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e-seismicity evolution and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of the Arabian plate
1
作者 Ahmad Bilal 《Natural Science》 2013年第9期1019-1024,共6页
The seismicity of the Arabian plate, which i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controlled by the ZagrosTaurus collision zone in the North, the Indian expansion zone and the Arab golf in the South and the East, the Dead Sea F... The seismicity of the Arabian plate, which i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controlled by the ZagrosTaurus collision zone in the North, the Indian expansion zone and the Arab golf in the South and the East, the Dead Sea Fault, the North continuity of the Red Sea, and the Syrian rift, which links the rigid Arabian plate to the mobile ophiolite belt of Cyprus-Southern Turkey in the West. These major elements with their related fracture system, make the Arabian plate an important seismic centre. To attain our purpose, a variable methodology is used in: measurements of movement rate-displacement in the field,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and recent seismic data, and physical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s. The movement rate-displacement, calculated in the field by different specialists, varies from 2 to 6 mm/year. This rate increases from 2 - 3 mm/year in the North, to 6 mm in the South. These estimations are confirmed by historical seismic data, the recent seismic recorded by the Arab seismic centers, and physical effects on the building structures in the regio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and recent seismic data recorded in the seismic centre show that the seismicity in this plate, tend to fade out with time. This result is in agreement with recent estimations on the movement rate, and in line with the decrease of major seismic intensity, which has occurred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A conclusion of time-evolution seismicity is traced, and a seismic zoning map, for the Arabian plate, using movement rate, seismic data, and tectono-geodynamic analysis,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 PLATE seismicity-Time Evolution seismic risk map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秋文 张培震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9年第1期82-86,共5页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实现方法。以东亚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例,在GIS平台下,利用GIS的图层叠加和拼接、空间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编制了东亚地区...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实现方法。以东亚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例,在GIS平台下,利用GIS的图层叠加和拼接、空间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编制了东亚地区地震构造图,划分了该区的潜在震源区,并得到了各潜在震源区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此基础上,按1°×1°计算和分析了东亚地区未来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峰值地面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危险性分析 GIS 数据查询 震级
下载PDF
基于目标风险的地震区划图
3
作者 潘华 张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3-751,共9页
为保证国土范围内建筑倒塌风险的一致性,提出了基于目标风险的地震区划图。该图通过求取地震危险性曲线与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卷积的风险积分方法计算目标风险。本文介绍了采用风险积分法确定基于目标风险的地震动参数的基本原理,回顾了这... 为保证国土范围内建筑倒塌风险的一致性,提出了基于目标风险的地震区划图。该图通过求取地震危险性曲线与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卷积的风险积分方法计算目标风险。本文介绍了采用风险积分法确定基于目标风险的地震动参数的基本原理,回顾了这项技术在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此外,还讨论了基于目标风险的地震区划图未来的发展及可能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积分 目标风险 可接受风险 地震区划图 抗震设计图
下载PDF
云南大理M_(S)6.4地震与意大利拉奎拉MW6.3地震序列的比较研究和危险性分析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晁军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8期345-351,361,共8页
