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Di Bangrang Wei Jianxin Mou Yonggu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9-46,共8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in the CNPC Key Lab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t includes the seismic physical model positioning system,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sources, transdu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in the CNPC Key Lab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t includes the seismic physical model positioning system,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sources, transducers, model materials, model building techniques, precision measurements of model geometr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two physical model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similarity principle experimental system TRANSDUCER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三维断层模型Web展示原型系统
2
作者 吴熙彦 鲁人齐 +3 位作者 张金玉 孙晓 徐芳 陈桂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活动断层的三维结构和模型是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基础参数和重要数据。随着对接近真实形态的活动断层三维模型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对这类模型数据的共享及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数据共享课题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构建基于Web的三维断层模... 活动断层的三维结构和模型是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基础参数和重要数据。随着对接近真实形态的活动断层三维模型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对这类模型数据的共享及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数据共享课题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构建基于Web的三维断层模型展示平台,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和用户体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川滇地区)三维断层模型Web展示原型系统①是基于Arc GIS 10.6企业版的Web App Builder工具构建的一个实验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基于Web GIS的三维展示系统的基本功能,并成功测试了更适用于地震行业标准的用户交互方式、基本功能、场景数据迁移方案和三维场景设计方案。场景数据从三维断层建模平台到GIS平台的迁移,是实现基于Web GIS三维展示系统的基础。场景中展示的三维数据采用与二维数据标准一致且视觉上融合度高的可视化方案。实践结果表明,三维数据从建模平台迁出后,应结合数据可视化方案,在属性层面上与二维数据相融合,以保证二维和三维数据在视觉上较好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三维断层模型 WEB 原型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定向裂缝对地震波速度和振幅影响的比较——实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贺振华 李亚林 +1 位作者 张帆 黄德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垂直定向裂缝模型和 MTS岩石物性测试系统 ,测试了不同材料和不同状态裂缝模型的地震特征响应。对特征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发现 ,虽然波的传播速度 ,振幅 ,吸收衰减 ,主频均可用来检测裂缝的特征参数 ,但是裂缝变化对振幅的影响远... 利用垂直定向裂缝模型和 MTS岩石物性测试系统 ,测试了不同材料和不同状态裂缝模型的地震特征响应。对特征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发现 ,虽然波的传播速度 ,振幅 ,吸收衰减 ,主频均可用来检测裂缝的特征参数 ,但是裂缝变化对振幅的影响远大于对速度的影响。因此 ,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衰减等属性参数检测裂缝特征比利用速度参数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裂缝 地震波速度 振幅 模型 地质勘探 地震特征响应
下载PDF
地下水化学异常信息迁移的水动力学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鱼金子 徐峰 +3 位作者 刘五洲 车用太 杨会年 刘春国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5,共5页
地下水化学组份的震前异常特征之一是异常形态多样,异常幅度不等,形态与幅度方面表现出复杂性。为揭示这种复杂性的实质,进行了水动力学模型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脉冲状水化学异常信息在含水层系统中的迁移规律是复杂的,随着迁... 地下水化学组份的震前异常特征之一是异常形态多样,异常幅度不等,形态与幅度方面表现出复杂性。为揭示这种复杂性的实质,进行了水动力学模型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脉冲状水化学异常信息在含水层系统中的迁移规律是复杂的,随着迁移距离的增大信息幅度的衰减是明显的,甚至异常形态也有变异。异常信息的这种变化特征还与含水层受力状态的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异常 水动力学模型 地震前兆 地下水
下载PDF
T、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本构模型及非线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学平 吕西林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8年第4期56-62,共7页
以现有T、L形钢管混凝土柱试验研究为基础,本文进行了如下工作:(1)针对T、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压约束承载机理,建立了内填混凝土的等效单轴滞回本构模型;(2)建立了悬臂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全过程分析模型,编制了T、L形钢管混凝土... 以现有T、L形钢管混凝土柱试验研究为基础,本文进行了如下工作:(1)针对T、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压约束承载机理,建立了内填混凝土的等效单轴滞回本构模型;(2)建立了悬臂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全过程分析模型,编制了T、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全过程分析程序;(3)对所完成的试件进行了滞回全过程数值分析,分析与试验结果在荷载-位移和荷载-应变两种层次上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和分析程序的正确性,表明该程序能从构件、材料两种层次上表现出钢管混凝土柱的非线性发展过程。之后,对T、L形钢管混凝土柱中有代表性混凝土和钢单元应力-应变发展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用于T、L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本构模型 全过程分析 试验验证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石宇 周绪红 +1 位作者 聂少锋 勾朝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4-129,共6页
