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Quaternary Slip Rate and Seismic Activity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ZHANG Yongshuang YAO Xin +2 位作者 YU Kai DU Guoliang GUO Changb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525-536,共12页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is a seismo-genetic fault zone of left-lateral slip in Southwest China. Since 1725, a total of 59 Ms ≥ 5.0 earthquakes have occurred along this fault zone, including 18 Ms 6.0–6.9 and eight...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is a seismo-genetic fault zone of left-lateral slip in Southwest China. Since 1725, a total of 59 Ms ≥ 5.0 earthquakes have occurred along this fault zone, including 18 Ms 6.0–6.9 and eight Ms ≥ 7.0 earthquakes. The seismic risk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is a large and realistic threat to the western Sichuan economic corridor.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we carried out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in the fault zone. In addition, geophysical surveys, trenching and age-dating were conducted in the key par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ometry,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ctivity of the fault zone. We infer to divide the fault zone into two parts: the northwest part and the southeast part, with total eight segments. Their Late Quaternary slip rates vary in a range of 11.5 mm/a –(3±1) mm/a. The seismic activities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are frequent and strong, periodical, and reoccurred. Combin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the seismic hazard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has been predicted by 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 caused by different fault segments. 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gment between Daofu and Qianning has a possibility of Ms ≥ 7.0 earthquakes, while the segment between Shimian and Luding is likely to have earthquakes of about Ms 7.0. It is suggested to establish a GPS or In SAR-based real-time monitoring network of surface displacement to cover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and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earthquakes and post seismic geohazards to cover the major residenti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nshuihe fault zone earthquak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slip rate seismic activity prediction
下载PDF
Earthquake prediction from China's mobile gravity data 被引量:13
2
作者 Zhu Yiqing Liu Fang +3 位作者 You Xinzhao Liang Weifeng Zhao Yunfeng Liu Lia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年第2期81-90,共10页
The relation between plate tectonics and earthquake evolution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1998-2010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avity data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Most earthq... The relation between plate tectonics and earthquake evolution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1998-2010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avity data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Most earthquakes originated in the plate boundary or within the fault zone. Tectonic deformation was most intense and exhibited discontinuity within the tectonically active fault zon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ial movement; the stress accumulation produced an abrupt gravity change, which was further enhanced by the earthquake. The gravity data from China's Mainland since 2000 obviously reflected five major earthquakes (Ms 〉 7), all of which were better reflected than before 2000. Regional gravity anomalies and a gravity gradient change were observed in the area around the epicenter about 2 or 3 yea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suggesting that gravity change may be a seismic precursor. Furthermore, in this study, the medium-term predictions of the Ms7.3 Yutian, Ms8.0 Wenchuan, and Ms7.0 Lushan earthquakes are analytically pre- sented and evaluated, especially to estimate location of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ainland Gravity change Tectonic activity seismic precursor Medium-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C)
下载PDF
Analysis of foreshock sequence of the 1975 Haicheng earthquake of Ms 7.3
3
作者 左兆荣 吴建平 巫志玲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5年第4期607-614,共8页
The 'earthquake nucleatio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cceleration is a property of the nucleation phase and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earthquake instability too. If the acceleration property of this n... The 'earthquake nucleatio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cceleration is a property of the nucleation phase and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earthquake instability too. If the acceleration property of this nucleating process is described by the equation dΩ/dt=C/(tf-t)n, the process can be summarized briefly that the rate of cumulative seismic releas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verse power of the remaining time to failure. Based on this principle, the foreshock sequence of the 1975 Haicheng earthquake with Ms7.3, was analysed backward. It is stated clearly that the time-to-failure and magnitude of the mainshock can be predicted successfully if the coefficient r2 attains to the maximum. In the estimation of mainshock time, the error can generally be less than, or far less than,one-half the remaining time between the time of the last used data point and the main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ctive anomaly earthquake prediction constitutive law UNCERTAINTY
