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鳞癌与脂溢性角化病DNA倍体图像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晓彦 萨娜 +1 位作者 王泽民 夏养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对脂溢性角化病 (SK)及侵袭性癌进行DNA定量分析 ,以回顾性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HI CI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仪对 9例SK、16例鳞癌 (SCC)进行DNA倍体图像分析。结果 SCC多呈现C5、>C5 ,SK多呈现C3 4,但 1例SK组织病... 目的 对脂溢性角化病 (SK)及侵袭性癌进行DNA定量分析 ,以回顾性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HI CI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仪对 9例SK、16例鳞癌 (SCC)进行DNA倍体图像分析。结果 SCC多呈现C5、>C5 ,SK多呈现C3 4,但 1例SK组织病理示增生活跃 ,DNA倍体分析出现少量 ( 7.8% )的 >C5细胞 ,与SCC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提示部分染色体已发生了质变 ,有癌变潜在可能。结论 如临床上遇到SK有增大趋势 ,需取材做组织病理及DNA含量分析 ,对预测潜在的癌发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dna倍体 图像定量分析 鳞癌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慧君 郑清平 +1 位作者 饶广勋 黄光照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大鼠骨骼肌细胞DNA的定量研究及其方法探讨。方法使用DNA特殊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 ,对死后不同时间 (0~ 96h)、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大鼠骨骼肌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骨骼肌细胞在死后 12h出现核着色变淡、着色面... 目的大鼠骨骼肌细胞DNA的定量研究及其方法探讨。方法使用DNA特殊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 ,对死后不同时间 (0~ 96h)、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大鼠骨骼肌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骨骼肌细胞在死后 12h出现核着色变淡、着色面积变小 ,并随死后时间延长呈持续性下降 ,最终完全消失。结论死后DNA降解率与死后时间呈线性规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dna含量 死亡时间推断 图像分析技术 法医学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原位DNA含量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一帆 陈希陶 +3 位作者 胡家露 丁华野 朱明华 张学庸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对正常胃粘膜、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共30例石蜡切片标本的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并进行了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AgNOR颗粒数量及DNA含量均随... 本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对正常胃粘膜、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共30例石蜡切片标本的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并进行了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AgNOR颗粒数量及DNA含量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AgNOR数量与DNA含量、超二倍体及超四倍体细胞百分数、DNA直方图倍体类型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8811,0.7288,0.8606,0.8793);提示AgNOR数量与DNA含量的变化对胃癌前病变的判断与研究具有相近的意义。与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相比,AgNOR计数分析具有染色简便,易于推广的优点,是胃癌及癌前病变研究中一项新的、实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 胃肿瘤 嗜银蛋白
下载PDF
胃粘膜异型增生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一帆 周学文 +5 位作者 朱虹 王长洪 胡家露 陈希陶 丁华野 马福成 《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 12 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定量分析 ,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 12 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定量分析 ,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 :胃络瘀滞型与胃络灼伤型胃粘膜DNA含量、超 2倍体、超 4倍体细胞百分数及核平均面积、周长、体积均较胃热型与胃寒型明显增高 ,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0 .0 1) ,DNA含量直方图非整倍体型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2 6 / 47)明显高于整倍体型组 (8/ 37) (P <0 .0 1)。对其中 6 3例进行了 6~ 72个月 (平均 2 4个月 )的随访 ,癌变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 (2 3/ 30 )明显高于未癌变组 (9/ 33)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胃络瘀滞型胃粘膜异型增生与癌变关系密切 ,在辨证施治中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辨证 胃癌 异型增生 细胞抗与dna含量 图像分析 随访研究
下载PDF