为了研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对10块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足尺模型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总结各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分析组合墙体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等抗震性能指标。并... 为了研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对10块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足尺模型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总结各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分析组合墙体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等抗震性能指标。并在回归分析试验所得滞回曲线的基础上,考虑试件刚度退化、滑移及捏拢效应等影响,建立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的退化四线型恢复力模型。研究表明:墙面板材料特性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组合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竖向荷载的施加使得组合墙体的刚度增大、承载力提高、位移延性系数提高,但耗能系数略有下降;随着墙架柱尺寸的增大、间距的减少,组合墙体的刚度和承载力增加,但是延性和耗能系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页面物理模型模拟实验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建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01-705,共5页
在地震勘探物理模型实验中,采用页面物理模型模拟实验技术,可以降低物理模型的制作成本,缩短实验周期。采取加工与观测同步进行的方法,可以分解复杂构造模型的地震波场,有利于研究各类震波在模型中的传播问题。笔者介绍了页面模型的制... 在地震勘探物理模型实验中,采用页面物理模型模拟实验技术,可以降低物理模型的制作成本,缩短实验周期。采取加工与观测同步进行的方法,可以分解复杂构造模型的地震波场,有利于研究各类震波在模型中的传播问题。笔者介绍了页面模型的制作和观测技术,讨论了页面模型上波的分布特点,描述了典型构造模型的地震波场。可以发现,页面物理模型的制作和观测简单,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在得到的地震波场图上,各类震波的运动特征明显而清晰;它不仅可以模拟各种简单的地质构造,在开展复杂构造的三维地震勘探物理模型实验时,有利于各类震波的识别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制作 地震波场 实验技术 典型构造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混合有限元模型的钢框架地震时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双江 田石柱 蔡新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为了研究建筑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微观破坏机理以及提高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将多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引入抗震混合试验中。根据经验将复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特性划分为线性,非线性以及强非线性部分,形成由宏... 为了研究建筑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微观破坏机理以及提高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将多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引入抗震混合试验中。根据经验将复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特性划分为线性,非线性以及强非线性部分,形成由宏观有限元模型模拟线性部位,微观有限元模型模拟非线性部位以及试验单元模拟用有限元单元难以模拟的强非线性部位的多尺度混合有限元模型。本文基于3层4跨Benchmark钢框架模型建立多尺度混合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通过多尺度混合有限元模型与相应普通有限元模型之间的地震时程对比分析,验证了多尺度模型在抗震混合模拟试验中与普通有限元模型相比具有耗时相对较小同时能够得到较高精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有限元模型 宏观有限元 微观有限元 试验子结构 地震时程分析
下载PDF
复合加固震损RC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褚云朋 施毕新 +2 位作者 钟燕 龚寅东 封天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82,共11页
碳纤维布和角钢混合加固后能有效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及延性,发挥二者材料性能各自优势。采用纤维布、纤维布加角钢及增设斜支撑3种方法对震损RC框架进行加固,开展低周往复加载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纤维布加固后未能明显提高... 碳纤维布和角钢混合加固后能有效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及延性,发挥二者材料性能各自优势。采用纤维布、纤维布加角钢及增设斜支撑3种方法对震损RC框架进行加固,开展低周往复加载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纤维布加固后未能明显提高节点协调梁柱变形能力,梁端破坏严重,节点处纤维布随混凝土一起脱落,承载力未恢复到震损前承载力;复合加固后节点及柱脚均未发生明显破坏,实现了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采用斜支撑加固后,能明显提高框架承载力及刚度,但发生锚栓失效,导致承载力快速降低,故应提高锚栓承载富余量;复合加固后试件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滞回曲线更饱满,累积耗能能力更强,经受循环加载次数明显增多,承载力降低系数减小,角钢提高了节点抗破坏能力,角钢与支撑配合使用更能明显提高试件刚度及承载力;综合考虑抗震性能、经济性、加固工艺,选用CFRP布与角钢复合加固工艺,能很好地实现对震损框架的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震损RC框架 复合加固 试验研究 抗震性能 破坏模式
下载PDF
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杰 吕西林 《结构工程师》 2007年第3期78-82,共5页
