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between Sulfuric Acid-phenol and Sulfuric Acid-anthrone Methods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in Shoots of Aralia elata (Miq.) Seem. 被引量:2
1
作者 Donghai CHU Zhanbo HUANG Fengwei HE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3期170-173,共4页
Sulfuric acid-phenol and sulfuric acid-anthrone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shoots of Aralia elata( Miq.) Seem.,and the conversion factor to glucose was measured with refined polysaccharide... Sulfuric acid-phenol and sulfuric acid-anthrone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shoots of Aralia elata( Miq.) Seem.,and the conversion factor to glucose was measured with refined polysaccharid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linear relationship,precision,reproducibility,stability and recovery r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absorbance was good when glucose concentration was0-40 μg/ml,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equal to or higher than 97. 00%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RSD 〈 1. 60%,n = 5). It revealed that the two methods were accurate and reliable,and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the shoots of A. elata. Polysaccharide content detected by sulfuric acid-phenol and sulfuric acid-anthrone methods was 19. 31% and 20. 40%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ots of Aralia elata (Miq.) seem. POLYSACCHARIDES Sulfuric acid-phenol method Sulfuric acid-anthrone method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系动词seem使用的语料库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学文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口笔语语料库的考察,发现整体上中国大学生有不足使用seem的倾向。相对于本族语使用者,中国大学生二语学习者更多使用“seem+小句补语”。而在“seem+词组补语”上,对于本族语使用频率较高的结构,中国大学生二语学...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口笔语语料库的考察,发现整体上中国大学生有不足使用seem的倾向。相对于本族语使用者,中国大学生二语学习者更多使用“seem+小句补语”。而在“seem+词组补语”上,对于本族语使用频率较高的结构,中国大学生二语学习者的使用频率会更高;对于本族语中使用频率较低的结构,中国学生的使用频率会更低。中国大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感知性seem和认识性seem。在感知性seem后面接的补语中,一般都能看出其补语的级阶性,而且形容词补语大多数都带有含级阶语义的副词或形容词修饰语。而对于认识性seem,中国学生一般也能掌握其描述客观现实的语用功能,几乎不对其进行级阶性改造。总体上,中国学生在seem搭配上犯错误的几率很低;但错误比较集中在连系动词seem和其他动词形式的重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m 级阶性 语料库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SEEM用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杜爱玲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4-55,共2页
本文通过对本族语语料库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seem的检索,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seem的运用情况,比较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seem的运用中的区别。并提出产生使用差别的可能的原因及建议,以望对系动词seem的教学和习得有些... 本文通过对本族语语料库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seem的检索,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seem的运用情况,比较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seem的运用中的区别。并提出产生使用差别的可能的原因及建议,以望对系动词seem的教学和习得有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m 语料库 用法 补语
下载PDF
质子单粒子效应实验束流诊断中的SEEM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雷 郭刚 +6 位作者 沈东军 陈泉 刘建成 何安林 韩金华 范辉 史淑廷 《现代应用物理》 201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急需开展质子单粒子效应辐照实验的需求,研制了适用于质子束流注量率监测的次级电子发射监督器(secondary—electronemissionmonitor,SEEM)。测试结果表明,SEEM在监测注量率为109~1010cm-2·s-1的质子束流时,其... 针对目前我国急需开展质子单粒子效应辐照实验的需求,研制了适用于质子束流注量率监测的次级电子发射监督器(secondary—electronemissionmonitor,SEEM)。测试结果表明,SEEM在监测注量率为109~1010cm-2·s-1的质子束流时,其电流与注量率间的线性相关性很好,可应用于质子单粒子效应实验束流诊断。同时,测量了不同质子能量下铝的次级电子发射系数,测量值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m 质子单粒子效应 束流诊断
下载PDF
两晋“碑文似赋”说补证 被引量:2
5
作者 雷恩海 欧阳一锋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碑文于两晋之时多为叙述性,近于赋之铺陈,故易受赋影响,常主动借鉴赋之写法。两晋碑文沿袭汉碑传统,在题材、句式、用韵上多与辞赋“同体异用”,且常以赋家笔法叙述碑主家族功勋、描绘历史背景、敷陈碑主德行事业,使得碑文辞采增华,赋... 碑文于两晋之时多为叙述性,近于赋之铺陈,故易受赋影响,常主动借鉴赋之写法。两晋碑文沿袭汉碑传统,在题材、句式、用韵上多与辞赋“同体异用”,且常以赋家笔法叙述碑主家族功勋、描绘历史背景、敷陈碑主德行事业,使得碑文辞采增华,赋化倾向更为明显。“碑文似赋”实与魏晋文学自觉相关,援赋笔破体为文,虽使碑文一改汉魏体制,篇幅增长,但在整体上增强了其文学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强化了其文学张力,使得泛文学观念落到了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 碑文似赋 赋心 赋迹 补证
