐器。"瑟"这种字形是秦国从中原或齐鲁文字中传入的,不是从楚文字中传入的。先秦的秦文字中本来没有"瑟"字。《说文》古文的"瑟"字形来自中原或齐鲁文字,与楚系文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声 复声母
下载PDF
先秦文献中的琴瑟与《周公之琴舞》的成文时代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守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9,171,共9页
通过文字构形、出土文献、传世经籍和出土实物的调查得知:瑟早于琴,瑟与琴两种乐器不是如夫妻相伴,而是兴衰交替,其交替过程从春秋到战国渐进。瑟在春秋时期多用于宴乐抒情,与钟鼓是隆重之乐相对立。《周公之琴舞》周公与成王诗前面的... 通过文字构形、出土文献、传世经籍和出土实物的调查得知:瑟早于琴,瑟与琴两种乐器不是如夫妻相伴,而是兴衰交替,其交替过程从春秋到战国渐进。瑟在春秋时期多用于宴乐抒情,与钟鼓是隆重之乐相对立。《周公之琴舞》周公与成王诗前面的序中出现的"琴",应当是战国时代重新组织编排所致。先秦文献不论是内容、语言形式还是组织结构,大都是在流传过程中层累而成,不能妄断真伪。盲目信古与盲目疑古都有害无益。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出现,逐渐具备了分层剖析的条件,对古书形成、语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定当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琴舞》 宴乐抒情 庙堂雅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