用图象分析法测定胃肠粘膜重度异型增生与腺癌细胞核DNA含量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平平 王瑞年 +1 位作者 赵明朗 金承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本文应用IBAS图象分析——显微分光光度系统测定11例胃、结肠重度异型增生(severe dysplasia,Dys Ⅱ)和高分化腺癌(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 cinoma,WDCa)细胞核的DNA含量,发现各例Dys Ⅲ及WDCa均含非整倍体细胞。同一病例自身比较... 本文应用IBAS图象分析——显微分光光度系统测定11例胃、结肠重度异型增生(severe dysplasia,Dys Ⅱ)和高分化腺癌(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 cinoma,WDCa)细胞核的DNA含量,发现各例Dys Ⅲ及WDCa均含非整倍体细胞。同一病例自身比较表明,近半数病例的Dys Ⅲ和WDCa的DNA均值无显著差别。K-S检验结果也显示Dys Ⅲ和WDCa的DNA含量分布有半数病例为同一分布类型。本文支持异型增生属于肿瘤范畴的观点,并对Dys Ⅲ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粘膜 异型增生 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细胞DNA指数(倍体)图像分析估计直肠癌的预后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水云 洪子福 +1 位作者 陈丽荣 彭佳萍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1-145,166,共6页
本文用自行设计组装的M1PS-I型自动图像分析仪对21例直肠癌组织切片进行细胞核DNA多数测定,并探讨其5项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生存期≥5年和<5年两组的(1)DNA指数均值(2)分布宽度(a)DNA主干... 本文用自行设计组装的M1PS-I型自动图像分析仪对21例直肠癌组织切片进行细胞核DNA多数测定,并探讨其5项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生存期≥5年和<5年两组的(1)DNA指数均值(2)分布宽度(a)DNA主干系水平[(倍体,C)]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患者的DNA类型有2/3是异借体,1/3是多倍体,仅1例为二俗体,本文6C峰位细胞是直肠癌5年生存期的分界值,<6C者,预后好,≥60者,顶后差。(5)按患者细胞群体DNA分布中主干系峰位的DI(C)值,分为三种峰型,Ⅰ型峰预后好,Ⅱ型峰次之,Ⅲ型峰最差。图像细胞定量化学表明,此为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变量,这对Dukes系统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指数 预后 直肠肿瘤
下载PDF
儿童白血病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爱国 胡群 +2 位作者 陶红芳 张柳清 胡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0-98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周期分布与分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96例小儿AL骨髓单个核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不同类型的AL异倍体发生率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倍体率55.7%(44/79),明...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周期分布与分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96例小儿AL骨髓单个核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不同类型的AL异倍体发生率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倍体率55.7%(44/79),明显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29.41%(5/17),T-ALL异倍体率(77.42%)明显高于B-ALL(41.67%),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AL初诊病例和复发病例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G2M+S期比例低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图像分析系统对AL尤其是ALL异倍体的分析,有利于判断高危ALL,对细胞周期的测定给化疗个体化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白血病 dna含量 细胞周期 图像分析系统
下载PDF
皮肤良恶性病变DNA原位定量AgNORs的图象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彦 夏养志 +3 位作者 刘淑华 李宗学 王迎林 王泽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3-355,共3页
应用彩色病理图象分析仪对61例皮肤良恶性病变进行DNA原位定量及AgNORs的图象分析,结果表明,皮肤癌的DNA倍体多呈现C5、>C5,AgNORs的图象分析示3种变量即GN(颗粒数目)、GA(颗粒面积)、GV(颗粒... 应用彩色病理图象分析仪对61例皮肤良恶性病变进行DNA原位定量及AgNORs的图象分析,结果表明,皮肤癌的DNA倍体多呈现C5、>C5,AgNORs的图象分析示3种变量即GN(颗粒数目)、GA(颗粒面积)、GV(颗粒的变异系数)意义较大,在良恶性皮肤病中差异非常显著(P<0.01)。研究表明,DNA原位定量与AgNORs的图象分析对判断皮肤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AGNORS 图象分析 皮肤病变 良性 恶性
下载PDF
脑膜瘤细胞DNA含量与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民 赵孟尧 +2 位作者 王文仲 郝文清 周晓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本文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50例脑膜瘤细胞DN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肿瘤细胞DNA含量及干系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其中异倍体肿瘤占28%。肿瘤细胞DNA含量及干系水平与其组织... 本文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50例脑膜瘤细胞DN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肿瘤细胞DNA含量及干系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其中异倍体肿瘤占28%。肿瘤细胞DNA含量及干系水平与其组织学类型、瘤体大小及局灶性坏死无明显相关,与肿瘤的良恶性、异常核分裂相的出现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瘤细胞DNA干系水平越高,肿瘤越容易复发。细胞DNA含量的定量分析为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估计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细胞 dna 脑肿瘤
下载PDF