下载PDF
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统计特征研究
4
作者 王霞 宋美卿 +1 位作者 郭文峰 李玉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基于《中国震例》,梳理总结了1966—2018年川滇地区120次5级以上地震震前6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及特征参数,并提出了各异常的半定量预测指标。结果显示,川滇地区6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按次数排序依次为:震前显著事件88次,地震平静42次,地震... 基于《中国震例》,梳理总结了1966—2018年川滇地区120次5级以上地震震前6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及特征参数,并提出了各异常的半定量预测指标。结果显示,川滇地区6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按次数排序依次为:震前显著事件88次,地震平静42次,地震空区39次,地震条带25次,地震窗24次,震群11次;其中,4项异常多出现在中强震前的中短期阶段,多数中强震发生在这些异常区内及其附近地区;部分特征参数与中强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其他观测异常来综合判定震情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像异常 中国震例 预测指标 川滇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地震活动图像的机器学习地震预测方法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5
作者 尹晓菲 李文军 +2 位作者 许英才 张晓东 蔡晋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72,共16页
本文开展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华北地区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根据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的地震平均时间间隔,采用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震前大量不同时窗长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作为输入数据... 本文开展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华北地区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根据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的地震平均时间间隔,采用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震前大量不同时窗长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作为输入数据集,提出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并进行了震例回溯。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选取“未拓展图像数据集”和“含拓展图像数据集”对华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进行预测对比,结果显示,数据集样本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地震预测模型的精度,其中“含拓展图像数据集”预测地震的准确率可达77%;对于华北地区无震区、少震区的M≥5.0地震,可采用非1年窗长的较大时间间隔(3年、7年以上)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震活动图像 机器学习 地震预测
下载PDF
On seismic strengthening area before strong and great shocks and its mechanism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治平 梅世蓉 尹祥础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1999年第3期298-305,共8页
By systematically studying seismic strengthening areas before 85 earthquakes with M>=6.0 in China, some results have been extracted. 1) Earthquake active strengthening area exists universally before strong shock o... By systematically studying seismic strengthening areas before 85 earthquakes with M>=6.0 in China, some results have been extracted. 1) Earthquake active strengthening area exists universally before strong shock or great earthquake; 2) The size of the strengthening area and its appearing time will increase when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increases; 3) The rate between the size of seismic strengthening area and the size of the source region decreases when earthquake magnitude increases; 4) The appearing time of the earthquake active strengthening region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i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explained qualitatively and half-quantitatively by applying the strong body earthquake generating model and the hard inclusion theory. Then applying the seismic strengthening area, we have obtained long-term predictions of 2 earthquakes, so the seismic strengthening area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 or great earthquakes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which has some mechanical 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ctivity seismic strengthening area strong body earthquake generating modelhard inclusion theory predicting practice
下载PDF
地震活动性概率分析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4
7
作者 熊熊 吴杭 +1 位作者 冯雅杉 王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8,共8页
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城市规划、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制定、风险评估和减灾公共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地震危险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即地震发生可能性的预测和地震破裂导致的强地面运动分布,其... 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城市规划、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制定、风险评估和减灾公共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地震危险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即地震发生可能性的预测和地震破裂导致的强地面运动分布,其中,地震发生可能性或活动性预测,是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基础,它给出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关注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本文简要回顾地震活动性概率分析的研究历史,分析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概率分析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北京及周边地区震群活动研究
8
作者 王薇 岳晓媛 钟世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11-213,共3页