下载PDF
反季刺嫩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6
作者 王建君 武文昊 +3 位作者 周悦 杜霖春 黄瑞芬 苗羽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3期61-62,共2页
为保证反季刺嫩芽生产过程中水肥的精准供给,推动刺嫩芽满足反季节市场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研发出适用于反季刺嫩芽生产的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并分析反季刺嫩芽生产中的水肥智能管控策略。研究表明,反季刺嫩芽生产水肥一... 为保证反季刺嫩芽生产过程中水肥的精准供给,推动刺嫩芽满足反季节市场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研发出适用于反季刺嫩芽生产的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并分析反季刺嫩芽生产中的水肥智能管控策略。研究表明,反季刺嫩芽生产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强、易于操作,能够为反季刺嫩芽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嫩芽 水肥一体化 自动化 反季生产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Paulownia fortunei Witches Broom Disease
7
作者 李栋海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0年第1期12-13,17,共3页
Pathogen and 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 law,damage symptom of Paulownia fortunei witches broom disease were simply described,and the control method of the disease was summarized.
关键词 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i Witches broom disease PATHOGEN Occurrence status Control measures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黄酮的提取及抗油脂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冯颖 王建国 +3 位作者 孟宪军 黄伟 杨福广 穆世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6,182,共3页
以无梗五加的果实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黄酮,采用烘箱法高温诱导猪油发生过氧化反应,以研究粗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提取无梗五加果黄酮的最佳工艺为:50%乙醇、料液比1:80、提取时间4小时、提取1次。从无梗五加... 以无梗五加的果实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黄酮,采用烘箱法高温诱导猪油发生过氧化反应,以研究粗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提取无梗五加果黄酮的最佳工艺为:50%乙醇、料液比1:80、提取时间4小时、提取1次。从无梗五加中提取的粗黄酮对猪油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黄酮 提取 猪油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无梗五加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郭丽娜 江黎明 +3 位作者 吴立军 郭卫新 朱友兰 张晓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为了扩大药用资源 ,研究无梗五加 [Acanthopanaxsessiliflorus(Rupr.etMaxim .)Seem .]的化学成分。方法无梗五加茎叶的水提取物依次经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 ( 1H NMR ,13 C NMR ,EI... 目的为了扩大药用资源 ,研究无梗五加 [Acanthopanaxsessiliflorus(Rupr.etMaxim .)Seem .]的化学成分。方法无梗五加茎叶的水提取物依次经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 ( 1H NMR ,13 C NMR ,EI MS)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香草酸 (vanillicacid ,Ⅰ )、丁香酸 (syringicacid ,Ⅱ )、咖啡酸 (caffeicacid ,Ⅲ )、壬二酸 (azelaicacid,Ⅳ )、异秦皮啶 (isofraxidin ,Ⅴ )以及β 谷甾醇 ( β sitosterol,Ⅵ )。 结论壬二酸为首次从五加属中分离得到 ,首次通过HMBC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指认了异秦皮啶的核磁共振信号 ,并订正了文献中13 C NMR谱信号的指认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异秦皮啶 HMBC 水提取物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冯颖 王建国 +2 位作者 孟宪军 张奇 王晶晶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采用烘箱高温诱导法、化学发光法和滤纸片法分别测定了无梗五加果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总黄酮抗油脂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无梗五加果树脂纯化后的总黄酮具有抗油脂氧化、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 采用烘箱高温诱导法、化学发光法和滤纸片法分别测定了无梗五加果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总黄酮抗油脂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无梗五加果树脂纯化后的总黄酮具有抗油脂氧化、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随总黄酮浓度的增加,其抗油脂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抑菌活性均随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黄酮 抗氧化 自由基 抑菌
下载PDF
无梗五加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郝旭梅 鲍建才 +3 位作者 杨智慧 李蕾 蔡恩博 郑友兰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研究无梗五加叶及其不同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其作为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的可行性。采用DPPH.、ABTS+.自由基及还原性反应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总提液及其不同组分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无梗五加叶... 研究无梗五加叶及其不同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其作为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的可行性。采用DPPH.、ABTS+.自由基及还原性反应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总提液及其不同组分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无梗五加叶的不同部分对DPPH.