乳腺癌BRCA1蛋白表达与DNA定量分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时梅 姚波 +4 位作者 严龙 黄玲 陈琼 黄武国 林海兰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 研究柳州地区人散发性乳腺癌BRCA1蛋白及mRNA表达与DNA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检测2 5例正常乳腺上皮和增生上皮及5 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及DNA情况。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 0例乳腺... 目的 研究柳州地区人散发性乳腺癌BRCA1蛋白及mRNA表达与DNA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检测2 5例正常乳腺上皮和增生上皮及5 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及DNA情况。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 0例乳腺癌中的2 0例乳腺癌组织BRCA1mRNA表达。结果 在乳腺正常上皮、增生上皮和癌中BRCA1表达及DNA含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 0 1) ;BRCA1表达与DNA含量呈负相关(P <0. 0 1) ;BRCA1在不同肿瘤大小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 . 0 5 ) ,但在不同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DNA分析中,DI值和>5C %值总体分布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但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结论 乳腺上皮中DNA含量增加,BRCA1表达下降,对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检测BRCA1表达及DNA含量在散发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预后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乳腺癌 BRCA1 dna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图像分析
下载PDF
胃粘膜异型增生细胞核DNA含量图像分析及倍体分型与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一帆 刘杰 +5 位作者 胡家露 励育兰 赵学良夏玉亭 唐谊海 陈希陶 孙永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对114例胃粘膜异型增生标本的细胞核DNA含量及核形态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进行DNA含量直方图分型。结果发现其DNA含量直方图呈整倍体型者(1、Ⅱ型)73例(64%),非整洁体型者(Ⅲ、Ⅳ型)41... 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对114例胃粘膜异型增生标本的细胞核DNA含量及核形态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进行DNA含量直方图分型。结果发现其DNA含量直方图呈整倍体型者(1、Ⅱ型)73例(64%),非整洁体型者(Ⅲ、Ⅳ型)41例(36%)。非整洁体型组的DNA相对含量、超二倍体细胞、超四倍体细胞百分数及核平均面积、周长、体积均较整倍体型组高(均P<0.05)。对其中44例病人进行了6~7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结果21例整倍体型异型增生中有1例癌变,23例非整倍体型病人中有8例癌变(P<0.01),此外,整倍体型组中有6例病变减轻,而非整倍体组中仅1例病变减轻(P<0.05)。提示细胞核DNA定量分析及倍体分型对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监测具有实用价值,非整倍体核型的出现是细胞具有癌变潜能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异型增生 脱氧核糖核酸 胃肿瘤
下载PDF
光衍射现象对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清柱 夏潮涌 +4 位作者 黄中新 覃莉 饶晓黎 唐海兰 黄华梅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1年第2期78-82,共5页
利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小鼠肝细胞涂片内单个肝细胞核的DNA含量 ,探讨图像分析仪在测量显微图像的光度时光衍射现象所导致的测量误差。本文选取 1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鼠的肝组织涂片 ,Feulgen染色 ,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单个肝细胞核的DN... 利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小鼠肝细胞涂片内单个肝细胞核的DNA含量 ,探讨图像分析仪在测量显微图像的光度时光衍射现象所导致的测量误差。本文选取 1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鼠的肝组织涂片 ,Feulgen染色 ,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单个肝细胞核的DNA含量并分析其DNA含量倍体 ;结果显示 ,( 1)涂片内肝细胞核分布均匀 ,轮廓清晰 ,呈紫红色 ;( 2 )不同小鼠同一DNA含量倍体的肝细胞核的DNA含量大致相同 ;( 3)二、四、八倍体肝细胞核的DNA含量比值均大于 /〔Dept.1〕等于 2或 4 ,二、四、八倍体肝细胞单个核DNA含量的CV值均小于 10 % ;( 4 )同一小鼠不同DNA含量倍体肝细胞核的平均光密度值差异较小。结论 :光衍射现象可导致DNA含量的测量结果偏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衍射现象 图像分析仪 dna含量 肝细胞涂片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对病理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玉旺 丁华野 +2 位作者 皋岚湘 邓永江 黄晓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19-322,共4页