混合结构试验研究一般针对具体工程,研究佐证不充分且缺乏共性,为掌握混合结构抗震性能,指导高层结构设计,结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近5年来开展的混合结构及其受力构件研究,总结出地震力作用下混合结构受力特点及破坏规... 混合结构试验研究一般针对具体工程,研究佐证不充分且缺乏共性,为掌握混合结构抗震性能,指导高层结构设计,结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近5年来开展的混合结构及其受力构件研究,总结出地震力作用下混合结构受力特点及破坏规律,验证三水准、两阶段设防目标下结构的可靠性。通过试验分析提出该结构抗震性能新认识,即外节点上、下应力集中导致框柱先于筒体开裂,成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内节点构造与计算模型的差别会引起计算结果失真。对竖向混合结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开展该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的关键问题,即节点构造及模型化和结构动力参数的确定,进而提出了该领域系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动力参数 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高层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的试验电路设计与仿真
11
作者 李春锋 杜永峰 +1 位作者 史军 黄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6,29,共6页
针对一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建立了对应的动力分析模型、振动方程和状态空间表达式,推导出该结构体系的传递函数矩阵,并对所获得的传递函数进行基于动力特性相同原则的等效降阶处理,得到该结构体系在‘THBBC-1型信号与自动控制试验台’... 针对一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建立了对应的动力分析模型、振动方程和状态空间表达式,推导出该结构体系的传递函数矩阵,并对所获得的传递函数进行基于动力特性相同原则的等效降阶处理,得到该结构体系在‘THBBC-1型信号与自动控制试验台’上进行试验分析的等效电路图;分别采用试验电路模拟和数值仿真两种方法对该连体结构进行天然地震载荷EL-Centro1940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等效模拟试验电路模型和原系统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两种分析方法所获得地震响应的结果非常接近,说明本文所提方法分析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结构 计算模型 传递函数矩阵 地震响应 试验电路 设计与仿真
下载PDF
预应力管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振拴 杨树标 +1 位作者 张涛 梁耀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9-84,共6页
为研究预应力管桩的抗震性能,采用振动台通过对管桩-土-上部结构模型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试验,分析研究管桩桩身产生的应力、应变、弯矩及位移沿桩身的分布、最大弯矩产生的位置、桩与承台的受力及破坏特征,得出地震作用下管桩桩身弯... 为研究预应力管桩的抗震性能,采用振动台通过对管桩-土-上部结构模型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试验,分析研究管桩桩身产生的应力、应变、弯矩及位移沿桩身的分布、最大弯矩产生的位置、桩与承台的受力及破坏特征,得出地震作用下管桩桩身弯矩最大值的产生位置为距离桩顶5~6倍桩径处,在El-centro波、LWD波和正弦波工况下,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加速度反应在高度上呈现"K"型分布等反应规律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 抗震性能 模型试验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吊顶龙骨节点和拼接点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勇 蒋欢军 黄有露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9-369,共11页
开展了吊顶主龙骨拼接点、主次龙骨节点和边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总结了龙骨节点和拼接点的破坏模式,分析了龙骨节点和拼接点的承载力与变形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的Pinching4模型建立了龙骨节点和拼接点的荷载‒位移恢复力... 开展了吊顶主龙骨拼接点、主次龙骨节点和边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总结了龙骨节点和拼接点的破坏模式,分析了龙骨节点和拼接点的承载力与变形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的Pinching4模型建立了龙骨节点和拼接点的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该恢复力模型与试验得到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比较一致,且随着循环加载圈数的增加,两者的累积耗能变化规律也比较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各类龙骨节点和拼接点的通用恢复力模型,并给出龙骨节点和拼接点通用恢复力模型参数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顶 龙骨节点和拼接点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Geologic Structure with Double Layers in Urban Underground Lifeline Engineering
14
作者 Peng Yimin Sun Jinzho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 100083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20-125,共6页
Underground lifeline engineering (ULE for short) in modern city demands the appreciation of an active fault in buried bedrock . Generally speaking , a large number of urban geological textures of a basement may all be... Underground lifeline engineering (ULE for short) in modern city demands the appreciation of an active fault in buried bedrock . Generally speaking , a large number of urban geological textures of a basement may all be simplified into a dual geological texture model , i. e.,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sement consists of loose covering layer and the lower part consists of bedrock . The study of an active fault should include three parts of contents , i . e ., to determine the lower time limit of activity of the fault , and the time limit must be recognized by both of designing engineers and geologists ;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ies of repetition periods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to deter mine whether the fault moves or not during the allowed time of efficacy of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s ; for the sake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 the active rate of the fault must be given . The fault with different active mechanism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ULE .