、ABTS+.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其结果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30%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在浓度为0.62 mg/mL时,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9.588%、99.387%,与同浓度VC的清除率接近,且其IC50分别为0.024 mg/mL0、.127 mg/mL。测得30%组分的总酚含量最高,为0.567%。无梗五加叶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好,同时该结果也客观地反映了DPPH法、ABTS法及还原性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抗氧化活性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叶 抗氧化 ABTS DPPH 还原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巴东栎中的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应军 徐绥绪 +2 位作者 孙启时 张培成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继上报之后 ,又从巴东栎 (QuercusenglerianaSeem .)叶片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它们是山萘酚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9) ,山萘酚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苷(E10 ) ,槲皮素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苷 (E12 )和金丝... 继上报之后 ,又从巴东栎 (QuercusenglerianaSeem .)叶片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它们是山萘酚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9) ,山萘酚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苷(E10 ) ,槲皮素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苷 (E12 )和金丝桃苷 (E13) ,及 2个酰化黄酮山萘酚 3 O (2″ ,6″ 二 反式 对 肉桂酰基 3″ ,4″ 二 乙酰基 )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14)和山萘酚 3 O (2″ ,6″ 二 反式 对 肉桂酰基 )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栎 酰化黄酮 化学成分 乙酸乙酯
下载PDF
超微粉碎与常规粉碎对白花泡桐叶中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余晓晖 赵磊 +2 位作者 邵晶 陈旅翼 陈宇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62-1564,共3页
目的:研究白花泡桐叶常粉与超微粉中熊果酸的提取率。方法:用不同时间超声提取常粉与超微粉中熊果酸,用HPLC测定其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相同量的常粉和微粉白花泡桐叶,超微粉碎后熊果酸的提取量几乎是常规粉碎熊果酸中提取量的2倍;从... 目的:研究白花泡桐叶常粉与超微粉中熊果酸的提取率。方法:用不同时间超声提取常粉与超微粉中熊果酸,用HPLC测定其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相同量的常粉和微粉白花泡桐叶,超微粉碎后熊果酸的提取量几乎是常规粉碎熊果酸中提取量的2倍;从提取时间来看,超微粉到达提取上限的时间为5 min,而常粉达到提取上限的时间为20 min。结论:白花泡桐叶中熊果酸采用超微粉碎比常规粉碎提取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熊果酸 常粉 微粉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中总香豆素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2
14
作者 何方奕 韩莹 +2 位作者 刘曼 刘瑞 李发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测定无梗五加果中总香豆素及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方法以东莨菪内酯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348nm处测定总香豆素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4.6mm×250mm,5 μm... 目的测定无梗五加果中总香豆素及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方法以东莨菪内酯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348nm处测定总香豆素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4.6mm×250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水溶液(pH3.0)-乙腈-四氢呋喃(体积比为15:77:6:2),检测波长为340nm。结果总香豆素质量浓度在3.44~12.9mg·L^-1(r=0.9992)内、6,7-二甲氧基香豆素质量浓度在1~40mg·L^-1(r=0.9999)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97.7%;总香豆素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12%、0.0037%。结论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无梗五加果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无梗五加果 总香豆素 6 7-甲氧基香豆素
下载PDF
急斜煤层初次破断后基本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嘉凡 石平五 张慧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60-1164,共5页
针对急斜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的特点,将沿倾向初次破断后的基本顶视为三边固支一边自由,受纵横载荷共同作用的斜置矩形板力学模型.应用Kirchhoff薄板理论,考虑中面内力对弯曲的影响,运用能量法得到了顶板挠度的解析表达式.探讨... 针对急斜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的特点,将沿倾向初次破断后的基本顶视为三边固支一边自由,受纵横载荷共同作用的斜置矩形板力学模型.应用Kirchhoff薄板理论,考虑中面内力对弯曲的影响,运用能量法得到了顶板挠度的解析表达式.探讨了基本顶的挠曲变形特征,分析了煤层倾角、水平分段高度和基本项厚度对挠曲变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急斜煤层岩层控制中,煤层倾角存在介于55~65°之间的临界区域,据此可推断在上覆岩层中是否存在“上三带”(危险性离层带);通过选取合理的水平分段高度,尽可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又可有效地控制顶板的变形;顶板厚度大于4m可作为急斜煤层关键层的几何特征.结合新疆六道湾煤矿的具体开采情况,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斜煤层 初次破断 基本顶 稳定性
下载PDF