应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技术, 对90 例甲状腺肿瘤(其中甲状腺腺瘤10 例, 不典型腺瘤15 例,乳头状腺癌25 例, 滤泡癌15 例, 髓样癌15 例, 未分化癌10 例) 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腺瘤组与... 应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技术, 对90 例甲状腺肿瘤(其中甲状腺腺瘤10 例, 不典型腺瘤15 例,乳头状腺癌25 例, 滤泡癌15 例, 髓样癌15 例, 未分化癌10 例) 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腺瘤组与各型甲状腺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甲状腺腺瘤组同不典型腺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癌随组织分化程度的不同, DNA 含量明显增加, 多为高倍异倍体细胞, DNA直方图明显右移, 峰值主要位于≥5C处; 甲状腺腺瘤组DNA含量较低, 多为低倍整倍体细胞, DNA 直方图峰值位于2C- 4C处; 不典型腺瘤组DNA含量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DNA 直方图逐渐右移。表明DNA倍性程度与肿瘤的增殖程度呈正相关, 高倍异倍体细胞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多。作者认为DNA原位图像定量分析可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dna含量 图像分析 诊断
下载PDF
组织切片对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清柱 夏潮涌 刘江欢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8年第4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切片对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核DN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鼠,制备肝细胞涂片和肝组织切片,肝组织切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于Feulgen染色和石蜡包埋,包埋后的组织采用垂直切片,图像分析仪测量切片实际厚度,依据... 目的探讨组织切片对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核DN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鼠,制备肝细胞涂片和肝组织切片,肝组织切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于Feulgen染色和石蜡包埋,包埋后的组织采用垂直切片,图像分析仪测量切片实际厚度,依据切片机标识厚度和测量厚度分别分组,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分别测量肝细胞涂片和组织切片内肝细胞核的积分光密度(IOD)。结果肝细胞涂片内各DNA含量倍体肝细胞核IOD间的比值接近2和4,IOD之变异系数(CV值)<3.5,肝组织切片IOD间比值明显偏离2和4,IOD之CV值均>6;切片机标识厚度为4、6、8和10μm组织切片平均测量厚度分别为6.75、7.18、6.96和7.59μm,测量厚度最大值为9.25μm,最小值为4.62μm;依据切片机标识厚度分组中不同切片厚度相同DNA含量倍体肝细胞核的IO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依据测量厚度重新分组后5、6微米组与7、8、9微米组IOD值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切片的实际厚度与切片机标识厚度间存在明显差异,本实验方法可较准确地判断组织切片厚度;厚组织切片测量结果优于薄组织切片,但与细胞涂片相比,厚组织切片仍难以准确测量细胞核DNA含量,DNA含量检测时应优先采用细胞涂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析仪 dna含量 组织切片
下载PDF
应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DNA含量的检测范围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珍武 王茜 +3 位作者 张玉成 吴玫 刘佳南 张桂珍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8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定量的DNA含量的检测范围。方法将已知含量的质粒DNA样本稀释成不同含量的DNA样本,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利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观察及图像采集,并应用IMAGE J软件对DNA的电泳图谱进行灰度分析,用EXCEL... 目的探讨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定量的DNA含量的检测范围。方法将已知含量的质粒DNA样本稀释成不同含量的DNA样本,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利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观察及图像采集,并应用IMAGE J软件对DNA的电泳图谱进行灰度分析,用EXCEL软件对已知含量的DNA的灰度值与含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线性方程式。用上述线性方程式计算出样本的DNA含量。结果DNA灰度值与D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成正比关系;DNA灰度值与DNA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所建立的线性关系式可以确定DNA含量的检测范围,在此范围内可较好地进行DNA的定量。结论通过建立DNA灰度值与DNA含量之间的良好线性关系,可以较好地确定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定量的DNA含量的检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含量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灰度值 线性关系
下载PDF
染色质浓缩对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清柱 夏潮涌 刘江欢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利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备小鼠肝细胞涂片,探讨染色质浓缩对图像分析仪测量DNA含量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1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鼠,采用传统涂片、液基制片法和甲醛固定后液基制片法制备小鼠肝细胞涂片,Feulgen染色,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分... 目的利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备小鼠肝细胞涂片,探讨染色质浓缩对图像分析仪测量DNA含量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1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鼠,采用传统涂片、液基制片法和甲醛固定后液基制片法制备小鼠肝细胞涂片,Feulgen染色,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分别测量三种涂片内肝细胞核的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和面积。结果三种涂片内肝细胞核分布均匀,轮廓清晰,呈紫红色,与传统涂片法相比,液基法内肝细胞核面积明显减小,染色质高度浓缩;相同倍体的肝细胞核在传统涂片中面积最大,平均光密度最低,各倍体间的比值最接近2和4,积分光密度CV值最低(<3.5)。固定法和液基法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各倍体间比值明显偏离2和4,积分光密度CV值>6。结论不同制片方法可导致同一类型、处于相同功能状态的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程度产生明显差异,染色质浓缩可导致平均光密度值升高,积分光密度值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质浓缩 图像分析仪 dna含量 肝细胞涂片
