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棘果油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化及其脂肪酸组分测定 被引量:25
1
作者 丁健 关莹 +3 位作者 阮成江 单金友 包怡红 吴雨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8,共6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技术对沙棘果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考察果油脂肪酸组分。通过进行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4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 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技术对沙棘果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考察果油脂肪酸组分。通过进行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4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g/m L)、提取温度55℃、超声辅助提取30 min、索氏提取回流时间6 h,沙棘果油提取率为28.14%,其中共检测出24种脂肪酸,其中主要包括棕榈油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5.56%和59.37%。因此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法提取沙棘果油,可以为医药和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和丰富的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油 超声波 索氏提取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脂肪酸
下载PDF
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二劳 徐芬 +2 位作者 尹爱萍 杨洁 郝丽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与羟自由基(·OH)法评价了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主要含棕榈油酸(35.945%)、棕榈酸(34.10...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与羟自由基(·OH)法评价了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主要含棕榈油酸(35.945%)、棕榈酸(34.108%)、油酸(18.357%)和亚油酸(6.19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501%;沙棘籽油主要含亚油酸(38.958%)、亚麻酸(29.327%)、油酸(20.859%)和棕榈酸(7.6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965%;沙棘果油、沙棘籽油和BHT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25.68、17.29μg/mL和27.61μg/mL;清除·OH的IC50分别为29.32、25.48μg/mL和33.60μg/mL;表明沙棘籽油与沙棘果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沙棘果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沙棘果油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沙棘果肉油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及抗胃溃疡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邢建峰 董亚琳 +1 位作者 王秉文 侯家玉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 :研究沙棘果肉油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及其抗胃溃疡作用。方法 :以幽门结扎收集胃液 ,观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及乙酸型胃溃疡模型研究沙棘果肉油抗胃溃疡作用 ;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 目的 :研究沙棘果肉油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及其抗胃溃疡作用。方法 :以幽门结扎收集胃液 ,观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及乙酸型胃溃疡模型研究沙棘果肉油抗胃溃疡作用 ;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 :沙棘果肉油能抑制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 ,促进胃粘液的分泌 ;对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对大鼠乙酸型胃溃疡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 ;可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 :沙棘果肉油有抑制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粘液分泌及镇痛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肉油 大鼠 胃液 胃溃疡 胃蛋白酶 镇痛
下载PDF
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养正 吴英 +4 位作者 Heikki Kallio Yang Baoru 王军宪 王秉文 崔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5-709,共5页
目的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深部X线治疗机,每次以3000 cGy的剂量,照射两次,造成大白鼠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待动物症状明显后,将Ⅱ度皮肤损伤的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沙棘果油高剂量... 目的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深部X线治疗机,每次以3000 cGy的剂量,照射两次,造成大白鼠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待动物症状明显后,将Ⅱ度皮肤损伤的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沙棘果油高剂量组、沙棘果油低剂量组、沙棘籽油高剂量组、沙棘籽油低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沙棘果油及籽油高剂量组,每天在损伤部位涂药两次,而其低剂量组每天涂药一次,阴性对照组每天涂灭菌的注射用水一次,阳性对照组每天涂Solcoseryl-Jelly软膏一次。结果肉眼观察结果显示,连续用药10d后,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动物的局部红斑、水肿明显减轻,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用药2周后,上述症状明显消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好转;另外,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的皮肤损伤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亦明显减轻,创面修复明显。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的超微结构明显受损,而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油 沙棘籽油 放射性皮肤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的比较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邢建峰 董亚琳 +1 位作者 王秉文 侯家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86-989,共4页
目的 :比较研究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及乙酸型胃溃疡模型研究比较沙棘果肉油和籽油抗胃溃疡作用 ;以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观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以甲基橙... 目的 :比较研究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及乙酸型胃溃疡模型研究比较沙棘果肉油和籽油抗胃溃疡作用 ;以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观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以甲基橙比色法观察对胃排空的影响 ;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 :沙棘果肉油和籽油对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对大鼠乙酸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 ;能抑制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 ,促进胃粘液的分泌 ;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 ;可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 :沙棘果肉油和籽油均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两者作用强度相似。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液分泌 ,促进胃粘液分泌 ,抑制胃平滑肌运动及镇痛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肉油 沙棘籽油 抗胃溃疡 镇痛 大鼠
下载PDF
沙棘果肉和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丁健 阮成江 +1 位作者 关莹 单金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0-144,共5页
以2015年不同发育时期(6月25日、7月6日、7月17日、7月28日、8月8日、8月19日、8月30日和9月10日)的沙棘品系"新俄3号"果实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对比研究非种子组织(果肉)... 以2015年不同发育时期(6月25日、7月6日、7月17日、7月28日、8月8日、8月19日、8月30日和9月10日)的沙棘品系"新俄3号"果实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对比研究非种子组织(果肉)和种子油脂脂肪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6月25日外,其他时期‘新俄3号’的干果肉含油量均高于种子;组织颜色显著变化期间油脂迅速积累,但干果肉含油量增率大于种子;发育初期各脂肪酸在果肉和种子油脂间的含量差异很小,随着果实的成熟,果肉油中高积累棕榈酸和棕榈油酸,而二者在种子油中的含量却逐渐下降;种子油中高积累亚油酸和亚麻酸,而二者在果肉油中的含量却相对很低;亚油酸与亚麻酸(种子)比值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果肉和种子)比值均符合健康食用油的国际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果肉 种子 含油量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GC法测定沙棘果油中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的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衍斌 王浩仁 +3 位作者 卢新义 王晓梅 刘峰 李炜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45-547,共3页