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段文达 张坚 +2 位作者 谢刚 张承忠 李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对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泡桐花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diplacone(Ⅰ),3′-O-methyldiplacone(Ⅱ),mimulone(Ⅲ)... 目的:对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泡桐花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diplacone(Ⅰ),3′-O-methyldiplacone(Ⅱ),mimulone(Ⅲ),熊果酸(Ⅳ),β-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结论:这些化合物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花 黄酮类
下载PDF
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晓强 张培芬 +2 位作者 段文达 张德莉 李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对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泡桐花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芹素(Ⅰ)、木樨草素(Ⅱ)、橙皮素(Ⅲ)、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Ⅳ... 目的:对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泡桐花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芹素(Ⅰ)、木樨草素(Ⅱ)、橙皮素(Ⅲ)、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Ⅳ)、熊果苷(Ⅴ)、4-羟苄基-β-D-葡萄糖苷(Ⅵ)、落叶酸(Ⅶ)、1-乙酰基-2-(3′-羟基)十八烷酸甘油酯(Ⅷ)。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花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花 化学成分 黄酮类
下载PDF
无梗五加根中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18
作者 于凯 宋洋 +2 位作者 路阳 熊志立 李发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9-472,共4页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根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提取分离得到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表芝麻脂素(1)、(-)-芝麻脂素(2)、赛菊芋黄素(3)、洒维宁(4)、咖啡酸甲酯(5)...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根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提取分离得到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表芝麻脂素(1)、(-)-芝麻脂素(2)、赛菊芋黄素(3)、洒维宁(4)、咖啡酸甲酯(5)、对羟基桂皮酸(6)、(-)-丁香脂素(7)、(+)-松脂素(8)。化合物8是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和7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根 苯丙素类化合物 (+)-表芝麻脂素 咖啡酸甲酯 (+)-松脂素
下载PDF
新资源短梗五加及其同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HPLC测定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丽丽 郑礼胜 +2 位作者 刘向前 张晓丹 吴世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目的:测定新资源短梗五加及糙叶藤五加、红毛五加、刺五加、白毛五加、韩五加、细柱五加、白簕五加等8种五加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为20%甲醇溶液,流速为1.0ml/min... 目的:测定新资源短梗五加及糙叶藤五加、红毛五加、刺五加、白毛五加、韩五加、细柱五加、白簕五加等8种五加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为20%甲醇溶液,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35℃。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紫丁香苷在0.0148~0.074mg/ml(r=0.9999)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5234560X-7881.767,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4%。8种五加属植物中,糙叶藤五加紫丁香苷含量最高,短梗五加次之。最佳提取工艺为用水做提取剂,料液比1:15、煮沸提取3.5h。结论:本法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新资源短梗五加及其同属植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五加属植物 RP—HPLC 紫丁香苷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无梗五加果中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的含量 被引量:12
20
作者 韩莹 李遇伯 +2 位作者 崔兰冲 裴客 李发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73-576,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Rupr.et Maxim.)Seem.)果中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Zirchrom Kromasil ODS C18(4.6mm×200mm,5/l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Rupr.et Maxim.)Seem.)果中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Zirchrom Kromasil ODS C18(4.6mm×200mm,5/l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13:1:86:1),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344nm。结果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分别在0.975~7.80mg·L^-1和0.360~2.88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A=2.150×10^4P^- 2.964×100(r=0.9991)和A=1.776×10^p-1.947×10^3(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和98.8%,测得样品中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的含量分别为30.5μg·g^1(RSD=1.7%)和7.90μg·g^-1(RSD=2.4%)。结论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无梗五加果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无梗五加 东莨菪内酯 异嗪皮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