1研究背景。震群是地震活动的一种形式,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地下物质运动、应力状态、局部地区的构造条件和介质特性均相关(朱传镇等,1981)。受到外部作用后,断层应力增加或发震断层强度降低易导致震群的发生(Shelly et al,2016),其形成可... 1研究背景。震群是地震活动的一种形式,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地下物质运动、应力状态、局部地区的构造条件和介质特性均相关(朱传镇等,1981)。受到外部作用后,断层应力增加或发震断层强度降低易导致震群的发生(Shelly et al,2016),其形成可能受到了大范围构造应力的制约。一些大震来临之前,在相当广阔的区域内,常出现异常的震群活动(朱传镇等,1981;林邦慧等,1994;宋治平等,2001;李冬梅等,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北京 震群 地震活动性 地震预测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勇 黄润秋 +2 位作者 DENSMORE Alexander L. 周荣军 曹叔尤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5,共19页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了尽快和最好地利用汶川地震的资料,推动地震地质科学的研究。在论述了汶川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活动...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了尽快和最好地利用汶川地震的资料,推动地震地质科学的研究。在论述了汶川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活动构造、汶川地震的基本特征、地表破裂及组合样式、历史强地震复发周期、观测数据的积累与整合、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地质灾害和灾后重建、龙门山地区未来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等方面的内容。并建议从汶川大地震中汲取教训,整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探讨汶川地震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以有效地减轻和逐步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的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地质灾害 地震复发周期 预测预报 龙门山地震带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和预报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俊国 吴晓芝 +2 位作者 刁桂苓 崔晓峰 冯萍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3-390,共8页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发生了6.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显示出了明显的异常特征,中期预报效果比较成功,对于这次地震没有作出短临预报,这既有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地震预报的高难度问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报技术思路...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发生了6.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显示出了明显的异常特征,中期预报效果比较成功,对于这次地震没有作出短临预报,这既有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地震预报的高难度问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报技术思路问题。近几年来作者对在北京西北的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形成的以地震活动条带为代表的多项地震活动异常给予关注,现反思张北-尚义6.2级地震之前的某些前兆异常现象和预报过程,对于今后的地震预报研究具有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预报 张北-尚义地震
下载PDF
地震空区法在大地震危险性初判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艳辉 赵根模 +3 位作者 吴中海 李跃华 马丹 蒋瑶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3期254-273,共20页
以ARCGIS系列软件和VS 2010、SQL Server 2008为平台,通过融合集成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在初步建立的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构造空间数据库系统基础上,利用地震围空区方法,针对研究区进行区域大地震危险性中长期预测分析... 以ARCGIS系列软件和VS 2010、SQL Server 2008为平台,通过融合集成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在初步建立的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构造空间数据库系统基础上,利用地震围空区方法,针对研究区进行区域大地震危险性中长期预测分析。通过地震信息分时间、分震级的整理与数据输出,分析汇总了11例M≥7.0大震震例的地震空区活动图像以及围空区发震震级与围空区特征与参数。在总结出的经验公式基础上,进一步利用1950—2012年的M≥5.0地震数据,对该区地震围空区的发生与发育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并对未来可能发生大震的发震位置及震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带所围限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存在6个比较突出的与区域重要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带或断裂带相对应的大地震围空区,分别是错那—沃卡裂谷,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南汀河断裂—红河断裂,畹町断裂—南汀河断裂,澜沧—景洪断裂东段。这些围空区中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与历史地震活动状况也都显示出未来几年至几十年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在今后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应给予特别关注。应用实践表明,通过活动构造数据库的建设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对区域大地震围空区的动态分析、辨别及大地震危险性初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库 活动断裂 地震危险性 地震围空区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地震预报现状及相关问题综述 被引量:36
12
作者 吴中海 赵根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93-1512,共20页
虽然对"地震能否预报"一直存在争论,但众多大地震的震例研究表明,前兆异常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在地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国内外针对活动断裂的行为方式、大地震复发规律、活断层分段与大地震活动、大地震复发的概率预测和地震... 虽然对"地震能否预报"一直存在争论,但众多大地震的震例研究表明,前兆异常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在地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国内外针对活动断裂的行为方式、大地震复发规律、活断层分段与大地震活动、大地震复发的概率预测和地震孕育过程与机理等,都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促进了地震预报的发展。中国的地震预报工作现状面临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工作基础仍明显不足、中长期地震预报工作程度亟需全面提高、中短期预报衔接不够和防大震意识还相对薄弱等诸多问题。基于这一现状与快速城镇化的国情,需在坚持地震预报研究的前提下,全面做好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夯实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基础,并加强中短期预报的衔接,坚定防大震意识。同时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有效提高强震活动区带上的建筑物与重大工程的抗震能力,并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从而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持续发展的有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大地震 地震前兆 活动断裂 地震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2008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中期预测 被引量:41
13
作者 祝意青 徐云马 梁伟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5,132,共4页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获得的重力变化及强震活动性,介绍2008年新藏交界地区(36.0°N,80.0°E为中心,半径200km)Ms7.3地震中期预报的基本依据及重力场动态演化图像。
关键词 地壳运动 重力变化 于田地震 中期预测 地震活动
下载PDF
2012年9月7日彝良5.7、5.6级地震预测及科学依据 被引量:6
14
作者 付虹 钱晓东 +4 位作者 苏有锦 赵小艳 邬成栋 刘翔 刘丽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7,共7页