目的建立沙棘果油中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色谱柱DM-WAX(30 mm×0.32mm,0.50μm);载气为N2;流速为1.5mL·min-1;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50∶1;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10℃;检测器温度为230℃;... 目的建立沙棘果油中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色谱柱DM-WAX(30 mm×0.32mm,0.50μm);载气为N2;流速为1.5mL·min-1;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50∶1;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10℃;检测器温度为23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维持1min,以25℃·min-1的速率升至180℃,再以1℃·min-1的速率升至200℃,维持10min。结果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1 0~1.010 4(r=0.999 2),0.100 2~1.002 4(r=0.998 4)和0.101 4~1.013 6μg(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98.9%和96.8%,RSD值分别为1.87%,1.58%和2.06%。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沙棘果油中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棕榈油酸 油酸 沙棘果油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分子蒸馏对沙棘果油中8种塑化剂组分脱除及综合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玉兰 陈莉 +2 位作者 张小龙 张振山 马宇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87-93,共7页
沙棘果油因富含多种有益活性成分而成为价格高昂的食用植物油,但受生长环境、采摘方式、储存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塑化剂含量存在超标风险。利用两级分子蒸馏工艺对沙棘果毛油中8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hthalic acid esters,PAEs)进... 沙棘果油因富含多种有益活性成分而成为价格高昂的食用植物油,但受生长环境、采摘方式、储存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塑化剂含量存在超标风险。利用两级分子蒸馏工艺对沙棘果毛油中8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hthalic acid esters,PAEs)进行脱除,并对脱除前后沙棘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及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分子蒸馏对沙棘果毛油中PAEs脱除效果以及活性成分保留的影响。结果显示,本实验所取沙棘果毛油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bis(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含量分别为1.626、10.933 mg/kg,明显超出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限量(DBP含量不超过0.3 mg/kg、DEHP含量不超过1.5 mg/kg)。经一级分子蒸馏,DBP含量从1.626 mg/kg降至0.071 mg/kg,明显低于GB 9685—2016限量;经两级分子蒸馏,DEHP含量从10.933 mg/kg降低至0.668 mg/kg,明显低于GB 9685—2016限量,DBP、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isononyl phthalate,DINP)及8 种塑化剂含量总和的脱除率分别为98%、94%、85%和93%,VE、甾醇、黄酮类成分的保留率分别为14%、32%、46%,脂肪酸组成没有明显变化,基本无反式脂肪酸形成,游离脂肪酸质量分数明显降低。两级分子蒸馏工艺是脱除食用植物油中高含量PAEs的有效方法,但会造成油脂中VE、甾醇、黄酮类成分的较大损失。因此,为避免活性成分损失,在保证油脂中DBP和DEHP脱除达到GB 9685—2016限量时,可采用一级分子蒸馏,此时VE、甾醇、黄酮的保留率可分别提高至35%、55%、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油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分子蒸馏 VE 甾醇 黄酮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选沙棘果油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炜 李瑾 +3 位作者 陈英 单娜 陈衍斌 刘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优选沙棘果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沙棘果油提油量和棕榈酸含量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棕榈酸的含量。结果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果浆加热至60℃,以8 000r·min-1离心10min。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 目的优选沙棘果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沙棘果油提油量和棕榈酸含量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棕榈酸的含量。结果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果浆加热至60℃,以8 000r·min-1离心10min。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油 棕榈酸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沙棘半家系及果实不同成熟期果肉含油量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管文轲 阮成江 +3 位作者 吴天忠 李洋 李贺 丁健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6期4187-4189,共3页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油富含1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但沙棘果肉与种子的含油量均较低,所以提高沙棘含油量的遗传改良一直是沙棘育种的目标。利用微量提取法分别测定了1个沙棘半家系和2个沙棘品种果实不同成熟期的...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油富含1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但沙棘果肉与种子的含油量均较低,所以提高沙棘含油量的遗传改良一直是沙棘育种的目标。利用微量提取法分别测定了1个沙棘半家系和2个沙棘品种果实不同成熟期的果肉含油量。结果表明,BHi727115半家系不同F1代个体间干果肉含油量存在显著差异,介于12.64%~26.94%,平均值为20.15%(n=59);BHi72715和BHi72782品种的干果肉含油量分别介于21.08%~25.09%与20.43%~25.72%;在果实不同成熟期,果肉含油量变化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首次分析了沙棘半家系果肉含油量的变异,可为沙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不同成熟期的研究结果则可为沙棘果实的采收与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果肉含油量 半家系 不同成熟期 微量提取法
下载PDF
沙棘油功效成分及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11
作者 臧茜茜 邓乾春 +5 位作者 从仁怀 葛亚中 黄凤洪 魏晓珊 陈鹏 张逸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1,共6页
沙棘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沙棘油根据来源不同分为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β-类胡萝卜素和甾醇类物质。研究表明,沙棘油具有丰富的药理功能,对心脑血管和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滋润皮肤... 沙棘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沙棘油根据来源不同分为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β-类胡萝卜素和甾醇类物质。研究表明,沙棘油具有丰富的药理功能,对心脑血管和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滋润皮肤、促进皮肤组织再生和上皮组织愈合、改善皮肤衰老现象的作用,缓解干眼症和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除此以外,沙棘油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功能。通过对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功效成分、药理功能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沙棘油功能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油 沙棘籽油 功效成分 药理功能
下载PDF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明轩 周扬 +1 位作者 陆俊 李贺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734-1738,1741,共6页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理想内标物。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果肉油中棕榈油酸(36.25%)和棕榈油酸(28.92%)含量高,α-亚麻酸含量低;种子油中亚油酸(33.65%)和α-亚麻酸(32.95%)含量高,棕榈油酸含量低。5个品种沙棘的果肉油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亚历山大12号果肉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4.84 g/100 g油;无刺丰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39 g/100 g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沙棘油脂样品中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果肉油 种子油 脂肪酸 内标法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