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肌层浸润膀胱移形上皮癌二次电切术疗效分析及意义(附42例报告) 被引量:7
1
作者 霍庆祥 孙建涛 +1 位作者 张寒 张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非肌层浸润膀胱移形上皮癌二次电切术的疗效和意义。方法非肌层浸润膀胱移形上皮癌42例,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再次电切,术后标本病理组织学评估,评价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二次电切术中33.3%有残余肿瘤。残余肿瘤与原... 目的探讨经尿道非肌层浸润膀胱移形上皮癌二次电切术的疗效和意义。方法非肌层浸润膀胱移形上皮癌42例,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再次电切,术后标本病理组织学评估,评价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二次电切术中33.3%有残余肿瘤。残余肿瘤与原发肿瘤大小(直径>3cm)、数目(≥3个)、高分级相关。平均随访12个月,11.9%复发,二次电切时残余肿瘤与复发相关。结论多发、直径>3cm及高分级者与二次电切中肿瘤残余有关;肿瘤直径>3cm、残余与肿瘤复发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移形上皮癌 二次电切
下载PDF
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最适指征和操作规范的再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开杰 张兴 贺大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570-574,共5页
二次电切术在清除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残余肿瘤、纠正分期错误及修正治疗方案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降低术后复发及进展风险,改善患者预后。但二次电切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带来围手术期风险,并可能影响术后膀胱灌注治... 二次电切术在清除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残余肿瘤、纠正分期错误及修正治疗方案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降低术后复发及进展风险,改善患者预后。但二次电切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带来围手术期风险,并可能影响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更好地甄别最需要的患者并实施最规范的手术操作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诊治指南、文献报道及个人临床经验,对二次电切的最适指征及手术的规范化操作做简要评述,以期为基层医院和医生更好地开展这部分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二次电切 逼尿肌 指征 手术规范
下载PDF
二次电切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应用的肿瘤学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希锋 陈超 +3 位作者 卞超杰 张淼 马立旭 高平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2期2002-2004,20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second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应用效果,指导二次电切的规范开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首次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并病理诊断为NMIBC...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second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应用效果,指导二次电切的规范开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首次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并病理诊断为NMIBC的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二次TURBT的患者35例为观察组,行常规TURBT的患者44例为对照组。术后行经膀胱盐酸吡柔比星灌注化疗,术后3、6、12、24个月复查泌尿系彩超、膀胱镜检查。分析观察组残余肿瘤、逼尿肌、分期升高,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率、临床进展情况,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首次电切后17例(48.6%)基底无肌层组织,二次电切后13例(37.1%)有残余肿瘤,5例(14.3%)有肿瘤分期升高,其中4例改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随访6~24个月(平均20个月),观察组有8例(22.9%)肿瘤复发,对照组20例(45.5%)肿瘤复发。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无大出血、膀胱穿孔发生。至随访结束分析,两组间1年内复发率、总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疾病进展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次电切可切除残存肿瘤,更准确了解肿瘤分期情况,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对于指导患者诊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可在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二次电切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沛昆 蔡令凯 +7 位作者 杨潇 曹强 吴启开 冯德翔 袁宝瑞 庄俊涛 李鹏超 吕强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2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探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初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及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收治的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初次电切术后4~8周内行二次电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初次... 目的探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初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及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收治的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初次电切术后4~8周内行二次电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初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与各因素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各因素对患者无复发生存的影响。结果共纳入72例患者,二次电切术后发现肿瘤残余13例(18.1%),中位随访时间32(6~79)个月。与非高级别肿瘤以及初次病理包含肌层的患者相比,高级别肿瘤(27.8%vs 8.3%)以及初次病理不包含肌层(35.0%vs 11.5%)的患者初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比例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级别肿瘤(OR=7.71,95%CI:1.45~41.04,P=0.017)和初次病理不包含肌层(OR=5.34,95%CI:1.16~24.71,P=0.032)是初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与肿瘤直径<3 cm以及二次电切术后灌注卡介苗的患者相比,肿瘤直径≥3 cm(65.4%vs 31.7%)以及二次电切术后不灌注卡介苗(51.8%vs 9.1%)的患者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比例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 cm(HR=2.19,95%CI:1.06~4.45,P=0.035)是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4.6%、46.9%和46.9%。结论对于高级别、单次病理不含肌层的NMIBC患者需更加积极地进行二次电切。对于具有肿瘤复发危险因素的二次电切术后的患者,尤其是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进行更加积极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其预后。二次电切术后的患者进行膀胱内卡介苗灌注治疗有降低肿瘤复发的可能,术后3年内应密切随访和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肿瘤残余 肿瘤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