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effect of lateral non-uniform overburden site on the ULE by means of the supersonic earthquake modelling . Owing to the lateral non - uniformity of the covering sediments , there occurs an obvious jump of amplitude of the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near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wo different sedi ments . In addition , from the modelling experiment curves it may be seen that the different focus mechanisms and different medium characters may also exert an effect in different degree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lifeline engineering dual geological texture overlying layer active fault faulting mechanism supersonic seismic modelling experiment later al non - uniformity .
下载PDF
基于修正Park-Ang模型的RC剪力墙损伤指数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尚庆学 刘瑞康 王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8-154,共7页
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关键流程之一,要求构件性能点与构件损伤相关联。然而现有文献中对于构件损伤性能点的定义各有不同,且由于试验数据量过少,缺少基于试验数据的验证。为了促进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的有效开展,本文从... 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关键流程之一,要求构件性能点与构件损伤相关联。然而现有文献中对于构件损伤性能点的定义各有不同,且由于试验数据量过少,缺少基于试验数据的验证。为了促进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的有效开展,本文从国内现有文献中搜集了160个RC剪力墙构件拟静力试验数据,建立了RC剪力墙构件试验数据库,对构件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构件破坏现象划分了5个损伤状态。研究了高宽比、配箍特征值和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等设计参数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修正了Park-Ang损伤指标,可以同时考虑构件循环加载中的变形和耗能,可用于判定RC剪力墙构件损伤状态。标定了对应于不同损伤状态的损伤指数区间,研究结果可用于基于构件的抗震性能评估及易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剪力墙 试验数据库 Park-Ang模型 损伤指数 抗震性能评估
下载PDF
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
16
作者 许友武 朱浩川 姚谏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9,共8页
为研究椭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开展八根不同椭圆截面比的椭圆钢管混凝土柱在恒定轴压和单调及往复水平荷载下的拟静力试验。并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椭圆钢管混凝土柱的纤维单元模型,分析了椭圆截面比、钢管强度、混凝土强度、试... 为研究椭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开展八根不同椭圆截面比的椭圆钢管混凝土柱在恒定轴压和单调及往复水平荷载下的拟静力试验。并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椭圆钢管混凝土柱的纤维单元模型,分析了椭圆截面比、钢管强度、混凝土强度、试件高度(长细比)、轴压比等参数对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椭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较为饱满,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纤维单元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椭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水平荷载-位移曲线;椭圆截面比、轴压比和试件高度的增加,对椭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有不利影响;钢管强度的提高会导致椭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提高,但会导致其变形能力下降;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会导致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承载能力提高,但对其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钢管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纤维单元模型 参数分析
下载PDF
Conceptual study of X-braced frames with different steel grades using cyclic half-scale tests
17
作者 Parviz Ebadi Saeid Sabouri-Ghom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313-329,共17页
In this paper, an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wo half-scale steel X-braced flames with equal nominal shear strength under cyclic loading is described. In these tests, all members except the braces are simila... In this paper, an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wo half-scale steel X-braced flames with equal nominal shear strength under cyclic loading is described. In these tests, all members except the braces are similar. The braces are made of various steel grades to monitor the effects of seismic excitation. Internal stiffeners are employed to limit the local buckling and increase the fracture life