下载PDF
滤光片对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清柱 夏潮涌 刘江欢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9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滤光片对图像分析仪测量DN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鼠,制备肝细胞涂片,Feulgen染色和天青B染色,显微镜与摄像机之间分别插入400 nm、560 nm、590 nm、600 nm、626 nm、670 nm带通滤光片和中灰滤光片,利用TIGER... 目的探讨滤光片对图像分析仪测量DN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鼠,制备肝细胞涂片,Feulgen染色和天青B染色,显微镜与摄像机之间分别插入400 nm、560 nm、590 nm、600 nm、626 nm、670 nm带通滤光片和中灰滤光片,利用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肝细胞核的积分光密度(IOD)与平均光密度(AOD)和面积。结果肝细胞核在Feulgen染色法中呈紫红色,天青B染色法呈蓝色。Feulgen染色和天青B染色分别采用560 nm和600 nm的带通滤光片时,能够测得最大的IOD值,不同倍体肝细胞核间的比值接近2、4,CV值最低。与天青B染色方法相比,Feulgen染色法中不同倍体间的比值更接近2、4,CV值更低。结论适宜的滤光片可提高细胞核DNA含量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Feulgen染色测量结果精确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天青B染色,应作为首选的染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光片 图像分析仪 dna含量 肝细胞涂片
下载PDF
细胞DNA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清平 倪娟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2年第4期229-234,共6页
本文结合多年软件开发和图像分析仪的应用实践,介绍了利用图像分析仪进行细胞DNA含量的定量分析的具体步骤, 对照明光源不稳、照射视场不匀、系统吸光度线性不好带来的误差,提出切实可行的减少误差的办法。通过对鸡红细胞核、肝细胞核DN... 本文结合多年软件开发和图像分析仪的应用实践,介绍了利用图像分析仪进行细胞DNA含量的定量分析的具体步骤, 对照明光源不稳、照射视场不匀、系统吸光度线性不好带来的误差,提出切实可行的减少误差的办法。通过对鸡红细胞核、肝细胞核DNA含量的定量结果,得到了其二、四、八倍体的倍体关系直方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析 测量误差 dna含量
下载PDF
机体死后肝组织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推断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菁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487-488,共2页
目的 监测机体死后肝组织细胞内DNA含量的变化 ,并探讨其变化规律。 方法 机体死后 96h内 (无腐情况下 )以 12h的间隔取肝样本做DNA特殊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术进行数据处理作统计分析。 结果 机体死后肝细胞DNA含量随死后时间增加... 目的 监测机体死后肝组织细胞内DNA含量的变化 ,并探讨其变化规律。 方法 机体死后 96h内 (无腐情况下 )以 12h的间隔取肝样本做DNA特殊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术进行数据处理作统计分析。 结果 机体死后肝细胞DNA含量随死后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 ,二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结论 肝组织细胞DNA含量的变化可以应用于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dna含量 死亡时间推断(PMI) 图像分析技术
下载PDF
细胞核DNA含量与神经系统良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
20
作者 王占祥 张传山 +5 位作者 章翔 费舟 张志文 张剑宁 宋少军 晏培松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5-456,共2页
目的:探讨DNA含量定量分析在中枢神经良、恶性肿瘤的判定及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并结合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测定肿瘤细胞核的DNA含量及DNA倍体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星形细胞瘤按WHO分级标准分为... 目的:探讨DNA含量定量分析在中枢神经良、恶性肿瘤的判定及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并结合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测定肿瘤细胞核的DNA含量及DNA倍体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星形细胞瘤按WHO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其DNA相对含量和DNA指数分别为1级4.11±0.75,1.44±0.28;Ⅱ级4.52±1.20,1.71±0.34;Ⅲ级6.35±1.82,2.54±0.44;Ⅳ级7.07±1.32,3.13±0.59。髓母细胞瘤与听神经瘤与DNA相对含量和DNA指数分别为5.61±2.10,2.33±0.83;3.18±0.94,1.35±0.26,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运用Q值法两两比较,髓母细胞瘤与Ⅲ级星形细胞瘤组间、听神经瘤与Ⅰ级星形细胞瘤组间、Ⅰ级星形细胞瘤与Ⅱ级星形细胞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余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DNA含量测定是判定中枢神经肿瘤良、恶性程度及辅助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的良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肿瘤 星形细胞瘤 dna含量 细胞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