通过分析彝良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认为:彝良地震前云南最主要的地震活动特征是境内6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接近或超过20世纪以来的极限时间,中等地震丛集过程中,缺少6级地震活动;宁蒗地震的窗口意义和前兆异常数量持续增加是判... 通过分析彝良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认为:彝良地震前云南最主要的地震活动特征是境内6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接近或超过20世纪以来的极限时间,中等地震丛集过程中,缺少6级地震活动;宁蒗地震的窗口意义和前兆异常数量持续增加是判断地震短期危险性的主要依据;4级地震密集活动区为地点判断提供线索。彝良地震与缅甸地震同时孕育的复杂性,增加了地震预测的难度,也丰富了我们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良地震 地震预测 地震活动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在地震综合预测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淳 魏雪丽 +1 位作者 陆远忠 尤德祥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统计学习理论是一种专门研究小样本情况下机器学习规律的理论,在其基础上发展的支持向量机学习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局部极小点等实际问题,并已在函数逼近、模式识别、信号处理、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等领域得到了... 统计学习理论是一种专门研究小样本情况下机器学习规律的理论,在其基础上发展的支持向量机学习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局部极小点等实际问题,并已在函数逼近、模式识别、信号处理、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引入具有非线性特征和复杂孕震系统的地震综合预测领域,以华北地区(30°~42°E,108°~125°N)为例,基于地震活动参数研究从有限的地震样本中挖掘更多有效的地震信息,探索地震统计综合预测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地震活动参数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平静幕后期中强地震活动与未来强震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红彬 李红 +1 位作者 邢成起 韩孔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各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认为:①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9个活跃幕中有7个在首发强震前3年内发生中强地震,其中第四活动期1-4活跃幕首发强震前2年内都发生了中强地震,未来第5活跃幕...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各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认为:①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9个活跃幕中有7个在首发强震前3年内发生中强地震,其中第四活动期1-4活跃幕首发强震前2年内都发生了中强地震,未来第5活跃幕首发强震前,以发生中强地震作为序幕的可能性较大;②华北地区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对其后活跃幕首发强震在时间和地点上有一定指示作用。由于华北地区可能即将进入新的强震活跃幕,该研究对判断华北地区未来强震趋势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平静幕后期 中强地震活动 活跃幕 首发强震 强震预测
下载PDF
东亚南北地震带大震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圣睦 董瑞英 张永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4-311,共8页
根据中国南北地震带与青藏-印尼“歹”字型构造带在成因上的联系,提出东亚南北地震带的观点,认为该地震带包含蒙古、中国西部、缅甸和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研究了该带大地震活动的同步性、主体活动区的有序转移、大地震之间的多次相关... 根据中国南北地震带与青藏-印尼“歹”字型构造带在成因上的联系,提出东亚南北地震带的观点,认为该地震带包含蒙古、中国西部、缅甸和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研究了该带大地震活动的同步性、主体活动区的有序转移、大地震之间的多次相关迁移与重复等特征,并划分出了该带的5个大震活跃幕:1887-1912年、1913-1937年、1938-1957年、1958-1976年、1977-2005年。苏门答腊2004年12月26日8.7级和2005年3月29日8.5级巨震标志着该地震带最近一次以主体活动区南移到苏门答腊为特征的活跃时段即将结束。尽管未来一、两年内地震带的中部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有利时段,但结合强震图像异常指标反映的孕震状况分析,未来7级地震危险区尚不明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南北地震带 大震活跃幕 地震活动图像异常 强震趋势预测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丽娜 齐玉妍 +1 位作者 吕国军 彭远黔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8,共10页
应用地震活动加速指数AI算法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ML≥6.0地震进行了回溯性研究。利用该方法统计中强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频度,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上能够反应出中小震活动频度的异常。另外,应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对ML6.0级... 应用地震活动加速指数AI算法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ML≥6.0地震进行了回溯性研究。利用该方法统计中强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频度,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上能够反应出中小震活动频度的异常。另外,应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对ML6.0级以上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进行了研究,此方法对AI算法的计算结果在时间上给予了支持。结果表明:AI指数能够量化地给出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相对增强或减弱程度,中强震的S值在震前表现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S值的异常点与AI扫描值的异常结果在时空分布上相辅相成。在地震目录完整的情况下,中强震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震前1a的中小地震活动与之前3a、5a的活动背景相比,出现明显的"加速"或"减速"现象。利用这两个参量的变化,可为该地区中强震的预测分析提供一定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算法 中强震 中小震活动 回溯性检
下载PDF
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短期预测的实践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邵永新 王俊国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回顾了2006年7月4日文安MS5.1地震前天津市地震局的预测过程。文安地震前,天津及邻近地区曾出现了地震活动及4项地下流体异常。在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三要素的预报上,根据地震活动异常认为地震发生的地点应在天津及邻近地区;根... 回顾了2006年7月4日文安MS5.1地震前天津市地震局的预测过程。文安地震前,天津及邻近地区曾出现了地震活动及4项地下流体异常。在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三要素的预报上,根据地震活动异常认为地震发生的地点应在天津及邻近地区;根据流体异常认为发生的时间应在7月中旬以前;而根据地震活动和流体异常综合分析认为震级应在ML4.5左右。这种预测结果在天津市地震局文安地震前的周、月会商中均已体现。从预测的结果看,时间、地点预测基本正确,震级有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异常 地下流体异常 文安地震 预测
下载PDF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强震趋势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丽萍 夏玉胜 +1 位作者 王小平 韩芙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29-435,共7页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时空韵律性特征 ,较详细地研究了该区域的强震等间距、强震空带等间距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时间分布上的 2 3a太阳活动准周期 ,同时探讨了活动期内主体活动区的迁移规律 .综合考虑认为第 5活动期的...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时空韵律性特征 ,较详细地研究了该区域的强震等间距、强震空带等间距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时间分布上的 2 3a太阳活动准周期 ,同时探讨了活动期内主体活动区的迁移规律 .综合考虑认为第 5活动期的结束时间大约在 2 0 0 5年 ,主体活动区在天山带 ,未来几年内 ,该区可能会有相当于 8级地震的能量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分布 地震活动性 中国 地震预测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