of the steel bracing. A heavy central core is introduc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braces to decrease their effective length. Recent seismic specifications ar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X-braced frame members to verify their efficiency. The failure modes of the X-braced frames are also illustrate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ultimate load capacity and ductility of the system increase considerably by using lower grade steel and proposed detailing. Analytical modeling of the specimens usi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supports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ING low grade steel experimentATION cyclic test seismic behavior analytical modeling DUCTILITY
下载PDF
不同加载方式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损伤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薛建阳 韩琛 +2 位作者 刘祖强 杨青峰 周超锋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加载方式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沿腹板方向的损伤演化规律,设计并制作了10根缩尺比为1/2、剪跨比为2.5的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变化参数为轴压比、配钢率及加载制度。基于试验成果,对单调荷载及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T形截... 为研究不同加载方式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沿腹板方向的损伤演化规律,设计并制作了10根缩尺比为1/2、剪跨比为2.5的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变化参数为轴压比、配钢率及加载制度。基于试验成果,对单调荷载及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T形截面柱的荷载-位移曲线及能量耗散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初始加载到失效,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的损伤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无损阶段、轻微损伤阶段、损伤稳步发展阶段、严重损伤阶段和破坏阶段;与单调加载相比,随着位移幅值的增大与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T形截面柱的承载力、极限变形能力和极限耗能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荷载循环次数、位移幅值与极限承载能力的动态关系以及加载路径对T形截面柱损伤的影响,建立了由最大变形与滞回耗能双参数组合的非线性损伤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T形截面柱 地震损伤 试验研究 损伤模型
原文传递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砌块填充墙结构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亮 薛建阳 汪锦林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93,共9页
对7榀1/2.5比例单层单跨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砌块填充墙模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墙体设置形式、填充墙砌块强度、拉筋构造形式、轴压比以及墙体宽高比等设计参数对该种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模型... 对7榀1/2.5比例单层单跨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砌块填充墙模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墙体设置形式、填充墙砌块强度、拉筋构造形式、轴压比以及墙体宽高比等设计参数对该种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模型的典型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承载能力以及位移延性等。结果表明:试验模型的典型破坏形态均符合"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框架部分的破坏程度随墙体全高填砌而减轻;在框架中加设墙体后可明显提高结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墙体填充率越大、填充墙砌块强度越高、拉筋间距越小、轴压比越高、墙体宽高比越大,结构承载力与初始刚度提高越明显;结构的位移延性均值达到6.26,高于钢筋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以及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填充墙等结构,抗倒塌能力较强。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与试验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四折线恢复力模型,可用于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 再生砌块填充墙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试验研究
原文传递
钢管混凝土T,L形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学平 吕西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6-119,共4页
在现有T,L形钢管混凝土柱试验研究基础上,针对T,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压约束承载机理,提出了内填混凝土的等效单轴本构模型,建立了悬臂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全过程分析模型,编制了T,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全过程分析程序,将全过程滞... 在现有T,L形钢管混凝土柱试验研究基础上,针对T,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压约束承载机理,提出了内填混凝土的等效单轴本构模型,建立了悬臂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全过程分析模型,编制了T,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全过程分析程序,将全过程滞回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和分析程序的正确性。对T,L形钢管混凝土柱中有代表性混凝土和钢单元应力-应变发展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用于T形、L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 L形钢管混凝土柱 本构关系 全过程分析 试验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