云南大理MS6.4地震和意大利拉奎拉(L'Aquila)MW6.3地震都因未能准确做出危险性预测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哪些工作可能向政府和公众说明“哪里可能发生地震”、“最大量级多大”、“未来发震趋势如何”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云南大理MS6.4地震和意大利拉奎拉(L'Aquila)MW6.3地震都因未能准确做出危险性预测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哪些工作可能向政府和公众说明“哪里可能发生地震”、“最大量级多大”、“未来发震趋势如何”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本文根据天气预报思路,将地震活动按丛集性做分区处理,从各区M-t序列、3级地震活动性、2年来地震能量释放升级趋势、G-R关系等几方面分析了这两次地震主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对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认为这两次地震的相似性有以下几点:①震源深度都比较浅。云南大理MS6.4地震震源深度8 km,意大利拉奎拉MW6.3地震震源深度8.8 km;②b值相近。云南大理MS6.4地震b=0.59,意大利拉奎拉MW6.3地震b=0.61。G-R关系外推震级相近,均为MGR6左右;③M-t图序列地震能量释放都呈升级趋势,地震活动也相似。平静打破后3级以上地震活跃,都出现震群现象,地震能量释放呈加速状态;④都属于前震-主震-余震型序列。意大利拉奎拉MW6.3地震主震前最大前震为MW5.2;云南大理MS6.4地震主震前最大前震为MS5.6,且前震震群特征明显。同时,本文讨论了按地震丛集性划分区域的合理性,认为按地震丛集性划分区域更容易把握区域地震活动的特点。这两次地震发生在不同区域,构造差异极大,属不同错动类型,用分区G-R关系和M-t序列分析,都得出较好的结果,再次说明了分区G-R关系和M-t序列分析对判断地震危险性的普适性特征,这为下一步产出“地震危险性云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理M_(S)6.4地震 意大利拉奎拉MW6.3地震 地震危险性云图 G-R关系 M-t序列
下载PDF
川滇交界中段历史强震及其活动特征
5
作者 黄圣睦 《四川地震》 1994年第4期25-33,共9页
本文在详细补充调查和充分整理前人资料基础上,对川滇交界中段的其中6次强震进行了等烈度图编制,并对川滇菱块东界大地震的等烈度线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按照构造孕育与发震扩展的思路,探讨了川滇交界中段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
关键词 地震 地震活动性 强震 地震烈度
下载PDF
复杂艰险山区陆地交通地震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迎宾 柳静 《高速铁路技术》 2018年第S02期33-37,共5页
地震通常会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造成建筑物倒塌、交通陷入瘫痪,尤其在复杂艰险山区,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会给交通带来更为巨大的威胁。若能对地震地质灾害进行早期识别,则能减轻损失。因此,本文利用Newmar... 地震通常会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造成建筑物倒塌、交通陷入瘫痪,尤其在复杂艰险山区,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会给交通带来更为巨大的威胁。若能对地震地质灾害进行早期识别,则能减轻损失。因此,本文利用Newmark法及永久位移预测模型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使用GIS进行地图数据提取计算并且编制地震滑坡灾害地图。并基于DDA(非连续变形分析)对单体滑坡进行模拟,分析滑坡灾害可能造成的冲击力和滑动距离、速度等。该研究方法可用于复杂艰险山区陆地交通地震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以及震后风险评价,对减轻地震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灾害 灾害识别 风险评价 滑坡灾害地图 DDA
下载PDF
利用“天地图”设计和研发建筑物震害风险信息平台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飞 孙伟伟 +2 位作者 张顺宝 李辉 张蓓蕾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16,共4页
基于"天地图"API技术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宁波市为例,建设建筑物震害风险信息发布系统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单体建筑物抗震等级和避难场所等地震信息查询、不同烈度下建筑物毁损程度预估、建筑物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评估... 基于"天地图"API技术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宁波市为例,建设建筑物震害风险信息发布系统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单体建筑物抗震等级和避难场所等地震信息查询、不同烈度下建筑物毁损程度预估、建筑物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评估及地震科普等功能,能够提供更加直观准确的辅助决策信息来帮助降低建筑物毁损和人员伤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图 震害风险评估 建筑物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四川及邻区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吕戈培 廖华 +2 位作者 彭长虹 苏琴 罗海元 《四川地震》 1996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对四川及邻区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精密水准复测资料进行处理,绘制了四川及邻区的地壳重直形变速率图、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和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矢量分布图。结合研究区内构造特征,对上述图件进行分析。指出数处呈四象限分布的图像,结... 对四川及邻区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精密水准复测资料进行处理,绘制了四川及邻区的地壳重直形变速率图、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和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矢量分布图。结合研究区内构造特征,对上述图件进行分析。指出数处呈四象限分布的图像,结合地震活动进行解释,确定了研究区未来的地震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垂直形变测量 形变速率 地壳变形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技事业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昌珑 高孟潭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08,共6页
近百年来,中国地震科技事业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将过去100年分为4个阶段,综述了各阶段中国地震科研的发展历程。在不同时代,中国大地震和地震灾害呈现不同的特点,也引导了地震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不同时期的社... 近百年来,中国地震科技事业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将过去100年分为4个阶段,综述了各阶段中国地震科研的发展历程。在不同时代,中国大地震和地震灾害呈现不同的特点,也引导了地震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也对地震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地震预报 地震区划 中国地震局 地震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